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正规包装贷款公司招聘(北京包装贷款公司)

正规包装贷款公司招聘(北京包装贷款公司)

贷款行业内你不知道的那些事(上),下面是南阳的老陈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正规包装贷款公司招聘

基于独立思考的商业洞察

NO·6

在今年的315晚会曝光“714”高炮之后,更多关于贷款的黑幕被搬到了台面上,许许多多这个行业的公司,日子变得很难过。

但之前吸血般积累下的财富,让他们可以衣食无忧的隐蔽很长一段时间,等待着下一个能够继续吸血的机会。

借贷自古以来就有,并且借贷的作用对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必不可少,天底下总有人对钱有需要,有需要就会有市场。

以前叫钱庄,现在叫银行,以前是吸储放贷,现在有了互联网之后,出现了p2p,本质上还是储贷流转。

作为一名曾经的从业者,我想更多地从放贷者的角度,以及自身的经历,去讲述一些东西,从银行的大额抵押放贷到民间借贷,从曾经遍地开花的小贷公司到年轻人深受其害的网贷,去展现出这个行业更多不为人知的一面,以唤起更多人的思考。

文章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讲到中介,下篇主要讲到放贷机构。下文为上篇,下篇明日推送。

一、银行中介

首先,先从银行说起。

大部分银行作为有政府背书的金融机构,对于坏账率的要求是极高的,所以风控自然也是最严格的,由此导致其比较偏好风险容易控制的抵押类业务。

而银行的抵押是最正规的,但也意味着进件的条件会很严格,当然审批下来的利息也不会太高。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很多客户既想要低利息,但自身的资质又并不是很好,该怎么办呢,有需求就有市场,所以这时候中介就出现了。

中介掌握着大量的银行资源,当然并不是说中介能够掌控银行的风控,而是中介知道各个银行之间的产品差异,知道哪些产品适合客户,哪些客户适合哪个银行,对于一些利息较低,但是客户资质有些不太够得着的银行,中介会进行包装,给客户注册公司,做流水,第三方收款等等,这时候有需求的客户就不得不通过中介进行操作。

不少银行都有一个转贷的要求,既今年贷的款,会在明年这个时候要求全部先还进去,还了之后再重新给客户贷出来。这是银行为了降低坏账风险的措施。

但这个过程对于客户来说是十分头痛的,因为很多时候贷出的资金并没有那么快回笼,所以对客户来说是拿不出这些钱的,那么客户只能再次寻找第三方中介进行操作,既转贷垫资。

这时候中介又有了一个获利的机会,先借钱给客户还给银行,而这个时候的利息就很高了,业内把这个利息称之为千几,既一千块钱一天几块钱,例如千二,就是一千块钱一天二块钱,一万块一天二十块,而转贷长则可能需要持续一周左右,市面上的转贷可能还不止千二的利息,所以假如两百万的贷款,转贷一次的成本高达两到三万,而这个利润,又是妥妥的进入到中介口袋,所以一个客户在中介手里只要不停流转,就几乎每年都有钱挣。

这是中介在银行体系里赚钱的套路之一。

中介不但起着渠道的作用,甚至银行出现了坏账的苗头,都会通过中介迅速找到民间的机构,转嫁风险。

二、民间借贷

在另一个层面,既民间借贷,中介起到的作用就更不可小觑了。

而且市面上许多大的中介,发家的路子就是做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既所谓的民间p2p,个人对个人的借贷行为,而这个借贷行为,江浙大部分地区目前也主要指不动产抵押形式的借贷。

中介手里掌握着很多资方,这些资方都有较大的投资需求,而且都是投资理念相对比较激进的人,所以敢于在没有任何担保的情况下接受民间抵押的形式放贷,而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靠的就是中介,中介和资方之间形成一条利益链,中介自己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放贷,而资方又缺乏足够的好抵押物可以操作,所以两者往往互利共生。

民间借贷相对银行而言,愿意承担的风险性要高很多,同时额度也会高很多,例如房产抵押几乎所有银行最多可以做七折,而民间最高甚至可以做到九折,既评估价一百万的房子,可以放款九十万,当然,民间对冲风险的唯一方式,只有高息。

