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银行个人贷款万亿(央行5000亿再贷款)

银行个人贷款万亿(央行5000亿再贷款)

贷款知识 搜狐财经 投稿

透视银行个人存贷款:个人存款半年增6万亿、"多存少贷"、信用卡不良集体升高,下面是搜狐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银行个人贷款万亿

近日,国有行及多家股份行纷纷调降存款利率。据悉,此次调整的范围涵盖活期存款、通知存款、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多个品种,下调幅度多为 10-30 基点。

在8月下调LPR的背景下,多家机构均表示,此次个人存款利率下调符合预期。

实际上,这已经是2022年内的第二次存款利率集体下调。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明确存款利率水平“锚定”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Y-LPR。当月,国有行及大部分股份行下调其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

从各行官网披露的利率来看,此次调整后,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65%、三年期为2.6%;股份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多为1.85%、三年期多为2.65%。

但据各大行2022年度半年报数据,尽管存款利率出现下调,居民的储蓄热情未见冷却。搜狐财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六大国有行及九家A股上市股份行个人存款余额达71.4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9.55%,2021年同期增速为7.16%。

同时,数据显示,所有统计银行的个人贷款增速均较上年末下滑。6月末,统计银行总个人贷款余额为51.53万亿元,同比增长2.99%,2021年同期增速为6.33%。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该专题的相关报道

个人存款高增,

邮储、光大银行个人定期存款占比超70%

对于此次存款利率下调,民生证券研报认为,更为利好个人存款(特别是个人定期)占比高的银行。

实际上,近来,银行存款定期化趋势日益明显。

搜狐财经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6月末,统计银行71.5万亿个人存款中,60.7%为定期存款,占比较2021年末时升高2.21个百分点,半年增速13.7%;个人活期存款占比则由41.5%降至39.3%,增速为3.7%。

数据显示,邮储银行、光大银行和民生银行为个人定期存款占比最重的银行,占比均超过70%。

交通银行、浙商银行和招商银行则是统计银行中个人定期存款占比提升最多的,占比分别较上年末升高5.1、4.5和3.6个百分点;浦发银行为统计银行中唯一一家活期存款占比升高的银行。

半年报中,招商银行对此表示,活期存款占比下降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宏观经济面临诸多困难,叠加局部地区疫情暴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资金活化不足,同时受资本市场震荡影响,居民投资向定期储蓄转化。

同时,招商银行也是统计银行中唯一一家活期存款占比更重的银行。截至6月末,招商银行个人定期存款余额为9181.8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73%,占比35.38%;个人活期存款余额为1.6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占比64.52%。

不同于招行因定期存款大增致使定期存款占比提升,浙商银行定期存款占比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活期存款余额的大幅下滑。

截至6月末,浙商银行个人存款余额1738.0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28%;其中67.53%为个人定期存款,余额117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46%;个人活期存款余额564.3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7.76%。

除浙商银行,其余14家统计银行上半年个人定期存款增速均超10%;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余额也较上年末收窄。

在半年报业绩会上,两家银行高管均表示,下半年要继续提升活期存款的占比来稳定息差水平。

对于下半年个人存款发展,招商银行判断,增长压力不减,存款竞争日趋激烈,存款定期化趋势或将持续,招行仍将面临规模增长与成本管控两方面的挑战。

在多家银行的半年报或业绩会上,“控制负债成本”这一表述反复出现,成为下半年银行维护息差水平的关键。

据广发证券分析师预测,此次存款降息后,大型国有银行边际负债成本下行影响大约为6-7BP,股份制银行影响大约5-6BP,对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边际利润影响为7%-9%。

个人贷款增速放缓,

兴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升至2.73%

上半年,在疫情反复冲击下,居民消费意愿减弱,个人客户贷款有效需求有所减少。

截至6月末,15家统计银行个人贷款总额为51.53万亿元,同比增长2.99%,2021年同期增速为6.33%。

按贷款种类看,个人住房贷款和信用卡贷款的增速放缓较为明显,分别由去年同期的5%以上降至1.55%、由去年同期的3%降为仅0.01%。

从规模上看,有三家银行的住房贷款较年初负增长,为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除未具体披露信用卡贷款事项的浙商银行,受疫情影响,其余14家统计银行中有6家信用卡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减少,包括工商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和民生银行。

此外,由于各银行披露口径不一,个人经营类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相关数据并未单独列项。但从部分披露已披露数据来看,上半年,个人经营性贷款普遍呈高增态势,个人消费贷款的增长则存在分化,国有行增速较高。

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个人贷款和垫款8.0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7%。其中,个人住房贷款6.4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5%;信用卡贷款9103.1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7%;个人消费贷款2557.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7.84亿元,增幅9.78%;个人经营贷款3,071.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07.20亿元,增幅35.64%。

