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2345贷款公司的(2345贷款王是哪个公司)

2345贷款公司的(2345贷款王是哪个公司)

2345小贷注册资本减至5亿,小贷降资成风,下面是消费金融频道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2345贷款公司的

作者| 宋颂出品| 消费金融频道

2023年5月10日,2345发布公告显示,其全资子公司二三四五互联网小贷减资工作已经完成。

目前,2345小贷已完成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由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从20亿元减资至5亿元。

早在2023年3月20日,2345就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经审议通过减少子公司二三四五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减少注册资本的议案,并表示要出售持有的2345小贷100%股权。

紧接着多方消息传出,2345网络小贷牌照可能将由圆通快递收购,此前圆通快递就被爆正在准备收购一张网络小贷牌照,进展顺利的话会在半年左右落地。

但是对于此番消息的真实性,圆通快递方不予置评,2354小贷则表示暂时不清楚该情况。

2345在2014就进军信贷行业,宣布与某家消费金融合作,推出小额网络信贷平台“网上随心贷”,也就是后面的现金贷产品“2345贷款王”,之后还陆续推出“2345车贷”“2345商贷王”,布局“汽车金融王”等业务

2017年成为现金贷机构的分水岭,2345也没能逃脱监管的压力,在《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等文件接连下发下,2345不断收缩现金贷规模。

2019年,2345被警方上门盘查,该案主要涉及外包公司的短信催收和暴力催收。此后,以互联网信息服务和互联网金融为主营业务的2345,开始逐渐“剥离”互联网金融。

后续公告中,2345称自2019年第二季度起已不再开展互联网小额贷款。

2022年12月31日,2345更改为互联网信息服务和多元投资两大业务版块。此前,2345依靠互联网金融业务驰骋江湖,股价最高一度超过14元,总市值超750亿元。

2023年4月24日,2345发布2022年年报,涉及范围内营业收入为6.67亿元,同比下降28.4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12亿元,同比下降46.66%。

互联网小贷减资似乎已成浪潮,「消费金融频道」此前报道拉卡拉旗下广州拉卡拉小贷和原YY信用的欢聚小贷分别将注册资本从10亿元减至2亿元、注册资本从10亿元减至5亿元。同时伴随越来越多的中腰部小贷公司开始抛售牌照,说明行业收紧态势愈发严峻。

传统小贷公司业务收缩,风声鹤唳,互联网小贷公司也无法独善其身。像2345此类老牌互联网公司无法继续通过互联网金融向前行驶,资本减持、股权出售也是无奈之举。

2345贷款王是哪个公司

贷款超市出售用户个人信息再引关注。1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江苏省仪征市人民法院此前发布的一则刑事判决书显示,贷款超市“速贷之家”运营主体北京智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借科技”)违规收集用户信息并出售,被罚没金额合计超过636万元,相关涉案人员被刑拘。

经法院审理认定,被告单位智借科技,被告人贤俊江、赵奇英、盛秋实、王梦灿等行为均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法应当予以惩处。智借科技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罚金320万元,被告单位及各被告人退出的违法所得316万元予以没收。贤俊江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30万元。赵奇英、盛秋实、王梦灿等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至1年6个月不等,并处罚金2万元至15万元不等。

金融科技专家苏筱芮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智借科技违规收集、出售用户信息这一行为,是市场上部分科技公司合规意识淡漠、法律思维欠缺的一种折射。此类主体多为民营、小型机构,缺乏完善的内部治理架构及合规工作管理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江苏省仪征市人民法院公布的刑事判决书中,还公布了从智借科技购买数据的客户,其中包括上海你我贷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你我贷”)、无锡信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成网络”)、上海春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雨科技”)、上海六六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六鱼”)等9家公司,其中不乏网贷平台和贷款超市主体运营公司。具体来看,智借科技向信成网络销售金额59.19万元,向春雨科技销售金额17.21万元,向你我贷销售金额16.63万元,向六六鱼销售金额5.95万元。

购买公民信息数据作何用?对于数据来源是否知情?1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就此向涉案买家进行了进一步了解,你我贷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你我贷与智借科技的合作发生在2018年初期,上线不久后便终止了,合作方式也并非购买个人信息,而是资产导流,“你我贷对智借科技的违法行为并不知情,且曾于2020年初配合扬州警方进行调查取证工作”。

对此,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律师魏广林表示,相关机构在与导流平台的合作中,只要实际情况涉及用户数据输送,就构成上述违法行为,并不能以“合同约定”“不知情”为由对抗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即便是导流方数据来源合法,其他机构也不能通过买卖的方式取得用户数据”。

北京商报记者自中国裁判文书网了解到,2019年以来,多地警方破获围绕“贷款超市”开展的套路贷、买卖公民数据信息的刑事案件。涉案人通过“贷款超市”收集、售卖用户数据也已有先例,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曾在(2020)皖11刑终220号判决书中披露,被告人通过贷款超市合作方诱骗需要借款的用户注册,收集用户隐私信息后,通过网络寻找需要购买个人信息的买家进行售卖。

贷款超市野蛮生长,也为“714高炮”提供了“生存土壤”。2019年9月,多家媒体报道指出,贷款超市头部平台“信用管家”遭警方调查,疑似因为用户数据获取来源违规。

强监管过后,贷款超市行业也重新洗牌。1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包括信用管家、速贷之家在内,多家贷款超市已经转型或停摆。

除了这些垂直贷超平台外,还有部分机构布局的贷款超市业务也已经退出了市场。例如上市公司二三四五旗下“2345贷款王”等此前已经退出。同时,北京商报记者当前在51信用卡、51公积金、小黑鱼、卡牛信用卡管家等平台App中,也均未找到贷款超市业务入口。

在谈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时,苏筱芮指出,近年来违规收集用户信息、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遭严打,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环境持续向好,贷款超市的生存空间愈发狭窄,“大型金融机构开始凭借自己的实力拓展流量渠道、打造生态圈,效果甚至比第三方更优,对贷超依赖的程度逐步减小”。

此外,苏筱芮强调,智借科技事件再一次为市场敲响了警钟。一方面,工信部、网信办等监管部门狠抓App违规收集用户信息行为,对拒不整改主体实行下架等惩戒措施;另一方面,无论是从业机构还是从业人员,都需要提升法律意识,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在合法、合规的前提条件下稳健经营。

来源:北京商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2345贷款公司的(2345贷款王是哪个公司)":http://www.ljycsb.cn/dkzs/11609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