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大中型银行计划今年信贷增长11%左右:个贷有望恢复,基建仍是重要投向,下面是21世纪经济报道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疫情期间加大贷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志锦 上海报道 近期多家大中型银行在业绩会上表示,今年仍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信贷增速目标在11%左右。比如交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招行计划增速分别为12%、11.7%、10.3%、10%左右。四大行未披露具体目标,但均表示总量要维持稳定增长或适度加大新增投放规模。
这些大中型银行体量较大、代表性较强。如全行业增长目标按此计算,那么2023年新增信贷规模可能在24万亿左右,相比去年同期多增2.7万亿左右。考虑到今年信贷需求强劲,新增规模达到25万亿也有可能,这是招行行长预测的全行业新增信贷规模。
投放节奏上,多家银行表示要适度靠前。实际上,多家银行1-2月、一季度的信贷投放规模均超去年同期,甚至有的超过往年上半年规模。具体行业上,个贷有望恢复性增长,对公贷款则聚焦基建、制造业、科技创新等行业。
增速目标11%左右
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中,银行贷款是实体经济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信贷对实体经济融资非常重要,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因此信贷数据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数据。
根据业绩发布会梳理发现,一些银行直接或间接披露了信贷增速目标。比如交行副行长郝成表示,在总量上我们保持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减弱,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幅目标定在12%左右。
邮储银行副行长张学文表示,对于2023年的信贷安排,在新增规模安排上略高于去年,增幅大体和去年一致,新增规模中投放实体的占比不低于去年。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末邮储银行贷款总额达7.21万亿,较上年末增长11.72%。换言之,2023年该行信贷目标增速在11.7%左右。
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赖富荣表示,资产方面要做组合管理,资产端要增加信贷资产占比,今年兴业银行安排超过5000亿信贷资产的投放增量。按照相关数据计算,这一目标对应的贷款增速为10.3%。
一些银行未披露具体目标,但均表示总量要维持稳定增长或适度加大新增投放规模。工行副行长张文武表示,今年经济企稳回暖的步伐在加快,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很多,客户的信贷资金需求仍然比较大。综合考虑促进实体经济稳增长和自身经营实际,预计工行全年信贷投放将着力在总量、结构、质量上下功夫。总量上,持续加大信贷投放,推动贷款总量稳健增长。
建行副行长崔勇称,当前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的阶段,要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维护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从今年开年看,信贷需求相对比较旺盛,但价格竞争也比较充分,所以在安排上要实现总量稳定增长。
农行副行长张旭光表示,从总量上看,将根据实体经济需要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促进信贷总量平稳可持续增长。中行副行长张小东表示,在满足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中行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适度扩大新增贷款规模,贷款整体增速保持在合理水平。
招行则结合行业形势等提出信贷增长目标。招行行长王良表示,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精准有力,预计M2增速会在10%左右,贷款的增量不低于去年,预计今年贷款增量会达到25万亿。招行每年坚持风险资产的集约使用,避免盲目扩张引起风险,基本上保持加权风险资产10%左右的增长,与整个社会的信贷总量增长基本一致。
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14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如果今年信贷增速为11%,对应的贷款增量为23.5万亿,相比上年增长2.2万亿;如果增速是12%,对应的增量为25.7万亿,相比上年增长4.4万亿。
需求恢复后的项目储备充足
大中型银行表态要增加信贷投放,不仅看要供给端(即银行)的意愿和约束,还要看实体经济的需求情况。如果实体经济需求不振,银行要增加信贷投放、保持信贷稳定增长仍有难度。比如去年二、三季度,银行面临信贷需求不足的难题,尤其是个人信贷需求乏力。
“从2月份(去年)开始,经济下行的压力总体还是一直持续到当前,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加上外部一些因素的干扰,还有国内疫情点状散发的不确定,使得信贷的需求比较疲软,包括房地产市场还没有修复,因此消费、按揭贷款的需求都是比较弱的。”中信银行副行长、财务总监王康去年8月该行中期业绩会上表示。
因为信贷需求不足,监管部门去年多次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但今年以来,信贷需求尤其是个人信贷需求恢复,银行项目储备也较为充足。
张学文表示,零售贷款是邮储银行的特色,去年新增零售贷款占比相对同业表现不错,但跟往年比还是稍弱,2023年希望能恢复到历史较好的水平。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看,零售贷款保持了一个比较好的增长势头。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邮储银行个人贷款总额约4万亿,较上年末增加2900亿元,而2021年的增量则是5000多亿。
“这些年个人信贷需求受到了一定的抑制,我们判断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会有一定的恢复性增长。在个体工商户、商户、农户等领域,我们要打造个人经营贷的新赛道,力争在个人贷款上实现明显提升,进一步巩固零售大行的优势。”建行副行长崔勇称。
