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中安信业2016贷款利息(中安信业利息合法吗)

中安信业2016贷款利息(中安信业利息合法吗)

贷款知识 银讯 互联网

我所看到的民间借贷(二),下面是银讯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中安信业2016贷款利息

话题一:先扯点淡

现在大家走在大街上,经常能看到一些什么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咨询公司、信息咨询公司、金融服务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公司,投资担保公司等等。这些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其实说白了做的也就是三种类型的业务:一、你要钱吗?我贷款给你,额度高,利息低,手续简便,放款快!二、你想理财吗?钱放我这,收益高,很安全,中途还能赎回!三、我不仅能理财,我也能放贷,总之你有啥需求就跟我说……

专业点说,这三种分别叫①贷款公司(例如中安信业小额贷款),专门做贷款,或自有资金放贷,或介绍业务给资金方,自己兜底拿利差或不兜底拿提成;②理财公司(有个装逼的英文名叫IFA,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sor,一般叫某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等的),兜售P2P产品、有限合伙、信托计划(贷款收益权类的信托比较少,但也有)等产品;③P2P等拥有双向业务的公司,或是拥有贷款子公司+理财子公司的集团母公司。比如某些本来专业做贷款的,再开一家理财公司去融资,目的是扩大自己的贷款规模。例如中安信业的资金来源本来主要是银行,但是2012年成立了子公司中安财富,专卖有限合伙,融回来的钱用于中安信业的放贷。

话题二:用于放贷的筹资方式名目繁多,实际上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1、先筹集资金,后放款。顾名思义,就是先把资金归集起来,再放款给借款人。这种方式又细分为两个小类:

①先有借款人需求,再筹资——咱们所熟知的最原始的最理论的P2P流程即是如此,就是某借款人发布借款需求,然后募集资金,募齐后放贷给借款人。这种筹资模式,投资标的明确,每笔资金投向也是筹资前就确定好的,筹资完毕后直接打款即可,除了募集期之外,基本上不会在公司形成沉淀,但也由于募集期的存在,借款人一般若是急用钱,等不了那么久,因此不利于开拓业务。

②先筹资,再去找借款人——例如中安信业旗下中安财富发布的有限合伙产品、某些P2P平台发布的所谓理财计划,只说明用于公司的放贷,但实际上还没有找到相应的借款人,需要后续再开发业务。这种模式投资标的不明确,筹集资金的金额规模也没有依据,形成持续较长时间的资金池也是必然的,相对来说更倾向于“非法集资”。

2、先用自有资金放款,再转让债权筹集资金。目前大部分P2P平台,无论线上还是线下,90%以上都采用的是这个模式,线上的平台即使形式上不是债权流转,但实质上也必然是先用自有资金放款给客户,然后才发标。从理论上说,只要筹资金额、期限均小于等于实际借款的金额、期限,这种模式理论上不会形成资金池。因为假设我借出了100元,转让出去,收回了100元,这100元实际上叫“资金池”是不合理的,其实就是卖掉债权、回笼自有资金,赚取手续费、利息的利差而已。宜信的这种模式最近受到很大诟病,口诛笔伐者甚,但很大实际上没说到点子上。宜信的核心问题不在于债权分割转让模式本身,而是在于其名义上是这种模式,但实际上宜信的理财产品并不透明,无法做到像目前线上的P2P平台,能够公布每一个借款人的详细借款资料、转款凭证,无法保证其每笔筹资能对应上每笔业务。再加上宜信也与信托合作,杂糅了先筹资、后放款的模式,其资金池自然就无法避免了。

无论是哪一种模式,且不论是否合法、合理。从形式上终其根本,无非是一面是放贷,一面是筹钱。(当然自己的钱多也可以不筹钱,例如富昌小额,背靠佳兆业集团,自有资金充裕,对银行的授信并不是特别依赖。)

有朋友会问:筹钱是不是就是吸储啊?那岂不是干了银行的活?那是不是违规经营、非法集资啊?在这里,我想简述一下银行的核心功能。

话题三:说个比较重要的题外话,银行的核心功能究竟是什么?

