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警方紧急预警:近期网络刷单、贷款类诈骗多发,别再上当受骗!,下面是元江警方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爱你花贷款电话多少
近期,发生多起以网络贷款、网络刷单为诈骗手法的诈骗案件,此类案件诱惑性强、欺骗性大,极易使群众上当受骗,为遏制此类犯罪的高发势头,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元江县公安局发布预警信息如下,请广大群众提高防范意识。
网络刷单、网络贷款案例预警
2.2022年7月,白某接到一条短信,称可以下载链接之后刷单返利,白某按照指示下载了一个不知名APP并注册了账号,之后按照对方提示刷单返利,白某转账4万余元后对方告知账户异常需要解冻后才能提现,白某遂意识到自己被骗。
3.2022年7月,丁某接到电话称:“对方是某旅游公司的人,向丁某推荐兼职工作,并让其下载了一款旅游APP。”丁某通过该APP加入了群聊,并根据指示要求对公司订票刷单项目进行刷单返利,对方以需要丁某继续转账否则无法返还之前刷单的金额为由,让丁某陆续转账20余万,丁某遂意识到自己被骗。
4.2022年7月,龙某在手机应用商城上下载了一个名为“急用白条”的APP预申请贷款,并根据“急用白条”APP上的操作指引下载了名为“天选分期”的APP,在上面申请办理贷款,之后被对方以填错银行卡号为由,要求龙某支付解冻费,龙某根据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转入6000元解冻费,对方要求进行二次解冻后龙某意识到被骗。
5.2022年6月,雷某在网上下载“爱钱花”APP,并注册账号、填写个人身份证信息并提交申请贷款。之后“爱钱花”APP显示贷款成功,雷某提现3万元时,APP平台人工服务发消息称要先存钱刷流水。雷某按要求分3次向指定账户存入7000元后被骗。
6.2022年6月,罗某在家中通过微信下载了一个“民生易贷”APP打算办理网络贷款,随后对方以贷款提现时间超时需交纳押金为由要求罗某向指定账户转账,致罗某被骗。
网络刷单诈骗手法解析
第一步:设置诱饵。骗子通过QQ、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发布刷单兼职广告或通过购物平台引诱受害人下载诈骗APP,强调安全无风险,不索要任何密码、验证信息等,同时打着“高薪”“轻松赚钱”等旗号来吸引眼球。
第二步:骗取信任。受害人一旦主动联系骗子,骗子为骗取受害人信任,会伪造后台交易记录,晒出他人付款截图以及兼职收益,以此来蒙骗受害人,打消受害人疑虑。
第三步:施以小利。当受害人同意兼职后,骗子会安排受害人购买几单低价商品,并按照约定返还本金和收益,大多数受害人在成功完成一笔刷单后,就会对骗子放松警惕。
第四步:实施诈骗。在获取受害人信任后,骗子会将低价商品改为高价商品,由一单一返改成多单返利,必须全部完成才能返还本金和收益。当受害人完成订单要求返利时,骗子会以“任务未完成”、“操作不规范”、“未收到付款”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再继续刷单。有的受害人为拿回本金和酬劳,被骗子牵着鼻子走,结果越陷越深。
网络贷款诈骗套路
第一步:添加好友。受害人浏览网上贷款信息后,就会有陌生人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等方式联系到受害人,并要求添加好友。
第二步:获取信息。骗子通过聊天了解被害人需求后,以“秒到账”、“无利息”等幌子向被害人推荐APP或发送链接,并让被害人填写个人基本信息、银行卡信息等。
第三步:实施诈骗。骗子利用受害人急用钱心理,以放款需要“手续费”、“押金”;放款前需要“做流水”;账号填写错误;信用不良需要交纳保险费等为由,诈骗受害人资金。
警方提醒警惕刷单诈骗!
1.拒绝刷单,刷单是违法的,国家法律法规、电商平台均明令禁止这种虚假交易;
2.低投入、高回报的好事是不存在的,想要兼职请通过正规渠道;
3.不要轻易点击或扫描陌生人发来的网页链接和二维码,保护好个人信息;
4.如果发现被骗,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警惕贷款诈骗!
