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总体信用表现基本保持稳定,下面是中国新闻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企业贷款总规模
中新社上海4月19日电 (记者 姜煜)世界知名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19日发布评论报告称,受益于多元化的资产和雄厚的存款基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中国国有银行的总体信用表现基本保持稳定。
穆迪分析称,2022年,工农中建四大行在拨备支出下降8.5%的支持下,净利润总额增长5.6%。四大行的资产结构多元化,拨备覆盖率维持稳定。2022年,四大行新增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仍为房地产行业。预计2023年,四大行的资产质量将保持稳定。
穆迪指出,2022年四大行贷款总额增长13.6%,主要受企业贷款、尤其是绿色贷款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长推动。四大行2022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大多改善,原因是其风险权重较低的贷款规模增加。2023年,“充足融资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导向可能推动四大行贷款增长进一步加速。
“四大行的资金来源和流动性仍将充裕”,穆迪称,截至2022年底,四大行存款总额增长12.7%,占负债总额的78.7%,个人存款占四大行存款总额的52.6%,未来四大行的流动性状况仍将受益于雄厚的存款基础以及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完)
中国企业贷款总额
银行业正在加大制造业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在银行三季报中,“支持制造业”成热词。多家银行今年以来制造业信贷增长均达到双位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制造业贷款增速均达到了30%以上;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亦均达到20%以上的增长。
另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自9月末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推送了首批“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客户清单”之后,多家银行已开始加快了该领域的贷款投放。
10月26日召开的国常会亦指出,要加快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投放,同等支持采购国内外设备,扩大制造业需求并引导预期。
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以来,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速基本维持在20%以上,在所有对公领域里处于领先地位,且明显高于各项贷款11%左右的增速。四季度制造业领域新增贷款增长或将持续加快。
多家银行制造业贷款增速达30%以上
根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已披露的制造业信贷数据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至少有8家银行前三季度制造业贷款增速较去年末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制造业贷款增速均达到了30%以上;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亦均达到20%以上的增长。
兴业银行亦在三季报中指出,该行制造业贷款较上年末增加1159.98 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789.50亿元, 制造业贷款占对公贷款比重较上年末上升2.41个百分点至 22.09%。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更加注重制造业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浦发银行数据显示,该行助力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持续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支持,报告期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年初增长32.6%。
光大银行指出,制造业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8.40%和 29.60%。该行还通过CRMW(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支持实体经济债券发行超70亿元,为多家细分市场龙头制造业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方案。
平安银行表示,截至9月末,该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23.0%,高于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增幅15.2个百分点。该行持续推进金融创新和科技赋能,实现制造业企业服务模式突破。
这与日前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发布的数据基本吻合。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75万亿元,同比增长30.8%。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认为,制造业、绿色和普惠贷款较年初增速明显超过了总贷款增速,体现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他预计,今年的基建和制造业强省的制造业投放的规模确定性会更强。
设备更新专项贷款效力显现
央行在9月末发布公告称,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支持制造业等领域设备更新改造,以增加制造业和服务业现实需求、提振市场信心。据新京报贝壳记者了解,在该专项贷款设立之后的一个月中,已有多家银行使用了这一结构性工具,并成功为制造业企业发放信贷。
据悉,央行向金融机构推送了首批“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客户清单”,教育、卫生健康、文旅体育、实训基地、充电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新型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等10个领域的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均可使用该专项再贷款。
“工商银行近日完成多笔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投放。”工商银行表示,该行已在厦门、大连、贵州、安徽、新疆、陕西、武汉等地均已有制造业设备更新的专项贷款落地,部分项目已在国庆节期间实现信贷投放。
股份制银行亦在设备更新相关领域持续加码。
光大银行表示,截至10月16日,光大银行累计批复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贷款项目27个、金额55亿元,实现贷款投放1.5亿元。光大银行出台了扩大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等配套措施,建立“一事一议”机制,针对具体项目给予定制化期限和利率优惠政策,切实打通贷款落地过程中的难点堵点。
浙商银行亦指出,浙商银行已投放央行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清单内项目10个,投放金额12.20亿元;已投放国家发改委推送制造业中长期清单内项目12个,投放金额12.45亿元。截至10月中旬,浙商银行制造业中长期余额743.07亿元,较年初增长了34.56%。
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该行计划在四季度进一步加大公司类贷款的投放,其中包括并购融资、制造业的贷款等,如一些设备更新贷款投放等。
此外,一些发达地区设备更新的信贷金额亦快速增长。如深圳人行日前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深圳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签约金额合计1.48亿元,已发放贷款金额合计1.05亿元,涉及新型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卫生健康等领域,总投资额达13.6亿元。
中银研究认为,落实好对于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提供2.5个百分点的中央财政贴息、提供100%专项再贷款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可以推动制造业投资增长,将对我国经济复苏起到一定的托底作用。
制造业等领域信贷或仍将持续高升
10月26日召开的国常会进一步指出,加快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投放,同等支持采购国内外设备,扩大制造业需求并引导预期。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制造业领域的信贷增长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制造业贷款维持较高景气度,预计四季度新增1万亿以上。他预测,全年度制造业贷款新增规模将达到5万亿以上,余额增速进一步提升至22%以上,同比多增超过2万亿。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有望新增超过3.2万亿,增速或达到35%左右,增量占比超过60%。四季度单季,制造业贷款新增1万亿以上,同比多增超过6000亿。
而对于更新改造专项贷款,王一峰表示,专项再贷款设立后,相关金融机构加班审批中长期项目,推动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尽快落地。他预计,在“稳信贷”诉求下,当前各省项目签约节奏较快,10月底前2000亿贷款额度有望实现全面签约。结合人民银行对专项再贷款规模表述为“2000亿以上”来看,王一峰认为,最终投放规模超2000亿概率较大,不排除超预期可能,将对4Q信贷投放形成一定支撑。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政策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领域的设备更新,短期内亦将起到推高相关领域投资增速的作用,长期看则有助于推动经济全面转型升级。
数据显示,近10年来,技术改造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持续稳定在40%以上,是提振制造业投资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刘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企业贷款总规模(中国企业贷款总额)":http://www.ljycsb.cn/dkzs/10786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