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莫名被开通“美团月付”涉嫌强买强卖,下面是齐鲁壹点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美团贷款上征信吗
据报道,日前有用户指出,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美团外卖和美团买菜分别开通金融服务即“美团月付”,欠款100多元。不少网友表示,也曾有过类似经历。“美团月付”是一种授信付款服务,逾期会在个人征信中体现。目前,当事人表示事件已处理,被免除贷款费用,但心情仍十分复杂。
订外卖借钱给你,打车借钱给你,买菜借钱给你……仿佛全世界都等着借钱给你,仿佛只要借钱就能过上好日子。前段时间,某些互联网平台发布的一系列“土味借贷广告”,内容恶俗胡编乱造,令人极度反感。相比之下,“美团月付”之类平台似乎更为直接,都不用打广告忽悠,直接就让用户莫名其妙被开通了贷款。
据了解,用户在美团支付界面,只要点击用醒目字体写着的“推荐使用,本单立减最高88元”“免费领3元红包”等优惠信息按钮,就直接开通了相关金融服务。但许多用户并不知晓,这是一项信贷服务。要不然,骑个单车、买个蔬菜,几块钱的事,谁会去办个贷款呢?每个月300元的信贷额度,又有多少人会稀罕? 莫名其妙被开通,轻易无法关闭,贷款额度既极小,不记得及时还贷,还会影响个人征信——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以极简方式一键开通网络小贷业务,不仅大有欺骗色彩,而且涉嫌强买强卖。网络平台承诺的所谓优惠,很可能口惠而实不至,优惠券使用会有很多限制条件。所谓“零利息”更是绝不等于零成本,往往会有服务费、手续费、逾期计费等,此类产品息费的实际综合年化利率水平可能很高。
网络小贷尽管金额相对较小,但仍属信贷业务。监管部门从规范贷款业务流程、防范贷款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提出过很多监管要求。消费者没有申请、没有实名认证、也没有绑定银行卡,依然一键顺利开通网络小贷业务,如此稀里糊涂就一键办了贷款,显然不符合贷款业务操作规程。 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近期发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准备从规章层面规范网络小贷业务,对网络小贷公司进行严格规制。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络小贷从业机构要对照相关要求做好自查和整改。其中特别强调,“禁止诱导借款人过度负债、多头借贷”。
网上买菜莫名被开通“美团月付”,已经不止于“诱导”。人性是脆弱的,所谓优惠面前,很多人会禁不住诱惑,加之缺乏相关金融知识,消费者莫名其妙背上贷款,进而还会影响个人征信记录。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目标客户正在日益下沉,很多原本借不到钱的人可以借到钱,一方面或许是好事,但如果诱导他们过度负债,甚至稀里糊涂直接被贷款,更有可能是害人。 某些网络平台为获取海量客户,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诱导过度消费,危害的不仅是借贷者的个人金融安全,还可能增加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规制违规行为,把风险化解在未然之中,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金融安全。
作者:舒圣祥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美团借8000一年没还了会怎样
来源:南方日报
图集
微博上“代餐是风口还是智商税”的话题有超2.4亿阅读量,近8000的讨论量,有人极力“安利”,信奉着代餐减肥,也有人认为代餐营养单一,长期使用会导致营养不良。虽争议不断,但并未影响代餐的热销,京东数据显示,双十一首日开场10分钟内,代餐奶昔成交额同比增长20倍。销量与争议齐飞,代餐行业怎么了?
