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德阳市分行:以特色产业贷款为地区发展注入新活力,下面是封面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德阳有贷款的吗
作为支农支小的金融主力军,邮储银行德阳市分行积极对全市特色产业进行数据采集更新,瞄准产业发展脉络,建立产业化金融服务长效机制。通过上门对接、实地走访等形式,全面了解辖区内经营主体的发展情况,精准匹配资金需求,带动特色产业良性发展。
创新产品,精准对接资金需求
绵竹市气候温和,有着2000多年的酿酒历史,酒业是绵竹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为全面做好对白酒制造上中下游产业的金融支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邮储银行绵竹市支行积极开展系列市场走访调研活动,积极开拓思路,创新推出白酒制造特色行业流水贷。该贷款以白酒制造产业链客户的经营流水为基础,向经营状况良好、信用状况优质的白酒制造产业链客户群体发放的用于满足其生产经营的纯信用经营性贷款,单笔授信额度最高可达200万元。
黎先生的白酒经销分店
“邮储银行利率低,额度大,在手机上就能随用随支,非常方便。”白酒经销商黎先生说,“白酒价格随着市场有一定的波动性,所以酒厂给配额的时候我们都会尽量备货,备货的时候资金需求量比较大。现在有邮储银行的支持就不用担心资金问题了,他们的服务也很好,绵竹大部分白酒经销商都在用邮储银行的白酒特色行业流水贷。”
白酒特色行业流水贷适用范围广,粮食收购、白酒制造、酒水批发和零售行业个体户经营者都可以申请,该贷款业务的落地,切实解决了绵竹白酒行业“融资难”的问题。
打造金融服务全流程,“贷”动肉牛产业发展
近年来,邮储银行德阳市分行持续加大对特色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助力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和小微企业发展。
在什邡市师古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肉牛养殖协会,协会不仅为什邡市的肉牛养殖户提供牛苗、养殖技术指导,还免费提供医疗服务和养殖规划,不少外地养殖户慕名前来交流学习。如今,协会会员单位已有85户,养殖规模达1万头,年产值1.7亿元。
邮储银行什邡市支行三农客户经理走访孙先生的肉牛养殖场
师古镇肉牛养殖协会是今年邮储银行德阳市分行给予肉牛产业链贷款支持的经营主体之一,邮储银行什邡市支行工作人员介绍道,“肉牛产业链贷款是我们主推产品之一,通过手机银行即可提交贷款申请,最快当天就能放款。”
由于肉牛养殖门槛高、周期长,购买牛苗、饲料资金需求大,大多数养殖户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不敢扩大养殖规模。肉牛养殖协会会长孙春健说,“今年邮储银行推出了肉牛产业链贷款,还款周期长、利率合理,手机上就可以提交申请材料,太方便了,我第一次就申请了100万元,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如今,孙春健的肉牛养殖场规模从5年前的100多头,已发展至400头,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孙春健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谈起接下来养牛的打算,他充满干劲,“我计划争取更多资金支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据介绍,肉牛产业链贷款对象为具有肉牛行业养殖经验的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养殖大户、养殖合作社、小微养殖企业等,贷款主要用于购买母牛、牛犊,采购饲料、兽药等,单户授信额度最高可达500万元。抵押类单笔贷款最长期限为60个月,信用和保证类单笔贷款也能达到24个月,非常适合资金压力大、周转时间长的养殖户。
下一步,邮储银行德阳市分行将继续拓宽经营思路,创新信贷产品,落实惠民政策,开辟金融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绿色通道”,带动更多特色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黄静 袁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资阳贷款中介有哪些
记者 | 曾仰琳
编辑 |
随着年报季落幕,22家消费金融公司业绩渐次浮出水面,“老四家”消金公司也交出开业第十一年的成绩单。
迈过了发展的前十个年头,首批消金公司在第二个十年的开头被“后浪”赶超,业绩表现不如后起之秀。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在2020年净利润等方面表现优于“老四家”。
作为我国持牌消费金融行业的“先行军”,“老四家”消金公司从一开始的抢占先机,到如今逐渐被后来者赶超,这十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老四家”年度业绩排排坐
2009年7月,原银监会公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2010年,北银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首批四家消金公司相继开业。
