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壹账通之后,陆金所控股再度选择回港上市,下面是21世纪经济报道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陆金所贷款app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炎炎上海报道
2月1日,港交所信息显示,陆金所控股(NYSE:LU)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招股书显示,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瑞银集团,本次以介绍方式上市,无新股发行。
陆金所控股表示,公司在香港及纽交所两地拥有双重主要上市地位对公司有利,两个市场吸引不同背景的投资者,有助于扩大公司的投资者基础及增加股份的流动性。同时,香港上市可以与公司以中国为重心的业务进行协同,对公司增长及长期战略发展至关重要。
两年多以前,陆金所控股2020年10月于纽交所上市,为当时美股最大的金融科技IPO。
去年7月4日,同样是平安集团旗下的金融壹账通,同样通过介绍方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对于为何回归港股,金融壹账通CEO沈崇锋2022年初对媒体表示:第一,从大环境看,2021年开始,中概股在美国就受到了一些影响。由于金融壹账通本身服务金融机构,因此回归港股是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第二,目前金融壹账通股价被低估,如果回归香港市场,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渠道;第三,这也证明我们对未来经营更加有信心。
资产负债情况稳健,去年前三季度新增贷款规模下滑
陆金所控股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在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九个月的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520亿元、618亿元、458亿元。2020、2021、及2022年前三季度的所得税前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79亿元、234亿元、136亿元;整个往绩记录期间(2020、2021年及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别录得净利润123亿元、167亿元、9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前三季度陆金所控股的新增贷款规模和贷款余额相较于前一年有所下滑。2021年前9个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4968亿元,2022年同期下降到4176亿元。贷款余额这一项,2021年末为6610亿元,2022年9月末下降到6365亿元。
受此影响,去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利润也较2021年同期下滑。总收入从2021年前三个季度的460亿元人民币,略微下降到2022年前三个季度的458亿元人民币;税后利润从2021年前三个季度的191亿元人民币,下降到2022年前三个季度的136亿元人民币。
招股书中称,业务受到新冠疫情以及对应措施的影响,并且2022年下半年财务表现呈现较大波动。
陆金所控股方面称,资产负债表状况稳健。截至2022年9月30日,净资产为人民币951亿元,包括银行存款458亿元。截至同日,消费金融子公司(平安消费金融)的资本充足率为20.1%,且融资担保子公司的杠杆比率为2.1倍。
截至去年9月末,陆金所控股服务了1870万名借款人,贷款余额6365亿元人民币。这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平安普惠品牌发放的,也有279亿元贷款是由平安消费金融这个牌照发放的,占比4.4%。
从招股书呈现的逾期数据来看,30天以上逾期率从2021年底的2.2%上升到2022年9月末的3.6%;90天以上逾期率从2021年底的1.2%上升至2022年9月末的2.1%。
近年来持续整改业务
陆金所近年来根据监管要求持续进行了业务调整,招股书对此也有所披露。
例如,2019年1月,《关于进一步做实P2P网络借贷合规检查及后续工作的通知》下发,要求所有P2P借贷平台缩减未偿还P2P借贷余额总额、借款人总数及个人投资者总数。陆金所于2019年8月不再提供P2P产品,并于2019年停止使用P2P个人投资者的资金作为零售信贷赋能业务的资金来源。截至2021年12月31日,该公司支持的P2P产品概无未获偿还,且于2021年及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内新增贷款一概未由P2P个人投资者提供资金。
2021年1月13日,中国银保监会及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存款业务的细则并进一步规定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包括营销宣传、产品展示、信息传输、购买入口、利息补贴等服务。因此,于2020年12月,陆金所不再支持由银行合作伙伴提供的银行存款产品。
2021年4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连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对包括陆金所在内的13家公司进行监管约谈,作为互联网金融平台自查整治专项工作的一部分。陆金所控股称,已在多个方面进行自查整治工作,包括审慎监管、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业务综合经营、个人信贷业务、资本市场业务及第三方互联网存款。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指引,基本上已根据自查结果实施了大部分整治措施。
