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商城类贷款口子(自带额度的购物平台)

商城类贷款口子(自带额度的购物平台)

高炮平台再现?强制放款暴力催收“借”2085元限四天内还4000元,下面是中国网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商城类贷款口子

中国网财经6月22日讯(记者安然 朱玲)自2019年3月15日央视曝光“714高炮”之后,这一贷款周期7天或14天、具有高额“砍头息”及“逾期费用”的非法网贷逐渐被大众熟知,不少平台在监管部门联合公检法机关全面打击下已经褪去。

然而仍不乏有平台依然猖獗,开发出变种的“超级高炮”。而相比于714高炮,他们的放款期限时间更短,还款利息也更为夸张。多位消费者在啄木鸟投诉平台反映,其在一款借贷APP上遭遇强制放款,被收取48%的砍头息,并要求3-5天还款。

用户投诉:被强行放款还遭暴力催收

“我没有申请贷款,平台就审核放款了。”网友吴先生(化名)抱着看一下额度的心态,在一款借贷App上填写了包含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后,并未操作贷款,没想到第二天就被强行下发放了贷款。

吴先生表示,他下款后实际到账金额为2085元,而平台显示账单却为借款金额4000元,其中还包括了服务费1920元。还款最后期限为4天后的6月12日。

吴先生在第一时间联系贷款APP的客服,却自始至终没有得到回应。连借款合同也没有,但到6月20日,APP显示他的待还金额已经为8000元了。“这完全就是强制放款的。我愿意偿还本金,但拒绝偿还利息。”吴先生表示。

有同样遭遇的还有网友陈先生。“莫名其妙收到‘邹蓉’一笔款,我也不认识这么个人,紧接着接到电话说我在这款app上有贷款。我打开软件一看,明明只给我打款1560元,但借款金额却显示3000元,还让我5天就还款。”陈先生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

记者从陈先生提供的账单可见,账单没有标明利率,直接写明收取服务费1440元。其计算可知,这笔借款砍头息率达48%,年化利率达到6819.92%。

面对“强制放款”和“巨额利率”,吴先生及陈先生果断拒绝了还款。而在还款期过后,平台方开始通过联系借款人通讯录暴力催收。不堪其扰地吴先生选择了报警。

平台入口极其隐蔽

中国网财经记者以“强制下款 黑网贷”在黑猫投诉平台进行搜索,匹配结果达1081个。据多位借款人反映,这些平台APP上通常找不到运营主体,转账及还款通过个人银行账户。一旦填写个人信息,会被强制贷款,逾期则会被暴力催收。

记者注意到,这类APP并不能在苹果或安卓应用商店搜索下载,而是某些平台以“低息”等方式导流推荐,并通过特定链接的方式才能下载。并且借贷App的关系网并不止一层。“至少下载三个软件,才能看到真正的借款产品。”有借款人抱怨。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上述放贷行为存在诸多风险,一是放贷主体不明确,应由持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但这些网贷平台的放款皆为“个人”;二是信息“防火墙”未建立,导流规范性存在缺失,用户有隐私信息遭泄露的风险;三是高息侵害用户权益。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则表示,这类贷款从利率高、期限短,甚至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强制放贷,已经具有明显的违规性质。根据《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放款方为个人,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此类个人放贷或涉嫌以非法经营罪定罪的风险。

如何才能根治防范?

那么,用户如何防“被收割”?针对“高炮平台”,又该如何根治防范?于百程表示,对于借款人来说,申请贷款要选择正规渠道,目前监管方要求贷款产品需要明示利率,借款人要仔细阅读产品信息和利率等条款,对于个人身份等敏感信息谨慎输入。

“从根源上来说,还是市场有很大潜在消费需求,这就给了非法网贷平台生存的土壤。”一位小贷领域资深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应该引导良币驱逐劣币,监管要健全广覆盖、有差异的服务金融体系,持牌机构应适当地调整信贷产品,分类、分层满足不同普惠金融的需求。

苏筱芮表示,针对此类非法行为,事前需要加大审核机制,尤其是手机应用市场等渠道规范,事中需要加大对此类平台的动态监测,设立举报制度以及时收集与处理,事后则要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通过树立一批典型大案、要案等以震慑市场。

(责任编辑:张紫祎)

自带额度的购物平台

界面新闻记者 | 李如嘉

界面新闻编辑 |

3月21日,海关总署、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发布公告,从4月1日起,为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一步提升离岛旅客购物体验,增加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担保即提”和“即购即提”的提货方式。此前, 离岛旅客购买的免税品需在机场、火车站、码头指定区域提货,或通过邮寄送达。

公告提到,离岛旅客购买免税品时,单价超过5万元(含)的免税品可选择“担保即提”提货方式,单价不超过2万元免税品可选择“即购即提”。

选择“担保即提”方式提货的,离岛旅客除支付购物货款外,在向海关提交相当于进境物品进口税的担保后可现场提货。

而选择“即购即提”方式的离岛旅客,支付货款后可现场提货,离岛环节海关不验核实物。海关总署同时公布了允许“即购即提”方式提货的离岛免税商品清单,只有购买清单中的免税品才可“即购即提”。

清单中包含化妆品、香水、太阳眼镜、服装服饰、丝巾、鞋帽、箱包、尿不湿、婴幼儿配方奶粉、糖果、剃须刀、转换插头、体育用品、玩具(含童车)、皮带等15类商品,其中每人每次离岛限购数大部分限制为一件,尿不湿、婴幼儿配方奶粉、糖果限制为3件。

公告提到,使用“担保即提”、“即购即提”方式购买的离岛免税品,属于消费者个人使用的最终商品,应一次性携带离岛,不得再次销售。也就是说,不能进行免税品代购。

海关总署提示,离岛旅客使用上述两种方式提货,自购物之日起,需在30日内离岛;对于超过30天未离岛且无法说明正当理由的,三年内不得购买离岛免税品。对于构成走私行为或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的,由海关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0年离岛免税新政发布,离岛旅客免税购物额度由每年每人3万元提高至10万元,且不限次数。之后两年,海南免税销售额连续增长。根据海口海关数据,2020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同比实现翻番,2021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504.9亿元,同比增长83%。

2022年,海南获批新增两家离岛免税店,包括cdf海口国际免税城和王府井国际免税港。至此,海南离岛免税店增至12家。但受疫情管控影响,2022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仅为349亿元,比2021年下降29.5%。

今年,随着海南旅游市场的强势复苏,离岛免税又迎来了一波销售高峰。据海南省商务厅统计,2023年1月海南12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84.4亿元,同比增长45%,2月以来海南离岛免税市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离岛免税近年来的销售火热,主要原因在于疫情持续影响中国消费者出境购物,海南承接海外游消费回流。随着国内疫情管控放开,出境游逐步恢复,海南离岛免税可能面临一定冲击。此次增加两种“即提”的提货方式,或可进一步刺激消费者购买离岛免税品。

另外,据首创证券研究报告,进入第二季度,海南免税市场将迎来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及“五一”假期消费客流,有望在上半年再掀销售小高峰。

海南省省长冯飞在《2023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23年海南将重点提振消费需求,力争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0%和25%,离岛免税购物销售额突破800亿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商城类贷款口子(自带额度的购物平台)":http://www.ljycsb.cn/dkzs/10687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