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圈|碧桂园退出境外评级 建行设立住房租赁基金 供销大集股票连涨,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北京的大额贷款公司
碧桂园主动退出境外评级 称公司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11月8日,碧桂园集团公布,经与标普友好协商,主动撤销了其发行人信用评级。
据观点新媒体统计,今年以来,标普、惠誉和穆迪至少撤销了约70家开发商的评级,其中不乏身为示范性房企的旭辉控股和新城发展。而按照2021年销售TOP50榜单房企统计,就有23家选择断开与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联系。
针对此次主动退出境外评级,碧桂园表示,公司当前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销售指标稳中向好,并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及认可。
根据此前披露的销售数据,2022年10月单月,碧桂园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333.3亿元,环比增长4.1%;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416万平方米,环比增长6.12%。
1-10月,碧桂园累计实现权益合约销售金额为3094.2亿元。
建设银行正式设立建信住房租赁基金 重点推进项目20余个
据建设银行消息,11月8日,该行在北京举行住房租赁基金成立发布暨合作签约仪式,宣布建信住房租赁基金(有限合伙)、建信住房租赁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此外,与多个城市签署子基金意向协议,以及签署首批十余个项目收购协议。
据悉,在仪式上,建信住房租赁基金分别与北京市、重庆市、湖北省、成都市、南京市、广州市、佛山市等地市场主体签署合作备忘录,约定合作设立地方子基金,并由建设银行提供信贷支持、运营管理、公募REITs上市等综合服务,由地方政府在项目信息推荐、租赁需求整合等方面提供支持。
另据了解,建信住房租赁基金募集规模为人民币300亿元。其中,建设银行认缴人民币299.99亿元,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认缴人民币0.01亿元。
截至目前,重点推进项目20余个,项目资产总规模超过100亿元。基金投资项目成熟稳定后,可通过REITs发行或国家政策许可的市场化转让方式退出。
供销大集股票连涨:已收到新供销基金的投资意向函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1月8日,供销大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公告表示,供销大集股票于2022年11月4日、2022年11月7日、2022年11月8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12%以上,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的有关规定,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
截至11月8日,该公司股票价格为1.16元,上涨5.45%。
经供销大集自查,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公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至于重大事项,该公司已于2021年12月31日完成重整工作,根据《供销大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二十四家子公司重整计划》中“先重整,后引战”的相关安排,已预留531,776.87万股用于引进战略投资人,目前正在全力推进战略投资人引入工作。
此外,该公司于2022年9月13日收到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新供销产业发展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供销基金”)的《投资意向函》,于2022年10月26日与意向战略投资者新供销基金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目前新供销基金对公司的尽调工作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将尽快完成尽调工作,双方共同协商拟定下一步投资合作方案并推进协议签署,最终的投资决定还需根据对公司尽调结果并履行相关决策审批程序确定,公司将根据上市公司相关规则披露战略投资人引入的重大进展,提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该公司还提到,于2022年11月2日接到公司控股股东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告知函,海航商控作为供销大集的控股股东,将由其或协调其一致行动人长春海航投资有限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且不超过人民币10,000万元。
该公司董事会确认,公司目前没有其他任何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或与该事项有关的筹划、商谈、意向、协议等。
苏宁易购及供销总社否认“供销社收购苏宁股权”传闻
11月8日,有市场传闻称“供销社收购39%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除了线下平台,积极开拓线上市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一位官员和两名苏宁易购的管理层人士分别否认了上述传闻。
上述供销总社官员表示此事为“假新闻”。这位官员还表示,该传闻并未指明是哪个供销社,而实际上每一级供销社都是独立的法人。苏宁易购的管理层人士则表示该传闻“完全不实”。该人士同时表示,目前苏宁易购没有接到证监会要求为澄清此事发布公告的通知。
过去两年来,苏宁易购的股权变更频繁。自2020年底至2021年中,为缓解资金危机,苏宁一次次拆分业务融资、大额定增募资,苏宁易购大股东苏宁电器创始人张近东也频频质押股权、转让股份,公司进入前所未有的动荡期。
华夏幸福: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金额合计596.22亿元
