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银行贷款利息降了没(央行降息贷款利率会降吗)

银行贷款利息降了没(央行降息贷款利率会降吗)

多家银行下调两类存款利率,背后原因是......,下面是金融时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银行贷款利息降了没

期,平安银行、郑州银行、桂林银行、东营银行、四川天府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公告,下调通知存款与协定存款利率。其中,桂林银行下调幅度最大,达55个基点。与此同时,多家银行宣布暂停智能通知存款。平安银行公告称,自5月14日起,暂停销售智能通知存款产品。东营银行也宣布自5月15日起,暂停智能通知存款业务办理。受访专家表示,银行业扎堆对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利率进行调整,不仅与监管要求有关,也与银行自身经营息息相关。这一系列自律调整将有效规范行业竞争秩序,减轻银行负债及经营压力。后续,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运行下,银行业将通过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来延缓息差收窄压力,稳定收益水平。

多家银行密集进行利率调整

5月12日,平安银行率先发布公告称,自5月15日起调整后,该行杭州、宁波、温州分行5万元及以上起存金额1天和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调整为0.95%、1.5%,较基准利率上浮15个基点,南京、无锡、苏州、郑州等分行5万元及以上起存金额1天和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调整为1%、1.55%,较基准利率上浮20个基点。同时,自5月14日起,该行暂停销售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届时,该产品在该行线上(口袋App)渠道及线下(网点柜面系统、远程柜面银行系统)渠道均不再支持新增签约;如在暂停销售前已购买该产品,该存量业务仍可继续在各渠道办理产品支取、查询、解约等业务。同日,桂林银行发布公告称,于5月15日对通知存款、单位协定存款产品执行利率进行调整。执行后的1天期、7天期通知存款执行利率分别为1.00%、1.55%,对比以前两个期限存款利率均下调55个基点;单位协定存款执行利率则下调至1.35%,同样较此前的利率下调55个基点。据了解,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均有比普通活期存款更高的收益率,是银行为吸引存款推出的产品具体而言,通知存款是不固定期限、但存款人必须预先通知银行方能提取的存款,同时兼有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性质,不仅有利于银行安排头寸,保证适度的清偿能力,提高资金利用效果,还可以使短期闲置资金获得较大收益,提高存款人的积极性。协定存款是对公客户与银行签订协定存款合同,双方商定对公客户保留一定金额的存款以应付日常结算,此部分按普通活期利率计付利息,超过定额的部分按协定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其收益率高于活期存款,流动性和活期存款账户基本相同。

内外因联动促成调整

上述调整或与近期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关。一方面,对各类型银行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进行了调整;另一方面,停办了不需要客户操作、智能自动滚存的通知存款,存量自然到期。同时,存款利率调整也与银行的经营现状息息相关。“近年来,银行存款增长较快,定期化趋势明显,银行负债成本增大,净息差持续收窄。通知存款与协定存款利率上限下调,部分银行主动停售智能通知存款,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负债成本,改善息差收窄状况。” 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表示。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峰认为,居民超额储蓄高增、行业息差下行,在资产端定价压力较大且存款持续高增的情况下,压降存款成本成为改善息差的重要手段。“一季度,在息差方面,银行业累计年化净息差环比下降8个基点,其中,资产端收益率环比下行6个基点,负债端成本环比上升2个基点,主要是资产端收益率环比下降,负债端成本也有小幅上升。与此同时,在资产端,由于重定价和新发贷款利率下行,零售贷款投放偏弱,整体资产端定价压力较大;而在负债端,存款占比生息资产持续提升,存款占比环比提升0.9%至77.8%;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截至2022年末,个人定期存款占比环比提升1.5%,推动综合负债成本提升。” 戴志峰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业主动进行调整,缓解资金成本压力。据戴志峰预测,通过调整,银行业资金成本可以缓释3个至4个基点左右,利润增速提升3%。其中,股份行受益最大,负债成本缓释达到5.68个基点,利润将提升4.9%。

控制存款成本成当务之急

在专家看来,银行将通过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来延缓息差收窄压力、稳定收益水平。“在居民超额储蓄高增、消费复苏较慢、银行息差压力大等多重因素叠加下,一方面,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作用下,存款利率上限下调,可保障银行合理利差范围,促进银行提升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缓慢回暖,居民避险情绪仍位于高位,存款持续高增,在负债端揽储压力较小的基础上,银行自身也有动力下调存款定价来保障利差。” 戴志峰表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提出,‘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引导商业银行适度下调存款利率,正是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的具体体现,符合政策导向。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存款利率仍有下降可能,但考虑到存款利率目前已经处于较低水平,以及随着宏观经济恢复、融资需求上升,未来存款利率下降的空间相对有限。”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2023年,经济有所复苏,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的紧迫性不高。但银行普遍以量补价,使得贷款价格战激烈,贷款利率很难上行。考虑到存量贷款重定价等影响,2023年银行息差压力增大,控制存款成本成为当务之急。中小银行或有动力主动跟进下调存款利率。” 廖志明从存贷两端进行了分析。在存款利率下调背景下,消费者应如何应对?董希淼建议,消费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应平衡好风险和收益。如果要追求高收益,那么就必须做好承受高风险的准备;如果要追求稳健的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国债等产品。来源:金融时报记者:陆宇航 编辑:云阳邮箱:fnweb@126.com

