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动 一恶意骗贷团伙落网,下面是法治日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被团伙诈骗贷款
近期,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公安分局破获一起贷款诈骗案。去年12月,该分局经侦大队接到平安普惠安徽分公司报警称,发现部分客户以“对收费项目不知情”为由进行集中投诉以达到恶意违约的情况,机构发现其中存在蹊跷后经与客户进一步了解,发现其背后存在一诈骗团伙,该团伙通过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变更保单信息等方式,选择没有办理过贷款业务且对贷款有迫切需求的“白户”客群实施诈骗,恶意教唆其无视贷款合同,拖欠还款,进行骗贷。以其中一笔贷款为例,放款12.4万元后,该团伙抽取7万余元高额手续费,客户获得5万元,但需偿付十余万元债务,如无法按期偿还便会导致征信受损。
通过对犯罪嫌疑人微信、银行流水、贷款合同等进行落地核查,警方锁定一个以卢某、马某等为首的黑色产业犯罪团伙。2020年-2021年,犯罪团伙通过网上串联寻找“白户”,以报销来回机票,包吃住为由,将他们骗至诈骗窝点,随后线下造假授信,对不具备借款资质的人员进行包装,骗取贷款后按比例分成,并教唆客户不用还款的方法。涉案金额500余万元,涉及“白户”遍布9省市,共计20余人。
近年来,新型诈骗团伙层出不穷。不法分子以“免费申请贷款”“代理退息退保”等名义,诱导金融消费者恶意投诉、甚至伪造材料骗取贷款,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银保监会曾发布风险提示称,在贷款市场上,存在一些冒充银行名义、打着正规机构旗号、称低息、无担保的非法中介机构。
平安普惠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轻信不法分子“代理退保”等虚假承诺,要拒绝参与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恶意投诉。要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保险合同等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一旦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或遭遇诈骗、敲诈勒索等不法侵害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王欣然)
以贷款为名实施诈骗
新民晚报讯 (记者 郭剑烽 通讯员 金玮菁)一男子因急于归还赌博债务,以“刷单”为名诈骗多位邻居共计60万余元。日前,经宝山区检察院以诈骗罪提起公诉,法院判处左某某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图片来源:东方IC
2022年9月,戴先生收到邻居左某某的微信,请他帮忙在“快团团”平台刷单提高店铺信誉等级,许诺给予5%的好处费。戴先生想起左某某在封控期间是小区团长,帮助居民团购生活用品,人挺不错,就答应了。于是,戴先生根据左某某指示,在左某某的“快团团”店铺购买6单整箱五粮液白酒,共计支付3.6万余元,之后左某某如约将6单的好处费1800元支付给戴先生。几天后,左某某再次找到戴先生刷单,虽然上一次的本金尚未归还,但出于对左某某的信任以及到手的好处费,戴先生还是再次进行刷单,左某某支付了相应的好处费。就这样,戴先生一共刷单32单,金额近20万元。对于货款,左某某迟迟不肯退还。而相应的好处费,刚开始左某某还能定时支付,之后也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无奈之下,戴先生只得选择报警。
经过调查发现,小区内同样的受害者还有很多。左某某交代,他因好赌债台高筑,就想到刷单诈骗的方法,他在“快团团”平台上挂上一个链接,找多名小区邻居虚假购买,但是并不像许诺的那样将刷单的钱款如数退还,骗来的钱用于偿还自身债务和支付其他人的好处费,这样拆东墙补西墙,一共骗得60万余元。
宝山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左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钱款,数额特别巨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以诈骗罪对其提起公诉。
检察官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凡是看到“网络刷单”“足不出户赚钱”,都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小甜头”可能背藏“大陷阱”。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被团伙诈骗贷款(以贷款为名实施诈骗)":http://www.ljycsb.cn/dkzs/13330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