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凭手机号码怎么贷款(手机号码可以贷款是真的吗)

凭手机号码怎么贷款(手机号码可以贷款是真的吗)

卖给催债人2万手机号!他获利近8万,北京法院这么判,下面是北京日报客户端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凭手机号码怎么贷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安然

动辄接到从未见过的电话,对面的陌生声音问“贷款吗?买房吗?理财吗?”这样的情景,公众早已见惯不怪,但它的背后,却是老百姓的个人信息被大肆泄露。去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始实施,在它生效一周年之际,通州法院发布消息,法院正在针对此类案件展开工作,为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通州法院发布消息称,近期已调解审结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被告刘某某因买卖2余万条个人信息,被通州检察院提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在合议庭的主持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人与刘某某达成和解,刘某某已给付赔偿款人民币78328元,并在国家级媒体上对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此案是《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以来,北京市首例达成调解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对推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积极意义。

刘某某原本是一家信息技术公司职员,他在一个QQ群中发现有所谓的“催债人”发布信息,欲收购“欠债人”的联系方式,觉得有钱可赚,就主动与“催债人”联系,从对方手里获取了“欠债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之后通过他人有偿查询对应的手机号,并出售手机号赚差价。经警方侦查发现,2021年2月至9月,在刘某某持有的手机中,共存储了已向他人出售、提供的公民个人信息两万余条,他由此非法获利共计人民币78328元。

通州法院受理此案后,组成七人合议庭进行审理。因刘某某和他的家属多次通过诉讼代理人表达了认罪认罚、自愿赔偿损失的意愿,并恳求法院主持调解,法官引导双方通过法定程序完成调解协议的公告程序等工作,并最终促成双方达成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和解。

经审理,合议庭认为,刘某某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综合本案案情,依法对刘某某判处刑罚。随后,经法定公告程序公示后,对通州检察院与刘某某达成的调解协议进行确认。目前,刘某某已交纳赔偿款78 328元,并在法治日报上对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

法院表示,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进行调解,不仅可以最大程度修复被侵害的社会公共利益,也能通过“认罪认罚认赔”模式及时有效地惩罚犯罪。在大数据时代,公众更要增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不轻易提供个人信息、不随意相信不明来源短信及链接、合法借贷、在正规平台购物等等,谨防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损失。

手机号码可以贷款是真的吗

“根据您房贷良好的还款记录,可申请一笔续贷”

“一条短信7分,700元发1万条,量大还能打折”

这些“106”借贷短信,不是正规银行发的,而是贷款中介在背后操控。

“发一条短信7分钱,700元钱能发1万条短信,如果发送量大还可打折”,李辰滔滔不绝介绍着,他所在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发送“106”开头的各类短信。

在信息化泛滥的今天,永远有你想象不到的疯狂。曾几何时,你是否会被“106”开头的垃圾金融短信所困扰?你是否也曾经疑惑个人信息究竟何时被泄露?

“尊敬的客户,我行为您预备30万元备用金,随借随还无违约金,了解详情回复Y+姓名,退订回复T”……精美包装的“李鬼”借贷短信鱼龙混杂,极难甄别,这背后大多为贷款中介引流获客,暗箱操控。

而乱象之下,怂恿套取三方征信服务机构信息、信息贩卖的“黑产”链条也在滋生发芽。

短信群发公司成“帮凶”

“根据您房贷良好的还款记录,可申请一笔续贷”

“根据综合评估授予您一笔30万元信用储备金,如需办理回复Y,加急回JY,退订回T”……

在信息化时代,收取海量信息已成为人人生活中的常事,你是否也收到过这样的借款营销信息?是否也被不堪其扰?#房贷#​

调查发现,这些神秘的“106”借贷短信发送主体均不是正规银行机构,实则为贷款中介在背后暗箱操控,而为贷款中介提供生意的主体正是短信群发公司。

李辰(化名)最近接到了一笔新生意,为贷款中介提供短信发送引流服务,他所在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发送“106”开头的各类短信,为贷款中介引流也是其中的一项。

