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空白借款合同签字,具有法律效力,下面是杨东律师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银行贷款签空白合同
最高院(2020)最高法民申1111号)、(2018)最高法民申3112号裁判文书,
最高院认为:
借款人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在空白借款合同上签字的行为应视为其清楚、理解合同内容,视为对合同内容的概括性授权,同时也表明其放弃核实债权人的身份信息,并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法律后果,主观上具有与不特定的债权人成立借款关系的意思表示,空白借款合同的相关内容被明确后,对借款人理应具有约束力。
该借条中,出借人处为空白的,利息处也没有按手印,但不代表出借人和利息约定不明,而是视为借款人对这两处合同内容的概括性授权,借款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当然,对于超出法定最高利率部分的利息,不予支持。
银行贷款签订空白合同合法吗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9月21日消息(记者 汪慧)当前,“新市民”和年轻人成为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的重要目标客户群体,海南银保监局提醒“新市民”和广大年轻金融消费者,树立科学消费理念,警惕过度负债风险;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远离消费信贷陷阱。
海南银保监局提示,根据自身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做好收支筹划。合理合规使用信用卡、小额贷款等消费信贷服务,了解分期业务、贷款产品年化利率、实际费用等综合借贷成本,在不超出个人和家庭负担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消费信贷产品的消费支持作用,养成良好的消费还款习惯,量入为出,理性消费。
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信贷服务,警惕一些机构或平台营销过程中混淆概念,以“免息”“零首付”等说辞隐瞒实际息费成本的行为。尤其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非法网络借贷虚假宣传,远离不良校园贷、套路贷等掠夺性贷款侵害。不把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消费信贷资金用于购买房产、炒股、理财、偿还其他贷款等非消费领域。
还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防范信息泄露风险。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注意保管好个人重要证件、账号密码、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信息,不设置过于简单的银行账号密码,不随意签字授权,不签订“空白合同”。对不明的电话、短信、网络推销,时刻保持警惕,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在可疑网站提供个人重要信息,防范信息泄露风险。
若对金融机构的产品或服务有异议,可以通过与金融机构平等协商、申请纠纷调解组织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解决。切勿轻信社会上“停息挂账”“征信修复”等宣传广告,不要把个人信息轻易提供给“代理维权机构”,更不要参与编造虚假信息、伪造证明材料等“恶意”投诉行为,以免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银行贷款签空白合同(银行贷款签订空白合同合法吗)":http://www.ljycsb.cn/dkzs/13092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