民间甚至能做高额二抵,既一套价值两百万的房子已经抵押贷款了一百五十万,剩下的五十万余值还能再抵押出现金。

但是利息同样也不会低,拿普通的房贷做个对比,目前买房子的按揭贷款根据国家基准利率是4.9%,而民间借贷年化高达7%甚至8%。

但在出借人看来,相对于投资股市而言,这个投资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亏损的,因为即使坏账,无非把房子拍卖,最坏的结果就是白忙活一场,资金没产生任何价值而已。

但是对于很多资金需求方,既借贷方而言,如果走到民间借贷这一步,这套房子基本已经很难保住了。

曾经接触过一个客户,是做服装外贸生意的,自己有工厂,原本开在余杭,后来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涨,搬到安徽去了,但是由于市场环境差,加上自身表现不好,工厂效益日渐萎靡,资金吃紧,不得不把在九堡的一套房子进行抵押。

一开始想押在银行,但额度不够,就放到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团贷网操作。额度提高了不少,但是资金缺口还是很大,最后不得不重新解押再次操作,当时三百万左右的房子,已经贷了两百五十万,客户的要求是贷的越多越好,恨不得把房子全额变现。

有人说为什么不卖房子,因为卖房子他可能一分钱也拿不到了。我解释一下,如果卖房子的话,他不得不把之前贷的还清,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垫资的过程,会消耗一大笔成本,其次,卖了房子之后,之前那些钱也回不到他手里,资方看这种情况也等着他卖房然后解套。

当时这个工厂老板坐着奔驰房车来带人实地看房,远处看气场还算很强的一个中年男人,对着瘦弱的风控员点头哈腰,最后还是万能的中介给他成功又操作了十五万,准确的说应该是二十万,中介扣了五万手续费,也就是说客户为了二十万的资金付出了五万块的手续费,还不算利息。中介给他介绍了一个比较大胆的资方,给他转贷了二百七十万,一般来说,像这种资方已经不是看中他的利息钱,而是准备吃他的房子了,当时的房价还如日中天在飞涨。

简单说下资方,目前市场上的资方大多数都是手里有大量闲散资金的人,例如拆迁户之类的较多,还有一些资方中介,就是把亲戚朋友等手里的闲钱收集起来给予一定固定利息,然后自己作为债主放贷,赚取利差。最后再通过贷款中介提供的单子放出去。当然其实很多资方中介已经涉及到非法集资了。

中介公司一般不愿意共享资方资源,因为一旦一个资方手里的钱都放完了,那短期内这个资方就相当于起不到作用了,所以对中介而言,资方也是一种稀缺性资源,有些业务员私底下买卖优质资方电话号码,能卖到三百块一个。

后来随着现金贷的兴起,有大量的资方投入到现金贷里去,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三、线上中介

除了大量民间中介以外,还有线上的中介平台。

当下很火的一些网站,比如某某财富网,某1信用卡等等,都是很大的流量平台。

这些线上的中介平台靠着极大的流量,自身不放款,把流量导给一些放款机构,或者干脆把流量卖给行业内的业务员。

而其中猫腻也有很多,比如很多卖出去的流量其实是虚假的。例如显示某个客户有贷款需求,但业务员一联系对方,对方告知压根就没有注册过,或者直接是空号,意味着业务员花几十上百买的这么一个联系方式根本就是无用的。

还有一些平台,不但收割行业内业务员的韭菜,甚至自己直接招人,割招来的员工的韭菜,比如有个某贷网,自己公司搭建的平台上获取来的流量,卖给自己公司内部的业务员,然后业务员把这个客户带到了放款机构之后,收取的佣金提成,同样要把大头上交给公司,简直把韭菜割到了菜根上。

而很多情况下,很多人其实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线上的流量普遍质量很低。试想一下,一个人有贷款需求,为什么不是先考虑银行,而是会先到网上去这些平台申请呢,不是显得不符合逻辑吗。

其实原因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线下的平台他不符合资质,所以只能到线上来申请。就我接触过的一些网上申请的客户,资质都普遍比较一般,诸如好不容易有个客户,结果对方征信很差,不好直接做消费贷,房子还存在按揭未清,做房抵还要给他操作垫资,这样的银行一般不愿意直接操作的,类似的还有许多。

