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滴滴钱包 贷款(滴滴钱包里的钱都是自己的吗)

滴滴钱包 贷款(滴滴钱包里的钱都是自己的吗)

滴滴寻求流量变现入口 尝试信贷、保险、理财金融业务,下面是界面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滴滴钱包 贷款

5月7日,部分滴滴乘客在滴滴信贷产品“滴水贷”的内测中成功进行了贷款,授信额度最高为20万元。

目前,打开滴滴出行APP右侧“钱包”栏,“保险”选项内即可看到滴滴的“借钱”产品滴水贷。目前该产品给尚在内测中,用户可申请内测报名,滴滴表示将逐步扩大开放规模,届时届时将以短信息形式通知。

平台显示,用户最高可申请的贷款额度为20万元,并支持随借随还、极速到账和超低利率。据了解,滴水贷”的资金来源为持牌机构新网银行,在合作中滴滴仅作为“入口”,为产品导流和提供数据,新网银行则是资金出具方与唯一风控审核主体。

据《证券时报》,4月18日,“滴水贷”共放出5000个白名单名额,不过在滴滴和新网的规划里,首批白名单用户数量被设定为10万,未来将不断会有新的滴滴用户可通过自己的APP页面申请消费信贷。

早在去年,滴滴就已经针对司机端推出信贷类服务,额度在3000-5000元,期限为3-12期,产品资金来源方为包商银行。

此前滴滴还尝试推出分期付款买车业务。2016年8月,滴滴在App内试驾页面推出“滴分期”,用户买车需首付整车的2至3成,月供分期最高可为36个月。

除了信贷服务外,滴滴在金融领域还有诸多尝试。

在滴滴出行APP“钱包”栏中,还可以看到理财余额选项,这是滴滴此前推出的余额增值产品金桔宝。据了解金桔宝的合作机构为华夏现金增利,七日年化收益为4.31%,与余额宝年化收益率基本持平。这款产品对于司机而言具有一定吸引力,车主可以将车费放在滴滴钱包中进行现金理财。

在滴滴上,用户甚至可以买到多种类型的保险。在滴滴出行APP“钱包”栏中的保险频道里,除了与出行息息相关的车险、堵车险等,滴滴还推出了住院医疗保险、假日旅游保险、老人意外险、租房险、航意险等。

目前,滴滴保险合作伙伴包括中国人民保险、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阳光保险和中华保险等十余家保险机构。

同时,滴滴还通过获得支付牌照提前打通其在金融领域的业务布局。2017年3月,滴滴出行将出资4.3亿元全资收购一九付,曲线获得支付牌照。《中国经营报》援引据支付领域人士消息称,两方团队仍在融合之中,预计今年5月会进行相关内测,支付方式面向C端。

金融业务已经成为滴滴的战略重点。今年年初,滴滴CEO程维和总裁柳青联名发布了公司内部信,宣布完成架构调整。原名为“曼哈顿”的金融项目团队升级为金融事业部。金融业务以科技手段赋能金融行业,致力于为滴滴司机和用户提供保险、信贷、理财、支付、汽车金融等优质普惠金融服务。金融事业部也是新成立的战略业务事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在金融领域,滴滴有较大的平台优势,“在司机端,平台掌握着司机收入情况,这一客群的风控压力较小;在乘客端,滴滴掌握了许多用户的位置信息,可以分析出用户大致的职业和家庭状况。”

不过作为出行平台,滴滴推出的金桔宝、滴水贷及保险等产品,用户粘合度远不如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同时在收益和利率上也没有明显优势。除了车主外,乘客很少会在滴滴钱包中储值,选择贷款或购买保险时也会首先想到去专业平台购买。目前,滴滴金融产品在APP内的入口较深,并未大规模推广,尚在试水阶段。

不过进军金融产业对滴滴而言仍是笔不错的生意。清流Club此前援引业内人士的说法称,2017年滴滴的GMV(平台成交额)达到250-270亿美元,整体亏损3-4亿美元。如果按助贷业务拿到3个点提成算,年1000亿的贷款规模就能形成30亿的营业收入,可以覆盖其整体亏损。

滴滴钱包里的钱都是自己的吗

文/张雨忻

“嵌入金融业务”已经成了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规定动作,毕竟流量变现是每一个大流量平台都会考虑的事情。

上周,一小部分用户在滴滴App里发现了一个新上线的贷款产品——滴水贷。这是一个类似微粒贷和借呗的现金贷款产品,最高授信额度为30万元,可随借随还。

从产品形态上来看,滴水贷与大部分在线信贷产品没有区别。不过在合作模式上,与微粒贷和借呗还是不太一样——滴滴在这款产品上更多扮演的是“导流”和“数据支持”的角色,而真正的风控则由持牌金融机构完成。相比微众和蚂蚁金服在各自产品上较强的把控度,滴滴做的则轻多了。当然,利润空间也会有所压缩。

