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会下调吗?,下面是兴业研究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存款基准利率与贷款利率
4月以来,多地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引发市场对下调存款利率的探讨。下文将分析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可能性。
2020 年疫情暴发以来,存款利率主要经历了四次调整:2021 年 6 月、2022 年 4 月、2022 年 9 月以及 2023 年 4 月。四次调整有以下特点:一是存款利率调整多数发生在融资需求偏弱的时期。二是上述时期存款利率呈现出较强的刚性,进而影响贷款利率,通过改革手段引导存款利率下降的必要性较高。三是商业银行息差面临收窄的压力。
年内存款利率是否可能进一步下调?从融资需求来看,3 月的信贷与社融依然强劲,但融资需求初现转弱迹象。从贷款利率来看,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降低融资成本的必要性可能在下降。2019 年至 2022 年间,历年两会都有关于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安排,但 2023 年两会的政策部署部分未有相关表述。从商业银行净息差来看,与 2021 年末相比,5 年期 LPR 较 1 年期多下降了 20bp,但存款利率更多参考 1 年期 LPR。存量房贷利率额外下调 20bp 对资产收益的影响略超过 2bp。这一幅度可能难以引发存款利率曲线整体下移。
综上,因此,全面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的必要性不强,但是,当前存款利率曲线较贷款利率曲线更为陡峭,与 5 年期 LPR 的下调相呼应,引导长期限定存利率下行,优化存款利率曲线的形态或是可行的选择。
4 月以来,广东、河南、湖北等地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引发市场对下调存款利率的探讨。下文将分析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可能性。
第一次发生在 2021 年 6 月,央行指导市场利率自律机制完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乘倍数改为加点确定,事实上降低了存款利率上限。
第二次发生在 2022 年 4 月,央行进一步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 1 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改革以后,“政策利率—LPR—存、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形成。2022 年 1 月,LPR 已经下调了 10bp。因此,2022 年 4 月在央行优化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以后,国有大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均下调了其 1 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也相应下调。
第三次发生在 2022 年 9 月,由于 8 月 MLF 利率下调,六家国有大行以及招商银行率先下调了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随后其他股份制银行以及部分中小银行跟进。
第四次发生在 2023 年 4 月,多地多家中小银行下调了部分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由于 2022 年部分中小行存款利率调整滞后,此次下调更多的是一种“补降”。
四次调整有以下特点:
一是存款利率调整多数发生在融资需求偏弱的时期。随着房贷集中度管理、房地产调控收紧的影响逐渐显现,2021 年 6 月,贷款需求指数同比由正转负,同比下降了 7.0 个百分点。进入 2022 年以后,疫情反复影响企业复产复工,2022 年 6 月贷款需求指数同比跌幅一度扩大至 19.7%,至 2022 年末,贷款需求指数同比仍然处于负值,同比下降 12.1%。
2023 年 4 月则有所不同,2023 年第一季度融资需求快速回暖,虽然 4 月融资需求边际走弱,但情况依然好于此前三次存款利率调整的时期。因此,此次存款利息的下调主体为部分地方性中小银行。
二是上述时期存款利率呈现出较强的刚性,导致贷款利率缺乏足够的下行动力,通过改革手段引导存款利率下降的必要性较高。2020 年末,国有大行与上市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存款平均成本率约 1.96%,2021 年 6 月存款平均成本率小幅回落至 1.90%,随后存款平均成本率再度回升,至 2022 年末,存款平均成本率重回 1.96%的水平,存款成本的刚性使得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难度增加。
三是商业银行息差面临收窄的压力。整体来看,商业银行净息差从 2020 年末的 2.10%下降至 2022 年末的 1.91%,下降了 19bp。分类型来看,大型商业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净息差分别从 2020 年末的 2.05%、2.07%、2.00%、2.49%下降至 2022 年末的 1.90%、1.99%、1.67%、2.10%,分别下降了 15bp、9bp、33bp、39bp。其中,城商行以及农商行净息差下降幅度较大。目前城商行的净息差压力最大,因此,4 月存款利率调降主体为中小银行。
