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黎说税:“长期借款”的税会解析,下面是老黎说税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长期贷款利息计算
老黎说税:2023年第87讲,说税收,谈风险,讲政策。今天说说“长期借款”的税会业务。
一、概念及科目核算
(一)长期借款的概念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种借款,包括人民币长期借款和外币长期借款。一般用于固定资产的购建、改扩建工程、大修理工程、对外投资以及为了保持长期经营能力等方面。
(二)科目核算内容
"长期借款"科目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借款本金,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本金。
二、主要业务及案例
(一)主要业务
1.企业借人长期借款,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借款
2.在应付利息日,应当按照借款本金和借款合同利率计提利息费用,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
贷:应付利息
3.偿还长期借款本金,分录如下:借:长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4.特别提示。"长期借款"科目应按照借款种类、贷款人和币种进行明细核算。
(二)案例说明
[例]2021年1月1日, A 公司(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从银行借入资金6000000元,借款期限2年,借款合同规定年利率8%,到期一次还清本金,每年付息一次。会计分录如下:
1.2021年1月1日,取得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6000000
贷:长期借款﹣﹣本金6000000
2.2021年12月31日,计提2022年的长期借款利息时:
借款利息=6000000x8%=480000(元)
借:财务费用480000
贷:应付利息480000
3.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480000
贷:银行存款480000
4.2022年12月31日,计提2022年的长期借款利息时:
借款利息=6 000 000x8%=480000(元)
借:财务费用480000
贷:应付利息480000
5.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480000
贷:银行存款480000
6.2023年1月1日,归还借款时:借:长期借款﹣﹣本金6000000
贷:银行存款6000000
三、涉税解析
1.长期借款合同是否按规定缴纳印花税。
2.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并按规定扣除。
四、差异分析
1.小企业会计准则核算制度下,长期借款应当按照借款本金和借款合同利率按期计提利息费用。企业会计准则核算制度下,利息费用根据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确定。
2.小企业会计准则核算制度下,《资产负债表》中没有"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项目;企业会计准则核算制度下,企业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应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下"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项目。
五、政策依据
1.2007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三十八条。
2.1988年8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二条。
3.2008年9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号)。
4.2011年6月9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
税会解析
无息贷款
真的存在无息贷款?这几种借款利息可以不用还!
很多人因为觉得贷款利息高而拒绝贷款,当看到无息贷款的宣传时就忍不住心动了,"无息贷款,手续简单,额度高下款快",这样的广告你看过吧?
需要用钱的时候是不是也曾心动过?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便有那也有可能是馊的,所谓的"无息贷款"很有可能就是这样一份看着免费、实际"有毒"的午餐。
无息贷款其中的一种套路是号称免息,但却以收取服务费、手续费、好处费的名义变相收割利息,最终算起年化利率很有可能比贷款高上好几倍!如果你轻信不明来源的贷款,很有可能会因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再者,无息贷款号称手续简单下款快,但很有可能转头就将你的个人信息出卖,试想你填写资料时提交的身份证号、住址、家庭收入信息等很有可能暴露于人前,更可怕的是你可能还需要拍摄手持身份证照片或者录制视频,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无良机构出卖,你将面临的是可怕的未知危险。
真的不存在无息贷款吗?其实还是有的,政府补贴类的助学贷款、创业贷款、农业性贷款等,都属于无息贷款,因为有政策扶持所以不需要利息,但是这些贷款都是针对特定的人群,比如助学贷款的申请对象只限于家庭条件有困难的大学生,而且还需要贷款人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说完无息贷款,我们再来聊聊不用还借款利息的几种借款,如果你要借钱给别人,可千万要注意啦!引起只要符合以下几条的借款,借款利息都可以不用还!
一、年利率超过36%的利息不用还
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不是银行的贷款都是高利贷,其实不然,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年利率在24%(月利息2分)和36%之间的,借款人可以不必支付超过24%部分的利息。但是,已经给了,就不能再要回来。法律对此区间的利息暂时还没有明确解释。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月息3分),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若超过的部分已经给付,并且有相关支付记录、凭条、证明,可以依法要求对方归还。
所以说,判断是否是高利贷的标准是借贷的年利率,大家一定要注意了。
二、过了诉讼时效的借款不用还
很多人借钱都会写一张借条或是欠条,但是如果没有规定偿还时间,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所以,持有"借条"或"欠条"的出借人,2年后就有拿不到利息和本金的风险。
因此,如果你要借钱给别人,写借条的时候一定要留心,双方约定好利息和偿还时间,并且要注意借条上的字眼,比如借和借到是不一样的,"还"字还有多种读音,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写借条时还是多写几个字,而且要咨询专业人士。
三、 "砍头息"不用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00条的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什么是砍头息呢?比如出借人与借款人虽然在借款协议上约定2000元,但实际汇款记录只有1800元,其中200元已经作为砍头息已经在借款前扣除。
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借贷双方只在1800元的范围内成立借款法律关系,而非借款协议约定的2000元。也就是说,只能按照1800元为基数计算利息,而不是2000元为基数。
四、不可抗力因素不用还
因个人或家庭产生重大变故,无法偿还利息,可以向贷款机构说明情况,申请延期或者免息还本金,但是不可抗力因素不是说你还不上就不还,而是诸如地震引发重大财产损失这一类的。
说到这你是不是感受到了借钱给别人和向别人借钱的不易?其实想告诉大家的是,事关金钱无小事,无论是借钱给别人还是向别人借钱都需要我们多长几个心眼,既不要在借钱给别人时贪图高息也不要在向别人借钱时贪图免息,不被小便宜冲昏头脑,保持理性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长期贷款利息计算(无息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12151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