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金科艰难复苏:实控人唐宁被限高,小贷罚息曾达年化72%,下面是开朗孔雀sY4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宜信贷款容易贷吗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3月23日,据消费金融频道和企查查信息,“P2P”第一股宜人金科关联公司宜信普诚信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信普诚”)以及创始人唐宁被限高消费。执行法院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涉及案件为与张庭亮劳动争议、人事争议一案。
宜信方面对新经济观察团回应称,这是由一起涉及员工劳动争议的案件引起的,不会影响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公司也正在积极沟通处理,推进这一劳动争议案件得到妥善解决。
不过,从宜信普诚屡次被执行、宜人金科差强人意的财务报告,以及旗下小贷公司关联的大量司法案件和利率来看,曾经的行业领头羊宜人金科的业务或许存在不少瑕疵,依旧在转型的泥潭中挣扎。
实控人唐宁被限高,公司20次成为被执行人
根据企查查信息,唐宁和宜信普诚并不是首次被限制高消费。早在2021年10月21日,两者就首次被限高,被执行的原因均为,前者未履行在张庭亮劳动争议、人事争议案件中的给付义务,执行标的为11.86万。
而除了被限高消费,宜信普诚还5次被列入被执行人,累计执行标的达到54.5万元。此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宜信普诚还被执行过15次,被执行总金额为100.15万元。也就是说,近三年宜信普诚累计被执行20次,合计金额超过150万元。
而在这些执行案件中,多个与劳动纠纷相关。
目前,宜信普诚涉及243个司法案件,其中劳动争议35个,劳动合同纠纷2个,公司基本为被告,且多个裁判文书判定宜信普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宜信普诚信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与张恺劳动争议》案件显示,2018年6月1日,张某入职宜信普诚。2022年3月9日,宜信普诚考虑到全国疫情形势和防疫政策,通知张*待岗。2022年3月31日,宜信公司以张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但法院认为,宜信公司以张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缺乏相应的事实依据,故采信张某关于宜信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主张,宜信公司应支付张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共计87220元。
同样,在《宜信普诚信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与杨振伟劳动争议的案件》中,法院认为,宜信公司以杨某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缺乏相应的事实依据,故采信杨某某关于宜信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主张,宜信公司应支付杨某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几十个劳动纠纷,或许是宜信集团这些年来业务调整带来的遗留问题。
宜人金科转型艰难,核心信贷业务指标下滑
谈到宜信集团和唐宁,业内很多人都会叹息。
唐宁早年求学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后赴美国南方大学攻读经济学,曾任职美国华尔街DLJ投资银行从事金融、电信、媒体及高科技类企业的上市、发债和并购业务。
2006 年,唐宁在北京创办了宜信公司。尽管唐宁本人关联公司145家,宜信集团股权关系错从复杂,但其业务基本上可划分为财富管理、信贷和保险等板块。
其中,上述宜信普诚成立于2014年10月,是宜信旗下三张金融牌照:前海宜信商业保理(深圳)有限公司、海南宜信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信小贷”)、上海宜信企鑫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全资股东,并持有宜人金融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84.5238%的股权,以及海南股权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30%的股权。
2015年12月18日,唐宁和宜信集团拆分旗下P2P平台宜人贷在纽交所上市,造就了名副其实的“P2P平台第一股”。
