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北京小额贷款协会(不用征信的小额贷款)

北京小额贷款协会(不用征信的小额贷款)

贷款知识 金融界 投稿

北京银行发布“京萤计划”儿童综合金融服务3.0版,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北京小额贷款协会

国之未来在少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立德树人已成为我国儿童事业的发展主线。北京银行长期关心关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自202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首次推出“京萤计划”以来,持续创新敏捷迭代,于2023年5月28日,全新升级发布“京萤计划”儿童综合金融服务3.0版,以“金融+”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伴您一生的银行”。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余俊生,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马宏,北京市东城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妍,北京市东城区妇女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吕绘,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党委委员、总编辑助理、期刊社社长姜钰,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双,浙江正元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坚,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等领导受邀出席。

一年来,北京银行“京萤计划”以“时光、陪伴、成长”为理念,从产品、服务、流程、平台、理念多维度升级,完成从“京萤计划”1.0“儿童+”特色金融服务体系到2.0家庭互联极致体验的迭代,持续完善服务体系。同时,北京银行携手行业领先儿童教育资源构建新时代少年儿童文化成长综合体,在更深层次提升金融服务价值,构筑行业融合服务生态。截至目前,北京银行“京萤计划”已服务170余万户家庭,小京卡发卡近80万张,帮助管理压岁钱超过40亿元,京苗俱乐部会员达100万,举办近万场特色活动,与1200余所院校开展合作。先后荣获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产业创新成果”奖、2022中国国际服贸会发展潜力服务示范案例等奖项。

据悉,本次全新发布的“京萤计划”儿童综合金融服务3.0版,在服务内涵、数字体验、生态构建三大方面实现服务再升级。

以家为始,从一个孩子链接到万千家庭。开启京苗俱乐部“家庭模式”,以智能引领,成就数字家庭;构筑家庭成长体系,实现“为家贡献,权益共享”;搭建心愿专区,自主设置存储愿望,实时记录分享,从点滴积累,实现家庭梦想;推出亲子DIY卡产品,自选卡面、卡号,定格亲子瞬间。

科技赋能,从线下体验延伸到线上智享。创设“京苗书屋、京苗订票、京苗好习惯”三大线上场景,助力孩子多元发展;升级家庭成长权益,设定周五家庭权益日,四大主题悦享亲子美好时光;联合北京绿色交易所推出低碳家庭账户,构建家庭碳减排量积分体系,授予低碳家庭“专属环保证书”,引领家庭绿色生活新风尚。

场景构筑,从金融产品拓展到多元生态。丰富儿童友好权益体系,持续开展系列财商、文体、公益等活动,推动儿童全方面参与社会生活;开展儿童友好银行建设,在网点内设立财商打卡点、图书阅读馆等儿童专属区域,拓展儿童人文参与空间,发挥金融机构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中的积极作用; 推进儿童友好生态合作平台建设,整合儿童服务各类资源,打造“大平台、广链接、多服务、惠万家”的“儿童友好协作模式”。

活动当天,北京银行“萤光心愿”六一文艺汇演在北京广播电视台大剧院举行,来自五湖四海的小朋友们齐聚一堂,共赴“京萤计划”年度盛宴。交响合唱、舞蹈串烧层出不穷,国风诗画、群口快板交相呼应,这里是小朋友们展现自我、放飞青春的剧场,也是小朋友们传承文明、弘扬国粹的舞台。孩子们歌里有情、心中有梦,北京银行“京萤计划”正致力于点亮梦想,为儿童成长道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始于金融,不止于金融。长期以来,北京银行始终坚守“服务首都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战略定位,在践行社会责任中实现了自身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和发展质量的不断优化。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3.5万亿元,品牌价值达769亿元,一级资本排名全球千家大银行第50位,跻身全球前50强,再次被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评为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

未来,北京银行“京萤计划”将在时光的陪伴下稳步前进,依托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能力,为少年儿童播撒金融启蒙的种子,为家庭培育财富积累的果实,为社会进步创造更多的价值,为民族复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本文源自金融界资讯

不用征信的小额贷款

来源:工人日报


新华社发


随着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复产,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存在融资难问题,急需资金周转。一些不法分子趁机通过网络发布虚假信息,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则专门开发假冒高仿网贷APP,实施融资贷款诈骗。这其中,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为主要受害群体。

网络办理小额贷款,无抵押、无须征信、当天放款……网络上常能看到这样的贷款广告。近日,多地警方发布关于防范网络贷款诈骗的风险提示,指出随着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复产,部分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存在融资难问题,急需资金周转,一些不法分子趁机通过网络发布虚假信息实施融资贷款诈骗。

全国公安机关侦破利用疫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情况显示,截至3月24日20时,警方累计侦破案件14786件,抓获犯罪嫌疑人6605名,累计涉案金额超过4.88亿元。警方提醒,网络贷款诈骗依然是诈骗重灾区,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为主要受害群体,应警惕伸向复工企业和职工的网贷“黑手”。