银行除了大家熟知的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汇。货币最原始也是最本质的功能是流通,因为可以流通,再加上存贷功能,存贷汇三位一体,也就形成创造信用的基础。创造货币的功能,这才是除了银行之外无人替代的功能,专业点讲,这叫货币乘数效应——100块钱存进银行,能创造500元的货币流入市场。

什么是货币乘数效应?我举个例子。假设全世界只有ABCD四个银行,甲乙丙丁四家公司。市场上有100万现金,都在甲公司账上,并且都存在A银行,另外我们假设乙丙丁都是一分钱都没有的公司。然后乙向A银行申请贷款,A银行就把100万放贷给了乙,乙得到了存款(这里我们假设全部为存款,而非现金),存进了它的开户行B银行。这个时候,整个社会的存款变成了200万,甲和乙可以开始互相支付(仅限于银行汇款,也就是他们的账户数字在变动,并没有现金的支付)。因此,他们可以开始正常做生意了,不同的是,甲都是自有资金(当然也是以存款的形式存在),乙却要偿还贷款(还贷也用汇款或扣款的方式,在账户里扣除数字),还清后再贷出来,那么市场上就始终有100万到200万的货币(都是活期存款)在流通,而非只是100万。

好,假设市场上的丙和丁也这么干,A银行虽然已经把贷款贷出去了,但是B银行有100万存款,那么丙又找B银行贷出了100万,存入C银行,丁银行又从C银行贷出了100万……以此类推,若有N多银行+N多企业,这100万可以变为无数的货币(以活期存款的方式)。当然这只是在理想的世界里,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上央行出了一个“存款准备金制度”,假设存款准备金率为20%,那么意思就是说你A银行获得了100万的存款,但是你只能放贷100-100×20%=80万,B银行获得了80万存款,但你只能放贷80-80×20%=64万,C银行只能放贷64-64×20%=51.2万……这些所有的放贷,自然也成了新的活期存款…假设有无数家银行类推下去,把他们放贷总量合计,最终取极限的社会总存款量应该是500万,实际上等于100万/20%。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笔现金都会成为存款,更不会每笔存款都能放贷出去,因此一般实际的货币乘数效应没有这么大,但也都在一两倍以上。

所以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银行怕大家一起取现金?为什么怕挤兑?因为若存款被取出成为现金后,贷款量也必须按照乘数效应递减才行,而贷款放出去是不可能马上抽回来的,因此若产生恐慌性取现,很可能会导致银行流动性不足。因此,有人说“银行都怕挤兑,何况P2P平台?”,这话其实是有问题的,银行怕挤兑是由于货币乘数的存在,而P2P平台不会有货币乘数效应,只要平台做的都是真实业务,每一笔资金对应一笔贷款,是不可能因为“挤兑”而导致出状况的(当然,期限错配的拆标除外,逾期和坏账也有可能导致流动性不足,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好吧,不知不觉写得有点多,今天暂且到此为止吧。下一篇话题会再扯回到民间借贷方面,贷款公司的业务一般都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筹钱进来,一个是放贷出去。下一篇的话题会再重点讲讲放贷这个方向,对于民间借贷公司的成本构成、P2P平台该不该赚利差这两个话题做一个较为深度但偏理论化的探讨。关于民间借贷的基本类型、利率范围、等本等息、先息后本等基础概念,可以回顾我之前的文章《我所看到的民间借贷》:http://www.p2peye.com/thread-27820-1-1.html

感谢大家的支持,欢迎指正。

中安信业利息合法吗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您好,我是XX官方客服,看到您近期有贷款需求,我们可以帮您申请3-10万元的贷款额度,速下款、手续简单而且利息很低的。”

这种“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让不少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的企业和个人有如“久旱逢甘霖”,何况打来电话的都是“中安信业” “京东金融”“捷信金融”等这类靠谱、正规的大企业“客服”,想来是疫情之下这些大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给老百姓的“福利”吧?

