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助推乡村创业潮,下面是中国吉林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额贷款岗位职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邓朋
连日来,安徽省灵璧县杨疃镇杨集村振兴家庭农场负责人程壮壮干劲十足。一个月前,28岁的他当选杨集村党总支书记,决心带着当地百姓发展食用菌、甲鱼、蜜薯、西瓜等产业,将闲置的土地资源盘活。
现在入户走访时,他总要向乡亲们大力推荐“小额信贷”,他是受益者。2016年,程壮壮刚退役回乡,孩子患病,他花光了包括退役安置费在内的所有积蓄。生活日益拮据,他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踏实能干的程壮壮被聘为杨集村扶贫专干。他自己流转了60亩地种植红薯,租地、买苗、肥料都急等着用钱。当时镇、村干部上门宣传:“有创业能力但是缺资金的贫困户,可以申请5万元、3年期的免息贷款。”
正是这5万元解了程壮壮的燃眉之急,他也收获了来自红薯种植的“第一桶金”10万元。2018年底,得知当地正推广种植食用菌,他拿着10万元新建了3座食用菌棚。经过细心管理,蘑菇长势喜人,当年就收益14万元。
杨集村地理位置较偏僻,曾经产业单一,土地闲置普遍。近年来,在程壮壮的带动下,至少有30户村民通过申请小额信贷,拿到创业启动资金,当起小老板,腰包变鼓了。
宿州市灵璧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14年,国家出台小额信贷政策后,灵璧出台细化文件19个,坚持以党建引领,鼓励贫困户根据情况灵活申请贷款,政府则因地制宜帮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匹配和发展产业。据悉,该县所有行政村设置“金融扶贫村官”,专人负责小额信贷政策落地。此外,县里明确承贷银行、保险公司、乡镇、村的责任,让银行“敢贷款”,群众“敢借钱”。
在小额贷款助推下,程壮壮牵头成立了灵璧县杨集村振兴家庭农场,成长为技术专家。目前,程壮壮拥有15个现代化食用菌种植棚,河南、浙江、江苏等地客户定期上门进货。他计划再申请一笔小额信贷,扩建两个棚。
灵璧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唐锐分析,以往贫困户存在选择产业项目难、筹集发展资金难等心理。该县围绕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户贷户用户还”的定位,创新探索“一自三合”的金融扶贫模式,精准促进信贷资金与产业资源有机融合。
据悉,“自”是指户贷户用自我发展,“合”是指多种形式抱团发展。其中,鼓励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条件的贫困户通过贷款,实现独立经营增收;鼓励贫困户与贫困户、能人大户、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展代种代养、租赁、托管、订单生产等经营方式,形成发展合力。
有了金融扶贫好政策,灵璧县着手打造新型支柱产业全链条。以食用菌为例,该县正打造“秸秆综合利用+食用菌种植+肉牛养殖”为主的绿色循环农业,构建完整的食用菌生产、经营、管理和销售体系。截至目前,全县从事食用菌行业的各类经营主体74个,食用菌年总产量1.2万吨,年销售额1.15亿元。
“一自三合”模式中,还支持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户贷社管合营发展。唐锐介绍,此举旨在鼓励贷款贫困户加入或抱团成立种养业、手工业等合作社;或与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协作合营,变“输血”为“造血”。
36岁的张培就是受益者之一。2012年,他从浙江回到灵璧县虞姬乡,跟着父亲种沙瓤番茄,成立浩园果蔬种植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可是农场规模小,只有三五亩地,小产能供应不了大市场。2016年,张培决心建10个标准大棚,但资金紧张,县扶贫开发局知道后,主动提供政策辅导。张培用名下两个经营主体申请扶贫贷款近100万元,在此务工的10户贫困户员工每人申请5万元小额信贷,入股合作社一起创业。
起初,贫困户们心里也打鼓“怎么让俺去借钱”,张培记得,是两个老员工带头申请,后来其他人觉得“政策确实好,合作社发展得也红火”,都主动申请贷款入股合作社。他们不仅在合作社务工、学技能,年底还有相应分红。
有了150万元的资金,10个标准棚顺势而起。浇水、施肥……张培明确岗位和职责,成立工作小组,定期开展劳动技能大赛,拟定产量指标和提成指标,提高贫困户的积极性。目前,基地吸纳近20个脱贫户做工,企业年产值已达1200余万元。