至于这些流量平台有没有自己事先把客户筛选一遍,把较优质一点的客户自己先给做了,剩下的再拿来卖,就不得而知了。

四、掮客

在杭州,在最高峰时期有近两千家贷款从业公司,其中直接放款的不到一半,其它更多的是中介。它们大都租在相对高档的写字楼里,为的是把客户忽悠上门的时候让客户觉得公司比较有实力。

这些中介公司没有太复杂的组织架构,多是几个在贷款行业从业多年,挣到了一点钱,合伙一起凑些钱,然后租个写字楼,装修出一个个小隔间,每个隔间放一台电话,批量买些电话名单。就可以开始开展业务了。

从小区物业或者车行买的名单,效果会更好,因为这些地方买到的名单里的人有车或有房,在他们看来只要有贷款需求,就称得上是“优质客户”。

然后就开始招纳业务员,没有学历要求,没有经验要求,甚至只要是个会讲话的就可以,因为这些人基本都是坐在隔间里面打电话,不需要出去见客户,只要电话里连哄带骗的把客户约到公司就可以,因为客户到了公司之后,就会有领导轮番上阵进行宰杀。

当然,现在因为机器人效率比较高,大部分人工都转成机器人进行拨打了,只要后续进行人工筛选就可以了,所以你可能接到一个贷款推销电话,对方是个机器人。

不过随着监管愈发严格,公民个人对于自身的隐私保护意识也在加强,纯靠电销的模式已经没有前景。

当然,也有一些电销人员是真的很疯狂。在杭州有一家公司,现在市场占有率数一数二,据说他们最早招聘业务员的时候,不是从招聘网站上招人,也不是从学校招白纸学生,而是在大半夜到火车站前的广场上,去找那些露宿的流浪汉,先问他们饿不饿,想不想吃饭,想吃饭就跟他们走,结果这些流浪汉没日没夜打电话,到是真的做出了比平常人更多的业绩,而据说现在这个公司有管理层就是从流浪汉升上去的。

这些中介公司做的大部分都是前文所提到的房抵,而做一单房抵,动辄好几百万的放款,随便收两三个点服务费,就有着好几万甚至十几万的收入,对于一个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的公司而言,简直暴利,而很多有融资需求的客户,苦于没有渠道,不懂贷款产品,只能通过贷款中介公司进行操作。通过包装等一系列手段,获得融资。

这是杭州市面上大部分的贷款公司最流行的模式,这些公司合伙人因为自身在贷款行业浸淫多年,所以在银行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对各大银行的贷款产品十分熟悉,市面上的银行基本上都有长期合作的客户经理,而银行里很多业绩好的客户经理在外面也是有长期对接的中介。

中介们甚至会在一些小贷公司里安插自己的业务员,这是没有真正在这个行业底层从业过的人,很难想象到的事情。

他们让一个资历较老的员工,到某个小贷公司做业务员,如果电销打出来的客户在银行进件审批没能通过,就带到这个小贷公司通过之前就安插好的员工进件,因为小贷审批相对比较宽松,如果审批下来,最终中介公司不但会向客户收取大概高达十个点的中介服务费,小贷公司还会给自己的员工两到三个点的提成,而这个提成最终又有一部分进了中介公司的口袋。

小贷公司额度普遍不高,基本不会超过十万,到手就已经给了中介一到两万。所以中介只要能够获得一个客户,总有办法能榨取出利润。

还有一些个人中介,没有任何公司组织形式,自己一个人长期跑同行,在网络平台充值,获得客户然后带到各个放款机构申请,成功了就收取点位费,也有不少人靠着这样拉皮条的方式在两头赚了不少钱。

在这些中介之间,甚至自发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征信体系的组织,他们会有自己的微信大群,群里几乎是杭州大部分贷款公司的风控负责人,如果一个客户感觉有异样,就会发到这个群里让所有人看下是否曾经操作过,这样的效果甚至比看客户征信更直接。

