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贷款 核销 税(贷款核销的税务文件)

贷款 核销 税(贷款核销的税务文件)

贷款知识 金融界 投稿

考验银行行长们财技的时刻到了,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 核销 税

去年发生疫情以来,实体经济遭受冲击,日子不好过,当局推动银行让利,大家共度难关。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行长们自然也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所以大家都是赞成的。

但是问题在于,银行业的主管部门实在太多了,其他部门却给出了一些不同的指导方向。我们今天梳理了一些政策要求,发现同时满足这些要求是极其困难的。

行长们面临的,不仅仅是疫情的挑战,还有算术的挑战。

首先,谈让利,首先得选定指标来代表盈利情况。ROA、ROE是财务分析上衡量盈利情况比较科学的指标,但这些指标显然太学术了,这样讲东西过于脱离群众。因此得选一些大家一目了然的指标,比如,利润增长率。

利润增长率直观、易懂。如果银行利润增长率高于大部分行业,则说明银行瓜分了过多社会总产出。因此,利润增长率要低,尤其要低于大部分实业。

这就是让利,对吧?

银行的利润表比较简洁,可以简述为:

净利润=生息资产规模×净息差+非息收入-业务及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其他

其中,“其他”包括企业所得税、营业外收支等,一些不太重要的杂项。而重要的指标就是前五项。这五项中,最重要的又是生息资产规模、净息差、资产减值损失这三项(另两项平时变化幅度不大)。

那么,银行利润的增长率,自然也是取决于这五个指标的变化率,尤其是生息资产规模、净息差、资产减值损失这三项的变化率。

首先看生息资产规模增长率。这个指标可不能低,因为银行的资产增长,不管是贷款还是购买债券,都是对实体的支持,都是实打实地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实体。因此,金融管理部门对此有严格要求,资产规模增长必须达到一定标准,而且里面还有细项要求,比如支持小微企业的贷款也有额外的增长要求。

所以,生息资产规模增长率这个指标是低不得的(去年这个增速甚至比往年还高)。让利需要从后面几个指标上下功夫。

紧接着,净息差是得降了。可是,因为“净利息收入=生息资产规模×净息差”,而生息资产规模增长率很高,那么净息差降一点点还不行。以去年为例,整个商业银行业的生息资产规模增长率高达11%以上,而净息差下降4.55%(从2019年的2.2%变成2.1%),两者一乘,净利息收入还是取得了6%左右的增长率,依然高过名义GDP增长率,这不好看。

看来净息差降得不够多。可是,净息差已经2.1%了,真不算高。银行需要用净息差覆盖费用和风险的,也不是越低越好。费用和风险那边还有部门管着呢,这个后文分解。

既然净利息收入增长还有点快,那么就考虑下第三个重要指标——资产减值损失,即日常所谓的拨备。这可能是调节利润的利器。

传统上,按旧的会计准则,我国银行业是不会前瞻性地计提拨备的(美国是这样提的),一般是看到贷款等资产确实出现一些问题时,都会按要求计提拨备。现在虽然新会计准则允许,但传统还没完全改过来,还是习惯于见到资产问题时才提拨备。

所以,去年为了多计提拨备,就需要多确认不良资产。于是,去年就出现了“关注类贷款下降、不良贷款增加”的神奇现象。

这并不符合常识,放过银行贷款的朋友都知道,经济冲击下,不可能不良类多起来而关注类变少的。

这显然是把一些原先放在关注类里的贷款,划到不良类里去了。也就是所谓的“从严确认不良”。但这事也得有个度,不是越严越好。因为确认为不良,借款人就上征信黑名单了,基本上宣告其未来在金融业借款的可能性为零,那么一定本来可能还有救的企业,也将断血而亡。

本来是来救实体的,最后变成了消灭实体。从严确认不良,不是越严越好。

如果不确认不良资产会怎么样?拨备覆盖率会超高,此时,我们联想到,财政部2019年9月发布过一个《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里面要求:“金融企业原则上计提损失准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2倍”。虽然该文件还没最终定稿,但财政部毕竟是国有金融资本的主管部门,其政策意图自然不是银行们可直接无视的。

因此,银行们不能过度拔高拨备覆盖率,要想提拨备,必须确认不良,让拨备覆盖率(拨备/不良资产)的分子、分母都增长,以便将拨备覆盖率控制在不那么刺眼的水平。

但这样,不良率就会上升。这时,监管部门那边又遇到问题了:不良率也有考核,不能过高。过多的不良,要求加快处置核销。

这时又面临两个问题:(1)核销需要满足财政部的一系列要求,贷款不是随便能核销的。(2)核销多了,拨备覆盖率(分子、分母同时下降)又上升了……

拨备不能多提,那么多计提点费用行不行?对不起,成本收入比也有考核。

即使成本收入比还有空间,那么可以多花钱。但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用”里面,其实一大半是人力资源费用,狂招人或多发奖金其实是增加费用的最快方法。其他费用支出其实没那么快。

但招人又面临一个考核,就是财政部《国有金融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实施细则》,为部分银行全行的工资总包限定了幅度。此时,再找找其他花钱的地方吧……

总结一下。行长们面临的,是一套高度复杂的算法,虽然都是加减乘除而已,但各种约束之间相互对立,使得向东也不是,向西也不是。

行长们需要更多的“财技”来满足这些要求了。但是,秀完这些财技后,市场给银行股的估值依然不高。

为什么呢?

因为已经没有人能够搞清楚,这银行到底赚了多少钱……

本文源自王剑的角度

贷款核销的税务文件

有借款人一直拖欠银行贷款,期待被核销后就可以逃避债务。其实这种想法是没用的,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和一生的征信污点。

01什么叫银行贷款核销

贷款核销,是银行内部处理不良贷款的一种方式。包括对公贷款、信用卡、个贷等业务产生的不良贷款。从处理流程来看,贷款核销绝对是大事,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已确认无法回收;

二是对贷款的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审批人进行责任追究后才能进行核销;

三是核销的方式主要方式是打包转让。

四是从会计处理上来看,贷款核销在资产负债表中从表内移除。

五是贷款是否被核销在银行内部是保密的,非有关人员均不知晓。当然了,借款人可以从一些银行迹象推断出银行是否已将自己的贷款核销。

02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是什么?

我国曾经将不良贷款定义逾期贷款、呆账贷款、呆滞贷款和逾期贷款,也俗称一逾两呆。自2002年,银行全体推广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已核销贷款必须是损失类贷款。

03对借款人有什么影响

贷款被核销,毫无疑问,借款人的征信肯定有了污点,只要贷款不还,污点会一直存在。

04借款人可以不用还了吗?

贷款核销只是银行内部会计处理的一种方式,其债权、债务权利义务并未改变,借款人依然要承担其债务。

如果不是已转让贷款,那么一旦债务人有资产被发现,银行依然有权利叫上法院的人去查封、收缴。所以,奉劝大家使用贷款或信用卡时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不要过度消费。

谢谢你的关注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 核销 税(贷款核销的税务文件)":http://www.ljycsb.cn/dkzs/11549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