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么么贷贷款不还(么么贷两年没还)

么么贷贷款不还(么么贷两年没还)

贷款知识 光明网 投稿

我买了个新手机号,接到了催贷电话,下面是光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么么贷贷款不还

@中国新闻网

新办的手机卡,刚启用就收到接连不断的催贷电话;注册App却频繁显示号码被占用;给运营商客服致电,却被告知要自己协商处理……当手机码号资源愈发稀缺,“二次放号”这一盘活资源的常规手段,为何给用户带来许多新麻烦?

新号怎有“后遗症”?

“二次放号”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当手机号用途愈发广泛,甚至已成“网络身份证号”,造成的后果就不是用户每天多接几个骚扰电话那么简单了。

——新号码注册遭拒,多种服务无法享用。目前在河北从事网站编辑工作的施女士,大学毕业后办理了中国移动“183”号段的新卡。一次她在网购火车票时,发现该手机号在12306网站上已遭注册,紧急与铁路客服协商,才得以购票,不至于延误行程。

接下来,她发现这个新号已经注册过支付宝、百度网盘、淘宝等多个第三方应用。“当时在网上营业厅随机选了这个号码,系统并未提示它是旧号。”施女士说。

——老赖金蝉脱壳,新机主遭催贷骚扰。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规范的网络小贷公司野蛮发展客户,甚至有网贷广告宣称“有手机号就能放款”“测测你的手机号值多少钱”。不少老赖为了撸网贷公司的“羊毛”,频繁换号,导致一些接盘“二次号”的无辜用户“背锅”。

一位不愿具名的机主告诉半月谈记者,从2019年年初办理新卡至今,每月月初和月末都会接到来自“么么钱包”和“医美贷款”等网贷公司的催债电话,且态度恶劣。运营商建议他开通来电拦截功能,但好景不长,“一些工作客户的正常电话也打不进来了,无奈只好又关掉”。

——通讯录等个人隐私存泄露风险。在南京读大三的杨同学上大学时办理了新卡,但第一次使用时惊奇发现,手机通讯录竟然存有大量陌生人的电话,部分还备注了工作单位、职务等。

她告诉半月谈记者,常有陌生电话打来要找某某领导,才意识到这张卡应

曾被人使用:“我把以前的通讯录全删掉了,这个漏洞如果恰巧被不法分子发现利用,后果真不堪设想。”

多位受访对象表示,在向运营商提出处理诉求后,各家均把皮球踢给第三方,要求用户自己协商。用户需要与各大应用挨个对接解绑,费时费力不说,金融证券类机构往往还要求机主拿着当地营业厅开具的纸质证明线下办理,这无疑给那些异地号码用户增添了负担。

“二次放号”实乃资源循环

所谓“二次放号”,是指老用户停用、弃用手机号后,号码由运营商收回,空置一段时间再次投放市场,供新用户选择。从事运营商无线网络规划业务的冷俊告诉半月谈记者,老号码重新进入运营商“号码池”前的“空置期”,在实际业务办理过程中一般为3个月。

冷俊介绍,码号资源和网络IP地址一样,理论上属于稀缺资源。国内手机号以11位为主,随着用户激增,从最初的“13X”逐步扩展到“17X”“18X”“19X”等多个号段,而今部分号段已无新号可用,这是运营商要回收号码再次放出的重要原因。

截至2019年7月,工信部已分配50.13亿个码号资源用于公众移动通信业务。随着新号段的开放,这一数量还在进一步增长。

“有人问11位号码能否再延长,比如扩至20位?那样用户拨号就很困难了。”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对半月谈记者说,“二次放号”其实是国际通行做法。国内在最初制定用户入网协议模板时,就已借鉴发达国家通信的行业经验,写入这一规则。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专家孟然介绍,“二次放号”可以释放被占用的码号资源。除了用户主动弃用、换号,还包括用户自然死亡后,手机号无人继承的情况,这些号码都会重新启用,占了“二次放号”很大比例。

为“二次号”解困,路正长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码号资源循环使用有利于盘活通信资源,但消费者作为享受通信服务的主体,享有知情权,在其办理号码入网协议时,运营商应明确告知号码是否为“二次号”。另一方面,如何针对“二次号”完善服务体系,比如全面清除老用户的信息、痕迹,与相关第三方联动解绑各种捆绑账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当前,行业主管部门和通信企业已着手建立数据互通平台,协调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间的信息互通和账号管理。比如,工信部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建立的码号服务平台,中国移动推出的“二次号查询服务”系统以及部分商业机构建立的二次号付费解绑平台等。

2017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组建“码号服务推进组”。这一由工信部指导成立的“国字号”服务平台,在“二次放号”衍生出的“号码误标记”问题上,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

所谓“号码误标记”是指因旧机主从事相关业务关系,手机号被标记为快递送餐、房产中介甚至恶意营销,新机主取得号码后,标记未能调整,使用中易遭人误解,电话接通率低。

孟然介绍,平台通过与腾讯手机管家、360手机卫士等7家主要号码标记服务商合作,帮助符合要求的用户免费取消电话标记。这一功能从2019年6月上线后,到2020年4月底,已处理超过36万次用户申请,涉及号码13万余个。

