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催收?一年花15亿“收数”,马上金融被罚百万,下面是说财猫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马上消费金融贷款利息
先借你钱消费,然后会有人找你催账。
而且,一年找人催账都要花15亿!
最近,顶着「可能成为“消费金融第一股”」的马上金融,传来了要上市的消息。
不过马上消费回应称,该消息不属实。
前阵子,刚被开了一张百万罚单,因为贷前审查不审慎;催收合作机构管理不审慎。
合规监管、行业内卷,也让这家曾经发展神速的公司,压力山大。
说财猫一只懂财经的喵~64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百万罚单
前阵子,马上金融收到了来自重庆银保监局的一张百万罚单。
因其贷前审查不审慎;对委外催收合作机构管理不审慎。
相关责任人朱劲、徐轶被警告。
事实上,这不是马上消费第一次被监管层处罚。
早在2017年3月,马上消费就曾因违反征信业的相关条款,被罚款39万。
2021年6月,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也曾发布说:
马上消费金融存在“营销宣传夸大误导、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合作商管理制度不健全、联合贷款管理不规范、催收管理不到位”等“七宗罪”。
比如:马上消费“安逸花”APP首页有“超低利率”的宣传表述,实际贷款年利率为7.2%-36%;
“极速放款权益”弹窗显示“免费领取”,点击则将消费者导入联合贷款审贷流程等等。
通报还指出,马上消费催收短信、催收电话、律师函存在向无关第三方催收的内容。电话催收存在向无关第三方透露借款人信息及侮辱、攻击等情况。
被点名通报批判指出了这么多问题,当时,马上消费的回应是:
诚恳接受监管部门的批评和意见,第一时间成立整改小组,已基本完成整改工作。
但从重庆银保监局最新开出的百万罚单来看,整改显然是还没到位。
我看了下黑马投诉的搜索,与马上消费相关的结果高达59024条,大部分与高利贷、暴力催收、莫名被贷款有关。
上市遇阻
马上消费金融的创始人,是原京东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战略官(CSO)赵国庆。
在离开京东一年后,赵国庆的创业项目——消费金融公司马上金融于2015年6月正式开业。
起步挺牛的,不仅顺利在重庆拿到消费金融牌照的试点资质,股东包括重庆百货、北京中关村科金、重庆银行、阳光财产保险股份、中金公司等,可谓大有来头。
还是那句话,投资者的钱,当然不是白拿的。
这么多大佬选择投钱给马上消费,除了美其名曰看好消费金融的未来,瞄准的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共同目标:
上市圈钱!
早在2020年9月,马上消费就曾试图发起上市冲击。
彼时,重庆银保监局,原则上同意马上消费金融IPO,首次发行规模不超过13.33亿股。
随后,重庆证监局也显示,马上消费在2021年1月与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签订了辅导协议。
但是并未披露具体上市板块。
但等了两年多,上市的事情始终没下文。
而这次传出要在创业板上市,马上消费的高管们也是急急忙忙出来否认,对上市呈现出一种讳莫如深的态度。
有分析认为,在经过几轮合规整改之后,消金公司的上市难度,大大增加了。
目前,国内共有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尚无一家成功上市。
科创板方面,限制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
创业板方面,禁止从事学前教育、学科类培训、类金融业务的企业在创业板发行上市。
而马上消费金融作为科技金融企业,以金融为根本属性,归属银保监局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处监管,其上市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内卷加剧
一边是上市迟迟未竞,投资人干着急。
另一边却是消费金融领域入局者越来越多,内卷加剧。
目前,国内共有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其中27家已开业。
在已批复的消费金融公司中,银行系为主力,有银行参股、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多达23家。
大家都想来吃消费金融的这块大蛋糕,但行业的规模增速却在放缓。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已开业的30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总额达8844.41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较2021年的43.5%大幅放缓。
而根据马上消费股东重庆百货披露,2022年,马上消费实现营业收入135.3亿元,同比增长35.16%;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29.34%。
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总资产665.1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7%,增速同样有所下滑。
图源,马上消费金融官网
除了规模增速有所放缓的隐忧以外,马上消费的另一重隐忧,还在于不良率的提升。
根据新世纪跟踪评级报告,2019年-2021年,马上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01%、2.89%、2.76%,其中,2019-2020年末不良贷款为逾期90天以上贷款,2021年末不良贷款为逾期60天以上贷款。
猫姐之前写过另一家互金公司乐信。截至2022年底,乐信在贷余额为996亿元,90天以上逾期率2.53%,达到历史新高。
显然,马上消费的不良贷款率,比乐信还要高出不少。
为了对冲不良贷款的影响,马上消费计提了大规模的资产减值损失,2019年-2021年,金额分别高达59.26亿元、45.55亿元和50.82亿元。
考虑2022年大环境不佳,马上金融计提的金额,只会高不会低。
一面是风险管控面临的压力,另一面则是费用的不断增加。
2019年至2021年,公司业务及管理费用分别为22.16亿元、23.6亿元、33.65亿元,其中代理催收费用为10.36亿元、11.56亿元、15亿元。
就,怪不得那么多人投诉马上消费暴力催收!
