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势、明道、优术 澳新银行中国发展的差异化竞争之路,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双边贷款与银团贷款
陈劲/文
今年1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新中国”)迎来了一位新首席执行官(CEO)兼行长―黄晓光,他同时还兼任澳新银行大中华区总裁。黄晓光此前在荷兰银行、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担任高管,也是首批外资法人银行总行里的首位本地行长,在企业和投资银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澳新银行多年来坚持推行“超级区域银行”的战略,中国是其亚太战略的重要市场。黄晓光先生的加入无疑将继续澳新中国战略发展计划与执行以及领导大中华区团队把握区域内的贸易及投资机遇。然而,黄晓光上任伊始,同样面临不小的挑战,一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无形间对业务增速构成压力,二是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脱媒化,同样挤压了外资银行的发展空间。
“这不等于外资银行就失去了业务亮点。”黄晓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直言,古代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教会人们要根据市场变化,寻找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经营策略。
不过,要活用田忌赛马故事优化经营策略,有时也需要外力相助。
记者多方了解到,历经十年谈判的中澳自由贸易协定(ChAFTA)有望在今年6月底之前正式签署,并在年底前开始生效。
一旦ChAFTA正式实施,将大幅提高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经济往来,促进两国间的经贸往来和相互间的投资,给澳新银行带来巨大的业务发展空间。
“但是,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黄晓光反复强调说。在他看来,未来澳新中国要在中国市场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学会三管齐下:一是取势,即抓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趋势;二是明道,即明确业务发展道路―把握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新业务机遇,三是优术,即不断通过业务流程优化与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业务优势,形成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抓牢中国企业
走出去“新机遇”
Q:就任澳新中国首席执行官以来,你是否已经在考虑新的战略和发展目标?在你看来,外资银行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
黄晓光: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利用全球化业务网络与长期风险管理经验,在中国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业务优势。比如澳新银行拥有遍布亚太地区的业务网点,加之数十年累积的业务创新与风控经验,一直致力于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拓展亚太业务提供全方位的专业金融服务。
不过,核心竞争力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部分欧美国家银行面临严厉金融监管环境,开始进行业务调整取舍,某种程度也给其他外资银行创造了一些业务空间。
澳新银行没有次贷危机造成的历史包袱,长期经营相对稳健,现在正处于业务扩张阶段,旨在成为一家区域性的领先银行,这也算是当前澳新银行在华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Q: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您是如何制定战略维持澳新中国业务持续稳健增长?
黄晓光: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GDP增速也较前些年有所放缓,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由于中国GDP基数的增大,现在7%的增速从绝对数值上十分可观。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同样催生新的业务机遇。
近年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正通过海外投资并购,积极布局业务全球化,而且他们业务发展的一个重点就是亚太地区。尽管他们走出去的目的未必一致:有些是打算将生产制造基地迁往越南、缅甸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维持自身商品生产出口的竞争力,有些则是参与收购一些先进技术,增加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金量与环保能力等,但只要涉及到海外投资或者并购,这都离不开银行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尤其是外资银行可以通过全球化网络,提供相对低成本的银团贷款资金支持,还有为中国企业对外收购投资的政策法律、环境、劳动力、税务等问题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目前,澳新银行的营业网络已覆盖29个亚太市场,可以实现澳新中国与这些国家分支机构的业务联动,让中国企业走向亚太走得更稳,更好。
举个例子,如果一家中国企业要在东南亚或澳洲进行投资收购,澳新银行在当地的分支机构可以提供全面的项目投资建议与顾问服务,澳新银行驻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分支机构则可以借助当地金融市场,协助企业筹集双边贷款、银团贷款、长期债券等多元化融资服务。
Q:针对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澳新中国会有哪些布局?如何与澳新中国抓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业务机遇相结合?
黄晓光:在中国(上海)自贸区设立不久,澳新中国就在自贸区设立了支行,在监管批准范围内经营外汇与人民币业务,为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提供贸易融资、外汇、大宗商品交易、贷款和现金管理等服务。 此外,我们也在研究基于FT账户与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的各类金融业务创新,比如跨境人民币支付,跨境人民币结算、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服务,利率市场化以及人民币资本项可兑换的产品创新等。
我觉得,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在自贸区开展金融业务的侧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中资银行希望自贸区能成为自己金融业务创新的一个聚集地,尝试一些以前没有开发的新金融产品服务;外资银行则考虑如何将海外市场已经运作成熟的大量金融业务模式,在合规经营的情况下引入自贸区,成为他们拓展中国市场的新金融工具。
澳新矿产农业的投资并购术
Q:近年,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前往澳洲投资购买铁矿石、铜矿等资源类产业,但随着近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中国企业面临收购亏损的尴尬,澳新中国将如何帮助中国企业抵御价格波动风险?
