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警方连续拦截两起网络贷款诈骗,下面是羊城派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扫描身份证扫不了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雷
如今,网络贷款因门槛低、申请流程简单,已成为借款人眼中的香饽饽。但贷款诈骗也是诈骗的重灾区。据相关数据统计,在近期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贷款诈骗居高不下。近日,东莞警方就连续成功拦截两起网络贷款诈骗。
日前,家住东城街道的林女士因资金周转紧张,听信网络广告下载了“*安钱包”APP并申请贷款,不料贷款迟迟不到账。
其联系客服得知因输入信息有误,导致银行卡“账号冻结”,需转账1万元进行“解冻”,林女士立即转账,后客服又以“操作失误”为由要求继续转账3万元,且多次强调继续转账才能将“解冻费”和贷款金额全部提现。
当林女士再次准备转账时,东城公安分局警务人员联系到了林女士,经过反诈宣传和劝阻,林女士终于意识到自己正遭遇网络贷款诈骗,并立即停止了转账操作且删除“*安钱包”APP,成功挽损3万元。
无独有偶。事主阿豪近日收到了一条附有陌生链接的贷款广告短信,因其刚好有贷款需求,便进入网址下载了两个APP,按提示在“*商”APP申请贷款。
随后在“企*通讯”APP与客服联系,却被客服告知因其“银行卡账号输入错误”,需提交身份证扫描件、银行卡账号,交纳20500元作为“保证金”才能成功贷款,并承诺交款后会将“保证金”和贷款金额一并转到事主账户上。
事主阿豪正在犹豫之际,东城公安分局反诈警员联系到了阿豪,经过劝阻,阿豪删除了两个涉诈APP,避免了20500元损失。
常见网络贷款诈骗套路
套路一:骗子在各大平台投放贷款广告,诱导下载虚假贷款软件。
套路二:以“信息填写有误”“账号冻结”等理由诱导你支付“解冻费”“手续费”或“保证金”。
套路三:骗子抓住你想回本的心理,继续套路你转账,掏空你的钱包。
防范提示
1.申请网络贷款时请到正规金融机构,请勿相信任何陌生来电、短信、微信、网络广告。
2.不要在任何贷款公司的页面输入银行密码、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3.低门槛放贷是诱饵,汇款验资、收取解冻费、保证金、包装费等都是诈骗,一定要提高警惕。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
实名认证扫描身份证扫不出来
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
来(返)沈人员如果忘记提前报备该怎么办?“场所码”如何使用?……9月5日,沈阳市信息中心专家对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问:来(返)沈人员如果忘记提前报备了该怎么办?
答:近期沈阳发布了新的防疫政策,所有域外来(返)沈人员抵沈前要下载盛事通APP、微信小程序搜索“盛事通”或扫描“抵沈人员自主报备”二维码,提前1天向属地社区(村)和单位完成自主报备,抵沈后第一时间向属地社区(村)和单位报告。
如果忘记提前报备也不用急,您可以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火车站内张贴的“报备码”,填写个人相关信息,就可以完成报备。还可以查看手机短信,点击“防疫通告”链接进行报备,同样很方便。
问:很多公共场所在门口都张贴了二维码,这是做什么的呢?如何使用呢?
答:这是“场所码”,它是专为公共场所生成的专属二维码,对出入公共场所人员可实行扫码自动登记,这也是进行精准防疫的重要手段之一。
“场所码”现已在沈阳市各公共场所推行,进入公共场所需主动扫描纸质场所码。您可提前在微信、支付宝搜索“盛事通”小程序并完成实名认证。
需要注意的是,外地户籍人员需提前准备身份证原件,并在小程序内完成实名认证,以便于您快速完成报备操作。
此外,为避免在公共场所扫码造成人员拥堵,您也可提前下载盛事通APP并完成实名认证,通过“扫一扫”功能扫描“场所码”。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樊华
本文来自【沈阳日报-沈阳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扫描身份证扫不了(实名认证扫描身份证扫不出来)":http://www.ljycsb.cn/dkzs/10448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