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马上消费金融怎么贷款(中银消费金融旗下小贷)

马上消费金融怎么贷款(中银消费金融旗下小贷)

马上金融快速成长秘诀:依托科技发展普惠金融,下面是同花顺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马上消费金融怎么贷款

随着重庆百货(600729)日前披露了2018年年度报告,其持股逾30%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上金融),以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

年报显示,2018年,马上金融实现净利润8.01亿元,同比增长38.6%。按照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重庆百货确认2018年从中获得的投资收益达2.47亿元,占该公司2018年净利润总额的29.7%。

3年时间发展成为行业头部公司(小标)

消费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已有10年历史。早在2009年,我国就宣布启动消费金融试点。2010年,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费金融公司、锦程消费金融公司和捷信消费金融公司等4家企业,作为首批获批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开始让更多的人群享受到消费金融服务。5年后的2015年6月,马上金融在重庆诞生。彼时,已有9家消费金融公司在其之前抢跑。作为后来者,马上金融却有着“后来者居上”的惊人表现。

据重庆百货在2017年、2018年年中披露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马上消费金融尚亏损3870余万元,直到2016年年底,才勉强实现扭亏为盈。公开资料显示,自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马上金融先后成功完成三次增资,注册资本由最初的3亿元增至40亿元,成为内资第一大消费金融公司。马上金融在短短3年时间里成功崛起为消费金融行业头部公司。

抢抓消费金融市场爆发机遇(小标)

近年来,随着消费日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也渐入佳境。

以2014年为起跑点,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进入了“黄金五年”发展期,市场规模迅速从从千亿元级别增长至万亿元级别。诞生于2015年的马上金融,赶上了好时候。

业内预计,在国家明确定调“消费金融是居民消费的配套保障”和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消费金融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

“消费金融市场的爆发,给所有消费金融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马上金融创始人兼CEO赵国庆坦言,马上金融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崛起,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在于抓住了这种机遇。然而,机遇之中,马上金融一路走来并不轻松。

近年来,因看到消费金融巨大的市场前景,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都在争抢这块蛋糕。其中,仅像马上金融这样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就多达23家。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之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激烈竞争之下,并非所有消费金融公司都因为上述机遇取得了好的经营业绩。在2014年以来消费金融发展的“黄金期”,甚至有一些消费金融公司还没赚到钱。“同行发展情况喜忧参半的情况下,创立还不到4年的马上金融能够迅速发展成为行业头部公司,显然靠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还在于,其有一只善于抓住机遇的‘手’。”有业内人士认为。

用金融科技之“手”构建风险防火墙(小标)

这只“手”就是金融科技。

从诞生伊始,马上金融就致力于通过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做一份为百姓服务、增进民众福祉的事业,并为实体经济发展助力。

然而,对于正规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而言,要做好普惠金融,谈何容易。

其中最大的难题,在于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带来的信贷风险。

因而,能否建立有效的风险防火墙,直接关系到消费金融是否能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及其自身发展的成败。

面对这道难题,马上金融如何突破?

“从一开始,我们走的就是一条以‘金融+科技’为核心、以科技驱动业务发展的道路。”赵国庆介绍,从创始之初至今,马上消费金融始终聚焦金融科技,陆续组建了900多人的研发团队。这支研发团队人数,占公司人数的80%以上。

成立3年多来,马上金融研发团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领域不断创新,研发出FaceX活体人脸识别技术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截至目前累计申请专利173项。同时,自主开发出LUMA风控系统、G!COLO云智能催收系统和XMA智能客服系统等600多套IT系统。

其中,Face X活体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多种深度学习模型的探索与优化,识别精准度高达99%,大大提升了风控水平、风控效率和用户体验。

据悉,马上金融的人工智能已覆盖获客、催收、营销、风控等多个流程,建立了贷前申请的反欺诈、信用申请评分、贷后AI智能催收、风险数据集市等几大模块,实现了对欺诈行为的精准防控和智能拦截;业务系统可对全国用户的贷款申请进行7×24小时不间断在线自动审批,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安全化的消费金融服务。

有信贷需求的个人用户想要从马上金融借钱的用户,只需下载安装马上金融APP,经过审批即可在线申请贷款。

依托金融科技,马上金融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为广大老百姓提供消费贷款服务。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提供多元化消费场景,形成了商品分期、现金分期、循环额度三大产品体系,为消费者搭建了便捷的消费信贷平台。目前,其自有获客入口超过260家,深耕线上消费场景超过180个,连接线下商户超过19万,完成了包括资金供给、数据支持、征信、场景及获客渠道等一系列的生态布局,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在数码3C、旅游、家居装饰、教育培训和健康美业诸多消费领域的消费信贷需求。

得益于此,马上消费金融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公司注册用户数已超过6千万;共促成了近5000万次的商品交易,累计放款额突破1900亿元,并帮助超500万人群建立了信用记录,平均每笔贷款金额仅2700元。消费金融帮助中低收入者提升消费能力及普惠民生、拉动消费的作用,从中非常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中银消费金融旗下小贷

(文/慕远)前不久美团推出“月付”叫板支付宝“花呗”,但还没怎么好好使用,近来网络上关于美团金融旗下小贷被判违法放贷的消息就又传的沸沸扬扬,不禁会让人联想,美团这是怎么了?

