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华金控8亿卖出旗下最大小贷牌照,下面是海纳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沈阳的小额贷款公司
瀚华金控(03903)再次卖出小贷牌照。
5月31日晚间,瀚华金控发布公告称,与睹煜(上海)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共同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同意有条件出售其全资子公司四川瀚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100%股权,总代价为现金8亿元。
预期出售完成后,瀚华金控将取得出售事项中基准日净资产增值额约人民币880万元作为收益,(扣除相关开支及成本后)将用于集团的业务发展及一般营运资金。
瀚华金控表示,本次交易有利于集团进一步精简业务分部、更善用集团的财务资源于其他金融服务业务以及加强集团的现金状况。
一单6000股买单,将瀚华金控股价推高0.395港元/股,早盘涨幅29.51%。截止收盘报收0.39港元股,涨幅27.87%。
穿透君发现,这次出售的四川瀚华小贷还是瀚华金控旗下注册资本最大的小贷牌照。
8亿卖出旗下最大互联网小贷牌照瀚华金控官网显示,其2004年创立于重庆,2014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HKSE:3903)。2016年发起设立重庆富民银行,是全国第一家常态化获批的民营银行。
拥有民营银行,融资担保,金融资产,金融保理,中利保险五类金融牌照,注册资本46亿元,总资产124亿元,净资产80亿元,年交易额1000亿元,业务发生额3000亿元。
四川瀚华小贷于2009年5月19日成立,注册资本及实缴资本为人民币7亿元,具有互联网小贷经营资格。也是瀚华金控旗下注册资本最大的小贷牌照。
2021年,四川瀚华小贷除税前净利润为5329.58万元,除税后净利润为4450.76万元。
2022年,四川瀚华小贷除税前净亏损为48.24万元,除税后净亏损为141.13万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目标公司的经审计的净资产为人民币7.9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瀚华金控并非全资控股四川瀚华小贷。
2022年1月10日,瀚华金控才以1.16亿元从成都市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收购了14.29%的股权,从而成为全资控股。
此外,2022年8月5日,瀚华金控也以9080万元价格收购了重庆瀚华小贷其他各方持有的约14%股权,转而成为其全资股东。
瀚华金控此前十分热衷于小贷牌照。
工商信息显示,瀚华金控控股的小贷机构历史有13家之多,目前在运营的仍有8家,分别为四川瀚华小贷、重庆瀚华小贷、深圳瀚华小贷、沈阳瀚华科技小贷、天津瀚华小贷、贵阳瀚华小贷、南京瀚华科技小贷、南宁瀚华小贷。
其中,四川瀚华小贷、重庆瀚华小贷、深圳瀚华小贷、沈阳瀚华小贷为互联网资质,可全国展业经营。
此前瀚华金控还有一张互联网小贷牌照,黑龙江瀚华小贷。
2020年4月,瀚华金控发布公告出售黑龙江瀚华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出售价格为3.588亿元。
小贷业务收缩 经营压力年年加大出售小贷牌照背后,是瀚华金控近年来小贷业务不断收缩,经营压力日益加大。
瀚华金控最新2022年业绩显示,2022年公司营收6.01亿元,同比2021年8.58亿下降30%;净利润0.52亿元,同比2021年的1.12亿下降54%。
瀚华金控对于营收和利润大规模下降给出的解释为:由于整体市场形势低迷,实体领域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动力不足,尽管管理团队精心部署、优化管理,公司业绩仍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而这个下滑并不只是2022年,拉长时间线来看,瀚华金控在下滑通道里已经多年。
2014年至2022年间,瀚华金控的营收除了在2018年有所回升之外,持续走低,2014年最高20亿级,2022年已经跌至6.01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从超4亿元跌至1228万元。
从2015年、2016年以来的互联网金融整顿,给众多互联网小贷套上紧箍,同时包括行业利率下调、互联网巨头下沉等,都给小贷带来压力。
2021年,瀚华金控将集团经营划分成四大业务分部,分别是伙伴金融业务集群分部、小微信贷业务分部、资本投资及管理业务分部及其他分部。
2022年,瀚华金控再把经营业务拆分。
经营结构已经拆分成四大业务分部,分别是数字化服务分部、数字化金融分部、资本投资及金融资产管理分部以及其他分部。
小微信贷业务被并入其他分部列示。
在瀚华金控的财报中,截至2022年12月末,瀚华金控小微信贷业务余额3.33亿元,相较于2021年的6.8亿元降幅达51.0%,而2021年的年报中业务余额为6亿元,与2020年相比降幅也58.9%。
在2023年1月9日,作为瀚华金控创始人的张国祥,也从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上退下,变更为董事。
民间小额贷款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裴熔熔
8月20日,最高法发文修改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由之前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调整为同期LPR的4倍,瞬间一石激起千重浪。这一调整究竟适用哪些金融领域,市场分歧不断。各地出现的司法判例,也出现了4倍LPR和24%不同依据的裁决。