于是,按照“客服”的指导,添加微信以方便办理贷款业务。一切顺利——“客服”发来链接,用户下载一个App,随后按要求填写了相关贷款资料,就等审核通过放款了。

过了一会儿,“热心”的“客服”又来信了:“您的收款银行卡账号填写错误,贷款资金被冻结,需要缴纳保证金6000元才能解冻,您抓紧办一下,要不然不但要还款还会上报征信。“

保证金缴纳了,承诺的“当天放款”却始终没有等来,更奇怪的是再发微信给客服,居然被拉黑,打电话也打不通了。

显然,疫情期间电信诈骗的手法又紧跟热点升级换代了:假冒企业客服和利用假冒App,“在线客服”与用户沟通,套取用户钱财,迷惑性极强。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网络犯罪侦查教研室主任孙晓冬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广大消费者要从正规软件商店下载App,选择正规平台的网络服务,不要被利益诱惑而冒险或违规交易。“如遭遇诈骗应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不要羞于启齿,也不要纠缠于网络平台,以免贻误破案时机。”

涉疫犯罪中诈骗类近六成

利用疫情诈骗成功率提高

疫情期间,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分子也没闲着。

这从4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一组数据中即可窥见一斑:借助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和隐蔽性,本次疫情期间诈骗犯罪发案量大幅增长,截至4月7日,全国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诈骗罪1588件1675人,起诉881件926人,批捕的案件数和起诉的案件数分别占所有涉疫刑事犯罪案件的58.4%和47.3%。

为何诈骗能傍上疫情?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分析,案件高发多发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电信网络诈骗属于不需要接触就能实施的犯罪,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诈骗不见面的特点,更容易博取被害人的信任。同时,这种非接触使犯罪分子的道德感、约束感下降,侥幸心理增强。此外,疫情使人民群众宅在家中,对网络的依赖加大,网络购物、网络求职、网络贷款和居家上课成为一部分群众新的生活方式。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疫情期间出行不便,购物、求职心切或信任老师等心理,诈骗成功率大大提高。

孙晓冬观察发现,正是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人们隔离在家,实体商业停业,更多的人选择网上服务,以满足日常工作生活所需,更多的犯罪分子也趁机疯狂作案。

家住厦门的小徐,就不幸中招。他花了86元在网上购买了一块手机屏幕,左等右等,快递没等来,等来了“快递客服”的电话。他被告知包裹因工作人员失误丢失了,快递公司愿意双倍赔偿172元。

既然快递公司态度这么好,小徐也没犹豫,按照对方要求加了微信。加微信后,“快递客服”给小徐发来了一个验证码,小徐扫描后按照要求相继填写了银行卡号、支付密码。但一到提交的阶段,他的信息就显示系统超时,连续几次都无法提交。“客服”仔细帮他分析了原因,按照“客服”给出的解决办法,小徐莫名其妙地连续下载了2个网贷App并注册成会员。

但就在此时,“客服”消失了,小徐一查才发现,“客服”已通过小徐的银行卡信息,在上述这2个网贷App上分别网贷借款了85500元和33500元。所幸,小徐报警后,案件告破。

诈骗手法花样翻新不胜防

国家整治校园贷也成借口

小徐的遭遇不是个例,疫情期间,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法制日报》记者梳理近期相关案件发现,电信诈骗的手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假冒某公司官方App。不法分子以某公司名义,声称提供高返利理财活动、贷款额度等,引导用户下载虚假App,客服在假App中进行资金交易或在交易中提示“银行卡有误”等信息,要求用户支付额外款项。

二是注销校园贷。不法分子以注销学生贷、校园贷等理由,要求协助用户注销额度、账户,并引导客户操作借款,已转账等方式骗取资金。

4月1日,北京大兴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公布的一起冒充某大型网络平台客服行骗的案件中,骗子给出的理由是“国家整治校园贷,用户必须注销在大学期间注册的信用支付账户,不然会影响个人征信”,信以为真的事主小李(化名)被骗走了88500元。