值得一提的是,在马上消费的营收构成中,利息收入就是大头。
据马上消费披露的年报,2021年,马上消费获取的利息收入就已经超过100亿元!
暴利啊!
监管趋严,增长放缓,竞争加剧,获客成本增加,不良率抬头,上市又迟迟没有看到希望…
看起来,马上消费似乎走入了一条窄路。
你有在马上消费金融借过钱吗?关注我,评论区聊聊!
说财猫一只懂财经的喵~64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京东金融贷款利息高吗
你知道京东金条吗?
你用过京东金条吗?
京东金条可以实现超前消费
在线贷、无抵押、实时批、到账快
一个字!爽!
可是最近
有不少人被“京东金条”骗了!
京东不是大公司吗?怎么会骗人!
请注意!请注意!请注意!
这些都是骗子
在冒充京东金融客服实施诈骗!
下面请看真实案例
↓↓↓
【案例分析】
1、陌生来电
近日,四川省绵阳市民郑女士接到一自称“京东金融客服”的陌生号码来电,告知其在京东金条上的贷款利息过高,违反国家金融贷款管理相关规定,为避免“影响个人征信”,现可取消其贷款,郑女士听得一头雾水。
2、接连下套
正在郑女士纳闷时,她又接到一自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的陌生号码来电,对方同样告知郑女士在京东金条上的贷款利息过高,违反国家金融贷款管理相关规定,为避免“影响个人征信”现可取消其贷款,如果现在不办理取消业务,以后就要去上海、北京等地取消,还要还款20万元。
3、下载APP
听到还要还钱,郑女士有点不服气了,为了确认真伪,她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查看京东金条,发现自己确实可在京东金条里借款20万元!
这数额对得上,郑女士便信以为真,心想自己怕是忘记了曾经开通过京东金条,便又按照对方要求下载了一款名为“xx视讯”的APP,随后便注册登录,并加入一视频会议中。
4、点击链接
视频会议中,“客服”教授了郑女士取消贷款的方法,要求其点击一个网址,查询自己贷款情况。随后,郑女士按照对方要求将自己贷款额度截图发送给该网址内“客服人员”。
5、转款指定账户
随后郑女士按照“客服”要求,将自己银行卡内余额转入指定银行账户内用于“取消贷款”,等到钱都转完了,郑女士才恍然大悟,自己中了骗子的圈套,所谓“指定账户”,其实是骗子“账户”。心急如焚的她赶紧报警求助。
【套路解析】
1、取得信任
诈骗分子通过拨号冒充京东金条、支付宝、微粒贷等金融客服人员给你打电话,在电话中报出你的相关个人信息,取得你的初步信任。
2、代办业务
诈骗分子称你在京东金条、支付宝、微粒贷等贷款利率过高,可以帮忙操作降低贷款利率或注销账户。
3、诱导操作
你一旦相信之后,骗子就开始诱导你下载相关社交通讯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一方面诱骗你通过网上贷款并转账到对方账户,谎称完成操作即可降低利率或注销账户并将钱返还给你。
另一方面诈骗分子通过共享屏幕功能远程操控你的手机,套取你的银行卡验证码,将你个人账户余额尽数转出,从而完成诈骗行为。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骗子这么喜欢屏幕共享?
“共享屏幕”被骗子作为诈骗工具,在冒充公检法、冒充客服等诈骗套路中都会被使用。
由于这些具有“共享屏幕”功能的APP大多能直接在应用市场下载,受害人也因此放松了警惕。
【防范要点】
1、如何防范“共享屏幕”诈骗手段?
2、如何识破涉及征信类骗局?
1)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金融机构,均不得擅自对信用记录进行修改。声称可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征信修复”的,都是诈骗!
2)征信报告只是客观记录和反映信息主体的信用信息,不对信息主体信息作任何评价,所以并无“黑名单”。
3)一次失信不会终生记录,个人不良信用记录将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保存5年,之后不再展示。如果认为征信报告存在错误的,可以向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查询服务网点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警方温馨提醒
凡是接到京东金融“客服”来电
要帮你去销户、借款、转账的
一律是诈骗!
如遇到类似情况
可拨打京东官方客服
要求客服协助确认核实!
请保护好身份证、验证码
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
千万不要向任何陌生账户转账汇款
如被骗请及时拨打110,到派出所报警
来源:绵阳市反诈中心、熊猫反诈、海南反诈中心微信公众号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马上消费金融贷款利息(京东金融贷款利息高吗)":http://www.ljycsb.cn/dkzs/10103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