上市后的两年,宜人贷(宜人金科前身)靠网贷业绩蓬勃发展,成为业内当之无愧的明星公司。2016年,宜人贷全年净收入32.38亿元,增长146%;净利润11.16亿,增长305%。2017年实现营收55.43亿元,同比增长71%;净利润13.72亿元,同比增长23%。
但2017年后,国内P2P网贷监管落地,大量同期平台纷纷选择清退网贷业务,转型助贷。然而此时的宜人贷反应却慢了“半拍”,仍寄希望于网贷业务,导致错失战略转型良机。
直到2019年底,宜信启动重组,把宜信惠民、宜信普惠、指旺财富三个业务板块纳入上市公司体系,作为业务重组的一部分,宜人贷也升级为宜人金科。2020年底,宜人金科宣布停止P2P平台宜人贷运营公司——恒诚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的经营业务。
此时的同类平台早已完成助贷转型,放贷资金已大部分来自金融机构,在场景和科技驱动下业绩逆势翻盘。而大象转身的宜人金科,2019年机构资金仅占30%左右。业绩也开始不断下滑,同年营收86.17亿元,下跌23.36%;净利润为11.56亿元,下降26.84%。
如今,宜人金科依旧在转型中挣扎,已然掉队。宜人金科目前业务包含信贷科技、财富管理和保险等。其中信贷业务是公司的营收主力,放款主体为宜信小贷。
根据宜人金科2022年财报,宜人金科去年实现总营收34.35亿元,同比下降23.3%;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11.95亿元,同比增长15.67%。而净利润大幅增加的原因,是缩减近10亿元的营销开支带来的。
但公司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归根于核心信贷业务大幅下滑。2022年,宜人金科累计促成贷款226亿元,同比下降2.59%;信贷科技的收入为19.60亿,较2021年的31.84亿元下跌38.44%。截至2022年底,宜人金科贷款未偿余额112.6亿元,同比下降20.15%。
与贷款业务相关的收入也普遍下滑:其中,贷款便利服务收入13.63亿元,同比2021年的21.06亿元下降36.23%;贷后服务2.04亿元,同比2021年的1.74亿元上涨17.2%;融资服务2.79亿元,同比2021年的5.25亿元相比大幅下降46.86%。
小贷放款利率最高近36% 罚息曾高达72%
在财报中,宜人金科多次提到了用户对消费贷款的海量需求。但从现实来看,造成宜人金科贷款业务下滑的原因,除了转型较慢,导致资金成本高、资产质量不佳外,或许与业务上的违规操作脱不了干系。
比如,在宜信小贷涉及的多个借款合同纠纷,法院提到了罚息过高的问题。
在《海南宜信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与梁健林小额借款合同纠纷的案件》中,原告与被告于2021年8月16日签订一份《贷款合同》,期限为12个月。
法院表示,小额贷款公司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等总计不得超过年利率24%。宜信小贷的《贷款合同》约定逾期付款利率为0.002/日(即年利率72%),超出上述规定年利率24%的上限,法院仅支持按照24%计算逾期利息。做出判决的事件是2022年9月21日。
同样。在《海南宜信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与黄子彬借款合同纠纷的案件》中,2021年7月23日,双方签订了《贷款合同》。法院认为,双方贷款合同中约定按照逾期本息的每日千分之二(即年化72%)计算违约金,原告(即宜信小贷)在本案诉请按照未还本金年利率24%计算违约金,上述违约金计算标准均超出了“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法定上限,对超出部分,本院不予支持。
而到了2022年的贷款合同中,宜信小贷可能意识到罚息过高问题,利息有所下滑。在另一则裁判文书中,《贷款合同》的签订时间为2022年1月23日,合同中预定的逾期罚息计算方式为逾期还款违约金=当期应还本息数额×逾期天数×0.1%,即年化36%。但法院仅支持按照4倍LPR计算逾期违约金。
除了罚息问题,新经济观察团小编近期还在朋友圈刷到了宜人金科“宜享花”产品的广告。广告显示,年化利率在10.8%-35.99%(单利)之间。
实际情况是,市面上大部分持牌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已经降至24%之下,部分法院甚至仅支持4倍LPR,宜人金科的产品最高利率接近36%的做法,还有待商榷。
而在投诉网站上,也有不少用户投诉宜人金科通过咨询服务费、保障金等模式推高借款人的综合成本。
当然,好消息也有。信贷业务之外,被宜人金科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财富管理业务表现不错。截至2022年底,该业务累计服务客户数量为314万人,同比增长1.9%;活跃客户数量为54万人,同比增长26.29%;财富业务客户总资产为233.721亿元,同比增长2.5%。
万亿财富管理市场,合规为王的时代,宜信早已拿下保险经纪、私募基金等牌照,这或许是机会所在。
