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招商银行不良贷款(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招商银行不良贷款(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招行前行长田惠宇被公诉,涉嫌内幕交易,任职期房贷不良率攀升,下面是中国房地产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招商银行不良贷款

2022年前三季度不良率生成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占比超过了70%。

中房报记者 李叶 北京报道

2月28日,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消息,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行长田惠宇涉嫌受贿、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田惠宇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一案,由湖南省常德市公安局侦查终结。

经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指定,由湖南省常德市人民检察院并案审查起诉。近日,常德市人民检察院已向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去年4月18日,田惠宇被“免去招商银行行长、董事职务”,当日便引发市场剧烈震荡。招商银行开盘迅速跳水,最终收跌7.35%,市值较前一交易日蒸发867.56亿元。

同年10月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显示,田惠宇因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犯罪,被双开。

通报中写道,田惠宇身为长期在金融领域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背离初心使命,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不坚决、打折扣,罔顾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把职责使命抛在脑后;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接受宴请、旅游、打高尔夫球等活动安排,违规收受礼品;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毫无纪法底线,长期以“市场化”运作为幌子,以“投资”“理财”为名,“以钱生钱”,大搞权力与资本勾连,靠金融吃金融,以权谋私、损公肥私,滥权敛财、贪婪无度;生活腐化、道德败坏。

其中,“长期以‘市场化’运作为幌子,以‘投资’‘理财’为名,‘以钱生钱’,大搞权力与资本勾连,靠金融吃金融”等内容一度引发业内猜测。

对于田惠宇一案给招商银行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招商银行行长王良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田惠宇案件属于其个人事件,与招商银行没有直接关系;招商银行也没有一个人受到牵连影响,我们要把田惠宇个人违纪违法与招商银行区分开来。

记者注意到,自1987年招商银行成立以来,仅有王世桢、马蔚华和田惠宇三任行长。田惠宇在2013年上任后,便因开启招商银行“二次转型”之路成为该银行的“灵魂人物”。

毫无疑问,这位昔日的“灵魂人物”已成为招商银行如今避之不及的“雷点”。

总资产与不良贷款齐升

田惠宇任职行长9年时间,招商银行总资产破9万亿元大关,翻了一倍多。截至2021年底,招商银行净利息收入达2039.19亿元,同比增长10.21%;非利息收入1273.34亿元,同比增长20.75%。

业绩飞速增长的同时,隐患也开始显现。

数据显示,2021年,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1%。但在田惠宇接任的2013年,不良贷款率只有0.83%。2014年~2016年3年内,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曾大幅增长到了1.87%,增幅超过125%。2016年是田惠宇任期内招商银行不良率高点,随后逐年下降,直至重回1%以下。

行业贷款方面,2013年至2021年,招商银行制造业贷款占比从17.68%降至5.99%;房地产业贷款占比则从5.97%升至7.21%。

不良贷款率方面,招商银行制造业不良贷款率从2013年的1.78%升至2021年的2.06%;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则从2013年的0.4%升至2021年的1.41%。

在田惠宇被正式“双开”前的2022年第三季度,这一数据仍在攀升。

截至2022年9月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70.88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62.2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较2021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不良率呈现“双升”之势。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招商银行不良率“双升”的主因来自房地产业。

截至2022年9月末,招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1.38万亿元,占贷款总额比例为24.44%;房地产贷款合计1.73万亿元,占贷款总额比例为30.57%。

同时,招商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达115.21亿元,较2021年末增132.23%;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也从2021年末的1.39%攀升至3.32%,上升了1.93个百分点。

招商银行副行长朱江涛在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坦言,对公前三季度不良率生成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占比超过了70%。零售端风险比年初略有上升,主要是受房地产风险上升、疫情冲击以及自身收紧风险分类标准等因素的影响。

曾提“尝试经营风险”

在田惠宇任职9年里,招商银行在地产信托上也没少踩雷。

彼时,田惠宇刚在发布会上说,2021年是招商银行大财富管理元年,要让财富管理飞入寻常百姓家。就在这一年,招商银行代销的地产信托出现违约,让自然人投资者和法人投资者奔走在“讨债”路上。

2021年4月13日,招商银行代销的“五矿信托”产品展期18个月兑付,同系列产品还将陆续到期。

2021年8月15日,招商银行代销的规模为5亿元的大业信托·君睿15号(九通基业)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现实质性违约。

2021年11月28日,由招商银行代销的“外贸信托-富荣166号恒大成都天府半岛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逾期。

频繁踩雷,或源于冒进式销售。

招商银行某分行零售贷款部的工作人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监管层对于银行贷款用途和利率的严格限制,导致市面上各家商业银行间的贷款产品同质化较高,招商银行通常会向员工施压获取高业绩。产品不突出,业绩靠前全靠员工往前冲。

