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平安陆金所贷款怎么贷款(陆金所贷款可靠吗)

平安陆金所贷款怎么贷款(陆金所贷款可靠吗)

独家:平安持股陆金所重回四成,寿险渠道对陆金所贡献降四成,下面是南方都市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平安陆金所贷款怎么贷款

在2021年下半年,平安人寿的转型导致了陆金所控股(纽交所股票代码 :LU)寿险渠道客户的业务流转速度和信用质量有了显著下降。而寿险渠道贡献的下降,或将导致陆金所控股今年上半年利润增长放缓。

南都记者从陆金所控股2021年四季度分析师电话会议获悉,陆金所控股联席首席执行官赵容奭坦言,平安的最大渠道对陆金所控股贡献已下降了40%。因此,即使直销渠道以双位数增长,也不足以抵消短期的寿险渠道带来的影响。

“平安的寿险渠道今年的贡献将达到20%,而这种情况或将持续一两年,取决于平安人寿自身的转型。”陆金所控股联席首席计葵生亦对分析师陈述了一个关键事实。

尽管寿险渠道的贡献从2021年四季度已出现明显的下降,但中国平安持有陆金所控股的股份比例却略微增加。

南都记者今日从中国平安的2021年财报中获悉,中国平安在2021年持有陆金所控股的比例重新回到了40%,逐渐接近陆金所控股上市前的比例。

中国平安对陆金所控股持股比例重回40%

在2012年陆金所成立,平安开始布局科技业务。

发展至今,陆金所控股是中国领先的科技驱动型个人金融服务平台之一。作为对中国平安集团活动具有战略性的联营企业,陆金所控股的业绩数据备受关注,并且极大程度影响中国平安的科技板块的表现。

南都记者查阅数据可见,若从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来看,2021年12月31日陆金所控股的年末资产总额为3604.33亿元,较前一年同期的2488.90亿元而言,同比增长接近45%;总负债则为2658.74亿元,前一年的1657.39亿元而言,同比增长60.41%。

另一方面,从利润表数据可见,陆金所控股于2021年全年的录得营业618.35亿元,较2020年的520.46元增长了18.85%;2021年全年净利润则由2020年的123.54亿元增至168.04亿元,同比增长36.02%。

截至2021年12月末,陆金所控股管理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1.3%。

这意味着,陆金所控股在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中平稳转型、稳健发展。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平安在2021年持有陆金所控股的比例重新回到了40%,逐渐接近陆金所控股上市前的比例。

据南都记者查阅数据获悉,在2021年12月31日,陆金所控股作为中国平安的联营企业,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彼时,中国平安的陆金所控股持股比例为41.50%。其年初净值为433亿元,而年末净值为516亿元。相对而言,在2020年12月32日,中国平安持有陆金所控股的股权为38.57%。而2020年年年初净值为282亿元,年末净值为433亿元。

除了净值变化外,南都记者发现,中国平安与陆金所控股之间的关联交易情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据中国平安财报数据显示,根据中国平安与陆金所控股的关联交易数据,2021年,陆金所的利息支出由3.78亿元增加至8.27亿元,而其他收入则从36.27亿元减至33.60亿元,同时其他支出则由18.28亿元大增至48.80亿元。

与此同时,2016年度中国平安集团将其持有的Gem Alliance Limited 100%的股权转让给陆金所控股,陆金所控股向中国平安发行面值为1,953.8百万美元可转换本票作为股权转让对价,并按照0.7375%年利率每半年向中国平安支付利息。截至2021年12月31 日,中国平安仍继续持有上述可转换本票。

陆金所控股减少对平安人寿渠道的依赖

除了P2P剥离、收入结构优化以及财富管理业务创新等因素外,陆金所控股在去年遭遇了寿险渠道营销的压力。

南都记者获悉,陆金所控股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在2021年, 陆金所控股成功执行了系列经营策略调整以确保其增长及盈利能力的长期可持续性,其中包括降低贷款组合的平均APR,减少了对平安人寿渠道的采购依赖性。

南都记者从电话会议上了解到,陆金所控股联席首席执行官Greg Gibb(计葵生)表示,尽管对平安人寿渠道的依赖性大幅降低,但是陆金所控股看到了直销生产力( direct sales productivity )、运营成本的改善,维持了陆金所控股的整体回报及净利润的稳定性。

“在本季度,从平安人寿渠道的新增贷款持续放缓,占陆金所控股的新增贷款的24.6%,远低于2021年同一时期的36.4%。”计葵生表示,为了应对这一情况,直销团队做了不少工作。与2020年第四季度相比较,通过直销渠道的新增贷款增加了21.6%,但员工人数仅增加了8.4%,而生产力提高了12.1%。

据计葵生披露,在2021年下半年,平安人寿的转型导致了寿险渠道客户的业务流转速度和信用质量有了显著下降。这加深了陆金所控股在第四季度开始改变渠道组合,进一步降低对寿险渠道的依赖,并提升了直销渠道的质量、生产率以及规模。

计葵生表示,在2022年,陆金所控股将通过提高雇佣标准并为直销人员提供更为系统的培训以及配置新技术等方式,帮助直销人员实现更高的生产率,从而增加直销渠道对新增贷款的贡献。

不过, 计葵生表示,一些渠道策略调整的大部分影响将主要发生在2022年上半年,这将导致陆金所控股上半年的利润增长放缓,但是下半年的新业务和利润增长将加快。

在被问及陆金所控股是否与第三方信用评估公司开展工作时,赵容奭表示, 目前已经与百行征信有了新的合作进展,在今年6月预计能完成。不过,截至当前,陆金所控股仍然未能从人民银行获得明确的信号和指导。据他披露,陆金所控股已提交了计划,但目前仍在等待批复中。

采写:南都记者 梁小婵

陆金所贷款可靠吗

作者|李慧君 编辑|曹杰军

数据来源|iFinD

5月18日收盘,陆金所控股在港股市场价格为28港元/股,较一月前上市时的开盘价33.5港元相比降幅达16.42%。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背后,是陆金所在盈利能力上的下降。

2022全年,陆金所营业总收入为581.16亿元,同比下降6.01%;归母净利润86.99亿元,同比下降48.23%。作为金融科技巨头公司,好不容易从P2P业务中脱胎换骨之后,陆金所仍没能走出下行通道。

转型后的下行

提起陆金所,人们对它有着怎么样的印象呢?

