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太平保单贷款利率(太平洋保险保单贷款利率多少)

太平保单贷款利率(太平洋保险保单贷款利率多少)

贷款知识 中新经纬 原创

未按规使用保险条款、保险费率,太平财险被罚,下面是中新经纬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太平保单贷款利率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13日电 银保监会网站13日披露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因未按规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太平财险)及时任太平财险责信险部总经理张雄师分别被罚50万、10万。

  行政处罚决定书称,经查,太平财险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违法行为。

  具体包括:太平财险存通过签订补充协议,实质性改变经审批或者备案保险产品的问题。

  太平财险上海分公司与作为投保人代理人的某租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约定“最高赔付金额为相应协议下对应保单实收保费的1.1倍”等内容,与2015年备案的《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条款》第八条“本保险合同的保险金额为投保时投保人与被保险人订立的《借款合同》中列明的贷款本金与利息之和”内容不一致。

  根据合作协议,约定太平财险承担的总体赔偿责任从保险金额1.68亿元变成了实收保费316.64万元的110%,即348.3万元,二者差额近1.65亿元。

  此外,太平财险存修改后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经批准或者备案后,在新订立的保险合同中使用原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问题。

  2015年11月4日,太平财险向原中国保监会备案《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产品;11月17日,该条款备案通过。2016年10月28日,太平财险修改了2015年备案的《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相关条款及费率,再次向原中国保监会备案;11月22日,该条款备案通过。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太平财险上海分公司承保的某租赁公司项目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业务,投保单、保险单所附条款均为2015年备案的《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条款》。

  行政处罚决定书还提到,时任太平财险责信险部总经理张雄师,作为责信险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对上述行为负有直接责任。

  综上,银保监会决定,上述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行为,违反《保险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根据《保险法》第一百七十条,对太平财险罚款50万元;根据《保险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对张雄师警告并罚款10万元。

  公司官网介绍,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太平财险”,隶属于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太平财险的前身是太平水火保险有限公司,1929年创立于上海,1956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停办国内业务,移师境外经营,2001年在深圳复业,2009年更名为太平财险。(中新经纬APP)

太平洋保险保单贷款利率多少

文|韦航

近十年来,保障意识在全国逐渐普及,保险公司的产品也五花八门。

而保险业务员为了业绩,过度推销的现象业也引发了用户和保险公司之间的纠纷。

有人戏称,在保险业务员的朋友圈里:万般皆下品,唯有保险高。

但国内部分保险产品却留着大坑。

01

近日,新浪财经的新浪金融曝光台,收到了北京李先生的投诉。



2008年11月底,他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昌平支行,购买了一款名为“红福宝两全保险(分红型)”的太平洋保险产品,连续缴纳五年,每年交三万元,期限10年。


上图为李先生展示的当时“红福宝”宣传页

当时业务员着重向他推荐“红福宝”这款产品,称收益更高、十年后本息合计可以翻倍。

2018年11月底,保险公司向李先生返还了本息和分红。

李先生查询了账户后傻了眼,太平洋保险返还的本息和分红只有18.2万。

15万元现金投资理财十年,本息只有 18.2万元,算下来年化利率仅有2%。

这远远低于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水平,这与当初银行业务员承诺的收益相去甚远。

在他提出收益低于预期的疑问后,太平洋保险客服对其表示,愿意在现有收益的基础上额外给予1万元补偿。

但李先生并未同意,协调无果情况下,李先生选择了向银监局投诉。

根据新浪财经的描述,首先“红福宝”的产品介绍上,首先只字未提是“保险”产品。

其次收益计算方式是“保底+固定回报10%+预期回报+复利3.7%”,但根据保单合同,到期本息=生存保险金+满期保险金+保单红利。

宣传单中关于“固定回报10%”收益部分,在保单中其实是以“生存保险金 ”的形式核发。

根据保单合同计算,生存保险金总计为:3万元*10%*5=1.5万元。

关于满期保险金,则按照约定的基本保险金额的相应倍数给付满期保险金,满期保险金为:3万元*4.5=13.5万元。

关于保单红利,保险公司每年根据分红保险业务的实际经营状况确定红利分配方案,保单红利是不保证的。

宣传单页上“复利3.7%”的内容,将复利生息的范围从“保单红利”扩大至“保险金额”,有点故意混淆概念、误导投保人的意味。

新浪金融曝光台致电了李先生购买保险的邮储银行昌平支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会转告负责人,并让新浪金融曝光台留下联系方式后便匆匆挂断了电话,截至发稿,新浪金融曝光台依然未收到银行的回复。