11月8日,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债务逾期、债务重组进展等事项的公告。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自2022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新增未能如期偿还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形式的债务金额21.19亿元(不含利息),公司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金额合计596.22亿元。
截至2022年10月31日,《债务重组计划》中2192亿元金融债务已签约实现债务重组的金额累计为1262.22亿元,相应减免债务利息、豁免罚息金额共计113.50亿元。另外,公司根据债务重组相关工作的推进情况,对相关债权人已启动两批现金兑付安排,合计将兑付金额为19.16亿元。
公司下属公司发行的境外美元债券方面,截至目前,持有境外美元债券本金总额超过50%的持有人(存续总额为49.6亿美元)已签署境外《重组支持协议》,其中,持有原始债券本金超过10亿美元持有人选择将其债权中的部分份额通过以股抵债受偿。
近期公司新增诉讼、仲裁案件涉案金额合计为7.55亿元,约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的11.96%。
金科服务:博裕资本要约收购已获得反垄断批准
11月8日,金科智慧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联合公告称,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为及代表要约人提出自愿性有条件全面现金要约,以收购金科服务全部要约股份。
观点新媒体了解到,金科服务及Thematic Bridge Investment Pte.Ltd.(要约人,博裕资本旗下公司)曾于2022年9月27日、10月18日及10月24日发布联合公告,内容有关要约;金科服务及要约人于2022年10月24日联合发布综合文件,内容有关要约,连同接纳表格。
于截止日期下午四时(香港时间)或之前,就接获对要约的有效接纳(及在允许的情况下并无撤回)的数目至少为约占金科服务已发行股本7.71%的5035.91万股要约股份(连同博裕集团于该时间持有的股份数目,共计至少为约占金科服务已发行股本30.40%的198,465,822股股份)。
据悉,要约人及金科服务宣布,目前已获得反垄断批准;于2022年11月8日下午四时,已接获的要约有效接纳涉及53,200股发售股份(约占于本联合公告日期公司已发行股本0.0081%)。
计及有关接纳后,要约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士于合共393,055,875股股份(约占本公司已发行股份60.21%)中拥有权益,其中博裕集团于194,857,600股股份(约占本公司已发行股本29.85%)中拥有权益。
物业清洁服务商升辉第三次港交所递表 上半年收入2.89亿净利1539万
11月8日晚间,升辉清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更新了IPO申请资料。
据观点新媒体获悉,升辉清洁是中国一家综合环境清洁及维护服务供应商,也是广东省知名的物业清洁服务供应商之一,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将业务稳步发展至为超过700名客户提供广泛的服务,并将业务覆盖范围扩大至中国14个省级地区。
升辉清洁的主营业务可以分为物业清洁、公共空间清洁以及其他清洁。其中物业清洁包括商务楼宇、住宅楼宇、交通枢纽、购物商场、公共设施以及工业园。
2019年至2021年,升辉清洁实现营收3.90亿元、4.66亿元、5.64亿元,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2.89亿元。期内,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027万、3131.2万元、3992.1万元、1539.2万元。
于往绩期间,该公司的销售主要来自广东,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广东地区贡献的销售业绩分别为82.6%、84.0%、81.5%、77.6%。
此外,该公司的大部分收益来自通过竞标获授的合约, 于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全部招标的中标率分别约为36.4%、33.8%、28.1%及39.2%,而涉及现有项目新合约的招标的中标率则分别约为89.4%、87.0%、73.5%及81.0%。
另据过往报道,该公司曾于2021年4月14日递表,后已失效,随后2022年4月24日该公司曾二次递表,此次为升辉清洁第三次递交招股书。
本文源自观点网
北京贷款公司实力排名
“城商行一哥”北京银行2022年经营业绩“出炉”。
截至去年末,北京银行资产规模与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40%至247.60亿元,创下近8年来最高增速。
然而,同期北京银行营业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营收增速接近于0。2022年,该行营业收入为662.76亿元,较2021年的662.75亿元仅增长了100万元。
北京银行营收增长乏力,主要归因于占比超7成的利息净收入增速放缓至0.12%。进一步细究,则主要受该行净息差下降影响。
去年,北京银行新任董事长提出,打造新零售战略体系,加快朝着零售盈利贡献50%的目标迈进。截至2022年末,该行零售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上升6个百分点至34.1%。但同时,三大业务板块之一的信用卡业务消费投诉呈高企态势,占总投诉量的76.93%。
营收零增长,净利增速创8年新高
北京银行在原北京市90家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于1996年组建成立。2007 年9月19日,该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系全国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
多年来,北京银行资产规模位居城商行之首,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破3万亿的城商行。截至2022年末,该行资产总额再向前迈进一步,较年初增长10.76%至3.39万亿元;同时,负债总额首破3万亿,较年初增长11.42%至3.08万亿元。
其中,资产负债的主要组成部分——贷款总额为1.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42%;存款总额为1.9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59%。
相较于资产规模两位数的扩张速度,北京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长明显乏力。
