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小贷公司最新国家政策)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小贷公司最新国家政策)

小额贷款公司注册重点政策汇总,下面是腾博国际商务服务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

2008年5月8日,银监会央行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注册经历了严监管。全国许多地区直接停止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这也让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行业似乎遇到了瓶颈,从08年银监会要求小额贷款公司不允许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小额贷款公司注册的政策愈发严格,准入门槛也愈发的高。

小额贷款公司注册重点政策汇总

腾博国际根据实际办理经验整理了小额贷款公司注册历年来比较重要的政策,以供行业从业者参考。

1. 国务院法制办《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征求意见稿)》

2015年8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是指经营放贷业务但不吸收公众存款的机构。小贷公司属此类机构。《条例》公布后将成为小贷公司监管上位法。2.互金整治办《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互金整治办138号)

2017年11月,互金整治办发布《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通知》称,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贷公司,禁止新增批小贷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3.网贷整治办《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网贷整治办56号)

2017年12月,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网络小贷业务进行整顿,要求重新审查网络小额贷款经营资质,规范网络小额贷款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和取缔非法经营网络小额贷款的机构。

小额贷款公司注册重点政策汇总

4.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重点内容包括:一是厘清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定义和监管体制,明确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应当主要在注册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域内开展,未经银保监会批准,不得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二是明确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在注册资本、控股股东、互联网平台等方面应符合的条件。三是规范业务经营规则,提出网络小额贷款金额、贷款用途、联合贷款、贷款登记等方面有关要求。四是督促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加强经营管理,规范股权管理、资金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等,依法收集和使用客户信息,不得诱导借款人过度负债。五是明确监管规则和措施,促使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有效性,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六是明确存量业务整改和过渡期等安排。

5.上海发布小贷公司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注册资本不低于2亿元且为实缴货币资本

《征求意见稿》对于上海市的小额贷款公司设立条件做出严格规定:

在注册资本方面,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2亿元,且为实缴货币资本,不得以借贷资金和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在主要发起人方面,小额贷款公司主要发起人应当为企业法人,管理规范、信用良好、实力雄厚,净资产不低于1亿元、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原则上连续三年盈利且利润总额在3000万元以上。

在股权结构方面,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具有合理的股权结构。主要发起人及其关联方合并持股比例原则上不超过80%。单个发起人持股比例不得低于5%。主要发起人股权三年内不得转让、质押,其他发起人。

通过以上小额贷款公司注册的一些重点政策,我们可以看出银监会对于互联网小贷公司注册监管十分突出,而对于普通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并未放松。近年来,小额贷款公司生存艰难,纷纷退市。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随着政策等收紧,呈现逐年递减等趋势,其数量已经从2019年的7551家减少到了2020年的7118家。根据央行最新发布2021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21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686家,仅半年间全国减少了减少647家小贷公司。

如今各地又纷纷出台细则提高小额贷款公司准入门槛,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势必继续下降,但淘汰了不合规的企业后,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也会更加规范。

小贷公司最新国家政策

小微金融市场越来越“卷”了。

在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引导下,商业银行发挥起“主力军”作用,与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小贷公司等地方性金融组织共同服务于小微金融市场。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披露,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为64.5万亿元,较10年前增长超4倍。其中,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35.19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6.16万亿元,较2018年首次统计以来增长均超过2倍。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42%,较2017年末下降近3个百分点。

在数十万亿小微金融市场背后,哪些机构“参战”、哪些机构求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行加大下沉力度 中小银行求变

国有大行近年来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显著。

“过去,除了民营银行,深耕小微金融赛道的主要是城农商行和一部分股份制银行,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大行下沉服务小微企业的力度非常大。”一位从事小微金融业务逾10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2021年4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将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作为投放重点,在2021年实现此类贷款较年初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年初水平的“两增”目标。五家大型银行要努力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全年增长30%以上。到2022年,相关通知继续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两增”目标,同时力争实现新发放贷款利率下降。

财报数据显示,六大行全年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增速已连续两年超过30%,在2021年、2022年各报告期末六大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总额分别为6.47万亿元、8.54万亿元,同比增长35.64%、31.99%。2022年六大行发放普惠型小微贷款的平均利率的均值为4.025%,较2021年末的4.25%下降了0.225个百分点,而2022年11月末我国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是4.9%。