小微企业险入低息贷款陷阱

今年2月,贵州一小微企业的负责人江女士急需10万元资金启动复工复产,但受疫情防控影响,难以向银行申请贷款。正在发愁之时,她在网上看到一则广告,声称该公司可以提供低息无抵押贷款。

江女士通过网络平台签订了借款合同,向该公司申请网络贷款3万元。正当她准备按照要求缴纳10%手续费时,该公司又来电,表示如在该公司银行账户存款2万元,信贷额度可提高至20万元。江女士表示拒绝,对方遂威胁声称江女士未按约定汇款,构成犯罪。

江女士察觉出问题后,向律师提出咨询。律师初步判断这是一起网络金融诈骗,立即告知江女士不要向对方支付任何款项,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记者注意到,多地警情数据显示,类似的网贷诈骗案件较同期有所增长。近期最高检总结的疫情期间的10类多发诈骗案件类型中,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诈骗是其中之一。

今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起的“诊断疫情对微弱经济体金融健康的影响与政策建议”课题调查显示,在所有受访企业中,约70%的企业主表示疫情暴发后企业有资金缺口,54%的企业主希望得到1年以上的固定期限贷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告诉记者,针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主的网贷诈骗案多发,与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有关。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小企业经营业绩大幅下滑,资金补充能力较差,更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贷款需求大。”盘和林说,“然而由于受疫情影响及中小企业固有的信用障碍,中小企业通过传统融资渠道、民间融资渠道可获资金有限,因而转向网络贷款。”

“李鬼”网贷APP真假难辨

据福建警方披露,今年2月,福建莆田的张某某需要贷款,自称“360借条”员工的“小张”联系张某某,称可以贷款,随后双方互加微信。

此后,张某某安装了“客服”发送的“360借条”APP,注册并填写资料并贷款5万元,但一直没有放款。“客服”以资料出错、需要缴纳担保金、办理会员等为由,分数次要求张某某转账。3月8日,意识到被骗的张某某选择报案。

“客服”发给张某某让其安装的正是假冒APP。记者注意到,像这样诱导受害者下载假冒贷款APP的方式,是网贷诈骗的主要“套路”。记者在安卓、苹果两大手机应用市场搜索发现,目前仍有不少借贷APP,其产品名称、图标都与知名平台十分相似,使得用户难以分辨。

记者了解到,诈骗团伙往往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发布贷款信息,仿冒知名借贷平台,引诱有贷款需求的人群“上钩”,再以工本费、保证金、会员费、解冻费等名目进行收费诈骗。

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发现互联网金融仿冒网站4.81万个,受害用户达12万人次,互联网金融仿冒APP2801个,仿冒APP下载量3343.7万次。

假冒贷款APP风行,背后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假冒APP开发者、网贷系统伪造商及个人信息贩卖数据公司等,且开发成本低廉。

“正规的网络借贷平台不会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收费的一定是骗子!”目前,不少正规网贷平台发布了关于打击侵权假冒金融APP、假冒客服的声明和防骗提示。此外,多地反诈中心发布提示广大市民,不点击不下载陌生的链接、APP,不要随意填写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不向任何人泄露验证码;所有正规的公司不会在放贷前收取任何费用。

对借复工复产行骗者严惩不贷

疫情发生以来,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多地金融机构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盘和林认为,帮助复工复产的中小企业缓解资金压力,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要发挥好定向支持的作用,有针对性地、结构性地发力。对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不同地区及行业的企业,要实行重点帮扶,例如给予定向补贴、减税降费等,保证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以尽快恢复经济活力。

对中小企业主对贷款“短、小、急、频”等需求,盘和林表示,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灵活、适配性高等特点,互联网贷款的确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痛点,因此在授信额度、贷款期限的规定上可适当做出放款调整。“但要充分发挥好互联网金融的作用,还要在保护互联网金融数据安全、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等方面多着力。”

盘和林提示,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贷款人需对网贷有基本的了解。“天上不会掉馅饼。一般来说,放款之前先收费、承诺利息比银行还要低、只要身份证就能下款等都是诈骗机构吸引客户的常用伎俩。”他建议,贷款人在选择贷款机构时应充分保持警惕,可提前通过企查查、天眼查等工具对贷款平台做必要背景调查,并尽量选择官方平台等正规渠道贷款。

记者注意到,在最高检公布的疫情期间多发诈骗案件中,除了网贷诈骗,还有针对公司企业合同诈骗、虚假出售防疫物资诈骗、以疫情防控检查名义诈骗等多种名义实施的诈骗。

最高检发布风险提示,警告企图假借复工复产之名套取资金的不法分子,切不可铤而走险,否则检察机关将严惩不贷。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北京小额贷款协会(不用征信的小额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12174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