从2020年盈利数据来看,中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全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4.55亿元、1.36亿元、1.21亿元和0.46亿元。
在净利润增速上,仅北银消费金融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余三家公司净利润都出现下滑,其中,捷信消费金融下滑速度最快,净利润同比下滑88.1%至1.36亿元,其次是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下滑31.0%至4.55亿元,锦程消费金融同比下滑27.1%至1.21亿元。
营业收入方面,北银消费金融的股东方北京银行并未披露其营收,捷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全年实现营收分别为112.32亿元、43.10亿元和7.5亿元。
其中,中银消费金融和捷信消费金融的营收均同比下滑,分别同比减少0.1%和35.2%。而锦程消费金融则出现“增收不增利”,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4%。
总资产方面,仅捷信消费金融的总资产出现同比下滑,其余三家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同比均有所上涨。
中银、捷信:昔日“吸金王”风光不再
中银消费金融和捷信消费金融都曾是当之无愧的“吸金王”。
2016年,捷信消费金融和中银消费金融以9.31亿元和5.37亿元的净利润在行业名列前茅。
2017年,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为13.75亿元,与同期净利润一并进入10亿“俱乐部”的捷信消费金融和招联消费金融相比,位列第一,捷信消费金融以10.22亿元位列第三。
2018年,捷信消费金融实现反超,以13.96亿元的净利润再夺冠军宝座,而中银消费金融当年净利润下滑近六成至5.59亿元,跌至当年披露业绩的消金公司中第四位。
对于2018年的业绩下滑,中银消费金融曾回应媒体称:“2018年,受资本金充足率影响,公司业务规模以及营业收入受限,同时,资金等成本上升,业绩有所波动。”
为了解决资本充足率的问题,中银消费金融启动增资,并于2019年11月获监管批复,同意其注册资本由8.89亿元增至15.14亿元。
成功“补血”后的中银消费金融2019年的净利润有所上升,但在同业激烈的竞争下,却再也未能迈入“前三甲”。2020年,其净利润排名仍为第四位,前三名为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
而捷信消费金融的冠军宝座也未能实现蝉联,2019年被招联消费金融反超,净利润同比下滑18.3%至11.40亿元,位列亚军。
2020年,捷信消费金融业绩更是全面下滑,净利润在已公布业绩的22家消金公司中位列第九名。
何以至此?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伴随着数字化转型和突如其来的疫情,2020年成为捷信消费金融掉队的一年。捷信不仅面临线下渠道严重流失、数字化转型不畅,高层人事动荡等多重困境,捷信集团实控人彼德·凯尔纳3月27日在美国不幸坠机,更为捷信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详见报道《【深度】捷信 “失速”,曾经的消费金融老大哥还有机会吗?》)
受一系列风波的影响,捷信消费金融主体及相关债券在5月8日被联合资信列入评级观察名单,此前其主体及相关债券的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
联合资信公告称,捷信消费金融2020年经营业绩表现暴露出其业务处在转型期,受业务策略和外部环境双重影响,存在业务规模收缩趋势较明显、高管稳定性呈现一定波动、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较大、盈利水平承压、未来经营发展趋势尚不明朗等问题,以上因素可能会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风险管理、盈利能力、流动性与融资环境等方面产生影响。
从资产质量来看,2020年,捷信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为2.80%,逾期贷款占比21.87%,拨备覆盖率为150%,信贷资产质量下行和拨备计提压力有所加大。
同时,联合资信认为,其母公司捷信集团大幅亏损及实际控制人离世等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母公司对捷信消费金融的支持力度。
但作为中国第一家外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拥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和较为成熟的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体系,同时在消费金融行业涉足多年,业务覆盖范围较广,拥有较好的客户基础。综合考虑,联合资信决定将捷信消费金融主体及“19捷信消费金融债01”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