目前,滴水贷被藏在一个很深的入口里,用户需要通过点击钱包—保险—借钱三个步骤,进入到三级页面,才能看到这个产品,不是很好发现。看到出来滴滴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或是在业务跑通、形成一些数据积累之前还不想大规模放量。

所以,滴水贷现在也是以白名单的形式开发给用户。据券商中国,4月18日上线当日,滴水贷共放出5000个白名单名额,而在滴滴的规划里,首批白名单用户数量被设定为10万人。但最终,滴水贷会覆盖到所有滴滴用户。

看到出来,滴水贷其实就是滴滴这个大流量平台寻找到的一个绝好的流量变现路径,今日头条布局金融的思路也是如出一辙。

“有流量有用户的平台都想做消费金融类的业务,毕竟变现的效率高。” 某消费金融公司的副总告诉36氪,“但各有各的玩法”。有的流量平台选择自营金融业务,比如百度;而有的流量平台则选择把流量开放出来,接入专业的消费金融平台来做,比如头条、58等等。

不过,自去年的现金贷监管以来,互联网公司开放流量,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开发信贷产品的玩法已经成了主流。在这种联合贷款模式中,互联网公司逐渐往前端靠,只参与贡献场景、流量和初步的用户筛选,而持牌金融机构则完成主要的风控,以及提供资金,两者分工明确。

这已经不是滴滴第一次尝试金融业务了。在拿到支付、小贷、融资租赁等金融牌照后,滴滴先后上线了余额理财、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务。在信贷业务方面,滴滴去年12月推出了面向司机端的信贷产品,额度在3000-5000元之间,据清流Club,这部分资产的规模目前约为7亿元,月新增在1亿元左右。

但这几块业务的量级和盈利能力都很有限:基金的代销的利润空间很微薄,互联网保险产品又是低客单价,而面向司机端的信贷产品由于目标用户规模的限制也很难做大。

所以,滴水贷可以说是滴滴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能够让滴滴在金融业务上放量,以及获得可观利润的业务。

从去年开始,“嵌入金融业务”已经成了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规定动作。毕竟,流量变现是每一个大流量平台都会考虑的事情,这其中,金融业务,尤其是贷款业务又是变现效率很高的一个选择。

据资料显示,滴滴在2017年的GMV达到250-270亿美元,主营业务亏损2亿多美元,整体亏损3-4亿美元。 而对于当下四面受敌的滴滴来说,充足的现金流和足以支撑自己把仗打下去的资金显得格外重要。

有业内人士认为,滴水贷将刺激滴滴快速走向盈利。“如果滴水贷能够做到1000亿余额,按赚三个点服务费而言,意味着30亿的收入——这完全可以把公司拉到盈利空间。”

其实,要实现1000亿的贷款余额,只需要1千万用户平均每人借款1万元即可。而截至2017年底,滴滴的用户数已经达到4.5亿人,这个量级对于任何一个持牌金融机构来说都是个诱人的线上入口。

对比同类产品,微粒贷已经把客单价做到了8000元左右,上线2年多也把贷款余额做到了千亿以上,比肩一个省级城商行。当然,滴滴无论从产品粘性还是滴水贷本身的产品露出位置来说,都远不及微粒贷。但即便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大部分业内人士还是表达了对滴滴最消费金融产品的看好。

一位消费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在接受清流Club的采访时说:“滴滴掌握了大量的出行数据,针对活跃用户,滴滴能清楚地知道他的家庭住址和公司地址,也知道用户的偏好,如对顺风车、快车、专车的选择等,从而以此判断用户的经济水平,这对于信贷产品的风控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最后还要提一下滴滴这次合作的持牌机构——新网银行。这家互联网银行的股东分别是新希望集团、小米和红旗连锁。此前,新网银行已经与美团、陆金所以这种商业逻辑展开了业务合作。据悉,新网银行下一步还会跟今日头条合作。

目前获得牌照的互联网银行当中,新网银行的表现仅次于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但不同于后两者分别与腾讯和阿里有深度的绑定关系,新网与股东之间的连接显得薄弱很多,如今看来,这反而帮助它成为了一个更加第三方的角色,可以去连接更多大互联网流量平台。

在监管之下,随着互联网公司和持牌金融机构各自的权责逐渐分明,双方的合作在调整了姿势之后又开始逐渐回温。随着互联网公司从风控的环节中退出,让出更多利润空间,互联网银行和一直苦于转型和盈利的中小城商行,也有了更多可能性。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滴滴钱包 贷款(滴滴钱包里的钱都是自己的吗)":http://www.ljycsb.cn/dkzs/12248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