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措施兑现、重大项目集中审批、融资贷款及招商引资集中签约会议召开刘宁出席并讲话,下面是青海新闻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复工复产贷款支持讲话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5月14日,全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措施兑现、重大项目集中审批、融资贷款及招商引资集中签约会议在西宁召开。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出席并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杰翔主持会议。
刘宁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线作战、两手发力,全省上下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夺取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达到了复工复产的预期目标。相关职能部门秉持让政策跑在困难前面的理念,集中受理诉求,回应关注“焦点”;集中审批项目,打通工作“堵点”;集中融资对接,化解资金“难点”;集中兑现政策,疏通落实“阻点”,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潜力,经济运行趋于正常。
刘宁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全省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保促稳”抓当前顾长远。要未雨绸缪,聚焦精准确保疫情不反弹,聚焦困难保基层运转,聚焦供需保粮食能源安全,守住风险防控点。要心系群众,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脱贫成效,兜住民生底线。要稳住市场主体,稳住产业链供应链,稳住投资大局,稳住经济基本盘。要紧扣国家机遇、行业特点、地方实际、执行链条狠抓落实,不折不扣将中央和我省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刘宁指出,受疫情影响,全省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推动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也是共同的责任。希望各类市场主体把“他救”和“自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勇于担当、不惧风险、创新创造、逆势发展的企业家精神,研究吃透政策、主动对接政策,抢抓疫情冲击倒逼之下的新风口。灵活运用市场化手段,紧盯市场需求,优化生产运行,做好销售服务,努力把失去的市场找回来,把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化危为机、克难奋进,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通报了全省复工复产政策兑现及前两批集中签约、集中审批项目推进情况,有关单位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代表作了交流发言,进行了重大项目集中审批、融资贷款及招商引资集中签约活动。
关于复工复产的演讲稿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徐梦龙
从今年春节开始,习近平总书记每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都及时研判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形势,因时因势作出决策部署、调整政策策略,这是党中央有力有效领导指挥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和工作机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驾驭复杂局面、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科学方法。这是我们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钥匙”。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就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深入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规律,深刻阐明了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思路方法。
“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强调和注重运用辩证思维能力,他指出,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才能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就在武汉“解封”的当天,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东湖新城社区全体社区工作者写了一封回信。这封信,是写给他考察慰问过的这个社区全体社区工作者的,也是写给全国城乡广大基层一线干部群众的,是一份深情慰问,更是一份殷殷重托。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指出,“社区仍然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要防线,关键是要抓好新形势下防控常态化工作”。
同一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他强调:“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一边是强调优化社区管控措施,防控任务决不可松懈,一边是部署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这正是运用辩证思维,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生动实践。
当前,疫情低风险地区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各地根据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做好防控工作,合理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思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多次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好“当前”与“长远”,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的重要经验,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什么是“长远”?从历史维度看,“长远”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实践维度看,“长远”是在复兴之路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聚焦到2020年,“长远”是要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在浙江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回到余村再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安吉调研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在杭州谈保护西湖和西溪湿地,调研“城市大脑”并强调“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这些都是着眼长远,着眼于一步步实现复兴大业。
在锻造抗疫科学武器上,亦要着眼长远。此次疫情发生以来,在平战结合、高端医疗装备等方面,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这些短板,在抗疫中做了即时调整、化解,而着眼长远,相关的制度建设、治理体系建设也正在加快往前推进。
抗疫是当前的大事急事要事,不把此事做好,后边的一系列目标都会遇阻。而着眼长远,才能巩固抗疫成果,推动国家和人民的事业继续稳步向前。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冲击,是我国遭遇的一次危机。面对危机风险积聚,最需要的是正确的思想认识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
“危与机同生并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一年多以前,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曾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贯要求。
立足克危、着眼寻机,特别需要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系统的而不是零散的、普遍联系的而不是单一孤立的眼光,去看待复杂事物、复杂局面,进而展开积极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从实践看,疫情对一些传统行业造成了一定冲击,但随着经济运行回到正常轨道,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陆续诞生并茁壮成长,将为中国经济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经历这次疫情,通过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我国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将进一步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将更加健全和完善,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经过艰苦努力,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越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越要坚持以辩证思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防控中发展、在发展中防控,推动全国生产生活秩序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复工复产贷款支持讲话(关于复工复产的演讲稿)":http://www.ljycsb.cn/dkzs/11131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