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小米贷款马上金融(小米有什么贷款平台吗)

小米贷款马上金融(小米有什么贷款平台吗)

贷款知识 金融界 原创

消费金融频遭罚,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米贷款马上金融

2022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监管呈现高压态势,重点聚焦在围绕信贷环节展开的合规要求,罚单数量及金额连创新高。

又有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被罚!银保监会重庆监管局近日披露的信息显示,马上消费金融因贷前审查不审慎以及对委外催收合作机构管理不审慎,被处以罚款100万元。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在开业的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已有17家收到罚单。其中,长银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多次被监管处罚,消费信贷资金用途流向管理不规范是行业顽疾。

“消费金融行业监管持续呈现高压态势,重点聚焦在围绕信贷环节展开的合规要求上,合规经营是当下消费金融公司竞争力的体现。”行业专家对记者表示,消费金融机构应当用好金融科技手段,针对薄弱环节及早查漏补缺,早发现、早处置。

17家持牌消金公司受罚

除了马上消费金融外,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还有16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曾收到监管罚单,分别是招联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金美信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

从罚款金额来看,有六家机构收到百万元级别罚单。其中,招联消费金融和金美信消费金融均被罚290万元,并列榜首。具体来看,金美信消费金融信贷管理制度机制存在缺陷、贷款管理不尽职导致部分贷款资金被挪用。招联消费金融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收取平台服务费质价不符,产品定价管理不审慎,对合作商户风险管理不到位,未报告联合贷款表外风险敞口,催收行为不当,消费者权益保护审计工作不规范,以及消费投诉管理工作不到位。

长银消费金融因个人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部分联合贷款业务风险加权资产计量不足、部分存量贷款业务浮利分费、监管发现问题屡查屡犯的违法违规事实被罚160万元,成为收到行业第二大罚单的消费金融机构。

而中银消费金融因在2016年7月办理部分贷款时存在以贷收费的行为,被罚没合计138.68万元,是目前第三大罚单。另外,中银消费金融还因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贷款调查、审查不尽职,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存在以贷收费行为被罚100万元。

还有一个百万罚单给了尚诚消费金融,原因是线上个人贷款业务违规。截至2020年6月,尚诚消费金融线上个贷业务偿债能力审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且未按规定有效识别客户身份。

此外,北银消费金融因互联网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有效性不足,对合作机构管理不到位,被罚80万元;小米消费金融因贷后管理不到位,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被罚50万元;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因个人消费信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被罚40万元。

消费贷资金管理不到位

从消费金融机构被罚原因看,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违规采集信用信息和违反个人征信规定;二是消费信贷资金用途流向管理违规、贷后管理不规范;三是夸大、误导营销,产品定价管理不审慎;四是对合作机构管理不到位。

“这几个方面也是近两年监管方出台相关监管办法比较多的领域。其中,消费信贷资金用途流向管理违规、贷后管理不规范是行业顽疾,而消费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是信贷资金流向监管的重点。”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对记者表示。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去年被罚的消费金融机构中,包括小米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等多家机构,存在消费信贷资金用途流向管理违规、贷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此前,湖北消费金融由于贷前调查、贷时审查不到位,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被罚;华融消费金融因消费贷款用途不合规,违反审慎经营原则、形成重大风险被罚;金美信消费金融也曾因部分贷款资金被挪用,被重罚290万元。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2022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监管持续呈现高压态势,重点聚焦在围绕信贷环节展开的合规要求,罚单数量及金额连创新高,反映出伴随着监管顶层制度的日益完善和监管科技水平的精进,违规机构已难以藏身。

于百程判断,随着互联网贷款、征信等相关监管办法的落地执行,针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也将更加常态化。消费金融行业处于不断规范、利率下降、持续数字化以及竞争者增多的格局中,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体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而合规经营也是当下消费金融公司竞争力的体现。近两年以来监管处罚暴露出的问题,也为行业的业务合规提供了警示参考。

苏筱芮认为,消费金融机构应当用好金融科技手段,强化客户的身份识别及具体的授信管理流程,厘清各部门职责分工,将具体责任落实到相关负责人。此外,机构还需要加强内控管理,针对薄弱环节及早查漏补缺,对内部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小米有什么贷款平台吗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8月9日,重庆银保监局正式公示了关于季春江出任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小米消金”)总裁资格的批复。

准确而言,小米消金是重庆市第二家获批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主要从事发放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企查查显示,小米消金成立于两年前,即2020年5月29日,注缴与实缴均为15亿元。从经营范围看,除“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外,小米消金还被获准“代理销售与消费贷款相关的保险产品”“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等其他项目。

事实上,小米消金的获批开业时间即为工商登记的成立时间。记者搜索重庆银保监局官网看到,2020年5月29日同一日,该局批复并公示小米消金开业。经核准,周斌出任小米消金的首任总裁。另据企查查信息,周斌曾任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128.SH,即“常熟银行”)的副行长。

常熟银行2019年度、2020年度报告显示,周斌于2017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该行出任副行长职务。在此之前,周斌曾在常熟银行担任过小额贷款中心信贷员、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小微金融总部总经理等职务。

与周斌曾经关注小微信贷相似,接棒小米消金总裁职务的季春江也是小额信贷风控业务“出身”。实际上,在总裁职务变更前,季春江已经进入小米消金董监高行列。

今年3月,小米消金发生工商变更,原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王川退出董事职位,新增董事即为季春江。而在进入小米体系之前,季春江曾任宜信旗下原宜人贷的CRO(首席风险官)。

2020年3月25日,宜人金科(NYSE: YRD,即原“宜人贷”)发布的2019年年报曾披露,“季春江将取代陈欢接任公司CRO”。一年多后,即2021年7月据消金界等消息,季春江离开宜信、已加入天星数科,仍任职CRO。官网显示,天星数科(即原小米金融)其运营主体为重庆市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虽然开业时间不长,但是小米消金的资产规模增速迅猛。有业内人士认为,与蚂蚁集团对旗下互联网小贷、消费金融公司牌照“隔离”做法类似,小米集团也正在逐步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并入旗下的消费金融公司运营。

据持有小米消金30%股权的第二大股东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077.SH,即“重庆农商行”)2021年、2020年年度报告披露,截至2021年末,小米消金总资产为63.16亿元,实现净利润为368万元,较开业首年(即2020年)末,同比分别增长了307.21%、237.61%。

值得关注的是,消费金融业务及其持牌运营机构,成为小米消金注册所在地——重庆市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

据今年1月29日《重庆市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披露,重庆未来将“探索将技术实力强、数据基础好的消费金融公司改制为数字银行”。同时,对于消费金融公司在“十三五”时期在渝发展的成效,也被给予肯定。《规划》表示“十三五”时期,重庆市的“互联网小贷、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发展处于全国前列。”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柳宝庆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米贷款马上金融(小米有什么贷款平台吗)":http://www.ljycsb.cn/dkzs/10856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