为确保贫困户“还得上”,灵璧县健全征信系统和公示制度,开展星级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建立包括特色产业保险、贫困户生产意外险、经营主体特色种养业保险和带贫主体产业扶贫综合保险于一体的保险机制;县财政还专门安排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
2019年,灵璧县脱贫“摘帽”。截至目前,灵璧县“一自三合”模式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11.67亿元,获贷脱贫户24872户。其中,2021年新增2708户、1.32亿元。
唐锐介绍,今年以来,灵璧县又印发《关于深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宣传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最新政策,坚持 “户贷户用户还” 方向,持续推广“一自三合”模式,加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
“我们让贷款者发展产业有路子、有项目、有带动、有效益,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效益。”灵璧县委书记刘博夫表示,小额信贷起到了撬动作用,实现用金融活水浇灌传统产业,用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更促进了传统和新兴产业的统筹发展,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个贷岗位职责
草灰蛇线,伏延千里,经济下行周期叠加疫情影响下,自2020年初开始出现的企业经营危机最终波及到金融信贷端,不良资产处置产业在2021年即将迎来真正的爆发期。
2021年个贷不良批量转让政策的出台预期较高,民间资本和金融科技公司都在觊觎这一百亿规模的市场。
截至2020年底,涉及不良资产处置的注册公司有一万三千家,过去一年中新增的不良处置公司超过3000家,一年内的新增数量占比接近25%。
另一数据或更加直观,阿里拍卖平台上挂牌的法拍房数量,2017年仅为9000套,截至2020年6月已经达到116万套,两年半翻了128倍。
如果说此前以四大AMC为代表的不良资产处置企业的增收增利,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货币超发下的资产增值。那么,此轮即将迎来爆发的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则是源于经济发展降速,企业以及个人真正暴露出的债务风险。
在此背景下的不良处置市场,无论是持牌AMC还是民营资本都有了市场空间。
政策“松口”
2020年最牵动从业者关注的话题是,个贷不良批量转让在政策落地后,处置机构如何快速参与进去。
民间资本、金融科技公司在政策的限制下无法直接参与资产包处置,而AMC等持牌处置机构在个贷资产处置领域也没有经验可循。
在此前银保监会划定的AMC的业务范围中有八类资产不允许接手,其中包括个人不良资产。但在2020年有政策松动,监管部门向相关机构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和《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实施方案》,同意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试点方式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和处置方式,进行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
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的落地政策出台,但从业者已在计划未来的业务方向,资产360的CTO 李积惠对《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表示,“目前金融机构的不良转让还是以持牌的AMC受让为主,如果政策放开AMC牌照,民营资本持股AMC的门槛降低,或者直接参与不良资产的竞标,可以直接收包处置;如果没有放开民营资本直接参与处置,那就可以通过赋能AMC的方式参与到处置链条中来。”
AMC方面也表露了对于与外部机构合作进行个贷不良处置的意愿。深圳市招商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明公开表示,“个金不良单笔金额小、处置起来较为复杂,试点方案也规定了地方AMC收购个金不良后不得对外转让和有暴力催收行为,如何对个金不良进行估值、如何合规高效处置个金不良、如何与外部机构共同合作是未来AMC需要努力探索和创新的。”
对于目前个贷不良批量转让后的规模,市场预测为百亿规模以上。有公开报道提到多家银行正针对手中个贷不良组包,每家都有数十亿,总计超百亿。
民资参与以技术赋能为主
如果说传统不良处置公司标配是建立一支2万人的处置队伍,在各地催收展业,那么金融科技公司的标配,可能是建立一支几千人的催收队伍就可以撬动同样体量的不良资产规模。
