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网(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系统)

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网(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系统)

贷款知识 广东乡村 投稿

@贫困生,您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攻略已送达!,下面是广东乡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网

高考结束了,一些小伙伴开始担心学费问题: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想上大学又不想给家里增添负担,该怎么办?别着急,小编给您支招——国家和省出台了多项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让您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三不愁”!

今天,我们先来介绍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向上滑动查看▽

什么是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国家贴息,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一种助学方式。国家助学贷款包括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校学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到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组织实施,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和住宿费的银行贷款。

哪些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家庭经济困难,或家庭经济收入不足以(或暂时不足以)支付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含学费和生活费)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研究生、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及预科生,都可以通过到户籍所在县(市、区)或学校学生资助部门办理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的用途是什么?

可以申请多少金额?

国家助学贷款主要用于本人在校学习期所需的学费、住宿费及部分生活费。按照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有关规定,每人每学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按贷款上限足额申办贷款。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

助学贷款可以同时申请吗?

不可以,只能选其一。

国家助学贷款期限是多久?

还本宽限期有多长?

贷款期限按学制加13年、最长不超过20年、最短6年确定。学生在读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学生毕业当年不再继续攻读学位的,在3年还本宽限期内只需偿还利息,毕业第四年开始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学生毕业后,在还款期内继续攻读学位的,应及时向县级资助中心或高校资助中心提供书面证明,审核通过后,可继续享受贴息和还本宽限期。贷款到期日期不变。

国家助学贷款的利率是如何规定的?

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贷款利率和国家有关利率政策执行。如遇利率调整,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如何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学生在新学期开始前,向户籍所在地县级教育局的学生资助管理部门提出贷款申请,并提交本人及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资料。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负责对学生提交的申请进行资格审核,签订贷款合同,发放贷款回执,高校录入学生贷款回执,金融机构负责最终审批并发放贷款。

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学生需登录在线服务系统(https://sls.cdb.com.cn/)完成注册并填写基本信息,提出贷款申请,导出并打印《申请表》,同时提供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原件(在校生提供学生证原件)、户口本及共同借款人身份证、户口本。

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是否需要借款人和共同借款人

一同去办理?

首次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人和共同借款人必须一同去户籍所在地县级教育局的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办理,缺一不可。续贷则只需借款人或共同借款人其中一人去户籍所在地县级教育局的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办理。

如何申请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学生在新学期开始后,向学校提出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提供本人及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资料。学校进行资格审核、签订贷款合同、金融机构最终审批并发放贷款。

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首次申请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学生需登录在线服务系统(https://www.csls.cdb.com.cn/)完成注册并填写基本信息,导出并打印《申请表》,提供学生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在校生提供学生证)原件。

广东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咨询热线

单位电话广东省教育厅学生助学工作管理办公室020-37629029020-37626460广州市广州市教育局020-22083680、22083659荔湾区教育局020-81939960、81938913越秀区教育局020-83520267、89029749海珠区教育局020-89185302天河区教育局020-38622798白云区教育局020-86374355、36130507黄埔区教育局020-82111372、82111422番禺区教育局020-84641612花都区教育局020-36898762南沙区教育局020-39050023增城区教育局020-32197536、32197535从化区教育局020-87922462珠海市珠海市教育局0756-2121171香洲区教育局0756-2611303斗门区教育局0756-5521302金湾区教育局0756-7863901高栏港区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局0756-7228853、7718915横琴新区社会事务局0756-8841660高新区教育局0756-3629936汕头市汕头市教育局0754-88860215金平区教育局0754-86727997龙湖区教育局0754-88831207澄海区教育局0754-85856060濠江区教育局0754-87250529潮阳区教育局0754-88721939潮南区教育局0754-87793201南澳县教育局0754-86818113佛山市(4个)佛山市教育局0757-83357666禅城区教育局0757-82341103南海区教育局0757-86288489三水区教育局0757-87701806顺德区教育局0757-22835800高明区教育局0757-88282313韶关市韶关市教育局0751-6919671始兴县教育局0751-6927326仁化县教育局0751-6343782翁源县教育局0751-2818193曲江区教育局0751-6689723新丰县教育局0751-2253150南雄市教育局0751-3869500乳源县教育局0751-5369639乐昌市教育局0751-5560532浈江区教育局0751-8898603武江区教育局0751-8153372河源市河源市教育局0762-3388711源城区教育局0762-3318157紫金县教育局0762-7820151龙川县教育局0762-6833963连平县教育局0762-4331686和平县教育局0762-5631039东源县教育局0762-8832955梅州市梅州市教育局0753-2180868梅江区教育局0753-2196543,2196839兴宁市教育局0753-6105385梅县区教育局0753-2589079平远县教育局0753-8898316蕉岭县教育局0753-7861669大埔县教育局0753-5520851丰顺县教育局0753-6618630五华县教育局0753-4437226惠州市惠州市教育局0752-2691522惠城区教育局0752-2677423惠阳区教育局0752-3826030惠东县教育局0752-8818113 博罗县教育局0752-6291008龙门县教育局0752-7793931仲恺区宣教办0752-2609842大亚湾区宣教局0752-5562152汕尾市汕尾市教育局0660-3390683城区教育局0660-3376502海丰县教育局0660-6691803陆丰市教育局0660-8916339陆河县教育局0660-5663226中山市中山市教育局0760-89989202江门市江门市教育局0750-3503910蓬江区教育局0750-3221214江海区教育局0750-3861640新会区教育局0750-6623061台山市教育局0750-5522302开平市教育局0750-2286952鹤山市教育局0750-8938620恩平市教育局0750-7822115阳江市阳江市教育局0662-3333823阳春市教育局0662-7658986江城区教育局0662-3281598阳东区教育局0662-6383166阳西县教育局0662-5552075海陵区教育局0662-3881738高新区教育局0662-3825232湛江市湛江市教育局0759-3336736赤坎区教育局0759-3366038、8208167霞山区教育局0759-2303589坡头区教育局0759-3950314开发区教育局0759-2968286遂溪县教育局 0759-7751756、7681978 徐闻县教育局0759-4810173廉江市教育局0759-6671628吴川市教育局0759-5582398雷州市教育局0759-8855757南三区教育局0759-3587797麻章区教育局0759-3587670茂名市茂名市教育局0668-3330989茂南区教育局0668-2825659电白区教育局0668-5130130高州市教育局0668-6601316化州市教育局0668-72326300668-7220735信宜市教育局0668-8813655高新区教育局0668-3969355滨海新区教育局0668-5353990肇庆市肇庆市教育局0758-2821904端州区教育局0758-2268948高要区教育局0758-8397100鼎湖区教育局15728851686四会市教育局0758-3115189广宁县教育局0758-8638873怀集县教育局0758-5520213封开县教育局0758-6689150德庆县教育局0758-7863850高新区教育局0758-3637228清远市清远市教育局0763-3368703清城区教育局0763-3366390清新区教育局0763-5822163佛冈县教育局0763-4299902英德市教育局0763-2813090连南县教育局0763-8660016连州市教育局0763-6638390阳山县教育局0763-7806830连山县教育局0763--8739916潮州市潮州市教育局0768-2801720饶平县教育局0768-7503411潮安区教育局0768-5811424湘桥区教育局0768-2337872枫溪区教育局 0768-2927713揭阳市揭阳市教育局0663-8724403榕城区教育局0663-8656917揭东区教育局0663-3288118普宁市教育局0663-2244841揭西县教育局0663-5517158惠来县教育局0663-6652363空港经济区教育局0663-5688776产业转移工业园教育局0663-8801252普侨区教育局0663-2762540大南山侨区教育局0663-6452029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教育局0663-6392728云浮市云浮市教育局0766-8830608云城区教育局0766-8820129云安区教育局0766-8638073郁南县教育局0766-7592188罗定市教育局0766-3735299新兴县教育局0766-2978311深圳市深圳市教育局0755-82386753东莞市东莞市教育局0769-28331223

