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卡贷有钱不扣致用户信用卡还款逾期 责任归谁?,下面是中国电子银行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卡卡贷贷款失败了
“今年年初,我在卡卡贷上借了3万元,前几个月还款时都没有问题,没想到这个月却出了岔子。”武汉的沈清(化名)提起自己这两天的遭遇,有些心烦意乱。
沈清是借贷平台卡卡贷的老用户,她选择将3万元分两年共24期还清,每个月16号是最后还款日。
“我总是在15号就把1625元准时存进和卡卡贷APP绑定的银行卡里,等着系统自动扣款,一次也没晚过。”沈清说。但12月15日,她像往常一样存完钱,第二天早上没有等来成功扣款的通知,却等来了一条通知其逾期的短信。
十分珍惜信用的沈清难以接受这个结果,她实在想不明白,为何自己提前存了钱,系统却没有按时扣款。“莫名其妙产生了逾期,谁该负这个责任?谁能为我消除不良影响?”沈清有一肚子疑惑,却找不到人来回答。
有钱不扣导致逾期
公开资料显示,“卡卡贷”是维信金科集团旗下的一款移动互联网贷款服务平台,它专注于信用卡余额代偿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卡卡贷将用户的信用卡欠款还清,然后用户向卡卡贷平台分期还款。自去年4月上线以来,卡卡贷已累计拥有100多万注册用户。
沈清早在去年就使用过卡卡贷,在还款时从未遇到类似问题,她向法治周末记者出示了近期收到的逾期通知短信,只见这条短信来自一个私人手机号,其内容除了通知沈清逾期外,还表示将沈清的逾期记录上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及其他相关征信机构,并称:“如无法联系到你,将通过家属亲友来协助你处理。”
得知系统没有自动扣款后,沈清又尝试了主动还款的方式(而不用等待系统扣款,即时到账),但是依然无法操作。无奈之下,沈清开始拨打卡卡贷客服电话,希望能解决该问题,尝试多次也没有能联系到客服。
气愤之余,沈清把经历发在了21CN聚投诉网站上,这时她才发现有几十位借款用户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
在投诉后,沈清很快收到了一条短信,对方只是通知她“欠款已经扣了”,但当沈清追问逾期是否会带来额外的费用、甚至信用受损等问题时,对方再也没有给她回复。
“如果这次逾期记录进入了央行征信记录,那对我以后贷款买房是不是有影响?这种情况明明是卡卡贷的问题,为什么要我承担?为何卡卡贷没有顺畅的沟通渠道,所有的通知都来自一个私人电话号码?”沈清有一肚子的疑问和困惑,却不知道能找谁去询问。
黑龙江牡丹江的张恒(化名)则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自己在卡卡贷上借款13000元,在12月12日当天想提前一次性还清,但操作了4次都提示失败,最后导致订单被锁定,无法进行任何操作。无奈之下,张恒也选择了到网上发帖投诉。
张恒表示,之后有客服联系过自己,但即使如此依然无法提前还款,一直到12月18日还款日,张恒才可以分期还款。“分期还款就可以,但提前一次性还款就不行,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但肯定软件是有问题的。”张恒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逾期费用一天达上百元
“还款时卡里的钱已经被扣了,但系统依然提示还款失败,这是怎么回事?”“卡内有余额却不扣款,现在工作人员打电话要多还100多元逾期费用,合理吗?”……法治周末记者发现,沈清和张恒的遭遇并非个例,在卡卡贷百度贴吧、21CN聚投诉、QQ群中,都有不少借款用户吐槽自己的遭遇。经记者粗略统计,这些问题集中发生在11月份和12月份。
但与沈清和张恒不同的是,不少用户至今都没有和客服取得联系,有的用户在无法成功还款后产生逾期,还不得不缴纳因逾期产生的相关费用。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在卡卡贷上逾期将会产生两项费用:逾期罚息和扣款失败违约金。逾期罚息每日收取本金和利息总和的0.1%,而扣款失败违约金的数额则是100元。
“目前,我逾期一天,产生的费用是130多元。”在一个卡卡贷还款用户的QQ群里,一个不愿具名的借款用户表示,自己的卡卡贷APP显示,每月18日分期还款,但12月18日存钱到绑定的银行卡后,19日系统才自动扣款,导致逾期一天,产生相关的费用共计135元。
但该用户更加担心的是,如果19日当天再把逾期费用存到银行卡,系统又没有扣款,是否又会产生新的逾期。“如果真的这样循环下去,真不知道要怎么解决?”该用户表示。
为何卡卡贷会集中出现用户无法成功还款的问题?由此产生的逾期等费用是否该由用户负责?带着各种问题,记者通过卡卡贷官方网站的客服电话、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多种方式和对方取得了联系。
12月19日,卡卡贷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
该负责人表示,卡卡贷平台使用的是第三方银联代扣系统,只要用户提前向绑定的银行卡中存款,系统就会按时扣款。有的用户APP之所以显示没有扣款,或者实际已经扣款,但显示还未还款,一方面原因是存在时间差,后台已经对其扣款,还款进行了记录,但APP上并未及时更新;另一方面原因是第三方银联代扣系统最近升级、更新比较频繁,卡卡贷也因此收到了影响。