如今,这一条文已推行两月,各金融行业的态度及执行情况究竟如何?记者对多方进行了采访和跟进。据了解,目前多数小额贷款公司已主动下调了借贷利率,但同消费金融公司、典当行等行业看法一致,对政策的进一步走向仍持观望态度。
不过,在多位业内专家看来,为匹配民间借贷新规的利率规定,持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存在出台新规下调的可能,两者借贷利率的趋同将是大势。
行业争论不断小贷公司借贷利率已普遍下调
近日,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法院、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的两纸判决书,为本就争议不断的借贷市场,增添了新的讨论话题。原因在于,两则判决书均提及利息、罚息、复利、违约金以不超过同期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4倍为限。消息一出,持续了近两个月的行业争论再次燃起。
矛盾的核心在于:持牌金融机构是否适用“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LPR的4倍”的调整。
8月20日最高法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称:“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但现实状况及不同结果的司法判例,令众人疑云重重,适用范围仍需政策进一步明朗,目前众多行业正在逐步调整及观望之中。
据记者了解,长期以来,借贷利率在15%以上的金融行业主要为小额贷款、消费金融、典当行等。这些也成为最高法发文之后,受影响程度最高、市场争论最大的领域。
“小贷行业的经营行为不是民间借贷,但是在最高法发文之后,多数小贷公司都主动将借贷利率降下来了,从此前的最高18%左右降到了15%以内。”某省份小额贷款行业协会秘书长告诉记者,目前行业都在观望之中,后续是否会做进一步调整,仍需看政策走向。
消费金融公司和典当行同样在观望。
“目前行业基本都在观望,虽然条文所指是民间借贷,但未来是否适用于消费金融公司,还要看具体政策。”某消费金融公司人士告诉记者,一旦适用到消费金融公司中,影响肯定是巨大的。
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消费金融公司根据市场情况,计划对借贷利率进行调整;也有公司已经暂缓了新产品的开发。
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借贷利率下调或成大势
不过,虽然众多行业仍在观望之中,但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未来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借贷利率的下调,将成大势。
“从长远来看,利率下降、让利于民并不只是民间借贷的事情,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为例,其服务的重点也是小微和普惠人群,之前其业务依据的利率红线标准普遍为24%~36%,未来两者利率的接近或平衡是可以预料的,监管部门很可能会通过明文或者窗口指导的方式让消费金融公司的利率与民间借贷保持一致。消费金融公司的利率和客群等也会受到影响,应及早做出调整。”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记者。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也在撰文中表示,根据条文,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持牌金融机构,在放贷业务上不受民间借贷新规的利率限制,但为匹配民间借贷新规的利率规定,持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存在出台新规下调的可能。
事实上,即便今后法院支持持牌金融机构以24%的年化利率进行借贷,但考虑到民间借贷的利率被调低,为保证自身业务的竞争力,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在未来可能也将进行调整。
“当前监管部门正在引导市场向更加合规经营、下调利率的方向走,在此背景下,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应当紧跟政策变化,适当调整对应的产品利率。当然,随着利率的减低,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利润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其依然希望在消费金融领域进行展业,应当考虑进一步降低自己在营销获客、经营管理、贷后催收风控等方面的成本,努力将企业的利润率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某金融分析师公开表示,“一旦利率下调成为现实,不少持牌消费金融行业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的洗牌和变革。”
来源: 大河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沈阳的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小额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11398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