黄晓光: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对澳洲铁矿石、铜矿的收购,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投资。这种战略性投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企业可以拥有稳定长期的原材料供应源,支持业务持续开展;二是它们将收购看成是一项资源储备,以此抵御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
毕竟,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有着自己的规律性,比如全球经济活动好转,大宗商品价格就会上涨,反之经济疲软,又将承受不小的下跌压力。但整体而言,考虑到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它们的长期价格将保持上涨趋势。
作为澳洲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银行,澳新中国能提供的,一是当地最新的矿产资源供需关系变化,再结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趋势,给国内企业提供及时的套期保值建议,二是给予中国企业妥善处理当地政策法规、劳动力、环保、税务等问题的建议。其实,矿场开采类投资收购的最大风险,未必是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剧烈波动,而是企业不了解当地经营规定与企业文化,引发产权纠纷、停产、持续罢工等问题。
Q:除了投资收购澳洲矿产、现在中国企业还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很多消费品、比如牛奶、农产品(000061,股吧)有着很高的投资收购兴趣,澳新中国能给予哪些帮助?
黄晓光:我们已经注意到,随着国内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他们对海外某些消费品的需求变得日益旺盛。澳新中国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听说新西兰人口约500万,但这个国家每年提供的优质奶制品可以满足6000万人需求,这里就有一个很大的业务空间,让越来越多新西兰奶制品引入中国市场。
目前,我们与澳新银行在新西兰的分支机构实现业务联动,一面协助当地奶制品企业寻找中国商业伙伴,以各种合作形式拓展中国市场,一面也在帮助中国企业寻找合适的当地农场或奶制品企业作为投资收购对象。
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收购投资对象,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们需要帮助国内企业理顺海外业务发展战略,然后通过行业上下游布局寻找合适的投资收购对象,最后要协助交易双方做好尽职调查,厘清收购投资过程所涉及的政策法律、环保等问题。有时,即使找到合适的投资收购对象,但要让双方坐下来谈一谈,也未必容易。
澳新银行不但是澳大利亚四家大型银行之一,在收购新西兰国民银行 (The National Bank of New Zealand) 后又成为新西兰第一大银行,在这两个国家积累了大量农业项目资源,也运作过很多投资收购案例,一面可以推动交易双方的谈判,另一方面也能提供专业的投资顾问建议与金融服务。
银行“不惧”互联网金融
Q:现在互联网金融在全球领域发展迅猛,如果互联网金融是银行业务的一种补充,两者应该如何形成差异化竞争发展呢?
黄晓光:应该说,银行很早就实现了“网络化”,但那都是线下的―用石头砖头搭起的一个个营业网点。随着互联网时代来临,银行已经开始感受到互联网金融对业务模式的冲击,也开始将营业网点逐步搬到线上。
但这不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就会根本颠覆银行现有的业务模式。基于互联网金融对个人诚信度、业务分歧解决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互联网金融可能更合适引入一些相对简单的、能够标准化的金融业务,但诸如公司金融、财务顾问、资产管理、并购融资、私人银行、高端理财等相对复杂的业务诉求,仍需要银行与客户面对面的沟通,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才能制定完善的金融解决方案。
在风险控制方面,大多数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创新尚未经历金融市场大起大落的考验;反观银行,则拥有长期积累的风险管理经验,可以根据一些经济波动趋势提前洞察未知的风险隐患并加以规范,这是我个人的一些观察。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已经在倒逼银行必须加快业务创新的步伐,尤其是利率市场化的理财产品创新。有些人很好奇,为何欧美国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没有国内迅猛,主要原因就是欧美国家很早就完成了利率市场化,留给互联网金融进行高收益产品创新的空间并不多。所以国内银行需要加强针对利率市场化的理财产品创新,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其实,银行也应该拥抱互联网技术平台与时俱进,两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编辑 王芳艳)
联合授信与银团贷款的区别
大河财立方消息7月30日,记者从驻马店市政府网站获悉,驻马店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驻马店市企业纾困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简称《方案》)的通知。驻马店市将制定一企一策方案,加强企业纾困帮扶。同时成立了纾困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并明确工作职责。
纾困帮扶政策提出,力争到2020年末,一批困难企业顺利脱危解困,一批重大风险隐患得到妥善处置,企业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明显下降、内生动力明显增强,联合帮扶企业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区政府、管委会应对风险、化解矛盾的能力显著提升。
