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买房大不同,下面是南方周末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新西兰购房贷款
对于每一个来到新西兰的新移民来说,“住”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尤其对华人来说,或许是数千年农耕文明在血液中的积淀,又或是近30年国内房地产市场“房者为王”、“房产是阶层跃升的得力跳板”等现实教育,要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窝是解不开情结。再加上新西兰的房租不菲,与其天天给房东交钱,不如给银行还贷乃是不争的共识。
世界上,华人聚居的地方房地产市场都能活跃起来,小岛国新西兰也不例外。图为新西兰某处待售房产引来众多看房客,大部分为华人。(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我们的小家庭就是一个典型的新移民家庭。在新西兰不过几年的时光里,我们经历了租房、搬家、买房,也目睹朋友们在房地产市场上的摸爬滚打,甚至买地自建房等种种故事。
新手要小心的那些“坑”
近几年,新西兰的房价一改以往波澜不惊的姿态,开始高歌猛进,这让很多新移民或海外投资者倍感焦虑,想赶紧攀上这财富的列车。不过,从我们自己的经验来说,如果你是初来乍到,除非有本地“老司机”帮你出谋划策和把关,着实不宜过早盲目出手,而应该起码住上几个月,对周围环境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再投资买房。
究其原因,新西兰的房地产市场和中国差异很大,新手买家如果把国内的投资习惯照搬过来,很容易踩到地雷。几个典型症状有“对房产土地价值不敏感”,“盲目认为新房一定比旧的好”,“看不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等等。
和国内的住宅不同,新西兰大多数房屋都是带地皮的,好地段、平整的地皮比房子建筑本身要贵很多,升值也快。特别是一些有分割潜力,也就是可以将一块大地皮分成两块甚至更多块来建筑新房子,简直就是响当当的现金奶牛。而新移民的注意力只在房子上头,对土地的价值关注不足。而不同的地契属性,如Freehold全产权、共享产权Cross lease,以及租用土地的Leasehold物业,都会极大地影响房屋的实际价值。
再比如,很多已经有近百年高龄的房子,建筑质量过硬,维护得相当好,使用的木料非常坚硬(现在已被禁止采伐),扛得过多次地震天灾的考验。而新房也可能存在诸如漏水、做工敷衍等问题。1990-2004,新西兰的建筑标准放水,出现了一大批质量较差的房屋,内部木结构没有做过特殊的防水处理,外墙也有隐患,是臭名昭著的高危漏水房。
我们的一位朋友便接手了一个类似的“烫手山芋”,两年前,他们获得移民签证后,还未登陆便在网络和中介的忽悠下买了一栋房子,看起来外观美好,学区也很好。可住进去才知道,屋顶和山墙有不易察觉的漏水,夏天看不出来,到了多雨的冬天就露出了狐狸尾巴,修补起来成本极高,加上这房子建筑在陡峭的山地上,出入只能开车,让住惯了平地的他们非常不适应。
open home ,一本本有趣的时光书
来新西兰不久,我们就开启了高火力看房模式,不过,与其说是急于上车,不如说是当成一场有趣的体验。每个周末,惠灵顿的各个社区都有形形色色待售open home,不用预约,只要在网上一查,就可以找到开放参观时间,非常方便。
要了解新西兰,房产是最好、最真实的曲径通幽的路径。我们在国内也看过不少二手房,无非是户型好坏,朝向装修、小区环境。新西兰的房产则像是一面面时光宝镜,进入到那些形形色色的房屋和庭院,或豪奢或质朴,年代迥异,屋主身份亦各有特色。你能看到布置房子的精巧匠心,看到充满爱的家庭和不同的文化风格,甚至能看到家族的历史。我们曾在一座典雅的老房子中看到了澳新军团的勋章,也在不同的住家中看到了来自英国、法国、日本以及太平洋群岛的文化印记。
新西兰是地球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大约在1000多年前,土著毛利人才渡海到这里。200年前,欧洲移民才陆续到来。后来又加入了亚洲和其他地区的移民,共同形成了新西兰多元文化和风土人情。
现在仍在市面上常见的老房子,便是一种叫做Villa的花园别墅。是1910-1930年之间的主流建筑。虽已是不折不扣的百岁老屋了,但因为质量过硬,气质典雅,直到今天仍很受青睐。这种花园别墅深受“故乡”英国影响,有着大大的落地窗,盘绕着紫藤萝的和玫瑰花香的房前走廊,室内由一条长走廊分开左右两边的房间。天花板非常高,单层层高可达3米多甚至4米。我们最后购买的房子,便可以算得上Villa的一种。