小李大学毕业不久,前一阵他接到一个自称是“官方客服”的电话。骗子的说法让小李感到很突然,忧郁之间,对方精准地报出了小李的学校,专业和开户时间。小李信了,他担心以后买房买车受影响,连忙询问对方注销方式。

对方称,要想注销账号,首先得保证银行账户内有足够的存款,存款金额要与账户申请额度一致。如果钱不够,可向其他贷款平台借款再转至银行卡。

随后,小李按照对方要求从支付宝、滴滴出行和京东金条分别贷款共计88500元并转到指定的账户中。但之后账户注销的消息也没来,对方也失联了。

大兴反诈中心提醒,像这样的骗局今年已经发生了好多起。现在的高校大学生是“网贷”生力军,许多大学生涉世未深,容易轻信他人,成为遭受“套路贷”的重灾区。许多上班不久的工作职员,也会因读大学时注册账户不谨慎,而被“客服”以身份信息引诱陷入圈套。

三是以账户安全为名诈骗。不法分子以某平台“官方客服”名义,引导客户添加聊天软件,取得客户信任后以“账户安全”等名义诱导客户提供身份证号、验证码、银行卡号和密码等个人敏感信息,或将资金通过微信转到指定账户。

四是售后诈骗。不法分子以历史订单存在质量问题要求给客户退款/换货/送赠品/快递异常等理由,诱导用户提供个人信息,登录虚假网站或扫描未知二维码进行风险操作。

五是诈骗短信。不法分子发送短信给客户,内容涉及提额、贷款等字眼,并含有链接,点击后要求用户填写个人信息或银行卡信息等产生资金损失;发送的短信内容不包含某公司相关字眼,但是用户的银行卡信息被骗取后,骗子使用客户的银行卡信息在某公司App侧发生交易。

六是刷单。客户主动参与,或被不法分子子诱引客户参与刷单、刷信誉,承诺返还全款,并给予客户一定比例的佣金,客户配合操作后,商户未履约;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诈骗类型小众的诈骗手段。

警企合作治理诈骗有成效

用户需提高防骗安全意识

如何治理电信诈骗这一顽疾?

在孙晓冬看来,疫情期间公安机关始终全力打击网络诈骗犯罪,各大网络平台也在全力配合公安机关提供案件线索,已被证明积极有效。

在厦门小徐的案例中,警企合作就取得了积极效果。据了解,京东金融凭借先进的金融科技实力和丰富的黑产攻防经验,及业界领先的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利用AI黑科技“风控超脑”的关系网络、知识图谱、神经网络等反欺诈算法,实时监测异常行为、评估信用风险,成功帮助警方锁定并抓获嫌疑人。

显然,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优势明显,与警方形成合力打击诈骗事半功倍。据京东金融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网络电信诈骗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名誉影响和经济损失,京东金融持续投入资源,一直在努力对抗这些违法行为,,结合现有科技手段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自主研发了多项智能风控系统,用于识别可疑交易及时预警,全方位保障客户账户信息安全。

“对于监测到的涉及我司的诈骗行为随时与警方沟通,积极配合警方从犯罪源头开展对网络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的高效打击,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净化网络营商环境贡献力量,同时为了给广大消费者更好的安全教育和风险警示,京东金融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通过微信、微博、进校园等线上线下渠道,定期向用户提供最前沿的反欺诈知识,提高用户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这位负责人说。

的确,用户需提高自己的防骗意识和安全意识非常重要。业内专家指出,由于这类事件由用户个人自主行为导致,较难追究网贷平台的责任。用户一方面要注重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另一方面在碰到类似的涉及钱财的电话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多方核实,比如拨打相关平台的官方电话咨询或者请教法律专业人士,而不是在仓促中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进行相关操作。如果被诈骗,注意保留、搜集相关证据材料,及时报警。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安信业2016贷款利息(中安信业利息合法吗)":http://www.ljycsb.cn/dkzs/10516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