招股书中也提到,2021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网信办、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根据该办法草案,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授权外,金融机构不得委托其他机构和个人开展金融产品网络营销。该办法草案亦禁止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经营者介入金融产品的销售业务环节,包括就金融产品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咨询、金融消费者适当性测评、销售合同签订、资金划转等。此外,互联网平台经营者不得通过设置各种与贷款规模、利息规模挂钩的收费机制等方式变相参与金融业务收入分成。倘该办法草案如建议所述制定,陆金所控股的零售信贷业务将受额外的监管要求及限制规限。
目前,监管释放出的消息对于陆金所控股等公司港股上市构成利好。
1月,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促进互联网平台企业健康发展,14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已经基本完成,少数遗留问题也正在抓紧解决;后续将实行常态化监管,鼓励平台企业合规经营,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资本市场亦多次传出相关公司上市消息。除陆金所控股外,360数科已于2022年11月底在港交所挂牌,有媒体报道称,京东科技(原名京东数科)正筹备赴港上市,但京东科技方面不予置评。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陆金所app下载苹果版
目前到底在哪些机构可以买到基金呢?哪些平台又是属于正规的基金代销机构呢?
其实在我国,不是什么机构都可以代销基金的,因为基金属于金融行业,这就涉及到资金安全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证监会颁发的代销基金牌照,那就不要在这样的平台进行任何投资,因为你投入的钱是不是真正的参与了基金的投资都很难确定,面临的风险极大。因此如果大家看到一些陌生的基金代销机构,可以先在网上查查这些平台有没有拿到基金代销牌照,也可以到基金业协会网站上,把这家机构名称输入进去查一下,如果具有基金代销牌照,那么你购买基金的资产就是安全的。
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基金销售资格的机构总共有434家,这里我们指的是基金代销机构,当然基金公司也都有它自己的直销平台,除了基金公司的直销平台,其它都是基金代销渠道,那么在434家基金代销机构中,我们经常用到的第一类代销机构就是银行,目前在全国银行代销机构只有155家,这大概也是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基金代销渠道。第二类代销机构就是证券公司,目前有100家证券公司拥有基金代销资格。银行和证券是传统代销机构,也是用得最多、最放心的基金销售渠道。第三类是独立的基金代销机构,也就是大家经常用的支付宝、天天基金等渠道。
独立的基金销售机构目前在全国有132家,而这132家公司里代销基金公司数量在100家以上的总共有14家,这14家也算是头部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也是平时大家用得比较多的,因为这些机构代销的基金数量足够大,基金品种也足够多,因此大家都喜欢选择这些平台来进行基金理财。下面我把排在前五位的、我们常用的几家基金销售公司介绍一下,方便大家选择。排在第一位的、也是大家用得最多的就是天天基金,也叫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排在第二位的是上海好买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排在第三的是珠海盈米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排在第四位的就是蚂蚁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也就是我们常用的支付宝,第五位的是上海陆金所。这几家代销机构代销的基金数量多,品种最全。
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蚂蚁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如果您是基金小白的话,建议您选择独立基金代销机构中的前五家平台,因为这五家平台代销的基金种类有时候比银行或者券商的基金产品还齐全,而且操作也很方便,只要手机下载APP、绑定银行卡,就可以选择购买或者定投,查看基金的收益和数据分析非常直观、清晰,而且前五家基金代销平台代销的基金公司数量在100家以上,基金类型都很齐全,只要选择一个平台就可以实现全部的基金资产配置,我平时也是用天天基金这一平台来定投的,感觉用起来非常顺手。最后恭喜大家多多发财。
基金产品类型丰富
今天就到这里,我是凤姐财经小知识,感谢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陆金所贷款app(陆金所app下载苹果版)":http://www.ljycsb.cn/dkzs/12150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