Villa式老房子外观。(思徽/图)
Villa式老房子内部。(思徽/图)
1930年之后的房子,一种带着美国Moderne 风格的平顶房非常常见。2000年之后的房子,特色也十分鲜明,一般都有内进双车库,面积也越盖越大。与此同时,因为地皮越来越稀缺,和老房子动辄上千平米的地皮不同,新房子的土地面积往往只有三四百平米。
Open home里还有一种特殊的房子,那便是“政府公房”。众所周知,新西兰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以极低的价格出租给低收入群体的State Housing便是典型福利之一。每隔一段时间,政府会出售些好地段的老公屋,得到的款项用于在更远的地方建设新福利房。这种老公房位置往往非常好,有些甚至非常低调地隐藏在“豪宅区”之中。不过,这种房子由于之前居住的人素质参差不齐,建筑质量也一般,虽然价格低廉,但算不上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房产猎手的“捕猎”之道
和中国买房先找售楼处和中介不同,新西兰买房第一步是上网,有两个主要的网站基本把当前在售的房源一网打尽了。你可以在上面看到很多张照片,屋子的简介,open home的开放时间和中介联系方式。定下几套入围的房子后,便可以开始你的看房和出价之旅了。在走过现场看房、考察细节、各种比较的纠结过程之后,到了出价的这一关,才是真正的战场。
新西兰买房主要有三种出价模式——
1 拍卖(Auction):多人现场竞价,价高者得。
2竞价(tender):所有买家出价文件放入封闭的竞价箱,由卖家选择最中意的一份成交。
3议价(negotiation):也就是所谓的讨价还价。
在几种出价中,拍卖是最富有戏剧性的,发生着无数大起大落的故事。参加拍卖前,中介都会以各种方式“激励”买家:“弹药备足了么?”“今儿就看你拿下这房子了!”可不到最后落锤的那一霎那,没人知道谁才是最后的赢家。或许一位窝在角落里一直不出声的人会突然跳出来抢走最后的“胜利”,也可能有个人在打了个电话后便忽然抛出令人咂舌的高价,也有可能一栋很好的房子却乏人追求,最后以低于市价的价格黯然成交……房地产市场越火热,拍卖越多。几十人一起出价争抢一个好房子,那种金砖漫天飞舞的景象,确实让人难忘。
房子拍卖时的热闹景象。(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我们住的房子,就是用拍卖的方式买到的。很多拍卖是在中介公司的拍卖场进行的,这栋房子却是在其后院直接开火,究其原因,大抵当时正是风和日丽的四月,加上庭院整饬井然,花草美好,也是一个不错的拍卖场。当时,惠灵顿房价就像火箭已经点火,在沉寂了将近十年后,大有冲出大气层的气势。
拍卖当天,我们的心理价位定在了65万左右,没想到拍卖刚开始,就来了一大群人,从50万起拍,没过几分钟就飙到了60万,随后留下4家人开始竞价。其中一家在68万退出,一家在69万缴枪,剩下我们和另一个竞争者,一千一千的加价,直到71万才决出胜负。虽然超出我们预期不少,但因为学区好,距离学校走路10分钟可到,对于孩子马上要上学的我们来说,属于“刚需”性质。况且距离轻轨站也不远,适合每日通勤。
就在我们纠结于是否买贵了的时候,没过两周,200米外另一栋同样土地和房屋大小的拍卖再次带来了爆炸性的结果,直接拍到了83万纽币的高价。
与大开大合的拍卖相比,更为隐蔽的战场——投标竞价(Tender)则是很多人永远的痛。这种不公开的竞价最玄妙之处在于,每个买家都不知道出多少钱才是最合适的。所以很多倒霉的买家可能出很多次价,但是每次都以几千块的差距败北。也有人可能一掷千金,花了比市场价高出很多的冤枉钱。
至于中国人比较熟悉的讨价还价,在新西兰也是一道别样风景。因为这来回拉锯的过程,跟国内二手房通宵议价,当面搏击的风格完全不同,买主可能全程见不到房主,往来全部都是paperwork,由中介负责传递。
值得一提的是,在真正出手之前,不管是拍卖、竞价和是议价,潜在买主都有一份价格不菲的“功课”要做。那便是 LIM Report和 Builder Report。前者被称为土地信息备忘录,需要去市政府购买。这份文件会告诉你在不在洪水区?有没有违法搭建?以及周边政府未来规划。后者则是你私人聘请专业建筑商进行房产查验后给出的报告。大到有没有漏水隐患、蛀虫、地基下陷,小到门把手、窗户、瓦片、插座的小瑕疵,这份报告都会告诉你。小毛病无伤大雅,如果有较大的问题,可以成为议价的佐证或干脆放弃为妙。这两份材料的费用全算下来需要1000纽币左右。
