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公司“整形贷”诈骗上千万,最高检:应加大违法犯罪成本,下面是南方都市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整形贷款是诈骗
南都讯实习生尚咲 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4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医疗美容领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其中一起典型案例提到,医疗美容公司以免费整形为幌子,诱骗消费者以高价消费整形项目,并在其指定的金融服务公司进行个人消费贷款,实施“整形贷”诈骗活动。检察机关在侦查阶段引导调查取证、明确新型复杂案件性质,在审查起诉中准确查明被害人,认定被害人400余名、涉案金额上千万。
医疗美容公司实施“整形贷”,涉案金额上千万
2020年4月,朱某、王某、夏某、彭某成立了医疗美容A公司,而后形成套路化行为模式,实施“整形贷”诈骗活动。首先,A公司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招募互勉整形案例模特,称整形手术费用由医院全额补贴。吸引消费者到店后,告知消费者只需完成简单任务就能免费整形,并称为了防止整形后不配合完成任务,需要消费者先行付费或以个人名义贷款,再由A公司分期返还。A公司诱骗消费者高价消费整形项目,并在其指定的金融服务公司贷款,在返还少部分费用后,以医疗美容顾问离开、任务升级、消费者推荐的客户必须在公司实际消费等借口,拒绝继续返款。
2020年9月,王某带领几人成立医疗美容的B公司,继续开展与A公司模式类似的诈骗活动。经审计,A公司共计招揽分期客户197名,成单金额共计531万余元,未返款金额共计421万余元。B公司共计招揽分期客户237名,成单金额共计792万余元,未返款金额共计675万余元。
侦查初期,对涉案人员的行为属于民事纠纷还是刑事犯罪争议较大。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检察院建议围绕涉案人员犯意产生时公司经营状况、犯罪动机、选取作案对象的群体特征、从被害人处获取资金的手段、所得款项的处置方式等重点取证,经公安机关侦查取证后查实了三个犯罪阶段,最终确定本案采用互联网宣传免费整形叠加引入小贷平台模式恶意侵占他人财产,是借医疗美容之名实施的新型复合式诈骗行为。
针对朱某“仅出钱投资,对公司经营既不清楚,也未参与”的辩解,检察机关结合其他犯罪分子的供述,精细化审查在案证据,从恢复的手机微信聊天记录中查到,王某等人向朱某汇报经营模式、增加业绩量、遇到纠纷如何解决,股东分工情况等重要证据;并找到朱某签字的股东合作协议书;审计人员也证实朱某早已收回投资并参与分红,由此证实了朱某幕后组织、策划的身份。
在审查起诉阶段,为准确查明被害人,检察机关一方面联合公安机关依据合同上的信息、资金流向进行查找;另一方面,核对账务审计报告、合同,并补充收集贷款记录、返款记录、通话记录、乘车记录等,将无报案材料的130余人确定为被害人。最终,被害人数量从最初认定的20余名增加到400余名,涉案金额从几十万增加到上千万元。
此外,检察机关全过程开展追赃挽损工作,在侦查阶段建议公安追踪资金流向,及时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产;并运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引导被告人主动退赃退赔,在法院判决前,被告人共计退赔56万余元。
颜值经济成消费新热点,应加大被告人违法犯罪成本
一审判决中,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十一年五个月,并处罚金十一万元;判处朱某有期徒刑八年八个月,并处罚金八万元;其余6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五个月至三年不等,并处罚金十一万元至一万元不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最高检发布该典型案例时称,在办理“民刑交织”的疑难复杂案件时,检察机关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及时完善证据体系,以达到准确指控犯罪的目的和要求,本案中,检察机关引导侦查取证,最终证实朱某等人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行为模式。此外,“颜值经济”已成为消费新热点,对朱某等人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追缴违法所得,加大被告人违法犯罪成本,有力震慑医疗美容行业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被诈骗的贷款用不用还
来源:澎湃新闻
女子柳某通过交友APP结识多名男性,她以恋爱为名,谎称创业自营外卖站点等需要资金为由,骗取多人200余万元。
5月2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奉贤区检察院”)获悉,日前,经该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柳某有期徒刑19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罚金25万元。
奉贤区检察院介绍,2021年1月24日,王先生在某交友APP上认识了一名女子柳某,两人相谈甚欢,于是相约线下见面。几次约会后,双方互有好感,便继续发展下去。2月1日,柳某称自己经营的外卖站点急需6万元流转资金,她在聊天中提出借用王先生的网贷额度,为表诚意,主动写好借条并提供身份证信息,承诺她来还款。于是,王先生按照柳某的建议,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在A、B、C三个平台申请了三笔共计6万元贷款,转账给柳某帮其“应急”。
本以为危机已过,谁知2月3日,柳某又要借款周转,王先生听从其建议从D平台申请到1万元,这次,柳某提供了几个不同的收款账号,解释说直接付给供应商。见王先生如此善良,在其后的聊天中,柳某时时卖惨,感叹创业不易,又陆续向王先生借款。2021年3月1日,柳某主动还款7千元,打消了王先生的顾虑,但3月8日又向其借款3万元……至2021年4月中旬,王先生又从E、F、G等不同的平台贷款近4万元,甚至还将家中房屋装修尾款5.4万元借给柳某。
4月18日,发现装修款被挪用,王先生父母才知儿子的“现女友”柳某,于是将其邀请到家中了解详情。谁知柳某巧舌如簧又以各种理由从王先生家骗得平台借款和现金,共计49万余元。王先生跟朋友提及这场高成本“恋爱”,经提醒发觉自己被骗才报警。
民警侦查发现柳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于2022年6月21日传唤其接受调查。据柳某供述,她因欠高利贷外债,没有经济收入,无法还款,因此在婚恋交友App上相亲交友,谎称投资经营某外卖站点资金困难,骗取王先生49万余元。
除王先生外,柳某还结识了刘某、李某等多名被害人,线上聊天,线下见面,有时无缝衔接,有时多线并行,以被害人甲借出的钱用于部分还高利贷,部分还给被害人乙或丙,以此实现“长线钓鱼”。
经查,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柳某通过交友APP搭识多名被害人,以恋爱为名,谎称创业自营外卖站点等需要资金为由,骗取多名被害人200余万元。此外,在王先生案之前,柳某已因诈骗罪被异地审查起诉,此次属取保候审期间再犯案。
奉贤区检察院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柳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钱款,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诈骗罪。另因柳某在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之前,发现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且又犯新罪,依法应对新发现的罪及新犯的罪作出判决,予以数罪并罚。法院就柳某诈骗一案作出判决,决定对其执行有期徒刑19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罚金25万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整形贷款是诈骗(被诈骗的贷款用不用还)":http://www.ljycsb.cn/dkzs/10677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