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贷款三成流向制造业,金融活水力撑南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下面是21世纪经济报道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制造业贷款 问题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蓉 实习生梁志文 佛山报道
6月28日,佛山市南海区对外发布今年1-5月份的金融和经济运行成绩单。
数据显示,南海金融业发展指标屡创新高。第一季度,金融业增加值63.58亿元,同比增长14%,占南海区GDP比重为8.0%,为历年同期最高,拉动GDP增长1.02个百分点,绝对值和增速均排全市第一;1-5月,全区金融业税收值18.76亿元,同比增长9.40%。
作为全国工业大区的标杆,南海金融业一如既往表现出极强的“制造业偏好”。截至今年5月底,南海区制造业贷款余额1044.5亿元,占企业贷款比重达30.2%,同比增长17.9%,比年初增加83.9亿元,信贷有力支持制造业发展。
广东金融高新区管委会执行主任、南海区区长王勇表示,目前广东金融高新区已集聚起较为完整的金融服务产业生态,下一步要在现有良好发展的基础上,从“直面百年大变局的新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夯实制造业当家的新格局、开拓金融业转型的新领域、创新政银企协作的新模式、营造全链条服务的新生态、增强广东金融高新区平台的新优势”七大方面发力。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倪全宏亦在大会上表示:“接下来,广东省金融局将继续支持广东金融高新区建设发展,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级,擦亮省级金融名片,让金融之光闪烁千灯湖畔,让资本之光照耀产业高地。”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提升
作为“工业母机”,机床直接决定着制造业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然而,高端机床设备的价格却是很多中小微企业产品升级的“拦路虎”。
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对此深有感触。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激光五轴数控机床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对比传统切削加工方式,新型激光机床的效率及精度能够大大提升。但每台约250万元的售价让很多中小型制造企业客户难以承受,限制了产品的推广应用。
得知这一情况,佛山海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晟金租”)设计了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协助该公司的客户分期付款购买设备。从实地调研到审批授信,海晟金租仅用了8个工作日就审批通过了3000万元授信额度。
为制造业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方案,是南海金融机构持续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一个缩影。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获悉,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的“磁吸效应”,南海区已打造较为完整的金融服务产业生态,银行、证券、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支撑协作,助力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节奏加快,效能不断提升。
以南海区信贷规模最大、税收贡献最高的南海农商银行为例,截至5月末,全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超450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超30%,制造业贷款在全行贷款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我们在支持制造业、双十园区、高新技术行业等重点领域创新出台多项金融服务。”南海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杨福明介绍,该行未来三年将为佛山制造业企业提供不低于200亿元的信贷支持,聚焦佛山制造业当家这一核心,重点支持产业金融、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四大”重点领域,服务双十园区及产业。
此外,中国银行佛山分行南海片区支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由2019年的66亿元增至2023年5月的129亿元,年均增幅近22%;招商银行佛山分行2022年在制造业方面的信贷投放同比增长179.8%,制造业贷款余额增幅169.7%。
在此基础上,南海区也利用投贷联动、转贷资金、首贷贴息三个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投贷联动方面,目前已有8家南海科技型企业获得投贷联动合作银行的授信,累计融资10亿元;转贷过渡方面,南海区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成立8年来已累计扶持2097家企业实现转贷819.07亿元,扶持374家“十百千”培育企业转贷185亿元;首贷贴息方面,共收到134家首贷户申请,拟贴息金额超100万元,致力打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先一公里”。
伴随着金融活水持续浇灌,南海区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1-5月,累计完成高技术制造业投资46.34亿元,同比增长61.3%;累计实现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60.15亿元,同比增长21.8%。
增强金高区平台新优势
不久之前,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吹响了集结号,指明了未来发展路线。
会议要求,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这对于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上升期的制造业大市佛山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机遇。
而从制造业贷款余额在企业类贷款中占比这个指标来看,南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值得期待。
“不仅制造业要升级,金融业也要转型升级。南海已率先探索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各金融机构要想方设法创新业务,拓展服务对象。”据王勇透露,接下来,南海区政府将利用好财政资金、社保基金、国资资金等资源,与银行更好合作,形成合力。
南海区金融办党组书记陈敬英也在会上提出,希望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升金融供给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精确性,“投早、投小、投创新”辅助科创型企业加速成长,积极支持制造业和服务业有效需求,主动对接普惠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推动绿色金融,探路可持续发展;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丰富消费金融产品,创新优惠政策,降低个贷利率,拓宽贷款渠道,提振消费信心;健全资本市场建设、促进直接融资等,赋能实体经济的稳增长。
中国银行佛山分行副行长金正言表示,银行将坚定不移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支持实体经济上,包括支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批量服务入园制造业企业;积极参与科技类、制造类的外资项目,为企业建设海外研发基地、生产物流基地等提供融资融智支持,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