掮客自古以来就有,但金融行业里掮客的利润是所有行业里最暴利的,不但来自于行业本身的属性,更来自于他们的贪婪更加无底线。

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事情,一个资方需要了解借款人的家庭情况,而对接的中介为了促成单子,居然直接伪造借款人妻子死亡的证明,导致投资人最后受损,本就是作为信息不对称需要撮合的第三方,却成了捏造虚假信息的罪魁祸首,有时候就是这样的事情多了,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让许多人不再相信中介。

北京包装贷款公司

此次通知对于近期房地产领域骗贷转贷业务有较好的打击效应。

中房报记者 李叶 北京报道

整治不法贷款中介,银保监会出手了。

3月9日消息,银保监会办公厅近日向各银保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直销银行等下发《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银保监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刻认识不法贷款中介乱象的严重危害,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牵头的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部署开展为期6个月(2023年3月15日~2023年9月15日)的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

通知强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贷款质效,避免“唯指标论”和粗放式发展。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全面了解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要主动向客户充分揭示经营用途贷款与住房按揭贷款利率、期限错配风险,就违规将经营用途信贷资金挪用于购房的法律后果和不利影响进行提示;要严格落实经营用途贷款“三查”管理,加强贷后资金流向监测和用途真实性管理,关注经营用途贷款发放前后借款人提前偿还住房按揭贷款的情形,重点关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时间较短、受让小微企业股权时间较短等现象;严防内外勾结、诱导借款人违规使用经营用途贷款等问题发生。

“今天刚发,但还没落实到银行,估计会以贷款检查方式进行。”3月10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向中国建设银行一名工作人员了解落实情况时该工作人员表示。

此次通知中,银保监会办公厅对丁某某案件进行了通报。

通报显示,经查,丁某某与其关联人(以下简称丁某某等人)存在通过注册空壳公司并转让等方式帮助他人套取经营贷、提供基于购置房屋和其他资金需求的多种中介服务等违法行为,涉及银行信贷业务超过20亿元。

通报显示,丁某某案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提供经营贷资质包装、提供受托支付通道、提供短期垫资服务、团伙成员申请贷款等形成资金池等。

例如,丁某某等人共注册87家公司,其中56家公司注册2个~16个月后变更股东信息。变更后的股东利用其企业主身份向银行申请经营贷,2018年以来借款达2.2亿元。

在垫资服务方面,借款人出于购房或者偿还高息借款目的,先向丁某某借款,后利用已购房产抵押、经丁某某等人包装申请经营贷,贷款资金受托支付全额流向丁某某个人账户。丁某某扣除前期借款和利息(年化利率一般超过36%)后,再将差额转回借款人。

对于该案例,一位贷款公司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这是典型的违法行为,一般贷款中介都不会这么做。手段算是隐蔽但太繁琐,与要承担的风险不成正比。”

上述贷款公司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一些所谓的“贷款中介”宣称可以帮助借款人将房贷转为利率更低的经营贷,从而减少利息支出。其实,这对借款人来不仅风险大,还不划算。

她表示,首先,监管规定经营贷须用于生产经营周转,在“转贷”操作下,银行若发现经营贷款资金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最终将由借款人承担违约责任。其次,所谓的“房贷转经营贷”,需要借款人先结清住房按揭贷款,再以房屋作抵押办理经营贷,加上经营贷还款期限较短,大概3~5年,且本金大多需一次性偿还,贷款人还贷压力较大。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底以来,海南、天津、广西、陕西、辽宁、河北、江西、浙江、厦门等多地银保监局陆续发布违规“转贷”相关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警惕不法中介诱导,认清违规使用经营贷置换房贷可能存在的风险,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此次通知对于近期房地产领域骗贷转贷业务有较好的打击效应。”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这也是银保监会第二次对于经营贷涉房业务的严管内容。

2月9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召开部分商业银行座谈会,除了明确银行要按合同约定做好客户提前还款服务工作,会议也提出,针对提前还款中出现的各类违法事件,如经营贷和消费贷流入房地产事件,明确要做好管控和加大处罚力度。“此次银保监会发布的通知实际上是落实了此前会议政策内容,工作目标是清晰的。”严跃进表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正规包装贷款公司招聘(北京包装贷款公司)":http://www.ljycsb.cn/dkzs/13522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