“所以尽管APP上显示逾期,但实际上这些用户并没有逾期,其不用为逾期承担相关的费用,个人信用不会受影响。”上述负责人表示。
不过该负责人坦承,不排除一小部分用户确实会因此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我们会要求用户提供银行流水,证明其账户在还款日前确实还有还款额;再通过后台核实,只要情况属实,我们会退还用户因逾期产生的相关费用。”上述负责人说。
此外,该负责人还表示有部分用户选择提前一次性还清所有贷款,最后没能成功的原因跟银行也有一定关系。
“银行给我们平台设定了限额,比如,建设银行的限额是5000元,如果有的用户想通过建设银行卡一次性还清2万元的贷款,就会失败。”该负责人表示,最近卡卡贷用户量暴增,客服人手不足,因此,在一些问题上没能跟用户顺畅沟通,造成用户担忧,未来会着手解决相关问题。
平台不一定是责任方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邓建鹏认为,借贷平台的借款用户如果确实在还款日之前作出了还款行为,但最后没有能成功还款,由此产生的逾期,用户不应担承担相应的责任。
“从法律角度来讲,借款的用户应当承担举证责任。他应当举出证据来证明他在约定的还款日期前进行了还款,比如,提前将钱存进绑定的银行卡等待系统自动扣款等,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显示没有成功还款,那么责任就不在这名用户。”邓建鹏说。
不过邓建鹏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确定谁该承担责任,还需进一步分情况讨论。
“不能说通过平台还款失败,就是平台的责任。因为这其中涉及不同的系统,比如说,到底是银行的系统出了问题,还是第三方支付系统出了问题,又或是平台跟系统的合作方出了问题?这些都要弄明白后,才能确定谁该为此负责。”邓建鹏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除此之外,邓建鹏还表示,对相关责任进行分析认定,用户和平台签订的协议内容也是重要的参考。“合法合理的规定应该是,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借款人在还款日期无法按时还款,用户是不应当承担责任的。由于系统问题导致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借款人是不需要承担逾期带来的罚息、手续费等内容的。”邓建鹏说。
不过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在卡卡贷的平台用户注册协议中,并没有对上述相关问题进行规定。
北京大悦律师事务所律师梁宏刚则认为,若用户按时还款却因种种原因没能成功,平台方就应当承担起相应责任,比如,退还用户逾期费用及该笔费用产生的利息,消除逾期给用户带来的信用影响。
梁宏刚还认为,对于借贷类的平台,用户应当慎重选择,在关注平台的实力、资质之余,还要在用户注册环节,关注双方签订的协议内容。
“很多平台在注册时,双方签订的协议内容上规避自身义务,导致用户维权较难。”梁宏刚表示,用户和平台之间应当属于合同关系,一旦履行不到位,主要还是违约责任,如果宣传与实际履行不符,以及有没有履行能力,甚至会涉及欺诈或诈骗的法律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区别对待。
维信卡卡贷容易过吗
维信金科2015年至2017年亏损净额分别为3.03亿元、5.65亿元、10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20亿元
《投资时报》记者 刘佳昕
自称“信用卡余额代偿业务头部公司”的维信金科,因日前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走入大众的视野。
据港交所披露,该公司已提交上市申请材料,预计发行8.5亿股,每股面值0.1港元。招股书披露了公司的财务数据、公司业务、股东及高管情况等数据,但是并未确定具体上市日期及募资计划。不过,从业绩上来看,其经营状况显得捉襟见肘。
维信金科是一家线上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申请文件显示,截至2017年底,维信金科2017年来自净利息的收入达23.36亿元,占总收入的86%。其主营产品维信卡卡贷产品系列在中国信用卡余额代偿市场约占16.4%的市场份额。
从产品来看,维信金科主要提供三类信贷产品:信用卡余额代偿产品、消费信贷产品及在线至线下信贷产品,全部均是基于分期付款。此外,维信金科在IPO申请中还披露旗下拥有2起并购交易:2015年11月,维信金科以1328万人民币收购维信理财香港公司;2017年12月,以7200万元从光大资本收购上海维信小贷30%股份。
资料显示,信用卡余额代偿,是指信用卡持卡人偿还发卡银行的信用卡账单时,通过在第三方机构申请较低利率(低于信用卡账单分期利率)贷款的方式一次结清信用卡账单,再分期还款给金融机构的过程。
央行3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5.56万亿元,授信使用率44.54%。生息资产规模(也可视作信用卡代偿业务的最大市场容量)已超过2万亿元。庞大的市场容量吸引了众多玩家入局,不过,这个市场“蛋糕”尚未做大。