招商银行佛山分行行长李云波亦表示,接下来,将为企业发债、并购融资、股权激励等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服务需求提供支持,为本地企业拓宽金融可得性渠道和提供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境内外账户、跨境投融资和全球资金管理等跨境金融服务;并助力南海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金融高新区是广东推进“金融强省”的七大基础性平台之首,广东省今年出台的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高标准建设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
而作为广东金融高新区所在地,南海区将提供更多的资源,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使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继续朝着“五个1万亿”目标前进,擦亮“广东金融高新区”牌子,让广东金融高新区成为金融机构的集聚区、金融产品的创新区、金融服务的引领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困难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中国证券报》2日刊发文章《提升制造业含“金”量 银行中长期贷款投放提速》。文章称,1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1543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80万亿元。今年以来,开发性政策性银行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全力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在制造业方面,截至10月20日,农业发展银行已签约制造业相关项目130个、签约金额444.46亿元。此外,截至8月末,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74万亿元、1.11万亿元。今年以来,还有多家商业银行制造业贷款增速超过30%,不断强化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优化信贷结构,扎实服务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着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展望四季度,制造业仍将成为信贷政策支持和信贷投放重点。在开发性政策性支持工具、各类专项再贷款、中长期低息贷款等政策工具支持下,基建、制造业等领域信用扩张确定性较大。
(资料图,新华社发)
(小标题)制造业贷款持续增长
今年以来,两家政策性银行全力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落地落实。农业发展银行日前表示,截至10月20日,该行已签约制造业相关项目130个、签约金额444.46亿元;已投放项目25个、投放金额21.02亿元;已支付项目22个、支付金额16.64亿元;另外准备清单外项目227个、年内贷款需求169.13亿元。
进出口银行坚持金融赋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截至2022年8月末,进出口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1.74万亿元,占境内业务比重约47%。
此外,国家开发银行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功能,加大力度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截至8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达1.11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15.8%。1月至8月,开发银行发放制造业贷款3300亿元,贷款余额新增1512亿元,同比增长64%。
商业银行也持续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超过8100亿元,增幅37.5%;建设银行投向制造业贷款余额2.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400亿元,增幅32%;农业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2.2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320亿元,增长30%。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围绕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重视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扩大投资过程中的中长期融资需求。
(小标题)扩大中长期贷款规模
今年以来,各银行在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的同时,持续扩大中长期贷款规模。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截至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75万亿元,同比增长30.8%。
国家开发银行表示,该行加大对制造业技术攻关研发、重要物资储备、先进产能建设、数字化转型升级等领域重点项目的中长期支持力度,今年1月至8月该行中长期贷款占比达88%,较“十三五”末提升13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交通银行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末,该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年初增加1323亿元,增幅达50.65%。
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制造业中长期资金供给,鼓励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投放。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三季度例会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此外,银保监会办公厅7月发布的通知明确,银行机构要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重点支持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高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部总经理田枫林表示:“短期贷款的作用会很快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产生效应,而中长期贷款则支持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我们今年以来投放的贷款很大一部分还将对后续实体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小标题)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展望四季度,业内人士认为,制造业仍将成为信贷政策支持和信贷投放的重点。
多家银行也在四季度工作部署中强调,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放宽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准入条件等,为促进经济行稳致远贡献金融力量。
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四季度,在开发性政策性支持工具、各类专项再贷款、中长期低息贷款等政策工具支持下,基建、制造业等领域信用扩张确定性较强。根据目前项目报送力度和投放节奏,今年全年制造业贷款新增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余额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至22%,同比多增超过2万亿元。预计四季度制造业贷款新增1万亿元以上。
招商银行行长王良10月31日在该行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在对公贷款投放方面,该行将重点服务实体经济、中小企业、绿色信贷、制造业贷款等,也包括基础设施、新基建项目的信贷投放,根据行业、区域、期限配置等各种条件做好投放计划。(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制造业贷款 问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困难)":http://www.ljycsb.cn/dkzs/12938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