“我们的收费非常便宜,发一条短信7分钱,700元钱能发1万条短信,如果发送量大还可打折,6000元左右就可以发送10万条短信。我们和很多机构都有合作,包括金融公司、电销公司、住宅公司、助贷机构等等。” 李辰滔滔不绝向客户介绍着业务流程。

除了提供发送平台,李辰还会向贷款中介提供统一的套用模板,这类模板与消费者收到的内容也大同小异,例如:【XX银行】尊敬的客户,我行授信给您的369000元将于3月31日到期,可用于日常消费,房屋装修,生意应急,查利率回6,申请回8,退订回T;【XX银行】您好,您可在本行申请498000元额度,3年随时取还,如有需要请及时回复,回1查利率,回2快速办理,回T退订等。

“106”借贷短信如何发送?成功率又如何?北京商报记者以贷款中介身份进行了暗访,在注册流程方面,短信群发公司的规定各有不同,有的公司需要贷款中介提供手机号、身份证实名注册,有的公司会向贷款中介提供可直接登录平台的虚拟账号。

短信群发平台的操作流程较为简单,只要在“短信内容”中粘贴群发公司提供的模板信息,导入需要发送的手机号点击发送即可。北京商报记者随机寻找了5位来自不同地区的消费者进行测试,点击发送按钮不到20分钟,便有消费者收到了“106”借贷短信,但也有手机注册地在北京、杭州等地的消费者并未收到“106”借贷短信信息。

对无法收取短信的情况,有短信群发平台的人士给出了两种解释:一种为地区限制,另一种为消费者手机设置了短信拦截。

而就在向中间商提供个人信息后,北京商报记者也收到了不同的贷款营销短信或贷款中介电话,这些短信包装极为隐秘,有的以带货、快递中奖为噱头,先将消费者引流后再推销贷款,有的则直接表述为可申请贷款。

怂恿套用三方征信机构用户信息

神秘的“106”借贷短信背后,短信群发公司推波助澜。为了帮助新入行或者客源较少的贷款中介,短信群发公司还推出了另一种代发服务。

“中间商”映岚(化名)介绍了一整套服务流程,“如果贷款中介没有手机号,我们可以先提供一批,这些手机号可以是贷款中介覆盖的地区,市县镇均可。且都是优质的借款客群,有借款需求,发一回借款客户可能不太在意,多发几回肯定更有效果”。

“我们现在提供的发送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客户自己发送,另一类为代发。”李辰同样称,“需要多少条短信直接告知,我们帮您发,您直接去后台等着收意向借款人的回复短信,致电联系就可以。”

短信群发公司为何能获取到海量的优质客群信息?这些客群的信息来源又是何处?在交谈中,“中间商”们表现得都颇为谨慎,在北京商报记者的反复追问之下才松了口,优质客群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类为与其合作的贷款机构客群信息,另一类则为拥有国家备案的企业征信查询机构用户信息。

更有“中间商”怂恿称,“‘3▪15’过后查得严了,现在无法提供代发服务,可以直接注册官方备案企业征信机构的会员,拉取企业主信息然后再通过我们的平台发送短信”。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类官方备案企业征信机构,此类机构旨在为用户提供快速查询企业工商信息、法院判决信息、关联企业信息、法律诉讼、失信信息、被执行人信息等服务。信息来源通常为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企业年报等官方信息。

北京商报记者登录后发现,在查询过程中,可以清晰看到企业主的联系方式以及邮箱地址,而此类企业征信机构的会员制度也通常支持信息批量导出,他们正是“中间商”所言的优质客群。对此,有企业征信机构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并未和短信群发公司存在合作”。但也有人士称,“此类行为极难防范”。