华东地区某国有大行普惠金融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2022年小微贷款信用类贷款比重明显增加,部分小微企业特别是科创型企业,可以在无抵押或其他企业担保的背景下获得信用贷款,当地政府通过下发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融资担保机构提供保证担保来与银行共担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注到,为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2022年商业银行与地方城投、国企通过债券市场均加大了相关募资力度。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2年上述主体共计发债103笔,较2021年的80笔增加28.75%,发行金额为3596.5亿元,同比增加0.456%。具体来说,33家商业银行合计发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3219.1亿元,30家城投平台及国有企业合计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377.4亿元。

除了交行和邮储银行,绝大部分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的银行是中小银行。

然而,中小银行缺乏数据风控能力,资金成本也不占优势,国有大行小微金融业务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服务客群不得不下沉,从而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如何自主获客已成为目前中小银行面临的最大痛点。

今年3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开展自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增强自主获客意识,强化风险防控措施,提升自主经营能力,严禁主动向贷款中介机构让渡“金融服务”,避免出现贷款中介机构掌控市场主动权、合作业务推高融资成本、风险跨行业传导加剧等问题。

“就我所知,部分银行网点的客户经理80%的贷款都依赖中介放款,让机构在半年内完全摆脱这一放款模式很难。”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他认为中介这一模式的存在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一方面监管需要对“不法中介”作出详细定义,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应当通过数字化转型加强自主营销获客能力。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在消费金融线下展业的过程中,贷款中介这一模式也一直存在,但该模式对公司治理和自主风控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前捷信消金就曾因不法贷款中介与一线业务员的违规操作遭遇大量客户投诉。某消金机构线下业务推广负责人曾告诉记者,其团队并不排斥中介模式,该公司通过设计贷款流程和完善风控策略,在风控系统和人工审核方面进行双重保障,为借款人最终核定授信方案。

助贷平台经营策略调整

伴随着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规模的扩大,作为辅助的金融科技助贷平台、融资担保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等机构也迎来转变。

2021年开始,头部金融科技平台从服务C端个人信贷客户转向“小B”端小微企业。但从各家平台业务模式来看,其主要是通过发放或撮合小微企业主贷款,放款金额相对较小,如信也科技小微企业贷款单个产品的放款金额在500元到20万元之间,奇富科技“小微贷”的放款金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在去年受到疫情冲击小微企业不良率爬升的情况下,平台开始优化经营策略,如奇富科技在2022年年报中提到其降低了对中小微企业借款人的敞口,去年四季度乐信和奇富科技促成小微企业贷规模环比均出现下降。

在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中,正在向融资担保公司转型的陆控(006623.HK)是个特例。

与其他平台向“轻资产”模式转型不同,陆金所控股与金融机构合作,采用信用保证保险与融资担保额增信模式,就其发放的大部分贷款与增信提供商共担信贷风险。

“陆金所控股是偏金融属性的,未来可以理解为是一家面向小企业主的科技型融资担保公司。”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告诉记者,陆金所控股提供的助贷服务大部分都有增信措施,小微企业主用户的贷款金额也比较高,无抵押贷款件均为24万元,有抵押贷款件均为44万元,因此去年外部冲击带来了一部分资产质量恶化和业绩压力。

陆金所的融资担保业务由平安普惠及其子公司展开,2022年平安普惠注销了旗下所有互联网小贷牌照,主要进行线下小微企业贷款业务,陆控的个人消费金融业务则通过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开展。

一般而言,为银行和借款人提供中介服务的融资担保公司承接的委托贷款金额较大,如港股上市公司中盈盛达融资担保(01543.HK)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由其提供的委托贷款金额在100万元到3500万元之间,且不受地区限制,该公司向借款人收取委托贷款利息,承担贷款风险;银行收取代理手续费,代为发放委托贷款,协助贷款使用及收回,不承担贷款风险。

但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融资担保公司是政策性担保公司,可以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地方融资担保基金获得一定的财政补贴或政策支持,同时,我国建立了三级风险分担机制,即“国家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地方性融资担保机构”,为政策性担保公司提供风险分担,而商业性担保公司从政府侧获得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小,这对平台资产质量的把控能力要求更高。

“由于第三方增信提供商的信用保证保险定价提高,陆金所控股已开始与资金合作伙伴进行商讨,并通过旗下融资担保子公司提供更多增信,这对于提升利润及保持战略灵活性而言至关重要,这也是陆金所控股各项调整中一个重要决定。”于百程表示,陆金所在U型复苏的底部可能还得近一年时间,但该平台将完成融资担保模式的转变。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小贷公司最新国家政策)":http://www.ljycsb.cn/dkzs/12099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