农业银行半年报中也表示,“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政策要求,积极满足个人购车、装修、家电等综合消费需求,持续加大消费贷款投放力度,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6.0%”、“持续加大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民生领域市场主体稳产保供融资支持力度,个人经营贷款较上年末增长 17.3%”。

不良率方面,截至6月末,15家统计银行中,仅3家个人贷款不良率实现较上年末下降,为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和民生银行。

但整体来看,多数统计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处在较低水平,7家银行不良率低于1%,13家低于1.5%,民生银行为1.59%、浙商银行为1.88%。

信用卡不良贷款的高增或为上半年各银行个人贷款不良增长的主因。10家披露数据银行中,除民生银行保持2.95%的信用卡不良率外,其余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均有增长。其中,兴业银行涨幅最为明显,信用卡贷款不良率由上面的2.29%跃升至2.73%。

半年报中,平安银行表示,信用卡应收账款受疫情和经济环境变化,以及2021年四季度应监管要求调整信用卡逾期认定标准影响,新户逾期率有所上升,但平安银行已主动收紧贷前策略,增加优质额度投放,同时加大贷后催收力度,持续改善新户品质。

同期,各行个人经营类贷款虽整体规模高增,但不良率反而有所下降。

中期业绩交流会上,招行副行长汪建中表示,6 月末,零售贷款(不含信用卡)不良生成率 0.33%,关注率 0.54%,逾期率 0.55%,总体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信用卡贷款风险整体可控。同时反映零售端贷款风险早期的指标——入催率、入催额表现还是比较良好的。

展望下半年,汪建忠认为,在继续坚持平稳、低波动策略的基础上,信用卡资产增长有望有比较好的表现。“总体而言,下半年的零售资产业务是向好的”。

运营编辑:张祎

END

央行5000亿再贷款

一则事关5000亿元左右长期资金的重磅消息在3月17日晚间来袭。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就降准给市场带来的影响,财联社记者采访了逾十家基金公司。在他们看来,本次降准相对超出市场预期,最直接的影响是给银行投放长期流动性、降低资金成本,缓解银行压力。

同时,参照过往经验,降准释放长期资金或在5000亿元左右,降低金融机构成本约60亿元左右,这更有利于之后的信用扩张,预计降准可能将成为提供长期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的常用工具,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并最终助力经济复苏,提振市场预期和主体信心。

还有基金公司指出,此次降准带来的资金宽松可能为当前A股维持结构性震荡行情提供重要的保障。央行降准提供充裕的流动性,有利于拔估值的延续,利好TMT和国企估值提升。债券方面,资金利率有望回落,并带动短端利率回落,长端利率下行空间可能小于短端,较低的期限利差水平可能有所修复。

释放长期资金5000亿元左右 略超市场预期

历史上降准很少出现在3月,一般会在年初或年末。本次降准,在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万亿,同比多增1.5万亿的背景下推出,且并未像此前一样由国常会预告。

由此,相对超出市场预期,成为了不少基金公司对此次降准的总体看法。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这次降准动作略超市场平均预期,当前海外金融机构风波频出、折射长期低利率快速转向提升可能滋生问题。国内年初资金利率上行,综合来看对降准预期不充分。

“之所以现在降准,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支持信用投放补充金融机构负债端资金来源,先鼓励信用、货币总量随后跟上。”李湛如此说道。

“经济整体处在复苏的路径上,但是复苏的力度相对比较温和,需要政策的支持。”创金合信首席宏观分析师、基金经理罗水星直言,当前基建承担了比较重要的稳增长功能,基建项目的一个特点是投资周期较长,需要长期资金的支持。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的长期资金在5000亿左右,能够有力地支持基建项目的融资需求。

从外部冲击来看,海外央行前期不断的加息缩表对市场流动性的冲击逐渐显现,欧美银行业出现了结构性的危机,全球货币市场受到扰动。罗水星分析,中国央行适时进行降准,有利于稳定流动性预期,提前做好全球流动性潜在冲击的准备。

“近期MLF超量续作+降准的组合充分反应了央行的态度,经济复苏的强度和预期仍然需要流动性呵护,资金面不会主动收紧,维持流动性充裕。”广发基金宏观策略部表示,降准最直接的影响是给银行投放长期流动性、降低资金成本。近期银行资产端贷款利率明显下行,超储消耗明显,而负债端不稳定性增加,银行经营压力变大,降准有助于缓解银行压力。

