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融资租赁空子实施合同诈骗,太原警方捣毁18人诈骗团伙,下面是太原广播电视台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维信融资租赁旗下贷款
以购车之名,行诈骗之实,诈骗团伙利用融资租赁漏洞,精心设下骗贷陷阱,某融资租赁公司被骗43辆车,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11月10日,市公安局通报,晋源警方精准研判,全链条打掉一个以办理分期购车名义实施合同诈骗的犯罪团伙,抓获18名团伙成员,收缴涉案银行卡、手机等作案工具若干。
1 43辆车下落不明
今年3月,市公安局晋源分局经侦大队民警了解到,辖区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在以“售后回租”模式办理分期购车业务中,多辆汽车销售后被恶意断供,车也下落不明,给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民警初步调查发现,该融资租赁公司与客户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约定由该融资租赁公司以客户名义向4S店支付购车款,待从4S店购得车辆后,该公司通过签订所有权转让协议,由客户向该融资租赁公司转让车辆所有权,再由客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回租车辆。
“这种以融资租赁方式为客户提供分期付款买车的服务,在购车时,客户零首付,只需交付车辆上户等手续费。”办案民警认为,该融资租赁公司在办理客户分期购买车辆业务时存在风险,极易造成损失。
该犯罪团伙正是利用了这样的漏洞,仅支付上户手续费后,就将车辆开走,之后断供。这种购车并断供行为,与民事范畴的“借贷纠纷”高度相似,且主要涉案人员在作案时均不出现,全由“背户人”以正常购车名义签订各种合同,迷惑性很强。
据统计,被骗车辆多为小货车,共计43辆300余万元。
2 “背户人”浮出水面
案件侦办初期,一度被认为是“按揭逾期纠纷”。办案民警秉承对案件高度负责的态度,通过反复深入研判,同时参考全国类似案例,最终认定,该行为是利用“售后回租”形式实施合同诈骗的犯罪。
案件定性问题解决后,晋源分局成立专案组,全力攻坚,先后抓获马某军等18名犯罪嫌疑人。
现查明,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间,马某军(男,32岁,山西武乡人)为牟取暴利,组织李某鑫(男,29岁,山西汾西人)、郝某延(男,30岁,山西汾西人)等骨干成员,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发布“提供贷款”等信息,以发放“介绍费”为诱饵,雇佣李某勇(男,40岁,山西平遥人)等5人在我省各地特别是农村地区,网罗收入差、学历低、无购汽车意愿和能力、但社会征信较好的社会人员,作为购车“背户人”,每次支付4000元。
该团伙先后网罗张某东等10余名“背户人”,为“背户人”虚构工资收入、工作地址等信息,再进行“话术”和职业包装后,由“背户人”冒充购车人以“售后回租”方式购车。马某军等人在骗取车辆及全套购车手续后,故意断供,迅速将车辆转卖给销赃人员宋某杰(男,37岁,山西榆次人)等人,自己携款逃匿,被骗车辆则被销往青海、西藏、四川等地。
3 嫌疑人悉数落网
本案涉案人员较多,涉案人员参与多个犯罪团伙交叉作案现象突出。诈骗团伙分工明确,利用融资租赁购车“售后回租”的漏洞,在太原连续诈骗43辆新车,低价售卖获利300余万元。
按照全链条打击工作思路,办案民警牢牢紧盯线索,依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通过数据共享、情报研判、跨区域合作,加快推进案件办理,一层一层揭开了以购车之名行诈骗之实的合同诈骗案,综合运用多种研判手段,进一步查明了专门为该团伙实施销赃的多名涉案人员。
目前,该团伙骨干成员、“背户人”、销赃人员共计18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来源:太原晚报
维信金科有哪些贷款平台
近期,刚上市满半年的维信金科卖掉了杭州维仕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维仕金融”)及线上至线下业务平台。
未来,维信金科将完全退出线下业务,而专注于线上金融服务。那么,维信金科剥离线下主体背后,是“战略调整”还是“断臂求生”?