我们认识的一对朋友夫妇就被这价格不菲的功课折磨得够呛,作为新西兰的二代移民,他们刚结婚时就准备买房,但或许是对于自己未来的房子过于上心了,看上了好几处房子,LIM Report和验房报告做了很多份,但都被财大气粗的竞争者给横刀夺爱了。花了足有上万纽币的“前期功课费用”就这么打了水漂。
新西兰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差异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这里没有拥挤的产权过户大厅,却必须得有律师全程保驾护航;在这里申请贷款,银行的“锱铢必较”也格外令初来乍到的人不适应。我们认识一个新西兰洋人家庭,夫妇俩都有稳定工作。在买房之前,他们租房的月租为2500纽币。两口子攒了几年的钱,凑够了首付,自己算下来房贷总数近似于房租,财务还是比较健康的。没想到,银行却把他们拒之门外,原来,他们在攒钱的几年间生了两个孩子,肚子里又有了第三个,银行把他们提供的银行流水翻了个底朝天,把所有的开销进行非常精细地评估,连每周加油、孩子上课外班都算了进去。最后,银行认为一旦第三个孩子降生,或有一方因为带孩子会辞去工作,他们的财务将进入危险状态,故只能贷给他们较低的额度。就这样,虽然凑够了首付,有着稳定工作,却仍然没能买上中意的房。
新西兰房产投资移民
中国侨网5月17日电 据新西兰天维网编译报道,RNZ(新西兰国家广播电台)报道称,新西兰最新边境豁免政策将允许两类投资移民入境新西兰。商业、创新和就业部(MBIE)预计,明年将有220名投资移民入境,带来数亿新西兰元的直接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和技能。
第一批投资移民可能在几周内就会抵达新西兰。
MBIE说,目前该边境新豁免政策变化并没有大范围的“广而告之”,因为该政策只适用于那些由国家机构内定的人。
据悉,这两项新的边境豁免在新西兰移民局网站上有简短的描述,但仅仅是与它们相关的政府项目的名称。
移民与投资协会主席说,她想知道更多,“新西兰需要这笔投资资金,但如果能让业界和公众知道该计划,那就非常好了。”
这两项新的豁免都是在MBIE的创新伙伴关系计划和新西兰贸易企业发展局(NZTE)的投资吸引力下进行的。去年边境关闭时,这两项计划都不得不暂停邀请潜在的投资者到新西兰投资。
根据这两个方案,政府官员们能够确定并邀请公司的关键人员到新西兰访问,并以促进高价值的国际投资和技术专业知识让他们进入新西兰。
MBIE说,高价值的国际投资将在支持新西兰经济复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NZTE投资部总经理说,NZTE计划在完成细节工作后公布豁免消息。
他说,投资者对新西兰的兴趣空前高涨,“但是他们想要来了之后再做决定,因此我们尝试了各种各样的虚拟方法来进行调查。”
“我们尝试过用GoPro和无人机进行实地考察,我们也尝试过将他们(潜在的投资移民)介绍给新西兰的人。但结果是我们的参与度很低,一些投资项目也暂停了。”
“我认为对新西兰来说,启动和实施这项边境豁免非常重要。”
NZTE投资部总经理说,NZTE吸引了一些希望恢复投资项目的人,现在他们可以根据新的边境豁免申请赴新西兰。
作为投资吸引力计划的一部分进行访问的投资者将能够进行尽职调查,例如会见潜在的合作伙伴,参观工厂和场地,了解他们在当地的潜在投资。
新的创新伙伴关系例外允许MBIE邀请来自“推动技术边界和解决世界大问题”的公司的关键人员,帮助他们在这里找到投资机会。
MBIE科学、创新和国际部总经理负责监督合作计划。
他说:“我们尽可能富有创造力地去维持关系,也在努力维持运营。这确实是我们目前不想错过的机会。”他解释道,由于新西兰成功应对疫情,人们对新西兰作为研发目的地的兴趣激增。
他说,他们正在考虑引进支持新西兰航天局的专业技术,并通过设定标准来确定投资者的优先顺序。
MBIE就业、技能和移民政策部总经理表示,对投资者的边境豁免是下一步加强与世界的互联互通,支持国家经济复苏的措施。
她说,现在让新西兰企业重新与国际投资接轨非常重要。“这些边境豁免带来的直接机会可能是给新西兰经济带来价值数亿新西兰元的好处。”
另外,任何来自澳大利亚境外的投资者都需要申请隔离酒店。(Sophia)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新西兰购房贷款(新西兰房产投资移民)":http://www.ljycsb.cn/dkzs/12808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