“号码误标记只是‘二次放号’众多不良后果之一。”孟然告诉半月谈记者,手机号注册可能涉及的线上线下应用场景不胜枚举,每年新注册量都数以亿万计,如果寄希望于共享数据平台完全覆盖,几乎不现实。

“理论上,这些平台也不能穷尽手机号和App间的关联。除非第三方与运营商有数据合作协议。”美团点评数据安全研发工程师兰安娜说,第三方提供的解决方案有限,目前只能在各家账号系统内增加多因素验证方式,比如人脸识别、与常用设备或登录IP对比、设置问题等,以降低“二次放号”等情况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

另一方面,如兰安娜所言,用户的手机号绑定了哪些应用,登录的时间、频率等使用习惯涉及个人隐私,在打破信息壁垒,建立共享账号数据平台时,这些账号数据如何妥善管理,也是亟待填补的制度空白。

来源:半月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么么贷两年没还

业务广撒网,但后期管理跟不上,小雨点小贷的合作机构不合规导致其大量放款难以收回。


撰文 | 岂料

出品 | 消费金融频道



信贷APP过度搜集个人信息的情况屡见不鲜,最新通报的一批APP中,又有相关软件被点名。近日,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小雨点小贷”)旗下360助手2.6.2版本小雨点网贷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而被通报。因涉嫌超范围采集个人隐私信息,小雨点网贷违反了《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



过度搜集用户信息


去年信贷APP因过度搜集个人信息就被多次通报,包括去年4月工信部通报2021年第四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138款APP中,拍拍贷因违规搜集个人信息而被通报;去年末,南方一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报批评了某小贷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限期整改。


资料显示小雨点网贷此次被通报具体原因为未向用户明示申请的全部隐私权限,未提供有效的更正、删除个人信息及注销用户账号功能,或在用户注销账号时设置不合理条件。2021年11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明确表示,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一揽子授权、强制同意、大数据杀熟。如果小雨点网贷在限期内不做出整改,可能面临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拒不整改会面临高额罚款。


小雨点网贷为小雨点小贷旗下信贷产品,小雨点小贷成立于2015年12月11日,法人代表谢立斌,注册资本为3亿美元,2016年9月开业时就拿到全国网络贷款牌照。根据官网信息,小雨点网贷是由李家诚为代表的李兆基家族实际控制,在企查查上显示为数网金融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


根据小雨点小贷官方信息,目前小雨点小贷已累计放款100亿元,累计服务用户数为100万人,今年1月1日,小雨点小贷发布声明称其将吸收合并重庆市渝中区捷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捷贷小贷”),包括捷贷小贷的动产、不动产以及债权等。


资料显示,捷贷小贷成立于2011年,法定代表人为谢如东,注册资本为1.5亿元人民币,同样为国盛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将两家小贷公司合并为一家,公告中虽并未给出原因,出于目前市场环境,其可能考虑到小贷新规对注册资本的要求。随着小贷监管的趋严,小贷杠杆压力以及对全国性业务网络小贷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要求,小雨点小贷显然还未达到标注。


司法催收加剧


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关键词搜索,小雨点小贷共有18983条相关信息,特别是2019年和2020年间,小雨点小贷的司法催收十分激进。资料显示,2019年和2020年,小雨点小贷的相关涉案信息分别达到6755条和6153条,平均每天接近20个相关诉讼案件。统计显示,这些案件99%以上的诉讼都是小雨点小贷与借款人的民间借贷纠纷。



值得注意的是小雨点小贷的相关司法上诉非常多,但大都采取了调解或者撤诉的方式,真正的判决文书量较少。根据相关借款人的描述,小雨点小贷在用户逾期后向法院起诉,借款人因为对司法催收的恐惧一般会主动补上欠款,小雨点小贷在收回欠款后会主动撤诉。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相关信息发现,小雨点小贷涉及的放贷场景非常丰富,包括教育贷、医美贷、现金贷和3C数码等。在一起投诉中,投诉者表示其在么么钱包中向小雨点网贷进行了借款,2020年三月全部还完后还多次进行了扣款。资料显示么么钱包为上海米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另一起投诉中投诉者在潭州教育报名配音课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相关教师拿身份信息办理了小雨点网贷。


小雨点小贷的医美贷场景也是其司法催收的重要领域。在中国裁判文书网的一则判决中,小雨点小贷通过成都给米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下称“成都给米金融”)给曹某放款44240元用于五官整形,金额放款到成都给米金融相应账户,但实际到账金额仅为35000元,涉嫌高额砍头息和服务费。


资料显示,成都给米金融涉及多起诉讼,大多都为医美分期合同借款纠纷,此前也有多家媒体报道成都给米金融涉嫌套路贷。


相关资料整理,小雨点小贷的合作机构有上海通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通善金融),成都给米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产品为:买买分)、福建学成创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为:找我学)、辽宁友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产品为:桔子分期),合作机构众多、鱼龙混杂一定程度上导致其不良率增高,司法催收增多。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么么贷贷款不还(么么贷两年没还)":http://www.ljycsb.cn/dkzs/11420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