某社交媒体上,还曾有招商银行前员工匿名发布对于田惠宇的作风的感受,其中也包括:考核制度苛刻和发展策略激进。

记者翻阅过往资料发现,眼下所发生的一切或许要追溯回2013年。

2013年9月,田惠宇“空降”招商银行。履新后不久,他便定调要加大金融市场及同业业务的投入力度。

“关于新兴融资业务我们是后来者,监管的政策不断在变、市场的需求不断在变。一件事我们开始不做,过了两年、三年监管叫停了,就证明我们当时是非常英明的,是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这是谬论,极大的谬论!”田惠宇在2013年年中分行行长会议上曾表示,“风险大的时候我们也要尝试经营风险。”

或许,游走在法律边缘时的田惠宇也秉持着同样的“经营风险”理念。只是,这一次,他遭到了风险的反噬。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自2021年1月银保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个人批量不良贷款转让已经落地两年。2022年12月底,银保监会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范围迎来扩容。

正值此时,针对两年来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的交易情况、开展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过程中银行面临的难点、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未来趋势等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普华永道中国企业重整服务合伙人刘振宇。

刘振宇在采访中谈到,目前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从估值、转让到催收整个运作过程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成熟的经验,收购的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要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处置、如何实现盈利,这些问题都没有统一或标准的答案。“虽然出现了一定的规律或交易惯例,但我们认为,这个市场还有赖于监管规范的进一步明确、参与者的更多参与和实践来共同促成一个更加成熟的市场模式。”

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成交价格或将进一步回落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两年来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的交易情况,发现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的成交价格呈高开低走趋势。怎样看待这一情况?

刘振宇:成交价格呈高开低走趋势基本符合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市场实际。试点伊始,市场对这片蓝海热情高涨,参与方有积极拓展新市场的动力,随着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逐步进行,考虑到回报率及参与方自身战略规划等原因,市场逐渐回归理性。

《中国经营报》:怎样看待后续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的价格走势?

刘振宇:后续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未来价格预计将继续根据资产包的情况、市场参与方的投资周期、回报率的需求等,进一步回归理性。根据银保监会2022年12月的最新《通知》,随着转让方/试点机构范围扩大(政策性银行、11个省(市)的城农商行及非银机构),供给扩大可能促使价格进一步回落。

《中国经营报》:在开展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过程中,银行机构面临的难点是什么?

刘振宇:根据我们对市场参与方的了解,银行主要考虑的是声誉风险,担心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后,最后一手债权人利用不法措施进行处置,给银行声誉造成损害;此外,尚未开展过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的银行也对如何依法、合规开展业务及合理对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进行估值定价不无疑惑。

《中国经营报》:针对上述难点,银行是否已经有了解决对策?

刘振宇: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开展的时间不长,以上难点其实也是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本身存在的难点,目前尚需配套法规、机制的完善予以解决。

针对银行声誉风险,鉴于《通知》要求资产管理公司(以下也称“AMC”)受让个人贷款资产包后不得再次对外转让,实践中需要转让方银行与受让方资产管理公司之间对个人信息进行依法合规的使用,并且受让方AMC不论是自行清收还是委托专业机构清收,都应该注重采用合法手段,避免暴力催收产生违法和不良影响。

另外,过去针对个人信息保护还有一个难题便是转让时的通知义务。对公不良贷款转让时,金融机构和AMC可以通过报纸公告进行转让和催收的通知,但个人不良贷款的转让是否同样适用这种方式尚不明确,如果针对个人不良贷款需要一户一户进行通知,无疑会增加通知的成本和时间。而2022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的《通知》显示,对失联的债务人,可采取公告方式履行告知义务,解决了这一难题。

对于如何依法合规处置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根据我们的了解,大部分金融机构在处置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时,内部的法律、合规及资产处置部门都会严格依照已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及银登中心的交易规则进行处置,同时也会聘请专业第三方中介机构参与交易过程对合规及资产包的估值等提供服务。

积极尝试多元化处置方式

《中国经营报》:经过两年的发展,目前在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过程中,是否已经形成了比较高效的模式?

刘振宇:试点两年来,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市场已经回归理性,但尚未形成一个完全成熟或高效可行的模式。

参照对公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市场的发展,1999年四大AMC成立,从政策性剥离到完全商业性的市场化转让,从毫无规则到财金〔2012〕6号《金融企业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管理办法》的出台,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

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期限尚且较短。从已在银登中心开立业务账户的机构数量来看,似乎参与主体已经全面覆盖符合试点资质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及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但如果从成交的交易双方来看,成功参与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收购的AMC数量占全部符合资质的AMC数量比例不到1/3;且在已成功收购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的AMC当中,真正进行资产的催收处置及切实产生利润的AMC更是凤毛麟角。

《中国经营报》:2022年12月底银保监会发布了《通知》。展望未来,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工作还可以有哪些改进?

刘振宇:随着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等在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中被纳入试点机构范围,市场参与方更加多元,市场活跃度预计也将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如何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值得探讨。

具体来说,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等问题仍应持续予以关注并在实践中探索安全、高效、合规的交易模式;此外,亦可积极尝试运用债务重组等多元化处置方式。

(编辑: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招商银行不良贷款(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http://www.ljycsb.cn/dkzs/11956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