央行降息贷款利率会降吗

从目前来看,存款利率下调并不足以带动银行下调LPR报价利率。

5月22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5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8月以来,1年期、5年期以上LPR分别维持在3.65%、4.3%水平,今年5月已是连续9个月保持不变。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核心因素仍在于当月MLF利率维持不变,使得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未发生变化。LPR的继续调降,将主要取决于银行息差表现情况。除依赖于政策利率的下调外,最主要的还是要与负债端改善相匹配,以保证银行净息差维持在相对平稳水平。

LPR连续9个月保持不变

目前,MLF期限以1年期为主,反映银行体系向央行融入中期基础货币的平均边际资金成本,加点幅度则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根据最新报价,5月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已是连续9个月维持不变。

一方面,作为LPR“锚”的MLF利率在5月报价维持稳定。央行5月15日公告,当日开展1250亿元1年期MLF操作和2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中标利率均持平于上次,5月MLF降息预期落空。

“5月MLF操作利率未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当月LPR报价基础保持稳定。”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可以看到,自2019年8月LPR报价改革以来,在MLF操作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只在2021年12月1年期LPR报价和2022年5月5年期以上LPR报价进行过两次单独下调,其他月份,两个品种的LPR报价均与当月MLF操作利率保持联动。由此,5月MLF操作利率不变,实际上已在很大程度上预示当月LPR报价会保持不动。

另一方面,净息差进一步收窄,银行调降加点动力不足。温彬表示,当前贷款利率已脱离LPR报价较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大幅收窄,暂无继续下调的空间和动力。今年以来,在信贷竞争性投放、加大实体支持的背景下,利率低于LPR的贷款占比进一步提升(3月占比为36.96%,较去年12月末继续提升2.93个百分点),贷款市场利率改革效能持续释放。一季度贷款利率降幅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下行通道,未见拐点。

他进一步指出,在年初贷款重定价和新发放贷款利率延续下行背景下,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承压。最新公布的监管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至1.74%的历史低位,较去年底继续大幅下行17bp;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69%、1.83%、1.63%和1.85%,较去年底分别大幅下行21bp、16bp、4bp、25bp。在此情况下,如果进一步压降信贷成本,将有可能使商业银行整体的净息差跌破警戒线,潜在的压力和风险不容忽视。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多家银行相继下调存款利率,是否会影响LPR报价?对此,王青认为,尽管近期银行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等市场利率下行较快,一些银行也在下调存款利率,但仍难以抵消净息差大幅收窄带来的压力,当前阶段报价行压缩LPR报价加点的动力不足。

不排除5年期以上LPR报价单独下调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对宏观经济均衡和资源有效配置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3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4%,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5%,均处于历史低位。5月15日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及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时表示,“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基于此,王青认为,这意味着尽管当前银行净息差较低,但二季度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因经济复苏而出现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其中,5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将继续停留在历史低点附近,新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和居民房贷利率还有望延续小幅下行势头。

此外,《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还提到,“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适度。”温彬解读称,表明央行既有推动贷款利率继续下行的整体考量,亦有将利率保持在合理适度水平上的内在动力,当前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的必要性很低、空间大幅收窄。在前期贷款利率已大幅下行,多家银行净息差临近警戒线的情况下,保护好贷款利率水平的底部区域、引导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呵护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空间,也成为央行的重要任务。

实际上,单单依靠存款利率下调并不能推动LPR报价下调。王青分析,当前银行净息差偏低,加之一季度存款利率上行幅度较大,下一步为了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银行会更多选择在负债端发力,其中适度降低各类存款利率是一个必然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短期内LPR报价下调的可能性因此增加。根据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存款利率水平要参考1年期LPR报价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合理调整,而非相反。这就意味着尽管近期存款利率下调会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但短期内对银行下调LPR报价的激励作用不大。

他判断,年内在MLF操作利率不变的前景下,1年期LPR报价单独调整的可能性较小;不过,若二季度楼市回暖过程出现反复,不排除在MLF利率不动的同时,5年期以上LPR报价单独下调10-15个基点(0.1-0.15个百分点)的可能;从利率互换报买价走势来看,市场也有这方面的预期。

究其根本,LPR利率下调有赖于银行息差状况。温彬预测,未来一段时期,LPR大概率仍维持不变,新发放一般贷款和企业贷款利率可能会稳定在4.50%和4%左右的水平,下行幅度预计不会太大。而存款端,有望通过进一步引导银行机构压降定期存款点差、管控高成本的3年以上定期存款续作规模、设定类活期存款阈值、纠正同业存款套壳协议存款以及将结构性存款期权收益纳入自律机制考核等方式来降低存款成本,进而从资负两端来共同推动银行净息差和业绩企稳。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银行贷款利息降了没(央行降息贷款利率会降吗)":http://www.ljycsb.cn/dkzs/11000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