张旭光表示,伴随着经济向好,信贷需求较为旺盛,农行信贷储备较好。2月份来看,对公方面,项目储备规模环比增长超6个百分点。零售方面,随着楼市交易活跃,按揭贷款需求明显上升,按揭贷款项目储备环比增长31%。今年要大力拓展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推动个人贷款占比回稳。
对公贷款方面,多家银行表示,将加强信贷资源向制造业、基建、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倾斜。“随着经济基本面恢复,对公贷款需求有明显改善,特别是去年以来的一些新老基建政策贷款需求保持了一定延续性,并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景气度。”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表示。
交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基建类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自去年国常会确定设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以来,交行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基金配套融资工作。截至目前,交行已完成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审批额度近3000亿元,并在交通、能源、市政和产业园区、农业农村、新基建等多领域高效实现投放。随着项目建设进度加快,预计这部分项目将对今年的信贷增长作出一定比例的贡献。
在节奏上,多家大行表示信贷投放将适度靠前发力。张旭光表示,由于需求旺盛,农行前两个月的贷款投放创历史新高。截至2月末,农行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912亿元,同比多增2800多亿元。
工行副行长张文武3月31日表示,截至目前,工行境内人民币公司贷款比年初增长1万多亿,创历史新高。可供比较的是,工行去年新增信贷规模为2.6万亿,今年一季度对公信贷新增规模就已达到去年全年增量的四成。
张小东表示,中行将动态调整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精准发力,保持全年信贷规模平稳增长。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表示,信贷需求向好是今年的大趋势。中信银行今年一季度的信贷投放量,已经超过了近几年来每年上半年的信贷投放量。
在宏观政策靠前发力的要求下,2022年一季度信贷投放占比达到四成,相比上年有所上升。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显示,2022年四个季度贷款季度增量占比分别为39.1%、25.1%、20.7%和15.1%,而2021年同期分别为38.5%、25.5%、19.9%和16.2%。
在今年信贷投放继续靠前发力且多家大中型银行1-2月信贷同比多增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新增信贷占比有望继续提高。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合计6.7万亿,较去年同期同比多增1.5万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还原贷款
盐城房贷利率正式进入3.8时代,试算您能省多少?
朋友圈刷屏的3.8%利率,真的来了!官方发文:根据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建立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长效机制的通知》(银发〔2022〕294号)精神:
自2023年2月28日起,盐城市新发放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由LPR-20BP调整为LPR-50BP,即新发放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降至3.8%。
小编已向盐城各大银行核实,目前已有中国银行行、建设银行、江苏银行、盐城农商行等多家银行表示首套房贷款利率下调执行3.8%的利率,而二套房仍然执行4.9%的利率。
这则消息无疑是楼市的重大事件,如此利率可谓是极其难得的历史低点。相对于此前“5、6”字头的贷款利率来说,当下房贷利率降至“3”字头,可以说是房地产最刺激的一剂强心针,房地产市场或将迎来实质性回暖和复苏,对于首套购房者来说,可以即刻享受到降息利好。
以总价120万,首付30%,贷款30年为例:
5.2%的房贷利率:首付36万,贷款总额84万,还款总额1660511元,利息总额820511元,每月还款4613元;
3.8%的房贷利率:首付36万,贷款总额84万,还款总额1409055元,利息总额569055元,每月还款3914元;
总利息可少还251456元,月供每月可少还700元,可以说是省出一辆BBA了呢~
试算方法:关注“鹤鸣亭房产”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购房工具”→“房贷计算器”即可测算详细还款明细。
多城房贷利率降至3.8%,是否还有空间?
2023年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这一政策出台后,全国多个城市利率下调。
2月以来,江苏无锡、扬州、徐州、常州等城市陆续将首套房利率下调至3.8%,26日,淮安住建发布首套房利率下限降至3.8%,今日(28日),盐城也紧随其后。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3.8%的房贷利率或许只能维持3个月,因为此前在通知文件中提到:如果后续评估期内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上涨,应自下一个季度起,恢复执行全国统一的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这意味着,房贷利率的下调是动态的,会根据具体的市场行情适时回涨。
因此,当下房贷利率降至3.8%,是极其难得的好机会,购房者务必好好把握,切勿错失上车良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疫情期间加大贷款(还原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10713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