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就遭生母遗弃 2次被送人 当了32年黑户……这个西安女子该咋办?,下面是二三里资讯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西安给黑户贷款的
张欢,迄今为止,她32年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向别人证明她是谁。之所以如此,皆因命运造化弄人,只因是女孩,从私人小诊所出生后便被亲生父母送人,之后又被再次转手送人。
她无法证实和排除第一养父母曾为一岁的自己办理过户口,她无法说服第二养父母帮助自己办理新户口,她无法提供一切能证明她是谁的证明……
“黑户”,一个带有贬义的称呼,其背后是无尽的烦恼,出行、择业、就医甚至成了她婚姻的绊脚石。
“我是个没福气的人。”
1月初,西安,雾霾锁城。“我是个没福气的人。”在准备讲述自己的遭遇之前,张欢低头一手抹去眼角的泪水,哽咽的说了这句话。
1986年春天,在西安东郊一个叫田家湾的村子里,一位姓胡的女大夫开了一家私人诊所。一天,一位即将临盆的产妇找到这里,告诉大夫:自己已有女儿,肚子里的要是男孩就要,要是女孩就帮忙“处理”。
很不幸,被胡大夫接生出来的张欢是个女孩。也就是说,她的亲生父母根本没有抚养她长大的打算。
一个鲜活、健康的婴儿摆在眼前,该怎么办?要怎么处理?想到自己一直想要一个孩子,胡大夫决定收养这个被自己亲手接生出来的女婴。
胡大夫的这个决定,对当时的张欢来说,无疑是不幸中的幸运。而胡大夫也视张欢如己出,并为她办理了户口。
但天意弄人,终究事与愿违,在张欢一岁半的时候,胡大夫有了身孕,有了自己的孩子。
做了种种权衡后,胡大夫随即将张欢送给了她的一个熟人,也就是张欢现在的养母邓女士。
“我养母当时也在田家湾附近上班,她们关系比较紧密。”说起自己出生后的遭遇,张欢坦言,这一切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听不同的人讲述,并拼凑在一起的信息。
而提到亲生母亲,张欢迟疑了一下,有些无奈的说:哈好(好坏)是亲人。
无法领结婚证 连微信也没有
其时,养母家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全家常年居住在西安城区。从记事起,张欢就被寄养在长安区太乙宫镇杏元村,也就是养母的娘家,与外婆(养母的妈妈)一起生活。
张欢的记忆里,她和养母只是名义上的母女,两人的关系常年紧张。“她总说我不听话,说我脏,见我一次打一次,有时候知道她要回老家,我都会躲到山上去。”回忆年幼时的经历,张欢一边哽咽一边抹泪。甚至因为无人交学费,她小学四年级就不得已辍学。
10岁左右的孩子辍学能做些什么呢?“在村里给别人帮忙,别人给点吃的,吃百家饭。”前几年,在外打工的张欢还会时常回老家看外婆,晚上和外婆躺在床上,外婆总是哭哭戚戚。“她心疼我,觉得我可怜,但她作为一个农村老太又没有什么能力帮我。”在张欢心里,外婆算是她的一个依靠。
随着年纪的增长,张欢会通过熟人的介绍去一些餐馆打工,也正是在打工期间遇到了现在的男朋友。
在两人相识、相知、相恋的这十年,有无数次的机会想去结婚,但均因张欢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未能领证,甚至还因此闹过多次分手。
“现在没有身份证,真是什么都干不了。”张欢摇摇头说,不只是乘车、找工作、看病……她的电话、微信、银行卡等一系列需要绑定个人信息的信息都用的是男朋友的。
我的户口在哪?
按照张欢之前的说法,她年幼时候第一养母胡大夫曾为她办理过户口,那现在为何又成了“黑户”呢?
据了解,养母邓女士也曾透露,张欢被她抱回家的时候是有户口的,只是她没有将户口随着孩子一起带回,所以她没有再去为张欢办理户口一事。
但那个户口在哪?到底这个户口存不存在?曾经的第一养母胡大夫成了很关键的人物。那这个胡大夫又在哪?
