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13日。在Hong Kong Web3嘉年华的现场,我们的钉钉直播节目《Blocknow大咖访谈》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蒋昌建先生。姜老师以其温和的气质,优雅睿智幽默的主持风格,深受观众喜爱。此次姜老师作为“2023香港Web3嘉年华”的特邀主持人来到香港,所以我们采访的主题也是关于姜老师对Web3、人工智能AI等行业的深度思考和重点解读。
劳拉:
作为“2023香港Web3嘉年华”的特别主持人,姜先生,您对Web3有什么看法?在你看来,它会成为互联网的新叙事吗?
姜老师:
我认为Web3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一种新的叙事。我们知道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例如,如果没有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我们就不会谈论Web3。当Web3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那么大家就会对其技术应用展开热烈讨论,形成一定的叙事议程。与此同时,Web3也在不断发展和前进,引起了香港市政府的重视,宣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励,并引发了新闻热点,从而使Web3叙事处于媒体议程的前沿。
另一方面,再加上Web3本身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开放性和透明性,可以解决当前互联网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发现的一些痛点,进一步推动Web3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叙事。
但Web3的叙事能持续多久,也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关注的。
首先,Web3能否如其宣称的那样,解决当前互联网web2时代发现的一些痛点,从而推动互联网的发展;
其次,一项新技术或应用一开始并不完美。那么,它要解决的问题和它要解决的问题哪个更大呢?如果解决问题的成本更高,风险更大,叙事也会大大缩短;
最后,如何从Web2整合到Web3?Web3虚拟经济如何赋能实体经济?以及其庞大的经济体系是如何改变人们的经济思维和行为的?这些都会影响Web3叙事的长度。
劳拉:
ChatGPT今年以来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也引发了人工智能AI的火热。ChatGPT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引起了人们对人工智能觉醒的关注。许多科学家和公众人物也因此公开表示,禁止深挖AI项目。不知道姜老师是怎么看待这个争议的?你怎么看待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
姜老师:
首先,ChatGPT是一个很棒的开发应用。它为我们收集、处理和筛选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避免了我们以传统的方式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它在单位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信息。同时,ChatGPT的辩证法非常有技巧性,它可以在对一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提问的过程中,建构出某种意义上的立场,平衡而不偏不倚,特别符合人在面对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时的心理结构。你可以说这是更人性化的设计。这些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实际的帮助。
其次,对于很多学者和公众人物对人工智能的担忧,霍金先生早就提出了“机器学习的速度远超人类”的观点,包括社会上很多人和霍金是一条线上的,他们不主张深度挖掘人工智能,也反对在战场上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他们的担心有一定道理。马斯克最近也提出要控制Chatgpt的开发速度,也是这种担忧的表现。
一方面,ChatGPT拥有庞大的知识库,有效地组织知识库中的信息,最终呈现给我们。当用户完全接受了人工智能处理后呈现的信息,并且我对呈现的内容进行了反复的深入对话,这方面的人工智能就会变得更加聪明,从而在原有的知识领域中滚动,慢慢形成一个知识茧,这个知识茧或多或少会限制人类的想象力,甚至可能会以某种方式刺激你。
另一方面是一种“自己命运的源泉是什么”的哲学思考。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对其产生了依赖。当其知识储备和信息收集、处理、应用超越人类时,人类将失去原有的主导地位,于是“你自己命运的源泉是什么”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谨慎乐观的,因为刚才提到的人工智能的优势,同时社会也在不断发展。我觉得我们最终会和ChatGPT合并,这可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就像早期计算器的出现,人类还没有完全丧失计算能力,所以我也没那么悲观。因为碳基和硅基的寿命,我觉得融合的可能性会很高。
劳拉:
元宇宙的出现,满足了人类对虚拟现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不知道姜老师是怎么看待元宇宙的?会不会成为科幻作品中描述的人类第二世界?
姜老师:
首先你提到了超宇宙满足了很多人对虚拟世界的一个梦想。我们的现实场景已经非常多元化,接触虚拟场景越来越多。比如以游戏为例,游戏其实是一个虚拟世界,所以元宇宙不是突然来的。我们与虚拟世界建立了联系,在游戏中,玩家可以获得某种自我满足。当VR、AR等各种设备和应用逐渐完善后,我们与虚拟世界的接触会进一步加深,技术的进步和内容的丰富会吸引更多人关注,从而对虚拟世界产生一定的追求。但在可预见的未来,虚拟和现实不会互相取代。虽然虚拟世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一部分人的自我实现感,但并不意味着真实的物理世界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
第二,超宇宙并不像我们现在展示的那样简单地模拟一座房子。元宇宙的发展,一定是Web3方方面面的集合,而不是单一技术的体现;另外,超宇宙需要有一定流量的活动场景;最后是基于人性。我们移入元宇宙,如何定义人与人、人与虚拟物的关系,元宇宙如何给我们带来自我实现的机会,是否有更舒适的价值创造空,等等。元宇宙的发展需要基于对人性的考量来判断。
最后,我们要展望一下元宇宙的前景,但不要误解。同时要关注基础设施的发展,搞清楚真正的元宇宙是什么。最后要把各种Web3的应用和开发叠加起来,逐步形成我们所期待的元宇宙形态。
劳拉:
Web3和metauniverse的发展离不开底层技术和基础设施。那么作为Web3的基础设施,如何看待公链,比如MOVE语言系的SUI和Aptos,metauniverse的BFMeta和专注于Layer2的Arbitrum?你关注他们吗?你觉得他们怎么样?