本该是利好企业主、自然人的功能如今却被“中间商”怂恿滥用。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表示,鱼龙混杂的“106”借贷短信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个是短信发送服务平台没有对应的资质门槛,交钱就能发,给不法分子以浑水摸鱼之机,第二个则是短信发送平台瞄准的接收短信的用户较为“精准”,表明该行业当中个人信息几乎处于“裸奔”状态。“中间商”怂恿贷款中介利用备案企业征信机构的会员制度套取优质客群信息的情况并非空穴来风,此类网站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漏洞被中介进行利用。

在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悦看来,这类查询机构可以通过筛选机制,帮助用户获取符合条件的目标公司数据。用户获取上述数据后,应当合法使用,若获取信息后,利用“106”平台漏洞滥发垃圾短信,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违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也可能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背后现信息贩卖“黑产”

乱象难禁,令人唏嘘。若说怂恿套用企业征信机构信息的“中间商”还存在一丝底线,那些为贷款中介提供手机号贩卖行径的行为则更加恶劣。

有没有想过,你的一条个人信息能卖多少钱?在北京商报记者表达了想要求购大量手机号发送引流短信的需求后,有“中间商”提供了“号贩子”的对接信息。

号贩子戎戎(化名)目前向贷款中介供应两种资源,一类为通过贷款平台抓取的用户信息,另一类为银行内部数据。

“银行内部的数据主要以国有行为主,还有其他一些商业银行,我们会提取之前有过借款行为的客户。不带客户姓名,只有一条手机号,1000条售价800元、2000条售价1400元、1万条售价3000元。” 戎戎说道。

另一位号贩子为贷款中介提供的信息更为全面,主要有企业法人、车主、业主、社保公积金用户、信用卡用户等,按套餐制收费,只需要花费100元就可以买到1000条手机号。“客户准确率在80%左右,但不是精准客户,无法保证有借贷需求。”上述号贩子说道。

在交纳一定费用后,北京商报记者轻易便得到了数百位用户的个人手机号信息,记者随机测试后发现,这些手机号并不是虚拟号码,均可以接通且真实有效。

王德悦进一步指出,买卖公民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我国已全面实行手机号码实名制,手机号码具有专属性和隐私性,仅售卖不含机主姓名的手机号码也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国内已有多人因出售他人手机号码而被追究刑事责任。对消费者来说,“106”短信内容鱼龙混杂,因为挂着各大银行的名头,用户难辨内容真假,除了广告营销之外,更是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内置“钓鱼网站”,成为电信诈骗新手段。

建立审核机制迫在眉睫

鱼龙混杂的“106”借贷短信牵出了一系列黑产,须引起相关部门和运营商的高度重视。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类“106”借贷短信涉嫌夸大、虚假宣传、违法违规,也没有起到真正能够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作用,应设置类似大数据管理中心的机构,通过技术手段监测此类违规行为。

在王德悦看来,监管垃圾金融短信存在的难点是,发送“106”短信需要“资质”+“实名认证”才能发送,但门槛太低,运营商不对短信内容进行审核,消费者也缺乏有效的反制措施,致使垃圾短信泛滥。需要通过制度规范,让服务商和运营商履行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如可以将政府机关、各银行等官方消息与普通“106”短信严格区分开来,甚至设置新的号段用来发送官方消息;也可以在短信中强制标注发送者真实身份等;手机系统设置上,应当要能够精准地设置“贷款”“中奖”等关键词,屏蔽此类垃圾短信。

“监管垃圾金融短信存在的难点主要是短信发送平台一侧,应从源头把控住金融短信发送端。”苏筱芮也持有同样的看法,她建议,后续建立相关的审核机制或者短信服务使用备案机制,对于未经银行授权擅自用银行名义发送短信的进行严厉打击。

不久前,上海市消保委也在《2022年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中建议,运营商在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发送者实名。李鬼李逵一目了然,消费者在收到短信时大致就能判断真假,避开消费陷阱;主管部门制定出台部门规章,要求在“106”短信内容中强制标注发送者实名,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来源|北京商报金融调查小组

图片丨壹图网、视觉中国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凭手机号码怎么贷款(手机号码可以贷款是真的吗)":http://www.ljycsb.cn/dkzs/10568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