网红代餐月销35万件好评度近满分
所谓“代餐”,是指取代部分或者全部正餐的一种食物。代餐的风靡和减肥瘦身需求的增强密切相关。《轻食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轻食、减脂餐、减肥餐、健康餐四个关键词在美团App搜索次数同比2018年,分别增长235.8%、200.6%、186.4%、116.0%。《80 90后健康养生消费洞察报告》指出,在我国,有82.7%的年轻人不是在减肥就是奔走在减肥的路上。
代餐究竟有多火呢?记者选取了ffit8、王饱饱、WonderLab等10个热门代餐品牌,对其天猫旗舰店上的最热销代餐产品进行分析。从店铺粉丝数来看,选取代餐品牌中,粉丝数在百万以内的有7家,100万-200万的有2家。粉丝数最少的是“若饭”,近1万粉丝。“王饱饱”粉丝数最多,达230万。资料显示,“王饱饱”于2017年12月21日在中国商标局申请注册商标,“王饱饱旗舰店”于2018年8月正式开店,两年左右便在线吸粉超200万。
产品销量如何?记者选取每个品牌官方旗舰店中实时销量最多的一款商品进行分析(数据收集时间为11月11日,价格、销量亦以当天数据为准)。这10款热销代餐中,月销量最多的是“鲨鱼菲特”的产品,月销量达35万多件,销量最少的是“若饭”旗下的产品,为1236件。月销量不足1万的仅3款产品,1万以上10万以下产品有5款,10万以上的产品有2款。
值得一提的是,销量这么高,网红代餐产品并不便宜。10款热销产品中,单价最贵达1290元,是“咚吃”的一款21日代餐产品,单价最低为35元来自“keep食品旗舰店”的3桶装魔芋粉丝,但是价格仍是普通康师傅桶装泡面的2倍。10款网红代餐中,单价百元以内产品较多,达6款,百元以上千元以下有3款,1款单价超千元。尽管价格不便宜,但不影响消费者对产品评分,数据分析显示选取的代餐产品整体评分都在4.8分及以上(满分5分),说明消费者对热销的这10款代餐产品整体是比较满意的。
“代餐减肥”争议多,61%用户坚持不到一个月就放弃
代餐食品的热销反映的是代餐市场的火热,根据欧瑞国际的报告,预计2020年底代餐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元。代餐产品在欧美市场的渗透率达90%,而国内代餐市场渗透率仅40%,这意味着中国代餐市场还是一片广阔的处女地,发展潜力巨大。
虽然代餐看上去市场广阔,但是根据丁香医生的一份的调查报告,61%用户坚持不到一个月就放弃代餐,42%的弃代餐者放弃原因是没有吃饭感,37%的用户因为吃后效果不明显,放弃坚持食用代餐。
事实上,虽然上述记者选取的代餐产品评分较高,但也不乏槽点。从商品评论来看,“口感味道差”“性价比一般”“饱腹感不够”“分量小”等是消费者吐槽的关键词。槽点不止这些。深圳市消委会发布的《2020年轻食代餐粉比较试验报告》显示,中粮天科、Smeal、网易严选、碧生源四款代餐粉的部分营养指标,实测值与其标示值不符,未达到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要求。
围绕代餐,最饱受争议的问题还是“代餐减肥是不是智商税?”之所以产生这样的争议,和代餐地毯式的减肥广告轰炸不无关系。以WonderLab为例,记者在小红书数据分析平台千瓜数据上检索“WonderLab”,相关笔记超过1000条,内容主要关于“减脂食品测评”“宿舍减脂必囤”等减肥主题。
依靠代餐减肥到底有没有效果呢?“刚开始有效,恢复饮食后就反弹”成为许多网友共同的经历。网友“想努力赚钱却花得更多”表示:“吃了两个月瘦了20斤,恢复饮食后反弹了40斤,比最开始还重了20斤。”网友“GINTZAKI”有相似经历:“今年6月花了一千多买了全套的代餐,吃了一半就腻了,但是想到钱都花了,咬牙坚持下去,瘦是瘦了10斤,但正常饮食后不久就反弹了,个人觉得还是吃正餐吧。”
■专家观点
长期吃代餐当心损害健康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科陈容平博士指出,代餐本质上是一种设计出来的结构化膳食,通过低配比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动员身体肝糖原输出的增加,燃烧脂肪,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代餐市场的火爆,一方面迎合了减肥人群的“懒人心态”,把治疗性的产品以摇一摇冲泡、奶昔等简便形式输出到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减肥市场庞大的需求未被满足,关于减肥的健康科普以及更加符合人性的设计,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说代餐是“减肥神器”显然是商家在夸大其辞。陈容平博士指出,减肥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代餐只是减肥疗程里的一项工具,需要因人而异设置不同方案。比如评估肥胖的级别、评估肥胖的原因、有无相关并发症等,再决定下一步的减重计划。尤其对于本身代谢率偏低的老年人群、有心脑血管疾病等人群,盲目减肥是不合适的。
遵照中国营养学会的膳食指南,基于营养学的需求,常见人群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该在55%-65%,而市场上的代餐碳水化合物配比通常在20%左右,长期摄入可能导致营养问题。
“人体的能量获取主要渠道还是碳水化合物,长期吃代餐,没有及时进行身体评估,对身体可能带来种种不利的影响,如转氨酶升高、肌肉萎缩、蛋白质丢失、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医学上的减肥讲究疗程,比如代餐一般以8-12周为一个疗程,休息3-6个月,待身体修整后再重新启动第二轮。“临床上随意减肥带来身体损害的案例非常常见。”陈容平博士提醒,减肥人士需要掌握更多营养健康知识和理念,通过适当调整膳食结构和进餐顺序等,管住嘴迈开腿,来重塑健康生活方式,“而不是一边喝着奶茶,一边吃着代餐减肥。”
责任编辑: 张欣烁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美团贷款上征信吗(美团借8000一年没还了会怎样)":http://www.ljycsb.cn/dkzs/10440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