姜老师:
随着Web3的应用和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它所面临的三个困境,即需要在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去中心化之间取得平衡。事实上,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工业界都在积极探索各种解决方案,比如开发安全、高效、便捷的新型公链,比如使用智能合约语言MOVE开发的SUI和Aptos,让开发者可以更加灵活、安全地定义和管理链上的数字资产,这实际上解决了一些问题;据我所知,BFmeta也在和有web3意识的艺人探讨合作,如何将他们的音乐资产进行链条化,探索一条Web3+在娱乐圈的新发展之路。
另一方面,公链的价值取决于生态,生态越繁荣,你的价值就越高。目前以太坊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其次是公链互相竞争的局面。所以这个时候你需要另辟蹊径,避开现有的竞争,创造新的模式,比如专注于元宇宙、存储、NFT、DID,实现共赢发展。
劳拉:
4月11日,香港正式成立香港Web3.0协会和Web3Hub基金。你觉得这会给香港带来什么影响?
姜老师:
香港政府确实是一个非常开放、创新和专业的团队。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市政府敏锐地观察到了Web3技术,成立了香港Web3.0协会,支持和鼓励Web3产业的发展,为香港的科技和金融产业发展打开了新的窗口。此外,香港也在最近一两年开始完善监管体系,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合规保障。web3协会的成立使得行业、政府和行业从业者互联互通,也为Web3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智库支持。香港数码港Web3hub基金的成立,无疑将鼓励Web3创业者聚集香港,在香港发展相关业务,也为香港成为Web3发展的领导者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因此,透过这些措施,我认为香港应该可以把握第三代互联网的发展机会。尤其是面对一种新的技术创新带来的新的发展轨迹,香港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制定帮助Web3企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设立了一条线提供必要的监管和保护。我相信Web3在香港的发展一定有很多激发想象力的愿景。剩下的就是用时间来验证了。当新兴的Web3产业最终走向成熟,将巩固香港金融中心原有的优势存量,也为其带来更新迭代的增量升级。
劳拉:
网友提问:老师,你认为脑机接口技术会成为人类进入元宇宙的入口吗?
姜老师:
首先,我不排除脑机接口在元宇宙场景中的应用,但应用中可能存在两种可能。第一是生命议程的最终主导权在人类手中,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并存;二是交出自己的主导权。脑机接口技术可以提取我的意识。我希望永远生活在元宇宙的世界里,从而成为一个数字化的人,让我的硅基生命不会离开这个碳基生命的世界。
劳拉:
网友问题:蒋老师如何看待ChatGPT收集用户信息?你觉得如果AI在一个公司手里会有一定的风险吗?
姜老师:
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不用担心。我们要明白ChatGPT的素材不是我们自己生成的。它的所有材料都基于互联网信息库中的数据,可以公开搜索。如果ChatGPT收集的数据属于隐私数据,那么我们需要知道这些数据是从哪里获得的。如果数据公司有数据泄露,那就不是ChatGPT的问题了。但如果ChatGPT足够聪明,能够独立获取你分布在不同平台上的各有侧重的数据,并有机整合,而这些数据又有被第三方不当使用的风险,或者公开获取会让数据主体感到不适,那么我们就需要形成一定的共识,制定相应的法律来保障这些个人隐私数据的安全。
劳拉:
网友提问:姜老师,主持人是你的另一个身份。你认为人工智能将来会取代主机工作吗?
姜老师:
我觉得可以,但是人工智能只能替代节目主持人的部分工作,而不能完全替代。首先,人类是有情感的。主持人主持的时候,有些环节会把自己的情绪带进去,不知不觉形成特定的节目效果。现阶段人工智能还不能* *人类所有的情感。就算人工智能模拟了人类99%的情绪,还是有1%模拟不出来。另一方面,即使情绪是可以模拟的,也应该在什么节点、情绪表达的强度上触发。其次,ChatGPT本身需要数据库和模板。当我的相关数据和模板没有授权给它,它就无法* *我,也无法取代我的托管工作。最后是挤出效应。比如主持工作时只需要看稿子,不需要生动的情感表达,那么这个时候我就可以授权他,我有更多的经验去处理其他工作。基于以上,我认为人工智能目前只能替代节目主持的部分工作,而不能完全替代。当然还有一个游戏化的问题,就是有些观众更喜欢看数字主持人。因为长期沉浸在虚拟场景中,他们的审美、信息接受、娱乐消费的渠道更愿意向数字人开放,或许也更容易被数字主持人接受。换句话说,对于一些观众来说,他们愿意接受人工智能的数字主持人。
结论:
感谢您的精彩分享,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姜先生作为特邀主持人来到了香港Web3嘉年华,还将出席一些活动论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香港Web3嘉年华的日历,在活动现场与姜老师近距离互动。同时,我们的钉钉直播栏目《Blocknow大咖访谈》将继续邀请嘉宾,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关注。下次见!
本网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蒋昌建在复旦教什么课,蒋昌建 复旦":http://www.ljycsb.cn/qukuailian/22915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