奔赴港交所
根据官方介绍,维信金科成立于2006年,专注于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创始人为廖世宏和马廷雄。目前,廖世宏担任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马廷雄担任非执行董事、主席兼控股股东。
从目前的股权结构来看,马廷雄持股41.27%。廖世宏及其母亲郭廉英持有13.98%。维信金科的两位创始人合计持有该公司股权达55.25%。
2017年10月16日,维信金科宣布获得来自TPG(德太投资)领投的C轮融资,但是融资额和其他具体细节并未披露。
根据招股书显示,维信金科共获得4轮投资,其中C轮进入的股东只有TPG一家,获得的股份数额为31011598股,占维信金科总股份的7.23%。
维信金科C轮融资的融资额度为5000万美元。根据5000万美元对应7.23%的股权数量计算, 维信金科在C轮融资时,公司整体估值约为6.92亿美元。
按照产品不同来划分放款额,维信金科2017年度放款245.4亿元。其中,信用卡余额代偿产品为主流,放款额为141.7亿元,占据维信金科年度贷款总额的57.7%;排名第二位的是消费信贷产品,放款额为75.6亿元,占比32%;在2015年占据绝对主流的线上及线下信贷产品,在2017年放款额25.2亿元,占比下降至10.3%。
除了产品外,维信金科还推出了会员服务。
自2018年1月起,维信金科在卡卡贷、豆豆钱和星星钱袋等APP推出单独付费的会员服务,最多收取399元的半年度会员费。这些APP的注册用户均可通过支付会员费成为会员,但维信金科不要求使用其任何信贷产品作为该等会员服务的前提条件。
此外,维信金科开发出了四种融资模式,来满足放贷的资金需求。维信金科四家附属公司——维信金融科技、维仕担保、成都维仕小贷和上海维信小贷,在四种业务模式中,扮演各自的角色。
三年亏损近20亿
维信金科上市文件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其分别实现贷款总额35.3亿元、78.7 亿元、245.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63.7%;客户贷款总余额分别为45.6亿元、73.6亿元、132.8亿元;分别实现营收10.6亿元、14.3亿元、27.1亿元,复合增长率59.6%。
目前,维信金科的主要营业收入来自净利息收入,占比高达86.3%。其中2015年至2017年,净利息收入分别为人民币9.9亿元、12.8亿元、23.4亿元。
维信金科的信用卡余额代偿产品放贷量抢眼,2015年和2016年分别占比5.1%、43.3%,逐年高速增长。2017年,维信金科放贷总量245.44亿元。其中,信用卡余额代偿贷款达141.69亿元,占比57.7%。
尽管信用卡余额代偿业务收入逐年增长,盈利情况却不理想。2017年,维信金科利息总收入32.55亿元。其中,信用卡余额代偿产品利息收入10.12亿元,占比31.1%;线上至线下信贷产品利息收入14.27亿元;消费信贷产品利息收入8.15亿元。
2015年至2017年,维信金科亏损净额分别为3.03亿元、5.65亿元、10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20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维信金科方面解释,除了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亏损,还有持续投资服务、技术研发、持续开展销售和市场推广活动等。据了解,该公司产品注册用户量已从2015年12月31日的110万增长至2017年12月31日的4840万。经营费用上,催收费用、行政费用分别占比高达22.5%、6.7%,分别耗费约6.07亿元和1.82亿元。
维信金科总部位于上海,并在上海、成都、苏州等地设立了风险控制中心、大数据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及财务中心等,通过自主研发的蜂鸟大数据平台和智能信贷机器人,为全国用户提供智能金融服务。
目前,维信金科在中国拥有包括(互联网)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金融服务等在内的多家子(分)公司及业务分部。其主要提供三大信贷产品系列,均为分期付款的产品:信用卡余额代偿产品;消费信贷产品;线上至线下信贷产品。
其招股书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称,截至2017年底,维信金科是中国排名前10的线上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且以贷款未偿还本金余额计,旗下维信卡卡贷产品系列在中国信用卡余额代偿市场约占16.4%的市场份额。
本文源自投资时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卡卡贷贷款失败了(维信卡卡贷容易过吗)":http://www.ljycsb.cn/dkzs/11673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