因长期在田家湾开门诊,胡大夫的医术得到周边村民的认可。张欢7岁的时候,曾在外婆的带领下去过这个诊所看病,她对胡大夫唯一的印象就是,身高大约一米六,留齐肩发,微胖。
为了户口一事,张欢曾与养母邓女士多次沟通,希望能为自己证明重新办理户口,但从未实现过。张欢成年后也曾去田家湾找过这位第一养母,但村里人都说胡大夫已经搬离了村子
为此,张欢曾联系过公安机关,希望能为自己办理户口。但张欢只能提供村委会提供的证明,且无法排除她还有另外一个户口的可能。
目前,长安警方对此事高度重视,已经开始介入调查。
(文中均为化名)
来源:华商网
西安哪家公司做黑户贷
离乡26年,陕西铜川65岁的潘学兆老人想和已经共同生活26年的老伴领取结婚证,却发现自己户口早在10年前被四川警方注销。
只因他是“黑户”
老两口26年未领结婚证
“我这么大岁数了还有啥好折腾的?”1993年至今,潘学兆整整26年从没有回去过800公里外的家乡:四川绵阳三台县。
如今,65岁的潘学兆和老伴何明芳祖孙三世同堂。生活并不富裕的老两口,在给小儿子结完婚后,终于松了口气,开始考虑自己的事情了——老两口一起生活了26年,但还没有结婚证,不是不想,是不能,“潘学兆是个黑户,他没户口!”何明芳说。
因为家里太穷,1993年,39岁仍未婚的潘学兆只身一人来到铜川杏树坪煤矿,在这里,别人给他介绍了对象——因丈夫去世一人带着两个孩子的何明芳。看着“孤儿寡母”生活不易,潘学兆放弃了回四川的念头,当了“上门女婿”,和何明芳落脚在铜川新区平都村,20多年来,拉扯大了三个子女。
潘学兆告诉记者,当年离家的时候,在当地派出所去办身份证,但是听到要等6个月时间,他就拿着一张村里的介绍信只身来了铜川后就再也没回去过。在那个时候,“一张介绍信,走遍全中国”,但低头只顾忙着生活的潘学兆没想到,从一开始没钱回四川转户口,渐渐地时代发展到没有身份证寸步难行的地步。
潘学兆说不是没想过办结婚证,可是一算成本,就立刻放弃了。回趟四川办身份证最少得5000块钱吧,这么多年没回去,见到家里的亲戚们,怎么着都得发些红包吧!
为解决户籍问题
警方耗时一个月调查走访
今年10月,给小儿子办完婚礼,潘学兆和何明芳找到了铜川市公安局新区分局驻平都村工作队员、原平老村第一书记崔赜。
根据潘学兆提供的简单信息,崔赜在公安网上查询后发现,早在2009年潘学兆这个姓名就以失踪人口的备注被注销了。按照常规,潘学兆应该自己回到四川,将自己的户籍先找回来,然后再办理迁入。
“那我咋办,我没身份证连西安都去不了啊!我要是有钱我早都回去了。”潘学兆已经准备打退堂鼓。
崔赜把情况告诉了局里,局长吴凤祥了解后回应到“咱们帮忙就帮到实处”,于是就有了局长、治安大队、派出所集体研究想办法。
为了调查潘学兆是否历史清白、过往是否存在违法犯罪,新区分局根据村民反映和潘学兆的回忆,沿着他生活轨迹调查了他26年的过往。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民警都用来围绕潘学兆身边的社会关系进行走访、对本人进行谈话、采集血样、指纹进行网上比对,查看是否存在违法犯罪问题;另一方面户籍民警丁建莉积极与四川三台县警方进行联系,了解恢复户籍所需资料、手续。
两省警方合力帮忙
老人终于有了正式名分
考虑到潘学兆没有身份证出行不方便以及到四川恢复户口的难度,10月20日,新区公安局副局长和林带领治安大队长曹小刚、户籍民警丁建莉驱车赶往四川绵阳三台县紫河派出所。
当天,当地警方就参与进来,联系村干部找到潘学兆的家人。户籍之间对接,把所有需要的材料列出,在铜川的崔赜按照要求把潘学兆手持当日报纸所拍摄的视频发过去……
准迁证、迁入证、迁出证明等一系列原本应该数趟往返才能完成的棘手事,就这样在两省公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三天后潘学兆的户口成功补录。
11月,时隔26年,潘学兆将户口迁入了铜川平都村的集体户口,随后办理了临时身份证。
12月10日早上,潘学兆、何明芳又找到崔赜,邀请崔赜和他们一起去领结婚证。
“我知道这一切多不容易!”12月11日,潘学兆的户籍从村上的集体户口里合到了何明芳和子女的户口本上。新农合和养老金缴纳的事情,崔赜正在帮他联系。
时隔26年,这一家人,祖孙三代,满满当当的拥有了同一个户口本。过去这两个月的电话微信联络,潘学兆也了解了离家26年间家里的所有变迁。
“再也没人叫我‘黑户’了!”潘学兆说。(记者田怡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西安给黑户贷款的(西安哪家公司做黑户贷)":http://www.ljycsb.cn/dkzs/11488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