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主导区块链行业第一股建安科技和Web3元宇宙第一股Nano Labs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孔建平(Twitter: @ punk8185)近日接受了比推的专访。孔先生从事行业十余年,现任纳米实验室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建安董事局联席主席。
他在专访中表示,比特币不仅是一个价值储存库,它将在Web3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当Web3世界的锚。加密生态的重心正逐渐从金融应用转向底层技术;最近佩佩币的万倍回归恰恰证明了区块链基础设施的价值,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全球的流动性和用户网络效应。
以下是采访内容:
比特伊:你从2012年左右开始接触比特币。当时的概念相当深奥,难以理解。对于一个法学院的文科生来说,你当时是如何喜欢上这个行业并一直坚定下来的?
孔建平: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行业。它从底层改变了一些东西。比特币有一个非常便捷的转账交易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包括接入、支付和无接入的交互。这是一项非常具有突破性的技术。我当时觉得可能是未来。
碧翠:这十年来,你对它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
孔建平:我觉得有两个很大的变化。第一,10年前,我们认为比特币是用于线下支付的。但是今天,我们认为未来10年比特币不一定需要线下支付,因为一种新的技术用在了一个新的领域,一个新的群体。我们认为它应该是Web3世界的锚,而不一定是现实世界的锚。现实世界还是可以留给美元,黄金或者人民币。当一个新的数字世界出现时,比特币是最好的选择。
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认为比特币可能是一个真实事物的载体,但现在我个人认为它应该是未来数字世界的载体。没有必要锚定这杯咖啡的价格,但它可以锚定数字世界的NFT价值是多少。
真实场景有各种解决方案。比特币和数字货币可能不是最好的。虽然在很多支付体系不完善的非洲国家可以作为补充,但在美国和中国并不是最佳选择。
第二方面,我发现整个加密生态越来越完整,从过去的比特币到以太坊生态,越来越丰富。我还把生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比特币主导的区块链时代。那个年代能做的事情不超过五种,矿机、矿石、矿石、芯片等。第二个时代是以太坊主导的金融应用时代,这个时候可能有几百种事情可以做;第三个时代,我觉得可能是Web3的原始时代,慢慢从金融应用走向技术;第四个时代是工业Web3时代,我们发现很多有产业有资源的人真的想和Web3结合。我们认为,它可能正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
毕推:从2012年左右开始,你抓住了很多行业内的机会,包括投资建安科技,担任董事长。现在你转向了元宇宙。从你个人的经历来看,如何把握整个行业的机会?
孔建平:我觉得整个区块链赛道最大的机会其实分为三类,一类是筹码矿机,持币,一类是交易所,因为所有的投机者都离不开交易所,交易所是流动性池,第三类是产业。
我们认为交易所是金融敏感的,中美监管都会有影响,很多用户炒币可能会亏损,不符合我们早期的投资价值和理念。所以早期从不介入交易所业务,而是做芯片走合规上市的道路。
我们认为,如果中美都反对,一个企业会受到更大的压力,但芯片和矿机只是中美之间监管不存在太多法律问题的领域。
比推:从整体环境来看,中美之间有一场芯片大战,包括美国对中国芯片的诸多限制。这对你有影响吗?
孔建平:总体宏观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没有直接影响。我们不属于美国制裁的对象,芯片技术没有问题。但总的来说,中国人要做到这一点肯定没有欧美人那么简单,但中国人的优势是相对高效。
比推:英伟达和英特尔基本退出了矿机业务,很多企业也在向人工智能转型。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孔建平:我们原来的公司2015年开始做人工智能芯片。这种更强的计算芯片实际上是有需求的。说到纳米实验室,我们认为可能是网络基础设施能够捕捉到更好的行业红利。所以我们做了iPollo平台,芯片的整个供应链周期会更长。如果网络基础设施做得早,你的优势将是巨大的。所以我们早前做了一个AI和元宇宙的基础设施。
比推:很多人认为未来世界是超宇宙的世界。这个概念去年特别火,今年热度下降了很多。Meta去年在元宇宙业务上亏损超过137亿美元。这对您的网络基础设施有什么影响?
孔建平:因为我们iPollo网络的第一点就是计算,不仅是元宇宙的实时渲染,还有AI,所以虽然最近对元宇宙的需求没有那么大,但是对AI的需求在增加。很多客户主动联系我们,希望我们能提供这种服务,用GPU计算这些有GB需求的项目。
碧翠:最近香港的Web3新政讨论度很高。但有观点认为,香港更多的是金融中心,美国在科技创新和应用方面更先进,基础更深厚。作为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你对香港Web3的未来有什么看法?