2022年,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62.76亿元,与上年的662.75亿元基本持平,仅增长了100万元。其中,第四季度对全年总营收增长造成较大“拖累”,该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74%至148.86亿元。进而导致全年营收增速较三季度滑落32%。
(截图来源于Choice数据)
据梳理,北京银行营业收入增长乏力,主要是受利息净收入下滑所影响。利息净收入作为该行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2022年在营收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至77.64%。报告期内,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514.58亿元,但同比增速只有0.12%。背后原因主要是生息资产规模扩张和息差收窄。去年,该行净利息收益率为 1.76%,同比下降 0.07个百分点。
北京银行坦言,随着稳增长举措落地,融资需求修复,考虑到贷款重定价效应、存款成本刚性特征仍存,及市场化负债成本上升等因素,2023年该行净息差仍面临下行压力。
在营收几乎与上年持平的情况下,北京银行净利润取得两位数增长。2022年,该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60亿元,同比增加25.34亿元,增幅 11.40%。并且,净利润增速为近8年来最高水平。其中,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3.99亿元,同比增速达33.54%。
(截图来源于Choice数据)
北京银行盈利高增,主要受益于两方面,一是资产质量有所改善,信用成本下行,二是拨备计提水平边际下降,“反哺”利润。
2022年,北京银行信用减值损失为208.47亿元,较上年下降11.37%。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为133.73亿元,下降5.35%。其他资产减值损失为6300万元,下降25.88%。信用成本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至0.76%,从而正面影响营业支出较2021年有所减少。
另外,截至去年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57.12亿元,较年初增长6.6%;不良贷款率为1.43%,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10.04%,下滑0.18个百分点。
零售营收占比提升,信用卡投诉量居高
去年上任北京银行董事长的霍学文曾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推动该行数字化转型成效达到同业领先水平。以此为指引,该行打造了“五大体系”,分别是全生态服务体系、新零售战略体系、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体系、智能化风险管理体系,以及数据治理体系。
其中,关于新零售战略体系,霍学文表示,北京银行将加快朝着零售盈利贡献50%的目标迈进。那么,2022年该行零售业务成色几何?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北京银行零售客户(母公司口径,下同)达到2752.52万户,较年初增长7.28%。私行客户达到12915户,私行客户增速为15.22%。零售AUM达到9749.4亿元,较年初增长10.23%。
个人贷款规模为6362.82亿元,较年初增长8.69%,增速高于全行客户贷款增速。储蓄存款规模为5377.67亿元,增长21.7%,创近十年来最高增速。零售贷款增量占比41.2%,位居城商行首位。其中,高收益的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增量在零售贷款中占比124%。
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北京银行零售业务经营效益提升。2022年,该行零售存贷利差同比提升0.42个百分点。零售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1.31 亿元,同比增长21.67%,占总营收比重达34.1%,较上年提升6个百分点。
同期,北京银行零售利息净收入为200.58亿元,同比增长22.86%,占总利息净收入的40.12%,较上年提升7.64个百分点;非息收入方面,该行中间业务收入呈现高增态势,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0.66亿元,同比增长17.96%。
中间业务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主要是来源于零售战略转型带来的代理和委托业务增长。报告期内,北京银行代理及委托业务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6.15亿元,同比增长33.85%。
另外,北京银行零售转型包括财富管理、个人信贷、信用卡三大业务板块。
其中,财富管理业务方面,2022年北京银行以自营、代销“双轮驱动”理财产品增长,引入8家理财子公司100余只产品。报告期内,该行财富类中收同比增长18.7%。代销保险规模同比增长44%,中收同比增长45%,理财业务中收同比增长47%。
据了解,2022年12月,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旗下全资子公司北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这标志着该行进一步加快大零售、轻资本战略转型。
信用卡业务方面,截至2022年末,北京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为98.43亿元,较上年下降15.31%。占贷款总额的占比由0.69%降至0.55%。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卡消费投诉量处于较高水平。2022年,该行共受理消费投诉12068件,其中信用卡类投诉9284件,占比达76.93%。
在2022年年报的发展战略展望中,北京银行表示,将通过科技引领和数据驱动打造零售增长的“第二增长曲线”,推动业务结构由公司为主向公司零售并重转型。未来,该行零售业务是否能持续优化?我们将进一步关注。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北京的大额贷款公司(北京贷款公司实力排名)":http://www.ljycsb.cn/dkzs/12330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