如何帮助企业脱危解困,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方案》围绕强化政府属地、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金融帮扶责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工作重点。
在强化政府属地责任方面,统筹做好企业纾困帮扶工作,提出了摸清风险企业底数、出台“一企一策”帮扶方案、扩大还贷周转金规模、完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设立纾困帮扶基金、提升融资担保能力、强化综合支持等重要任务。
《方案》提出,要结合实际,掌握一批纾困帮扶重点企业,着力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区域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战略新兴产业等关键重点民营企业进行必要救助。对新三板挂牌企业、上市后备企业要加强排查、监测、协调,推动优质企业发展壮大。
鼓励社会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还贷周转金,适当降低资金使用费用;要设立或整合现有各类信贷风险补偿金,强化与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合作,优先用于重点纾困帮扶企业;设立纾困帮扶基金,以市场化方式,通过股权或债权方式对发展前景良好、暂时处于困境的企业予以救助。
要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追加机制,市本级和县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要分别逐步达到5亿元、2亿元以上,提升其服务能力和代偿能力。同时,帮助企业争取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续贷、利息减免、债券发行等给予支持。鼓励龙头企业通过供应链融资加强对供应链条上企业的纾困帮扶,并给予一定奖补,同时适度拓宽企业供应链融资业务范围。要加强涉访涉诉协调,强化利益纠纷化解调节,为纾困帮扶奠定基础。
在企业主体方面要积极开展自救,推动引导困难企业增强自救内生动力,引导企业通过合并、出售、转让等措施,退出与主业关联度不高的行业,做实做精主业,持续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引导困难企业加强与债委会、金融机构、各利益相关方对接,实施内、外部增信措施。推动企业提升资金管控能力,及时做好企业债券兑付和贷款归还工作,维护自身信用。帮助企业制定兑付和归还预案,让各方看到企业自救的能力和信心、决心。
在金融帮扶方面,通过做好稳贷工作、新增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贷款期限等举措来实现银企合作共赢。
对债委会决定帮扶的困难企业,各相关金融机构要稳定信贷。在各方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可通过必要的、风险可控的收回再贷、展期续贷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解困,避免“一刀切”式的抽贷、停贷或单独采取诉讼措施。对正常还本付息并且整体授信条件没有发生变化的企业,各银行原则上不抽贷、不压贷、不通过要求增加授信条件而变相不续贷。
对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但有市场前景、信用良好、管理有序的企业,金融机构可结合企业实际,在符合授信政策的基础上,争取通过联合授信、银团贷款等方式给予新增资金支持。新增资金可封闭运行,接受各方监管,金融机构可与企业约定享有优先受偿权。金融机构要依法依规积极探索开展企业合法使用的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房地产余额抵押、出口退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权质押业务。
对发展前景良好、暂时资金困难的企业,鼓励金融机构综合考虑收益与风险,优化贷款期限管理,努力实现授信期限与企业生产周期相匹配,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强化与企业长期发展的利益联结。对在帮扶过程中积极主动的金融机构,可通过签订银企合作协议的方式,约定企业形势好转后优先与其合作。(责任单位:人行驻马店市中心支行、驻马店银保监分局、市金融局,市级各银行)
驻马店市企业纾困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名单及工作职责
一、成员名单
组 长:金冬江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刘晓文 市政府副市长
贺振华 市政府副市长
成 员:饶 涛 市政府副秘书长
李俊岭 市金融工作局局长
孔 华 市发改委主任
李瑞红 市财政局局长
殷 剑 市工信局局长
张中林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聂云松 市税务局局长
陈 黎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李华荣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赵怀中 市商务局局长
张卫东 市司法局局长
袁道强 人民银行驻马店市中心支行行长
张世翔 驻马店银保监分局局长
毕启民 驿城区政府区长
侯 蕴 遂平县政府县长
李全喜 西平县政府县长
李卫明 上蔡县政府县长
刘军民 汝南县政府县长
赵 峰 平舆县政府县长
申保卫 新蔡县政府县长
王东征 正阳县政府县长
彭广峰 确山县政府县长
魏华伟 泌阳县政府县长
冯 磊 市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史爱民 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马桂荣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主任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双边贷款与银团贷款(联合授信与银团贷款的区别)":http://www.ljycsb.cn/dkzs/13175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