P2P、借贷亦或是理财销售,陆金所的身上有着这样几个标签,形成的原因也是在于公司的转型和业务的更迭。

曾经的陆金所背靠平安集团,是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网贷平台。随着网贷乱象的频发、政策监管趋严,2019年陆金所开始剥离P2P业务,并为赴美上市做准备。虽然也算是良性退出,但要清空1000多亿的存量资产并不简单,直到2021年,陆金所才实现了P2P产品余额资产的彻底清零。

2020年,陆金所旗下子公司平安消费金融牌照获批,获得了个人借贷的营业资格,同时逐渐向O2O模式过渡。

赴美股上市时,招股书中将陆金所的主营业务分为两大板块:基于“平安普惠”平台开展零售信贷业务;基于“陆金所”平台开展财富管理业务,也就是借贷和销售理财产品。

其中,又以零售信贷为核心业务,为小微企业/其他借款人提供借贷或助贷服务,主要赚取借款人的服务费、担保费以及利息。陆金所将零售信贷赋能服务费及金融机构产品分销的服务费合计称为技术平台收入。

从近三年的收入结构变化来看,陆金所的技术平台收入在逐渐减少、净利息收入逐渐增多。也就是说,相较于助贷、卖理财产品,陆金所正逐渐将经营重心转移到借贷业务上,毕竟后者可获取收益更高。

2021年在业务结构转变之下,陆金所确实获得了更高的利润,当年归母净利润实现了由降转增,达168.04亿元,同比增长36.02;净利率也由23.59%增长至27.02%。

但收益与风险往往也是成正比的。随着自担风险的贷款量增加,陆金所的信贷指标不断恶化、信贷风险敞口随之增加。

2020—2022年,陆金所披露的30天以上逾期率分别由2.0%增长至4.6%;90天以上逾期率由1.2%增长至2.6%。

与此同时,有信贷风险敞口的未偿还贷款总额的百分比由2020年的6.3%增至2021年的16.6%,2022年进一步增至23.5%,包括陆金所通过融资担保子公司担保的贷款及通过消费金融子公司提供的贷款。

种种原因叠加导致产生了大量赔偿损失,因此需要计提更多拨备、利润空间也受到挤占。截至2022年底,陆金所的信用减值损失增长至165.50亿元,同比增长149.10%;归母净利润减少至86.99亿元,同比减少48.23%。

普惠金融并不“普惠”

除了在风险控制方面,陆金所恶化的表现造成了损失的增加。另一重要因素也在影响着该公司创收。

那就是在贷款方面,过高的利率对陆金所展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陆金所将贷款分为无抵押贷款、有抵押贷款、消费金融贷款三大类。

根据披露,其无抵押贷款的利率最高,近年来虽然有所下调,但仍年化利率高达21.1%;消费金融贷款的年化利率则不断提升,2022年已达20.6%。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时陆金所对无抵押贷款的年化利率高达26.7%,而金融机构借款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24%,陆金所的利率已经超过红线,这两年才进行了下调。

不论如何,陆金所超过两成的利率,远远高于普通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国有大行的贷款利率可以低至个位数。而陆金所当前在法律红线内打擦边球,虽然合法,但是基于其“普惠金融”的名头,就不免显得有些许讽刺了。

当然,陆金所的名头和体量在同业中还是很大的。截至2022年上半年,按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计,陆金所的市场份额达17.6%、位列非传统金融服务商第二名。

很多小微企业选择陆金所,正是看中其信用和名誉。贷款利率高企,一方面不利于公司形象、影响复借;也很有可能加剧贷款逾期、信贷风险进一步攀升。对于未来的长期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万人催收,研发人员仅1%

从规模上看,2022年陆金所的贷款余额合计5765亿元,较2021年由增转降、同比减少12.78%。

从覆盖上看,2022年陆金所累计借款人数量增长至约1900万人、增幅12.9%,较上年同期的16.4%有所下滑;活跃借款人数量则由2021年490.6万减少至480.5万人。

由此可见,陆金所的展业速度已经开始放缓。其中固然有行业竞争加剧、客户准入门槛提高等原因,但这些都更说明金融科技公司的未来方向“降速提质”才是重点。

陆金所对自身的定义为金融科技公司,但从剥离P2P转型以来,其收入结构重心逐渐由基于技术平台的收入向净利息收入转变,也正是向传统放贷业务的方向转变。

居高不下的利率也佐证了这一点,相较于服务费、陆金所更倾向于好赚的利息。作为上市公司,想尽办法创收固然无可厚非,但其中强调了“金融”却弱化了“科技”。

去年第四季度,陆金所曾对直销团队进行一次优化,将全职雇员的人数从约58000名减至约46000名,如此大规模的裁员过后,其占总人数的比例仍高达66.2%。

此外,在逾期压力下,其贷后服务团队的催收专员数量也多达约10000人;相较之下,研究及技术人员数量仅745人,占比1%。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机构派(ID:jgpai666)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平安陆金所贷款怎么贷款(陆金所贷款可靠吗)":http://www.ljycsb.cn/dkzs/12107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