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贷款投向分析报告(大额贷款风险分析报告)

贷款投向分析报告(大额贷款风险分析报告)

央行发布2022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房贷数据惨淡!,下面是刘晓博说楼市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投向分析报告

文/刘晓博

今天(2月3日)下午4点,中国人民银行在官网发布了“2022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向我们揭示了2022年的楼市有多么惨淡。

根据央行统计:

2022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16万亿元,同比增长1.5%,比上年末增速低6.5个百分点;全年增加7213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4%。

我们不妨拿上述数据跟疫情前最后一个正常年份——2019年做一个对比。2019年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是14.8%,而2022年只有1.5%。

至于增量,2019年“人民币房地产贷款”是5.71万亿,2022年是0.72万亿。在全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2019年房地产贷款比重是34%,2022年只有3.4%!

接着看下面这组数据:

2022年末,全国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69万亿元,同比增长3.7%。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年末低10个百分点。

同样拿2019年来做对比。2019年房地产开发贷款同比增速是10.1%,2022年虽然经过了三四季度的努力,也只增长了3.7%。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019年同比增长了16.7%,而2022年只增长了1.2%!

下图是根据央行数据整理出来的,近年来房贷增长情况。其中“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可以看做是总数,“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是发放给个人的房贷,是前者最重要的构成成分。

过去6年来每年新增的个人住房贷款分别是2.76万亿、3.85万亿、4.32万亿、4.37万亿、3.88万亿和0.48万亿。

2022年新增个人房贷的数量,只有2019年或者2020年的大约10分之一!

整体房贷的增量在2018年创造出6.5万亿的顶峰之后,逐年走低,并在2021年和2022年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2022年全国所有房地产贷款,包括给开发商的、给个人购房者的,给保障房的,统统加起来都没有达到1万亿。

而在2022年末,全国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了213.99万亿元,新增量达到了21.31万亿元。

新增的21万亿贷款中,房地产只分到了可怜的0.99万亿。

如果观察一下2022年四个季度末个人房贷余额,还会有更惊人的发现:

一季度末:38.84万亿元

二季度末:38.86万亿元

三季度末:38.91万亿元

四季度末:38.80万亿元

看出来了吗?2022年四季度,个人房贷余额竟然比三季度末出现了下滑,减少了1100亿元!

而2022年四季度,距离开始政策救市已经超过了1年。

这一轮房地产政策的变局,是2021年9月末开始的。央行率先发出信号,从遏制楼市到鼓励楼市,提出了“两维护”——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随后,房地产被高层明确为“支柱产业”。

为什么房地产政策逆转了1整年,市场看到了曙光,在这个时候房贷反而减少了?

原因很简单:大家开始排队提前还房贷了!

为什么出现了大规模提前还房贷的现象?有人可能认为是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其实不然。

如果说疫情冲击,2022年全年都比较严重,但集中还房贷出现在四季度,并一直延续今天,甚至可能延续到2023年四五月份。

主要原因是:房贷利率突然大幅下降了,平均下降幅度超过120个基点(个别城市降息达到了250个基点以上),但存量房贷只能享受35个基点。大家期盼的存量房贷额外折扣,一直没有消息。

在这种情况下,又出现了银行理财产品暴雷。

眼看着手里的钱无处安放,买理财亏、买股票不保险、存定期不划算,那还不如先解决了高利率的房贷。

所以,2022年惨淡的房贷数据,是两大因素共同造成的:第一,楼市本身很冷,大家买房意愿不高;第二,降息、银行理财暴雷,促使很多人提前还贷。

在一个需要大家“加杠杆”的时候,大家竟然不约而同“降杠杆”,这对于中国经济的冲击可想而知。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央行数据:2022年末,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8.9万亿元,同比增长16.5%,比三季度末高0.4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部分购房者可能做了贷款置换,把房贷换成了经营贷。

但只要存量房贷利率显著偏高,这种置换就很难杜绝。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已经连续2个季度没有公布“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的数据了(2022年只公布了一次数据),下面是根据仅有数据做的一个趋势图:

上图中黄线是保障房开发贷增长走势,红线是个人房贷增长走势。

它告诉我们:当商品房市场入冬之后,保障房的投入也在下降。原因很简单:地方政府没有钱了。最近,有些地方共有产权住房都暴雷、无法交付了,可见保障房和商品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

不过,这一切正在成为过去。

今天最新的消息是:香港和内地将从2月6日起全面通关,这意味着疫情逐渐将成为过去式。2023年的中国,将重返搞钱时代,楼市回暖是大概率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大批二线城市取消限购,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抽血”效应将越来越显著,很多三四五线城市的富裕家庭,会抛售多余的房子到大城市重新购房。

大额贷款风险分析报告

近日,重庆农商行披露了2022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该行资产规模突破1.35万亿元,存款余额8249.47亿元,贷款余额6326.77亿元。

从经营效益来看,报告期内,重庆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289.91亿元,同比减少18.51亿元,降幅6.00%;其中,利息净收入254.04亿元,同比减少8.31亿元,降幅3.17%;非利息净收入35.87亿元,同比减少10.21亿元,降幅22.15%。

值得一提的是,在非利息收入细分项中,受整体市场资产收益率下降所致,资金理财手续费收入4.62亿元,同比下降11.77亿元,降幅达到71.8%。

不过,重庆农商行的归母净利润依然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该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02.76亿元,同比增长7.49%。究其原因,与其大幅减少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力度有较大关系。

数据显示,2022年该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78.40亿元,同比下降27.75%。其中公司条线计提47.86亿元,同比下降43.90%。重庆农商行解释,主要是集团在以前年度已对大额风险贷款前瞻性计提减值准备,2022年公司类贷款资产质量下迁压力有所缓解,因此减值损失显著下降。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2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22%,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57.74%,较上年末增长17.49个百分点。

从行业集中度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末,该行房地产业不良率最高,达7.28%;其次为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为5.45%。另外,受宏观经济复苏放缓等因素影响,部分个人客户收入下降、债务偿付能力减弱,该行零售贷款不良余额及不良率也均较上年末有所上升。

本文源自金融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投向分析报告(大额贷款风险分析报告)":http://www.ljycsb.cn/dkzs/13289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