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银行不良贷款双升(房地产不良贷款双升的原因及影响)

银行不良贷款双升(房地产不良贷款双升的原因及影响)

贷款知识 上观新闻 原创

警惕!房地产不良贷款“双升”,下面是上观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银行不良贷款双升

随着上市银行半年报陆续披露完毕,房地产领域信用风险再度引发关注。记者梳理半年报发现,不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城市商业银行,大部分银行在房地产领域的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均出现“双升”。针对以上现象,多位业内人士表示,

房地产不良贷款“双升”

从国有大行已披露数据看,截至2021年6月末,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319.11亿元、115.64亿元、64.61亿元,较去年年末上升156.73亿元、25.53亿元、17.50亿元;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4.29%、1.56%、1.69%,较去年年末上升1.97个百分点、0.25个百分点、0.34个百分点。

部分股份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也出现“双升”。例如,截至2021年6月末,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07%、1.04%、0.57%,较去年年末上升0.77个百分点、0.35个百分点、0.36个百分点。

相较于国有大行、股份行,房地产业信用风险对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冲击更明显。截至2021年6月末,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5.37亿元、47.16亿元,较去年年末上升0.35亿元、9.69亿元;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8%、2.73%,较去年年末上升0.11个百分点、0.34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监管持续强化以及宏观政策调控背景下,受个别项目租售进度未达预期、还款能力有所下降等因素影响,上海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有所波动。”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说,该行目前已开展了针对性风险排摸,强化风险化解处置,整体风险可控。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也出现了“双降”。截至2021年6月末,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32.70亿元、92.3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9.39亿元、3.98亿元;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4%、3.11%,较上年末下降0.27个百分点、0.24个百分点。

如何看待当前房地产领域信用风险?未来走势如何?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必须高度警惕房地产领域潜在违约风险向金融体系蔓延。

“宏观经济周期变化从根本上影响房地产贷款的资产质量。”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说,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仍然存在,房地产市场受到一定冲击。

董希淼认为,过去10余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房地产贷款在快速增长下也集聚了较多风险。2019年以来,在“房住不炒”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持续加强,特别是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收紧,部分房地产企业经营面临困难,也加剧了房地产贷款质量下迁。因此,

“从短期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调整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行个人住房贷款新增规模和占比,但由于设置了充分的过渡期,存量超标部分将逐年消化,今年的总体影响可控。”建行首席风险官程远国说。

“未来几年,兴业银行将兼顾业务开展和监管达标的需要,加强房地产贷款业务统筹,科学规划房地产贷款增长,有序压降房地产贷款占比,逐步满足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说,同时,对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兴业银行将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整体融资数据呈向好趋势

“银保监会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持续完善房地产金融监管机制,防范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中国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说。

具体来看:

一是管好房地产信贷闸门。坚持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按揭贷款审慎监管标准,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二是遏制“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专项排查已基本完成,对发现的违规问题督促建立台账,逐项整改至“清零销号”。

三是严惩违法违规。连续3年开展全国性房地产专项检查,基本覆盖所有热点城市,对发现的违规行为“零容忍”,对违规问题依法严肃问责。

四是落实差别化房地产信贷政策。配合地方政府“因城施策”做好房地产调控,运用调控工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五是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推动保险资金支持长租市场发展,会同人民银行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

最新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末,房地产融资已呈现“五个持续下降”。

一是房地产贷款增速创8年新低,银行业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8.7%,低于各项贷款增速3个百分点;

二是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连续10个月下降,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同比下降0.95个百分点;

三是房地产信托规模自2019年6月以来持续下降,房地产信托余额同比下降约15%;

四是理财产品投向房地产非标资产规模近一年来持续下降,相关理财产品余额同比下降42%;

五是银行通过特定目的载体投向房地产领域规模连续18个月持续下降,相关业务规模同比下降27%。

“接下来,对于金融管理部门来说,在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等相关制度办法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力度和节奏。”董希淼说,要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减少对市场的过大冲击,防范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上观图编

来源:作者:经济日报

房地产不良贷款双升的原因及影响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屠心凯 综合报道

中国金融不良资产现况及前景如何? 4月10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之一的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9年度《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下称报告),对未来不良资产前景作出了判断: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将出现“双升”态势,未来3至5年银行业不良资产的缓慢上升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被银行一直看做是优质贷款的房地产领域,可能未来会从香饽饽变成雷区,这一趋势在2018年就已显现,去年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规模就增加明显。