线下业务遭剥离
1月2日,维信金科发布公告称,出售维仕金融及线上至线下业务平台事项已与2018年12月31日完成。出售事项完成后,维信金科将不再经营线上至线下业务平台。公司亦将保留现有线上至线下贷款,其于2018年6月30日的公允价值余额为43.89亿元。
信息显示,维信金科出售维仕金融及线上至线下业务平台,总代价为约1180万元。该公司预计仅可获得收益净额约10万元,其相当于出售事项所得款项与于买卖协议生效日期目标公司未经审核的账面值之间的差额。
作为回报,买方与维信金科签订不竞争协议,签订买卖协议起三年内买方及维仕金融不得从事与维信金科相同的信用卡余额代偿业务或其他与维信金科业务相似、相同或构成竞争的线上信贷业务;买方及维仕金融须优先介绍任何借款金额超过3万元的信贷业务给维信金科,以换取转介费。
目前,维仕金融工商信息尚未变更,公告也并未披露具体买方信息。
对于出售原因,维信金科相关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线上至线下业务新增量占公司整体业务较小,与公司智能化的战略定位不符;其次,线上至线下业务的扩张成本较高,整体资产回报率较低,且不符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另外,在目前市场情况下,线上至线下业务偏向于两年以上的长期产品,在风险控制及长期资金的配置上,会有一定的挑战。
根据维信金科管理层的账目及评估,线上至线下业务平台2016年录得净亏损290万元,2017年录得微利70万元。与此同时,线下大额信贷业务对贷款规模的贡献持续下降,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的贷款占比分别为93.1%、37.9%、10.3%和不足20%。
线上业务挑战不小
只是,在剥离高成本的线上至线下业务之后,维信金科能否实现扭亏为盈呢?
“出售事项将令本公司有机会将财务资源重新分配至本集团产生更大长期回报的业务。预期将能通过线上业务继续满足大致相同的借款人群体需求,保持新增贷款规模,而且线上业务成本远低于线上至线下业务。”上述维信金科相关人士表示,“在出售线上至线下业务后,我们将继续深化信用卡余额代偿、消费信贷线上服务。公司将更加聚焦于线上服务、移动服务、智能服务,提供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智能金融服务。”
在线下信贷市场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线上信贷市场成为各家金融机构的着重发力点。第三方研究报告显示,线上消费贷款的待偿余额已大幅超越线下,从2013年的134.1亿元暴涨到2017年的10372.3亿元,并预计在2022年提升至7.54万亿元,彻底成为消费贷款的主流。
对于信用卡余额代偿“生意”,某信用卡余额代偿的机构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信用卡余额代偿针对的是具有征信记录的借贷群体,因此风险性相对比较低,但这也意味着放贷机构的利息收入比较有限,一旦运营成本、风控成本等提升,想要盈利的难度就更大了。因此,往往需要谋求更多的衍生业务,但难度同样不小。”
该负责人进而指出:“在中国消费升级刚刚起步的前提下,国内消费金融市场的潜力无限,即使细分到各个众多的垂直领域,也都具有很大的深挖潜力。但是,挤入这一市场的竞争者不断增加,而且资源越来越多地朝着头部机构流动,想要占据一席之地的难度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鉴于金融业务均要持牌经营的大方针,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算是正规军,而非持牌机构未来究竟会被如何定义存在不确定性。”
维信金科扭亏为盈的路或许并不好走。数据显示,维信金科从2015年至2017年,总收入从10.6亿元提升至27.1亿元。但同时,净亏损额也在大幅上升,从2015年的3.03亿元,到2016年的5.65亿元,再到2017年的10亿元,三年间亏损将近20亿元。在当前的监管大环境下,利率和费率等业务毫无疑问将会受到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也会跟着下滑。因此也正如维信金科在招股书中所言,其在2018年可能还会继续面临净亏损的局面。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维信融资租赁旗下贷款(维信金科有哪些贷款平台)":http://www.ljycsb.cn/dkzs/10303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