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均在本人户籍所在县区教育局办理,省、市两级不负责办理具体业务。

编辑:蔡晓丹

审校:胡海

来源:广东教育

热文推荐

2019广东省“三支一扶”招募2000人!5月6日起报名!

扶贫干部也需要“帮扶”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有662名基层扶贫干部献出生命

第一书记:奔赴农村广阔天地建功立业

一名扶贫干部家属的日记

全国扶贫举报监督热线:12317

投稿邮箱:gdfpxw@163.com

扶贫政策丨扶贫动态丨经验交流

主办单位:广东省扶贫办

承办单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网

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系统

本报记者 李冰

2023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明确。连日来,已有国家开发银行及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官宣承办落实工作。

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家助学贷款是财政补贴的公益性贷款,用于支持高校困难学生的学费、住宿费等资金需求,是‘奖、贷、助、补、免、勤’全方位资助体系的一部分。可切实帮助困难学生渡过难关。”

4月21日,国家开发银行发布公告称,根据财政部、教育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关于做好2023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国家开发银行将对该行承办的国家助学贷款(含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高校助学贷款)实行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

4月23日,中国银行公告称,将免除2023年度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对2023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2023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予以免除,并可经贷款学生申请,对2023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延期1年偿还,进一步减轻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负担。2022年,中国银行已为近6万名高校毕业生完成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工作。

于百程告诉记者,“从银行公布相关政策来看,2023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包括免除利息,可申请延期偿还本金,以及承办银行相应调整征信信息三个方面,免除了困难学生和毕业生就业的担忧。”

事实上,国家助学贷款作为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自1999年实施至今,我国累计发放助学贷款4000多亿元,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0多万名。近年来,财政部会同教育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持续调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完善管理:2020年延长了助学贷款期限,降低了助学贷款利率;2021年提高了国家助学贷款最高贷款额度,更好满足学生贷款需求;2022年阶段性免除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并允许延期还本。

据悉,今年预计免除的贷款利息23.25亿元,可申请延期偿还的本金规模约55亿元,惠及约400万名高校毕业生,助力贷款学生缓解经济负担和就业压力,有效帮助贷款学生维护个人信用记录,促进其顺利就业。

另据银保监会网站3月21日消息,2022年,银行机构办理免除国家助学贷款利息19.3亿元,惠及贷款学生374万人,全年为10.3万名贷款学生办理贷款延期近6亿元。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提示,“贷款用户在申请助学贷款时需要关注还款时间、是否免息以及具体的申请条件,也需注意合理选择贷款额度及贷款期限。”

于百程表示,“助学贷款虽然是公益性贷款,但学生也需根据自身情况、条件、按需要的额度申请,一方面避免陷入不必要的债务压力,另一方面使得公益贷款资源惠及更多所需之人。”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建议,“贷款用户申请助学贷款时,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借款期限及是否有必要贷款。用户在申请助学贷款时需综合考虑后续还款事宜,合理选择贷款额度及贷款期限。”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网(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系统)":http://www.ljycsb.cn/dkzs/11444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