作为金融科技行业的长期观察者,我们仍然对宜信、唐宁和宜人金科充满期待。毕竟在唐宁团队带领下,这家老牌互联网金融公司,曾创造出太多辉煌:在行业发展初期就已嗅到财富管理和消费金融的双重机遇,也早已拿下相关牌照,布局了几乎完整的金融版图。但问题是,他们将在何时迎来转机?宜人金科的未来又在哪里?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宜信二次贷需要审核吗
本刊记者 石伟/文
威灵顿管理有限责任合伙制公司(下称“威灵顿管理”)目前是一家私人合伙公司,为62个国家超过2200家机构提供投资顾问服务,该公司没有零售业务。
威灵顿既不是经纪公司,也不是贷款机构,而是专业从事投资管理业务,其业务涵盖全球各地的股票和固定收益产品、汇率和大宗商品。
根据美国著名投资杂志《养老金投资》与全球最大咨询公司之一韦莱韬悦(Willis Towers Watson)进行的联合研究及排名,截至2016年年底,威灵顿管理的资产管理规模为9792亿美元,在全球资管行业中排名第17位。
出师不利
1928年,费城一名叫沃尔顿·摩根的会计人员成立了美国第一个平衡型基金,而威灵顿管理的正式成立是在1933年。沃尔顿·摩根虽然颇具投资天赋,但接下来的1929年经济大萧条仍然让威灵顿管理的第一只基金亏损超过40%;让人稍感欣慰的是,其他基金的亏损基本上都超过90%,也正是因为如此,威灵顿管理慢慢积累了业界口碑,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这为以后的翻身赢得了机会。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历经数次经济危机,包括最近一轮的2008年次贷危机,这只基金目前仍然为威灵顿管理的旗舰产品之一,堪称奇迹。
自1958年创立以来,威灵顿管理就一直延续着每天开晨会的制度,目标就是在投资团队之间交换投资观点、激发大范围讨论并彼此相互学习。对此,威灵顿管理历届的高级合伙人都非常认同。例如,时任威灵顿管理高级副总裁、合伙人马克·弗莱厄蒂在出席2010年于中国深圳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时曾经指出,“我们有一个积极主动的投资对话,我们每天都有投资晨会。我们每年要开1.1万次会议,能够在各个市场进行沟通,包括各国的央行行长、客户、研究机构甚至是竞争对手。在每天的晨会时间,包括来自日本东京、中国香港、新加坡的投资团队都会通过视频参与讨论,我们全球的投资顾问都是在一起进行合作分享,例如小盘股的专家跟大盘股的专家进行沟通、权益专家和固收专家进行交流。而且,无论在公司年限的长短、资历的深浅,都能够参与晨会中的对话,我们认为不应该有等级的划分,事实上,年轻的、资历浅的员工也能够跟资深的员工平等对话,实际上威灵顿管理甚至没有首席投资官,而是由投资团队自行决定如何配置资源。
20世纪60年代对于威灵顿管理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期间四个非常有才华的投资专业人士分别担任该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重塑了公司业务,将威灵顿管理转变成为一家全球性公司,这四个人分别是W·尼古拉斯·桑代克(W. Nicholas Thorndike)、罗伯特·多兰(Robert Doran)、史蒂夫·佩恩(Stephen Paine)和乔治·刘易斯(George Lewis)。
1979年,威灵顿管理在员工激励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经历了短暂的公开上市之后,29名初创合伙人决定买回公司,他们认为所有权的私有化形式最符合客户及企业的利益。
1983年,威灵顿管理开设了伦敦分公司,开始加速在全球扩张的步伐。
1994年,威灵顿管理发起第一只“多/空”策略权益型基金,为当前规模可观的另类投资平台奠定了基础。
1996-1997年,为了向亚太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威灵顿管理开设了新加坡、东京和悉尼等分公司。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如沃尔顿·摩根创建第一只平衡型基金时一样,亚太地区业务的扩展对于威灵顿管理来说好像也生不逢时,因为第二年(1998年)就爆发了以东南亚地区最为严重的亚洲金融危机。
2003-2004年,威灵顿管理的全球扩展步伐继续加快,并相继建立了中国香港、北京、法兰克福等分公司。
截至目前,威灵顿管理已经在全球证券市场都是重要的参与者,并且在几乎所有行业都拥有了长期跟踪纪录,并在全球拥有13家分公司,2017年9月底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
根据官网,威灵顿管理从1928年初建就是一个全球性综合公司,为全球的很多机构客户提供服务,包括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捐赠基金和基金会等服务。
长期视角
根据官网,截至2017年9月30日,威灵顿管理有660名投资专业人员,平均投资经营为17年;客户总数超过2200家,分布于全球的62个国家;活跃的合作伙伴为158家,投资策略200种以上。
