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不良贷款减值准备(贷款减值准备和贷款减值损失的区别)

不良贷款减值准备(贷款减值准备和贷款减值损失的区别)

贷款知识 萌犀财经 原创

浙商银行2022年盈利能力指标普遍下滑 贷款减值损失增长近44%,下面是萌犀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不良贷款减值准备

央广网北京4月11日消息(记者 冯方)近日,浙商银行发布2022年度报告。年报显示,浙商银行2022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同比增长,但各项盈利能力指标普遍下降,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降至回A以来最低。信用减值损失方面,在可比同业均下降的同时,浙商银行2022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11.36%,其中贷款减值损失大幅增长43.78%。

盈利能力指标普遍下滑

2022年是浙商银行新管理层组建以来第一个完整的履职年度。报告期内,浙商银行主要经营业绩指标实现增长,营业收入为610.85亿元,同比增长12.14%,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36.18亿元,同比增长7.67%。

与经营业绩指标形成反差的是,浙商银行盈利能力指标普遍下降。年报显示,2022年浙商银行ROE、净息差等多项盈利能力指标均出现下降,ROE下降0.82个百分点至9.01%,在各项指标中降幅最大,净息差下降0.06个百分点至2.21%。

(截图自浙商银行2022年度报告)

浙商银行是12家全国性股份行之一,2016年3月登陆港交所,2019年11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纵向来看,回A三年以来,浙商银行ROE逐年下降,自2018年至2022年分别为14.04%、12.92%、10.03%、9.83%和9.01%。横向来看,在9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浙商银行2022年ROE仅高于华夏银行0.01个百分点,居倒数第四位。

另外,受业务及管理费大幅增长影响,浙商银行2022年成本收入比由降转升,达到27.46%,为回A以来最高水平。年报显示,浙商银行2022年业务及管理费为167.74亿元,同比增长21.69%,主要是因为加大战略业务和科技的投入。从细分项来看,其他业务费用同比增幅最大,为41.70%;员工成本增加额最大,同比增加17.14亿元。

零售板块收入占比低于可比同业

在年报中,浙商银行表示,该行积极打造五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新格局,将大零售板块定位为“第一板块”。报告期内,零售业务完成了部门设置及管理机制改革,分设为零售金融部、信用卡(消费金融)部、财富管理部、私人银行部和零售信贷部五个一级部门,板块业务管理更加细分和专业,并持续加大各项资源投入。

年报显示,浙商银行2022年零售银行业务收入为131.24亿元,占比为21.48%,较上年下降2.01个百分点,为回A以来首次下降。横向对比,在已披露相关数据的A股上市股份行中,浙商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占比垫底,其他各股份行均高于40%,最高可达57%左右。

(截图自浙商银行2022年度报告)

从增速来看,2019年浙商银行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速接近70%,此后两年有所下降,但均超过20%,而2022年这一数据仅为2.55%,增速较此前明显放缓,同时创下回A以来新低。

作为零售银行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截至报告期末,浙商银行个人贷款和垫款金额为4178.81亿元,占比为27.40%,较上年末下降0.92个百分点。从资产质量来看,截至报告期末,浙商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50%,高于该行总体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0.43个百分点。

贷款减值损失大幅增长近44%

资产规模方面,截至报告期末,浙商银行资产规模进一步提升至2.62万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也增至1.53万亿元。从资产质量来看,报告期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23.5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8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7%,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82.19%,较上年末上升7.58个百分点。在9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居倒数第四位。

信用减值损失方面,报告期内浙商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76.53亿元,同比增长11.36%,回A以来呈逐年上升态势。从细分项目来看,2022年浙商银行贷款减值损失为172.45亿元,同比大幅上升43.78%;金融投资减值损失为126.11亿元,同比微降0.92%。

横向对比来看,在已披露相关数据的7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仅浙商银行2022年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上升,其他各行均同比下降。细分项目中,各行贷款减值损失有增有减,浙商银行增幅居首,达到43.78%;各行金融投资减值损失均有所下降,最高降幅达到125.35%,浙商银行降幅最小,为0.92%。

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报告期末,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60%,较上年末下降1.29个百分点 ;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54%,较上年末下降1.26个百分点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05%,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二级市场方面,回A三年多以来,浙商银行总市值早已跌破千亿关口,目前约为617亿元,垫底A股上市股份行,并落于多家城商行之后。从股价来看,截至4月11日午盘收盘,浙商银行报2.90元/股,较发行价跌幅超过41%。

贷款减值准备和贷款减值损失的区别

昨天分析了招行、兴业和平银信用成本、风险资产信用成本和扣减信用成本前后的净息差对比分析。今天以同样的方法,以四大行2018-2022年年报数据为例,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

