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倡导网络安全 践行普惠金融,下面是用户3357849143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2013 涉农贷款
怎么设置才能保管好我的账号和密码不被盗用?钓鱼网站有什么样的特征,怎样才能预防?手机银行可以安全可靠的使用吗?电脑杀毒软件多久必须更新一次呢?……这些广大群众概念模糊、不知所措的疑惑和问题都能在邮储银行“网络安全”社区宣传点上得到详实的解答。
网络安全的倡导者
据悉,邮储银行本次网络安全宣传活动是“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一部分。
“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是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联合主办的大型公众公益宣传活动。活动于2014年11月24日至30日举行,旨在号召全民关注网络安全,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技能。
邮储银行作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大型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始终积极倡导网络安全,并致力于银行信息化“自主可控”战略的探索。2014年10月26日,邮政储蓄系统逻辑集中工程全面切换上线,标志着邮储银行在开放式系统小型机集群技术应用方面实现了新突破。这一技术打破了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为国产主机设备在金融业核心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关键基础,探索出了一条中国银行业特色信息化发展之路,在维护金融和信息安全可靠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网络安全,重在普及。邮储银行充分利用全国网点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服务客户数量最多的比较优势,精心部署,周密策划,通过在营业网点、居民小区、县域乡镇设立宣传咨询台,走访客户,关爱特殊客户群体等形式,以“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为主题,多角度、多层次的推广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理念,增强社会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让“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的观念深入人心。
邮储银行按照“全国统一、兼顾特色”的思路,号召全国各级分行结合当地区域特点,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金融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特别在新疆和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针对地域广阔、分散居住等特点,邮储银行在利用网点内设立集中宣传点、摆放宣传折页,设置咨询台、安排咨询员讲解,通过电子滚屏展示活动宣传标语、利用网点营业大厅内液晶电视播放公益短片等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走出柜台,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农户、牧民家中发放金融知识宣传折页,用民族语言讲解网络安全知识,受到广大民族群众的一致好评。
普惠金融的先行者
本次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只是邮储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的一个缩影。
作为普惠金融的先行者,邮储银行自成立以来,就充分利用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规模庞大的资金优势和百年邮政的品牌优势,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秉承“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求大利,但求稳妥”的原则,走出了一条“普之城乡 惠之于民”的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截至2014年10月末,邮储银行拥有营业网点3.99万个,其中70%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地区,服务触角遍及广袤城乡,构建了“延伸城乡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体系。“三农”领域一直是邮储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的重点。全行从事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信贷服务的人员有近5万人。2013年至2014年,邮储银行在信贷计划总体紧张的情况下,单列涉农贷款投放计划,其中小额贷款业务发展不受信贷规模限制。在2013年涉农贷款增长106%的基础上,2014年涉农贷款又实现了快速提升。截至10月底,涉农贷款余额达5456亿元,较年初增加1574亿元;累计放款1486万笔,发放小额贷款9601亿元,解决了大量农村家庭的融资问题。未来五年内,邮储银行在‘三农’领域的信贷投放将超过3万亿元,成为‘三农’金融服务的生力军。
小微企业也是邮储银行普惠金融发力的重点领域。2014年邮储银行加大小企业特色支行建设力度,建设了201家总行级小企业特色支行,涉及117个地域特色经济。截至今年10月底,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过2.35万亿元,帮助约1200万户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
银监涉农贷款要求
作为中华“大粮仓”,黑龙江省近年来以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发展迅猛。
8月30日,黑龙江银监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邓新权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黑龙江银行业围绕省委省政府“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战略目标,全力保证粮食生产资金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黑龙江全省涉农贷款余额7819.9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47.7%,同比增长21.2%,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7.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涉农贷款平均增速12.5个百分点。
邓新权还表示,“未来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银行业机构体系,作为基础支持。为此,黑龙江银监局引导各类机构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建设中合理定位、分工协作、互相补充,最大程度发挥经营实力和经营特色”。
比如,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在农业重大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粮食收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大型银行充分发挥资产规模、科技系统、产品业务和机构网络等方面优势,加大对龙头企业集团、垦区等的信贷支持;城商行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主体的资金支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主力军作用,着重做好对专业大户、一般农户等中小规模客户的金融服务。
金融助推粮食生产集约化
作为禀赋条件优越的农业大省,黑龙江在农业集约化经营方面极具优势和潜质。邓新权表示,黑龙江银行业集中资金支持粮食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生产。
以黑龙江垦区为例,经过几十年积累,目前全省农垦系统下辖9个分局、113个现代化大型国营农牧场、28.2万户家庭农场、615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846家非国有企业;土地规模经营面积3626万亩,占全省土地规模经营面积的34.8%;农业生产效率与世界发达国家基本持平,综合机械化率93%,商品化率高达95%以上,用全省七分之一的土地生产出全省四分之一的粮食。
为此,银行业将垦区作为支持重点,保证垦区粮食生产资金需求,截至2016年6月末,垦区贷款余额391.6亿元,所有主要涉农机构均对垦区提供了资金支持,垦区金融服务水平已超过部分中心城市。
此外,新型的农业主体比如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兴起,在集约化生产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为此,黑龙江银监局深入地市、合作社和银行机构开展调研,引导各机构主动对接合作社资金需求,破解合作社融资难题。截至2016年6月末,全省合作社贷款余额62.6亿元,同比增长4.1%。
据悉,哈银租赁以农机经销商和合作社为抓手,购买大型农业机具和农业生产设备18273台(套),支持千万级农机合作社150家,投放涉农项目金额39.08亿元,涉农租赁余额达31.9亿元。
解决牧业“活体”抵押难题
在玉米临储价格下调、粮食“去库存”压力增大情况下,黑龙江省提出通过“加工增值”和“过腹增值”,向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的迅速延伸。
邓新权也表示,黑龙江银监局以座谈会议、窗口指导等形式,引导银行业信贷资金向现代畜牧产业倾斜。针对“牧区固定资产”和“活体”抵押等影响信贷供给的问题,推出了多种信贷新模式。
如:“龙头企业+现代牧场+农户+保险”的产业链贷款模式,“农垦+合作社+农户”模式,“活体抵押”贷款模式,牧区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模式,融资租赁模式等。
此外,“龙头企业”以点及面在农业生产和加工、流动等农业产业链经济中发挥着辐射带动作用。目前,黑龙江共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02家,其中国家级50家。
政策性银行和大型银行通过中长期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信贷产品,支持北大荒集团等近百个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速成长。截至2016年6月末,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387.4亿元,同比增长14.4%。
同时,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链接上下游中小企业、农户和消费者,发展与订单、保单相结合的金融产品。
截至2016年6月末,全省农业产业链贷款余额已达8.2亿元,为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
更多内容请下载21世纪经济报道APP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2013 涉农贷款(银监涉农贷款要求)":http://www.ljycsb.cn/dkzs/11682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