在2012年的年报中,红福宝曾是中国太保的业绩拉动的拳头产品,当年保费收入166亿元。

而在2010年,就有消费者投诉红福宝。

大众网曾报道一位消费者到银行存款时,被工作人员误导购买成了太平洋保险。

不仅没有给用户带来高于行利息很多的分红,且因事急用钱时连本金都无法取出,太平洋人寿保险以“有录音”为由不予退保。

02

去年11月份,银保监会官网列举了6类典型案例,其中半数案例与销售从业人员误导消费者、违规销售保险产品有关。

究其原因在于尽管中国的保险市场鱼龙混杂。

自1992年,友邦将代理人制度引进中国以来,保险代理人人数不断增长,至今保险代理人的数量已经接近900万。

这一口碑不佳、饱受诟病的庞大群体,始终未能如外界期待一样,实现自我净化和升级。

传统代理人营销模式一直具有“路径依赖”和“劣币驱逐良币”两个特征。

将近900万的“层层叠叠”的个人代理人架构,已经形成了既有的利益分配格局。

销售外勤体系中,总监、经理、主任和业务员的收入依次由下级代理人的贡献支撑着。

内勤员工体系中,保险公司从高管到员工的收入,也依赖于所在机构代理人的保费收入。

所在机构的保费和新业务价值,都需要达到既定指标,否则相关人员的收入和职位前景堪忧。

大多数保险纠纷来源于,用户并不迫切的保险需求,和业务员极其迫切的业绩需求之间的矛盾。

那些频繁使用这些话术的代理人,必然会获得更快的签单效率和佣金收入,而不屑于做这类低节操事情的人就会被定期考核淘汰出去。

所以,传统代理人市场实质上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

而对于理赔,绝大部分时候,中国保险业的产品都是属于销售和售后理赔相分离的。

即使0等待期,很多时候会发现风险集中出现在承保期间的后段。

以佣金为导向忽略需求角度销售产品、在拜访与热情中仓促成交、为了承担诱导被保险人带病投保等。

这直接导致的就是买错了保险,不能理赔。

03

近年来保险业也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但在中国银保监会的报告中,2018年互联网保险投诉直线上升,同比增长121.01%。

保险行业在享受互联网的便利性的同时,也在侵害着消费者权益。

在315来临之际,新浪金融曝光台接到了一起投诉。

河北张先生在国寿财险购买车险后,多次接到声称与中国人寿合作的礼品公司电话,催促去现场领取礼品。

很显然,国寿财险泄露了用户的个人信息。

无独有偶,在新浪金融曝光台,一位广东吴先生举报,自己从未在阳光保险办理过任何业务,但一直接到阳光保险连环夺命CALL。


客服人员无休止的说着保险话术,无视用户的困扰。

在惹恼用户的情况下,客服人员甚至还对他说出了侮辱性词汇。

国内的保险行业还处于野蛮发展的阶段,而在国外,对于保险人的个人信息有着具体而严格的规定。

如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于泄露公民的个人信息行为有严格的处罚措施。

保险公司搜集、使用保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前,需要对信息使用时间、目的、范围做出说明,且用户拥有修改、删除信息等权利。

同时,采用列举式的方式规定搜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范围,并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加强监督。

有业内专家指出,在未出台专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情况下,可以在现行《保险法》中增加保险公司泄露个人信息的赔偿责任。

指望互联网保险机构主动保护消费者权益,并不现实。

04

未来十年,新兴市场仍将是驱动全球经济及保险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到2030年代中期,中国势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

而互联网保险一些新的风险类别正在出现,比如黑客攻击,网络欺诈、客户隐私泄露等 正在以每10%-15% 的速度不断增长。

保险欺诈也层出不穷,呈数字化、专业化、隐蔽化、高科技化,保险消费投诉也随之增长。

实行更为精准的定价、更有效地接触到潜在消费者、优化理赔过程、提升客户服务,这些

都是保险机构青睐互联网科技的初衷。

但在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过程中,不少保险机构丢失了“初心”,从而给消费者权益保护和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了风险。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太平保单贷款利率(太平洋保险保单贷款利率多少)":http://www.ljycsb.cn/dkzs/12048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