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公布了5份裁定书,判定美团旗下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团小贷)未经金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违法从事相关网络贷款业务。

美团方6月9日表示法院裁决结果存在严重失误,美团小贷将提起上诉,其实这已经不是美团第一次遇到类似裁决了。美团在未取得消费金融牌照的前提下,持续不断向外发放个人消费贷款,究竟所因为何?美团金融的有关资质是否合法?若不合法,取得合法资质又有多难?这些都是需要一一解答的问题。

网络消费贷款“钱”景巨大,巨头纷纷抢摊

国家商务部曾发布报告称,到2020年,我国的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有关专家表示:我国大约有2到3亿人属于消费金融的客群,如此大的市场规模和盈利前景,自然引得资本巨头纷纷入驻抢摊。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平安和小米先后入局,更使得消费金融领域竞争加剧,备受瞩目。

FinX科技统计出我国现有30家消费金融公司取得了合法经营牌照,而这些消费金融公司多是在线上布局,线上发放贷款不仅可以大批量低成本获客,还可以在利用大数据进行风控的同时明显降低营销成本,减少坏账率。

招联消费金融公司2019年全年营收107.40亿元,同比增长50%,净利润14.66亿元,同比增长17%。捷信消费金融2019年获取的净利润约11.4亿人民币。马上消费金融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89.99亿元,同比增长9%,净利润8.53亿元,同比增长6.5%。中邮消费金融作为取得牌照的后起之秀,因为经营得当,2019年实现营收37.25亿元,同比增长78%,净利润3.49亿元,同比增长70%。

中银、晋商、长银、五八等消费金融公司也都实现了净利润的正面两位数增长,而且,除这些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外,360金融、趣店、乐信等金融科技平台也在个人消费贷款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年来,因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众信贷意识的觉醒致使中国消费金融领域的发展非常迅猛,互联网巨头布局消费金融领域的热情也很是高涨,腾讯、阿里、百度、小米、平安等纷纷先后涉足其间,美团想要瓜分这块大蛋糕,取得一席之地,本无可非议,可是它的发展似乎不太顺利。

连年营运亏损,为获利大举放贷?

长期以来,美团的营收主要靠外卖佣金和酒店业务收入,但因为骑手佣金和技术运营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问题,这两项主营业务的钱赚得并不轻松,再加上战略扩张的一些投资回报周期长或投资失败,美团近些年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

面对如此情况,美团一定会加大开拓和扶持盈利面大的业务,近期,据美团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可以看出,小贷业务成为了美团业务板块主要的业绩增长点,第一季度利息收入贡献较去年第四季度增长7.27%。其实美团早就已经开始布局金融贷款业务,近两年更是持续加大发力,这么做,不仅是为了盈利,更是为了打造一个巨头企业的金融生态圈。

2016年,蚂蚁金服的估值就已经达到了600亿美元,而近来的《中国独角兽报告:2020》中更是指出,蚂蚁金服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500亿美元,京东数科估值也已超过千亿。美团创始人王兴在2015年时也曾豪言美团要打造一个千亿资产规模的金融事业。

美团声称要充分链接消费者和商家,全面覆盖资金流和信息流,由消费者扩展到服务供应端,并借助互联网带动渗透整个服务产业价值链。那么显而易见,面向C端的消费金融是这条价值链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更是一块能带来大额利润的肥肉。

资质不全,美团金融出路又在何方

其实今年1月,焦作市就曾公布过一份相似的裁定书,美团小贷因借款人闪某拖欠76095.54元借款本金及利息和逾期费用,于2019年4月1日向保定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委员会于4月19日作出裁决书。同年11月26日,美团小贷向焦作市人民法院申请执行,12月2日法院立案执行,但要求美团小贷限期提交具有发放贷款资质的证据,美团小贷最终未能提交,于是对其执行申请予以驳回,而针对此次裁决,未查到有美团后来上诉的文件资料。

如今,又一下公布了5份相似的裁决书,美团方表示会向法院上诉,至于后续发展如何,我们只能静待事情的进展。

其实说美团小贷违法经营主要可能是受限于跨区放贷,美团的招股书曾披露信息称,重庆市政府规定,具有良好经营管理地位和风险控制能力,资金等于或者超过2亿元的小额信贷公司,可以在重庆行政辖区内开展有关信贷业务。可以看出,美团小贷的业务在地域和范围上可能有所限制,但美团方工作人员表示,美团三快小贷的营业范围明确包含了“开展各项贷款”。

实际上,美团虽然已经有了不少金融经营牌照,如支付牌照和征信牌照等,但却缺一张经营个人消费贷款十分重要的消费金融牌照。消费金融牌照相比传统小贷牌照和互联网小贷牌照,含金量比较高,主要体现在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方面,它的业务范围不仅可以线上线下同时开展,还可以批准发行金融债券和保险收益类产品。业务资金来源也比较多样化,可以同业拆借,发行债券以及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等,还可以达到10倍的金融杠杆,远超小贷最多3%的杠杆。

当然这一金融牌照申请获批也比较严格,而且就算是美团获取了这一牌照,面临的竞争也将是十分激烈的,何况关于美团申办这一牌照,还基本没传出来过什么风声。

总之,从这些裁定书可以以小见大,美团金融贷款尚需多加优化,未来是否能持续做大做强,我们也不能妄下定论。

美团在上市之前,为了减少上市阻力,让“故事”变得丰满,就不断打破自身的业务边界,将触角伸向其他领域,毕竟仅靠外卖似乎很难支撑其估值以及未来的价值溢价,而如今又在能够挣快钱的小贷业务上紧锣密鼓的筹措,可想而知其目的就是要打造场景+金融的生态闭环。外卖只是工具,金融才是美团的正题,金融业务进展的顺利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团未来的价值,而且金融板块也必将是被美团搬到资本市场的下一场重头戏,毕竟像蚂蚁金服离上市只差临门一脚,美团岂能甘居人后?只不过急则生变,事缓才能圆。

(编辑:水木)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马上消费金融怎么贷款(中银消费金融旗下小贷)":http://www.ljycsb.cn/dkzs/10149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