在进行分析前,先简单回顾一下信用成本和风险资产信用成本的计算公式,详细内容如下:

信用成本是招商银行2022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根据财报披露的计算公式如下:

贷款和垫款信用减值损失 / 贷款和垫款总额平均值× 100%

贷款和垫款总额平均值=(期初贷款和垫款总额+期末贷款和垫款总额)/2

风险资产信用成本=信用减值损失/风险加权资产平均值

风险加权资产平均值=(期初风险加权资产+期末风险加权资产)/2

在回顾了上面公式后,接下里以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2018-2022年年报为例展开分析。

1、信用成本和风险资产信用成本纵向对比

1.1 建设银行

如上图所示,信用成本和风险资产信用成本整体都呈现向下走势。再看两者比较,后者略高于前者,此情况和昨天分析的招商银行类似。这从另外的角度反映出资产质量整体控制不错。

接着再看图形走势,详细如下:

1.2 工商银行

如上图所示,信用成本和风险资产信用成本略有差异,虽然整体都呈现向下走势,但后者反弹持续时间更长,然后在向下。再看两者比较,前两年,前者略高于后者,后三年,前者低于后者。这反应出资产质量曾出现波动起伏,相比建设银行,确实要弱一些。

接着再看图形走势,详细如下:

1.3 农业银行

如上图所示,信用成本和风险资产信用成本都呈现上下震荡走势,只是后者走势要好于前者,波动幅度没有那么大。再看两者比较,相互交叉的,没有呈现明显高低特征。这也反映出资产质量波动起伏,不如建设银行稳健。

接着再看图形走势,详细如下:

1.4 中国银行

如上图所示,信用成本和风险资产信用成本都呈现整体向下走势,只是风险资产信用成本中间略有反弹,但不影响整体走势。再看两者比较,前面两年,前者高于后者,后面三年,其中一年相等,其余两年后者高于前者。这反映出资产质量略有波动,但整体控制不错。

接着再看图形走势,详细如下:

2、信用成本和风险资产信用成本横向对比

2.1 信用成本横向对比

如上图可以看出,信用成本整体呈现下行走势,中间都有波动起伏,只是有的起伏较大,有的略有起伏。其次,横向对比来看,中国银行明显低于另外三家银行,是信用成本最低的。至于质量是不是最好的,之前没有横向对比分析过,后续有时间去研究一下。

接着再看图形走势,详细如下:

2.2 风险资产信用成本横向对比

如上图可以看出,风险资产信用成本也是整体呈现下行走势,但并不是一直向下,都是有波动起伏的,这可能与资产质量波动有密切关系。其次横向对比来看,和前面信用成本分析一样,中国银行明显低于另外三家银行,也是风险资产信用成本最低的。至于建设银行,表现并不十分突出,和之前预想不一样,有点超出意外。

接着再看图形走势,详细如下:

3、净息差分析

净息差,是根据净利息收入除以生息资产计算的结果,但没有考虑信用成本。前面分析了信用成本,那接下来扣减信用成本后各家净息差表现如何。

3.1 扣除信用成本前净息差分析

根据4家银行年报披露的数据,整理的净息差如下图:

如上图可以看出,净息差整体都呈现向下走势,尤其是从2020年开始,连续三年下降非常明显,这是四大行为支持实体经济减费让利所付出的代价。其次,横向对比来看,中国银行明显低于其他三家银行,而建设银行最近两年的净息差是明显高于其他三家银行。

接着再看图形走势,详细如下:

3.1 扣除信用成本前净息差分析

结合前面分析的净息差和信用成本,扣减信用成本后的净息差整理结果如下:

如上图可以看出,净息差整体都呈现上下波动走势,其中2022年回升,并不是经营改善表现,而是通过降低信用减值计提力度调节的。其次,横向对比来看,中国银行相比其他三家,变化明显,从前面三年垫底到最近两年抬升,这与前面分析的信用成本降低有一定关系。而建设银行最近两年的净息差是表现不错,这可能与他资产质量有关系。

接着再看图形走势,详细如下: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信用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指标,不仅直接影响真实的净息差水平;而且与资产质量密切相关。对于四大行的资产质量,通过上面的分析无法直观反映,之前一直认为建设资产质量是最后的,但信用成本分析并不能体现他的优势。到底四大行资产质量孰优孰劣,周末抽时间研究一下,下周带来点评风险,欢迎有兴趣朋友届时捧场关注!

以上只是个人见解和看法,切莫作为投资建议。特别提醒:任何投资操作活动都需要你独立思考和决策!否则后果自负!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不良贷款减值准备(贷款减值准备和贷款减值损失的区别)":http://www.ljycsb.cn/dkzs/13400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