不过,针对不良资产走势,报告指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正在逐步见顶,尽管不良贷款总额仍将惯性增长,但今后其持续快速攀升的空间已较为有限。

2020年成重要时间节点

我国不良贷款率将在2020年见顶,其后将回落,持这一观点的人数达到了44.55%。

从调查结果看,2020年是银行资产质量的关键时点。这不仅体现在多数银行人士认为不良率会在2020年见顶,还体现在关注类贷款集中转变为不良贷款的时间点也在2020年。

报告分析预测,2020年,关注类贷款规模达到顶峰,之后集中转变为不良贷款。关注类贷款集中转变,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迅速攀升见顶,不良压力达到顶峰。

“2020年不仅是商业银行难过之时,亦是实体经济面临较大压力之际。”报告称,要重点关注2020年这一时间节点,宏观调控与监管部门要加强调控引导和政策协调,提前做好风险防控,防止风险蔓延和传递,创造良好的不良资产处置环境,更加有效地控制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

不良贷款何时见顶,市场的判断是见仁见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就表示,有迹象表明,银行业整体不良率可能已经见顶,但见顶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压力,因为实体经济还在调整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风险。预计目前银行业不良率水平还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恶化。未来一段时间的信用风险压力客观存在,区域差异进一步分化。

房价大跌银行贷款损失或超承受能力

银行整体贷款质量的高低与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密切相关。

房价过快上涨容易刺破泡沫,同样房价过多过快下跌所危害的范围则更广,受伤害的不仅是个人、房企,也包括手握大量房贷资产的银行。

调查结果显示,近四成受访者预计2019年银行不良资产规模增加最显著的行业就是房地产业。

报告认为,房地产市场多年来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多重杠杆的支撑,但2018年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的持续收紧限制了房企资金的循环速度,加之土地拍卖溢价降低、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放缓等因素,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在2019年仍将受限,融资成本上升,且可能产生隐性库存增加、局部房价螺旋式下跌及住房质量下降等风险。

报告还认为,我国短期的房地产市场调控重点正逐渐从“控房价”向“稳房价”转向。“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的提出为地方政府腾挪出了一定空间,各地政府修正调控措施及权衡稳财政、稳增长与稳房价的自主决策权将得到提高。

此外,2018年,房地产企业现金流压力明显增大,个别房地产企业发生债务违约。上市房地产企业的年报显示,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整体毛利率为20%-30%,平均资产负债率在80%左右。展望2019年,若房地产行业下行调整幅度过大,房价下跌20%-30%时,会对房地产企业的偿债能力造成较大影响,银行贷款损失也可能超出其风险承受能力。

投资不良资产预期收益率15%以上

面对已形成的不良贷款,商业银行更倾向于用哪种措施来处理?报告通过对商业银行从业者的调查发现,“不良资产转让”仍被视为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最有效途径,可快速剥离不良贷款、回收现金。

其实,不良资产在业界素有“甲之砒霜,乙之蜜糖”的说法,在许多眼中是“垃圾”,但在有些公司看来是“错配的资源。

报告指出,总体来看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格局已形成,竞争更加有序,不良资产包价格将逐步回归理性。面对市场不活跃、资产价格下行的外部环境,2019年,AMC倾向于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速度。不良资产二级市场的预期收益率与往年相比有所回升,规模在1亿元至3亿元的小型资产包最受欢迎,资产包价格可能回落10%左右。

那么,谁在淘金不良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有74.25%的受访者认为,四大AMC在2018年公开出售不良资产最主要买家是民营企业,但与2017年调查结果相比,民营企业的比重有所下滑。

四大AMC作为不良资产二级市场主要供给方,对应的主要受让方仍然是民营企业。报告显示,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不良资产市场重要的参与者,包括非持牌资产公司、基金公司、拍卖公司、各类中介机构等,民营企业表现非常活跃,不良资产市场的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

投资不良资产预期收益率如何?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在15%以上。报告显示,与2017年相比,受访者购买不良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有所回升,约六成投资者认为预期收益在15%以上。而对于境内外投资者来说,2019年参与不良资产市场的态度在回归理性。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银行不良贷款双升(房地产不良贷款双升的原因及影响)":http://www.ljycsb.cn/dkzs/13512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