与此同时,中银消费金融此前几年因业务扩张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5月10日,上海银保监局公示中银消费金融的“罚单”,该公司被处以100万元罚款,并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其主要违规事实为: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贷款调查、审查不尽职;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存在以贷收费的行为。
北银、锦程:起了个早却赶了晚集
北银消费金融是我国首家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前期也曾风光无限,不过近年来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其业绩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北京银行财报显示,2016年北银消费金融给北京银行带来4.76亿元的权益损失,按照该行35.29%的持股比例计算,北银消费金融2016年的亏损约为13.49亿元。2017年,其净亏损幅度缩小至0.79亿元。
北银消费金融2016年至2017年陷入亏损的背后,绕不开经营乱象和风控漏洞等问题。
2016年6月,北银消费金融因“当事人变相突破监管规定发放贷款;贷款管理存在严重问题,造成个人消费贷款用途不真实,部分资金被挪用;无合理理由和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上调贷款风险分类,资产质量严重不实”,被罚款150万元。
次年,北银消费金融再领巨额罚单,处罚金额为目前消金业内之最。
2017年9月,北京银监局公开了对北银消费金融的处罚决定,给予其合计900万元的行政处罚。宋文昌、袁耀璋、顾弢、尹峥作为责任人接受处罚。其违法违规事实为:贷款和同业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超经营范围开展业务、提供虚假且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开展监管叫停业务等。
上述两笔罚单均与该公司被曝光的“拉人头”骗贷乱象相关。
据《中国经营报》2016年5月报道,北银消费金融与一些中介公司合作拓展客户,部分合作公司借此从北银消费金融违规套取资金,贷款客户并非实际资金使用人,资金用途和去向不透明。
乱象曝光后,北银消费金融经历两年低谷期,2018年才扭亏为盈,虽然2018年至2020年其净利润逐年攀升,但表现大不如前。
作为有明确杠杆率限制的金融业态,消金行业资本金的水平也直接决定了其业务的拓展情况。
从首批四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金来看,截至目前,捷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依次为70亿元、15.14亿元、8.5亿元和4.2亿元。
注册资本较低的北银消费金融和锦程消费金融,其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明显受限。
为此,北银消费金融近期也在谋求增资。2020年12月14日,北京银行发布董事会公告称,会议通过《关于参与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的议案》,同意该行出资 7500 万元参与北银消费金融增资扩股。目前,在银保监会官网上尚未查到该增资方案获批复的信息。
另外,我国第二家开业的锦程消费金融近年来盈利能力一直表现平平。
从公开可查数据来看,2016年至2020年,其净利润分别为0.75亿元、0.61亿元、0.76亿元、1.66亿元和1.21亿元;其营业收入分别为1.67亿元、1.56亿元、2.30亿元、5.34亿元和7.5亿元。
据华夏时报报道,在2018年上半年以前,运营八年时间里,锦程消费金融重在发展线下大额信贷业务,如分期贷款、薪时贷、医美、车险、助业贷、乐居贷等,业务覆盖成都、眉山、南充、资阳、德阳等地区,集中于四川。
虽然布局场景众多,但主要依靠线下渠道代理获客,借助成都银行的渠道网络资源和存量客户资源来拓展客户。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近两年净利润蝉联冠军的招联消费金融自2015年成立后,主打纯线上模式,捷信消费金融也在2016年前后推出线上业务。而锦程消费金融于2018年下半年才推出首款线上消费贷产品“锦囊贷”。
有分析指出,锦程消费金融“起个大早,却赶个晚集”的表现或与其初始股东成都银行和丰隆银行过于保守有关。
2016年12月,在原银监会例行发布会上,锦程消费金融原副董事长何维忠对该公司做出定位:“深耕本土市场,做小而精的专业消费金融公司”。
彼时,何维忠在锦程消费金融两家股东公司均有任职,其同时兼任马来西亚丰隆银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成都银行副董事长。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德阳有贷款的吗(资阳贷款中介有哪些)":http://www.ljycsb.cn/dkzs/12155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