1.申请贷款请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办理,切勿轻信陌生电话、短信、网络广告。
2.不要在任何贷款公司的网页输入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3.低门槛放贷是诱饵,汇款验资、放贷前收费都是骗局。
元江县公安局
2022年08月04日
国家反诈中心App
国家反诈中心App是一款能有效预防诈骗、快速举报诈骗内容的软件,软件里面有丰富的防诈骗知识,通过学习里面的知识可以有效避免各种网络诈骗的发生,提高每个用户的防骗能力,还可以随时向平台举报各种诈骗信息,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识别下图二维码安装,或进入应用商城搜索“国家反诈中心”。
来源:刑侦大队
编辑:李 娴
责编:普 松
审核:张国平
爱你花贷款app
网贷变诈骗?近两日,虚假贷款App诈骗消费者乱象引起多地警方注意,不少山寨App仿冒知名机构,引诱有贷款需求的消费者“上钩”。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一系列山寨贷款App背后,连接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山寨App开发者、网贷系统伪造商及个人信息贩卖数据公司等,既有团队在前端用专业话术诈骗用户“贷款工本费”,进行快速转移销赃;还有人员专门研究行业中头部App,设计仿冒并推出上线。多位分析人士指出,要想根治顽疾,必须出台金融线上服务的有关立法,将App端的金融服务监管起来。
山寨贷款App诈骗案频发
“紧急提醒!近期一定注意!疫情期间不少人手头周转不开之时,容易跳进‘网络贷款’陷阱,最近发生了多起虚假贷款App诈骗案。”近日,抚州、酒泉、兴安盟、宁波、高平、牡丹江等多地警方发布关于虚假贷款App的风险提示,多地发生数起虚假贷款APP诈骗案,很多诈骗虚假App通过抄袭正版知名公司产品名称甚至图标诱骗消费者,此类诈骗迷惑性更强,更容易上当。
具体诈骗过程为:虚假贷款App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发布贷款信息,仿冒某知名公司,引诱有贷款需求的消费者“上钩”。通常,这类虚假App名称、图标、描述均与知名公司类似,且注册过程也非常简单。可真正借钱后,虚假贷款平台又会以各种名目向受害消费者收取费用。
“注册会员需要钱”、“信息填错,激活需要钱”、“征信不足,包装征信需要钱”……这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阶梯陷阱,是虚假贷款App的常见套路。据慈溪市公安局透露,近期已有消费者上当,按对方要求下载“乐信速贷”App并申请30000元的贷款额度后,对方要求其支付800元包装费,又以银行卡信息错误为由让借款人先后两次交纳6000、15000元保证金,在骗子各种套路下,该借款人累计被骗取10万余元。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多地警方喊话外,这些虚假贷款山寨App也引起“正牌”机构的警惕。目前,包括京东金融、捷信、海尔消费金融等机构,纷纷发布关于打击侵权假冒金融App的提示称,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机构业务线上化转型发展迅速,同时也让网络金融诈骗有机可乘,各类侵权假冒金融App实施金融诈骗事件频发,引发监管关注。目前,已有多家机构组建“打假”小组,开展打击网络侵权专项行动。
“无奈成为‘背锅侠’,我们也很头疼。一方面要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维护自身品牌和有效权益。另一方面也要对消费者进行及时提醒,以防上当。”一“正牌”机构从业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谈道。
数据公司推波助澜
众所周知,目前微粒贷、借呗、花呗等产品并未有单独App,但北京商报记者搜索发现,目前苹果应用市场,已发布多个关于“微粒宝”、“微粒借”、“趣花呗”、“还花呗”的山寨App,其产品图标分别显示为“微粒”、“花呗”等,极具诱导性。
此外,山寨App还存在高度“撞脸”现象,其不仅业务类似,连名称都一模一样。记者搜索“借贷”等关键词发现,在应用市场中,名字同样为“小马金融”的App就有2个,其中一个运营公司为“北京小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P2P网贷平台,于2015年3月由中微小企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成立,注册资本金1亿元人民币;而另一家“小马金融”则定位为借款App,其并未披露运营主体和联系方式,不过开发者现实为深圳前海的一家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这一公司在开发“小马金融”的同时,还发布了多款山寨App,如“爱钱站”、“好花”等。针对这一系列App业务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尝试对多个平台进行采访,但均无法接通,其中,“小马金融”回应称“无此业务号码”;“爱钱站”电话则为“拨打的电话不正确”。