李积惠认为,“个贷量小但是可以进行标准化处置,规模一般都在5000元以内,处置手段都会通过呼叫中心电催、诉讼拍卖等手段处置。”
民营公司参与到个贷不良处置此前是以“委外催收”等方式进行,在政策限制下不能以直接购买资产包的形式获得债权的受让,但资产处置公司会通过“长租”的形式与机构合作。
举例来说,银行一笔1000万元的信用卡逾期的资产包,以50万元价格出租给资产处置公司五年,资管公司缴纳50万元租金后,在这五年内这笔本息价值1000万元的不良债权的回款就归资产管理公司所有。
相对于对公不良资产的拍卖抵押物等标准化处置手段不同,个贷不良资产为非标准化产品,资产价格低于对公不良,市场通行的价格在5%上下浮动。从业者观点,个贷不良资产的大趋势是上涨的。
在此之前,个贷不良资产不得批量转让给AMC机构,而个贷不良ABS渠道等方式化解规模有限,基本上还是靠贷款机构自行化解,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以及利润指标带来极大的影响,金融机构积累了个贷不良的规模亟须化解。
从业者也认为,“具体的价格还是要看资产质量,但目前个贷不良中违约超过24个月的债权比例高,所以价格较低,但长期来看资产包价格上涨是大趋势。”
此外,在此前个贷不良的征求意见稿中,对比对公批量不良转让规定,贷款机构转让不良资产给AMC后,允许AMC对外再次转让,但个贷不良在对外转让后不得再次转让,以及允许委托催收,但委托方负有管理清收机构的责任等要求,态度明确显示,对于政策放开最担忧的是暴力催收问题。
从业者的观点也认为,个贷不良转让的同时也有个人相关借款信息、联系方式等多种个人隐私信息,在催收中如果把握不当就会引发社会性事件。
法拍房崛起
2020年不良处置领域的另一热点话题则是,得益于互联网渠道资产处置的效率提高,法拍房产业的意外崛起。
2020年12月初,阿里拍卖曾公开招聘法拍房的“凶宅”试住主播,收到上百封应聘邮件。后来阿里拍卖回应称,这是为一个普通法拍标做的直播展现。
有公开统计数据显示,法拍房数量在过去五年间增加三倍,且法拍房处置链条正逐步形成规模。公开信息显示,2012年6月,阿里司法拍卖系统正式上线,线上开始出现法拍房,自出现后的几年间,因过户手续难、隐含税费等问题一直不温不火,但自2020年开始,法拍房的关注度开始升高。
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31个省市超过3400家法院通过阿里司法拍卖平台进行涉诉财产处置。
曾在四大任职、随后专业从事房产类不良处置的创业者对记者表示,“法拍房产业一直存在,此前是通过各地法院等线下渠道进行处置,后来开始通过互联网渠道处置,但也是在近一两年开始,法拍房的热度陡然增加,一方面是效率提高,交易过户等手续打通,另一方面也是法拍房处置的数量增加较快。”
法拍房数量激增的背后,在司法机关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公开拍卖处置资产的执行度提升外,也隐现不良资产处置规模的增加。
事实上,目前已经悄然形成了法拍房的服务中介机构,如房拍网、畅宅法拍、熊猫拍房等。贝壳金服相关负责人也在此前记者的采访中表示,在通过协助AMC处置一些固定抵押物等。
2019年淘宝和京东全国司法拍卖房产共计504942次,同比增长36%。2020年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断供房,债务纠纷,使得法拍房源持续增多,2021年相关法拍房产业或有更大市场机会。
此外,对于2021年的不良资产整体行业来说,联合资信方面观点认为,近年来,有关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政策多以规范行业、引导业务回归主业的大方向为主,重心还是强调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要充分发挥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职责,提升自身风险防范的能力。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一般将收购的不良资产处置期规划为三年,考虑到宏观经济增长承压,尤其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不良资产的回收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对地方AMC的风险防范和流动性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关注类似展期资产的后续资产质量的变化情况。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额贷款岗位职责(个贷岗位职责)":http://www.ljycsb.cn/dkzs/11952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