参照过往经验,释放长期资金或在5000亿元左右,降低金融机构成本约60亿元左右。广发基金宏观策略部认为这更有利于之后的信用扩张,预计降准可能将成为提供长期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的常用工具,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近几个月银行间资金呈现紧张态势,银行间同业存单利率不断攀升,为增强银行的宽信用行为,以及减轻其负担,也存在降准的必要。”华南一家基金公司研究人士指出。

在大成基金看来,1-2月社融数据表现偏强,信贷投放量较大,因此导致银行间流动性略偏紧,降准后有助于宽货币向宽信用的进一步传导,助力经济复苏,提振市场预期和主体信心。

也有基金公司表示此次降准符合其预期。如中融基金就表示,从历史同期来看,3月前后的资金利率中枢总体较平稳,宽信用加速推进过程中,超储通常快速消耗,央行进行适时降准,可以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进而引导支持实体经济修复。

“之所以采取降准而非降息,主要基于近期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在‘精准有力’的总取向以及统筹兼顾的考虑之下,降准或为更合理的货币政策选择。”该公司称。

在中信建投基金看来,市场对降准的预期一直存在:一是年初疫情达峰以来,经济进入修复周期,但这一过程货币政策明显缺席,这与过往周期明显不同。二是前期信贷释放量较大,银行缺少流动性支持,所以市场有降准支持流动性的提法。三是易纲行长在两会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用降准的这个办法来吐出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还会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来综合的考虑对经济的支持”,当时也提升了市场对降准的预期。只是近期5%的增速目标、MLF超额续做等因素降低了短期降准的预期。

“当然,从短期来看,硅谷银行等外部事件的发酵也可能是本次降准快速落地的原因之一。另外,降准落地在季末,或许也有稳定季末流动性的原因。”该公司称。

或利于拔估值延续

李湛指出,此次降准主要发送一个信号,该政策无论对宏观经济修复还是股票市场资金预期都是偏利好。

对于A股而言,广发基金宏观策略部认为,降准是个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同时,考虑到经济仍在修复,当前位置维持对A股市场整体走势略偏积极的看法。”

前海开源基金同样认为,本次降准后,富时中国A50期货指数应声上涨,将有利于中国资产未来的表现。

“资金宽松可能为当前A股维持结构性震荡行情提供重要的保障。”中融基金表示。

西部利得基金指出,降准有利于为商业银行提供长期资金,支持信贷投放以进一步支持经济恢复,同时,这可能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态度仍然维持较为宽松,流动性总体充裕的状况短期可能不会发生改变,或有利于提升股债市场信心。

虽然今年经济整体呈现温和复苏态势,但罗水星认为,企业盈利筑底反弹但弹性可能有限,拔估值是今年投资的一条主线。“央行降准提供充裕的流动性,有利于拔估值的延续,利好TMT和国企估值提升,建议继续关注成长风格和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主题投资机会。”

“在本次降准的带动下,A股将迎来盈利增速上行期,且当前估值在低位,股票资产性价比高,预计A股市场将有整体性机会。”海富通基金补充道,春季行情后,市场需要等待关于经济修复和政策的增量信息选择方向。

债市受何影响?

降准后,货币政策和利率将受到何种影响?

根据广发基金宏观策略部分析,考虑到经济温和复苏、通胀压力有限,政策缺乏收紧的基础,今年货币政策或将配合财政维持适度的宽松,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该公司同时指出,此次降准后,短端利率上行压力将会有所缓解,资金利率可能还是会围绕政策利率中枢徘徊。长端利率上行空间非常有限,但因经济修复以及政策托底,利率也缺乏继续下行的空间。所以今年利率可能会类似2019年呈现窄幅震荡行情。

诺安基金预计,在货币政策基调保持稳健的前提之下,后续银行体系流动性将大幅收紧、资金利率中枢显著提升的可能性依然偏低。

对于债券市场的影响方面,海富通基金解释,由于前期资金利率处于高位,短端收益率水平较高,而两会公布5%左右的GDP目标导致强政策预期下修,长端收益率近期出现了小幅下行。目前债券收益率曲线处于非常平缓的状态,期限利差压至历史较低水平。

本次降准后,银行间流动性将回归合理充裕状态,资金利率有望回落,并带动短端利率回落。但经济仍然处于复苏通道,尽管修复斜率趋缓,但复苏未停,长端利率下行空间可能小于短端,较低的期限利差水平可能有所修复。

品种方面,海富通基金分析,考虑机构普遍存在配置压力,叠加优质信用债供给不足,可以继续把握信用利差压缩的机会,建议仍旧以票息策略为主。

考虑到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中信建投基金认为,本次降准对当前存单利好较多。此前利率因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已经有一定幅度下行。“所以,降准对债市的利多可能不明显,甚至有利多出尽止盈的风险。”

本文源自财联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银行个人贷款万亿(央行5000亿再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10719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