年内存款利率是否可能进一步下调?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存款利率下调通常需要以下触发因素:融资需求转弱、贷款利率缺乏进一步下行的动力或商业银行净息差承压。
从融资需求来看,3 月的信贷与社融依然强劲,但融资需求初现转弱迹象。4 月以来票据利率快速下行,NCD 利率与票据利率之差再度扩大,反映出贷款的供需格局发生了变化。这可能是两方面因素导致的:一是房地产销售热度有所减退。根据贝壳研究院的统计,3 月二手房景气指数回落,客户看房量同步下降,买卖双方价格分歧变大,客户决策周期拉长。贝壳经理信心指数 KMI 已跌落至 50 附近。
从贷款利率来看,如不调降政策利率,负债端成本下行的空间有限。不过,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降低融资成本的必要性可能在下降。2019 年至 2022 年间,历年两会都有关于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安排,但 2023 年两会的政策部署部分未有相关表述。
从商业银行净息差来看,2022 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下降至 1.91%,是 2010 年有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 2022 年 4 月确立的新机制将存款利率与 10 年国债和 1 年期 LPR 挂钩,但是 2022 年 5 年期 LPR 的下降幅度远大于 1 年期 LPR。与 2021 年末相比,目前 1 年期 LPR 累计下调了 15bp,而 5 年期 LPR 累计下调了 35bp,也就是说,5 年期 LPR 多下降了 20bp。考虑到房贷的重定价期限通常为 1 年,5 年期 LPR 下调的影响可能在 2023 年进一步显现。2022 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中的占比为 10.4%,据此估算,存量房贷利率额外下调 20bp 对资产收益的影响略超过 2bp。这一幅度可能难以引发存款利率曲线整体下移。
综上,虽然融资需求出现边际走弱的迹象,但是政策对于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且存款利率与 5 年期 LPR 的“脱节”尚不足以引发存款利率曲线系统性的下移。因此,全面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的必要性不强,但是,当前存款利率曲线较贷款利率曲线更为陡峭,与 5 年期 LPR 的下调相呼应,引导长期限定存利率下行,优化存款利率曲线的形态或是可行的选择。
银行存款基准利率是什么意思
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利率调整在即。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5月15日起,银行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将下调,四大行执行基准利率加10个基点,其他金融机构执行基准利率加20个基点。
“接到通知5月15日调整,现在市场太卷了,企业通知存款利率都上浮到了2.1%, 而贷款利率才3点几。”某城商行相关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都是定价相对较高的存款。
通知存款是一种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存款。通知存款不论实际存期多长,按存款人提前通知的期限长短划分为一天通知存款和七天通知存款两个品种。
协定存款是指在单位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或专用存款账户之上开立具有结算和协定存款双重功能的协定存款账户,并约定基本存款额度,由银行将协定存款账户中超过该额度的部分按协定存款利率单独计息的一种存款方式。
目前,协定存款基准利率为1.15%,1天通知存款为0.8%,7天通知存款为1.35%。
为何下调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
“当前协定存款、1天、7天通知存款管理缺位,实际利率普遍存在高利率情况,部分中小银行协定存款在2%以上。此次调整后,引导对公活期成本下降,降成本政策意图进一步明确。存款降价政策+资产端让利压力趋缓,反映监管着力维护银行合理息差水平、合理盈利空间,有利于增强银行内生资本补充能力。”华泰证券金融团队指出。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在研报中指出,估计协定存款等规模20-30万亿,占总存款比例10%左右,估算新规将降低银行总存款付息率2个基点左右。
“我们认为,新规对于规范协定存款定价秩序作用较大,减少存款定价的无序竞争,合力压降银行负债成本。此前,部分银行的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定价过高,对定价低的银行产生压力。”廖志明指出。
去年以来,监管持续引导存款成本下行。
2022年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随后,国有大行去年9月下调存款利率,随后一些中小银行陆续跟进下调了存款利率。此外,今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在相关指标中引入了存款定价惩罚措施。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存款基准利率与贷款利率(银行存款基准利率是什么意思)":http://www.ljycsb.cn/dkzs/11201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