在660名专业投资人员中,投资组合经理有139人,平均投资经验为22年,在威灵顿管理的平均时间为13年;分析师224人,平均工作经验18年,在威灵顿管理的平均时间为9年;交易人员56人,平均工作经验19年,在威灵顿管理的平均时间为9年;研究助理50名,平均工作经验6年,在威灵顿管理的平均时间为3年;投资总监、投资组合分析师及其他人员152人,平均工作经验13年,在威灵顿管理的平均时间为6年;投资专业管理人员39人,平均工作经验24年,在威灵顿管理的平均时间为13年。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除了研究助理之外,威灵顿管理的专业投资人员拥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投资团队非常稳定,在威灵顿管理的平均工作时间在10年以上,这都有利于公司从长期视角来思考投资决策,从而在长期内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
截至2017年9月30日,威灵顿管理旗下的权益型资产为4700亿美元,共有303名权益类投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平均工作经验为17年。“我们认为,深思熟虑且见多识广的主动型管理有助于我们的客户实现其长期目标,因此我们的权益类投资组合经理被赋予开发其自身投资方法的自由,然后将这些方法进行记录并由独立的产品管理团队进行监督,目标是确保这些方法与公司经验证行之有效的投资哲学相一致。”威灵顿管理的权益类投资方法涵盖了具体国家和地区因素、风险因子、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区分、行业因素和技术因素。具体来说,权益投资的策略又可以细分为基本策略、量化策略和技术策略。在官网上,基本策略的代表性策略共计25种,分属于不同的类别,例如全球策略、行业策略和美国策略等;技术策略类似于中国内地的技术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股价趋势并不断转换金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动量获得利润;量化策略主要是使用创新性方法发现和利用能够影响权益价格的因素,“我们的研究表明,一些特定的因素与股票的表现紧密相关,并且实证研究表明在不同时间和地域都存在这种现象,这些因素的alpha可以通过市场的无效、市场结构和风险溢价进行跟踪。”
在固定收益投资方面,截至2017年9月30日,威灵顿管理的资产共计4150亿美元,投资专业人士233名,平均工作经验为17年。“我们的固定收益投资能力涵盖所有公开交易的行业,旨在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研究方法的结合确定和利用全球范围内固定收益市场的无效性机会,即由宏观经济分析师和市场策略师确定自上而下的结构性和周期性风险和机会,由基本面研究团队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勾画固定收益产品、股票、大宗商品和货币分析师的观点。”代表性策略包括整个市场策略、绝对回报/总回报策略和行业策略三大类。
在华业务
2008年2月,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中国机会全球配置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首募规模31.56亿元,这是工银瑞信发行的QDII基金,主要投资于在中国香港等境外证券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全球范围内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境外公司股票,以及政府债券、回购、股票指数期货、外汇远期合同、外汇互换及其他用于组合避险或有效管理的金融衍生工具,其中该基金的境外投资顾问正是威灵顿管理。
此外,根据国内媒体的公开报道,2015年4月10日,中国顶级财富管理机构宜信卓越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宜信财富”)与威灵顿管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在财富管理领域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为中国富裕人群和高净值客户提供全新的海外投资体验。
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和宜信财富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的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为106.20万亿元,同比增长12.8%,预计到2015年年底将达到114.5万亿元;中国的富裕阶层人群数量也保持稳定高速增长,2014年年末为1388万人,预计2015年年底将达到1528万人。这也是威灵顿管理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宜信贷款容易贷吗(宜信二次贷需要审核吗)":http://www.ljycsb.cn/dkzs/12395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