山寨贷款App横行,主要利用消费者急于申请贷款的心理,同时也有数据公司在其中推波助澜。北京商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虚假贷款App利润点主要包括窃取用户隐私、贩卖用户数据,或者是假冒知名平台联系客户索要手续费、担保费等。同时,因为部分应用市场对App上架审核不严和监管力度不足,较低的违法成本,也驱使着山寨贷款App在明知违法的情况下仍然参与其中。
山寨贷款App背后其实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一知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除了虚假贷款App诈骗者外,还有一些专门打造这类App的开发者、伪造网贷系统的卖家,以及短讯群发团体等,其中会涉及到改号器,用来校验身份信息是否为本人;此外网贷系统伪造商也会根据开发难易度,对山寨系统明码标价,价格区间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整个产业链比较深,总结下来大致是为套取用户个人信息,用来贩卖或电信诈骗或者别的用途。”
“山寨贷款App可以收集消费者手机中的身份证照片、银行卡账号密码、位置、传感器、通信录、互联网使用习惯等信息,用于非法转卖获利。” 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指出,其背后的利益链和电信诈骗非常相似,有专门的团队获取手机中个人信息,用于贩卖获利,卖这类数据的公司也很多,比如房产、保险推销等公司,既有团队在前端用专业话术诈骗用户的“贷款工本费”,进行快速转移销赃;还有人员专门研究行业内头部App,设计仿冒并推出上线。
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布的监测数据,截至2020年2月底,发现互联网金融仿冒网站4.81万个,受害用户达12万人次,互联网金融仿冒App2801个,仿冒App下载量3343.7万次。其中,钓鱼网站服务器多数部署在台湾、韩国、浙江等地,江苏受害用户最多,其次是北京和广东。
如何根治顽疾?
山寨贷款App顽疾由来已久,屡禁不止主要是何原因?机构方、监管方该如何应对?消费者又该怎样辨别?孙扬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还没有对金融类或贷款类App的牌照特许经营概念,应用市场也不具备对于金融、贷款业务、监管、牌照等方面专业知识,他们很难分辨出,这个公司是否具有贷款业务资质。”
在他看来,对于应用市场内的App管控,需要监管机构和应用市场公司进一步沟通,并和市场监管部门配合,推动应用市场开展基于牌照的App管理机制,没有牌照或许可的一律下架,有牌照和许可的也要检查App业务是否超出经营许可范围。谈及根治方法,孙扬认为,必须出台关于金融线上服务的立法,将App端的金融服务监管起来。
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张叶霞同样指出,山寨贷款App横行,主要是发布和下载App的软件服务提供平台审核不够严格。她进一步称,首先,应用市场平台应当承担审查义务,加强审核,如对App进行实名登记,并严格监控;其次,正规贷款平台应加强监测,一旦发现山寨App或网页等应立即举报,同时加大借款人安全教育力度和加强风险提示,并提供举报渠道。
此外,监管应加大应用市场、电销以及短信等产业链的整治,净化市场环境,同时加大对山寨贷款App的惩戒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除了机构和监管加强应对外,借款人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也尤为重要。孙扬透露,用户可从App下载渠道、下载量、产品页面和供应商等多方面进行区分。在他看来,很多山寨贷款App,都是在一些色情、赌博、彩票等网站上推送给客户下载,因此借款人应远离这类网站;其次,要看App下载量,如果下载量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次,说明假的可能性比较少,但如果下载量只有100多、1000多,则十有八九都是山寨;同时,要看山寨贷款App的大小,一般功能齐全的金融贷款App,大小都在30M以上。
“山寨贷款App的界面和供应商也很重要,如果一打开,就让你用账号和密码登陆,甚至填写身份证号和手机号,那都是诈骗的。正规金融贷款App,首次打卡,都会有好几屏产品介绍的宣传图片,不会要求马上登陆。此外,还要看贷款App供应商是不是银行机构、消费金融机构或者小贷公司等,如果是一些信息公司甚至个人,多半则是山寨App。”孙扬称。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刘四红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爱你花贷款电话多少(爱你花贷款app)":http://www.ljycsb.cn/dkzs/11073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