孔建平:我觉得香港的火其实是因为香港政府在去年10月底发布了政策宣言和加密货币许可制度,香港要发牌照。而且香港以前是金融中心,当然会有更大的优势。但我们也告诉香港政府,如果香港只有金融没有科技,就不会建立金融中心。以前能成为金融中心,是因为内地有技术,有产业。但现在如果大陆不允许,产业还在美国新加坡等国,你就无法成为真正的金融中心。
所以你可以看到香港政府是很热衷的。二月份公布的预算叫Web3,Web3不仅仅是财政。我们对Web3的定义是AI+区块链,而不仅仅是金融。以前在Web2时代,一个商业企业要做科技,公司就得越做越大,因为这是木桶理论,短板做不出来。要么是巨头投资生态补短板,要么是人越来越多,但在Web3时代,几个人就能做一个公司,特别难能可贵。香港的生态适合几个人到几十个人的公司发展。
我觉得香港绝对是一个创新的地方,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创新,而且你看整个加密生态,比如交易所赛道或者中国人主导的,中国人其实做的比美国人多,所以我们看具体应用的时候,中国人还是有优势的。
碧翠:既然你已经深耕技术领域,那么你在法学院的学习经历对你现在有帮助吗?
孔建平:我觉得最大的帮助是对法律的理解。你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可能受到更严格的监督。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思维上。
碧翠:你创业的原则是什么?
孔建平:大方向是我们希望在一个奖金的轨道上做一些真正提高效率或者降低成本的事情。
毕推: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你更关注的是宏观层面可能带来的机会或者某个行业的机会。
孔建平:早期更多的是宏观层面,因为我是做法律的,一开始肯定看不到某个细节。
但随着在行业中的时间越来越长,迭代思维越来越强,行业中的机会可能会提前把握。
碧翠:从你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加密行业最大的误区是什么?你对自己从事的矿用芯片行业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孔建平:大家都是隔着一层窗户纸在看对方,所以这不是误会。我认为这需要时间。牛市来了,大家都不会误会,比谁都冲得快。到了熊市解释也没用吧?
对于矿业,我觉得最大的误区就是很多人认为这个行业没用,耗能。
Bitui:但是总体来说,Web3的社会接受度其实比以前越来越高了。
孔建平:因为它有财富效应,人们在这里不断地赚钱,年轻人蜂拥而入,接受度肯定会越来越高,这也说明这个行业不错。
如果行业没有一波持续的热度,是不可能有人关注的。Open AI也很受关注,因为它的融资估值是几百亿美元,很多人看到了新的商机。道理是一样的。
Bitui:是的,佩佩币最近带来了万倍的财富回报。如何看待这种迷因币的热潮?
孔建平:这证明了区块链基础设施的价值。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用户的全球流动性和网络效应。就像互联网一样,互联网的价值与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而Web3的维度会更高。所以一旦这些币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如果交易所进来,牛市就会大涨。当然,熊市会大跌。
如果不在区块链搞佩佩币,同样的方式和方法可能是做不到的。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知道怎么买,不知道去哪里买。古语云:“你出不了那个村。”
比特伊:所以你认为这个迷因币还有真正的价值?
孔建平:没有价值。它的价值来自于Web3整个基础设施的价值。基础设施赋予其“壳价值”和流动性价值。比如在中国买一个“壳”,就要15亿美元(最贵的时候)。一个壳可能只有2万个投资人,你的成交额是那个壳的10-100倍,你的用户是5-1000万。你觉得这个“壳”值多少钱?
比推:你关注比特币快10年了。你觉得这10年创业探索期间最大的体验和感受是什么?
孔建平:我个人的感受:第一,如果你看好这个行业,你会在这个行业里持续迭代很久。你可能今天错了,明天也错了,但是多迭代,一定会有合适的机会;
第二,不要用杠杆投机;
第三,不要把运气当成一种能力。你今天买了佩佩不是因为你的能力,而是因为运气;或者你是偶然买到的,但是你可能买不到另一个佩佩了。
碧翠:对于一个想在区块链行业创业的年轻人,你有什么建议吗?
孔建平:只要他坚持做下去,他的成功概率很可能会高于其他赛道,因为大家对这个行业都是有偏见的,也就是说同样的能力,你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但是你是否真的能做到,就看个人了,但是失败的概率会更小,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Bitui:比特币和整个加密行业已经是全世界所有人都注意到的行业了。你觉得这个行业还有很多机会吗?
孔建平:是的。如果这个分数是100,我觉得过去10年是0~1,未来10年是1~100,现在相当于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web2。
本网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专访Nano Labs创始人孔剑平:比特币将是Web3世界之锚;Meme币PEPE万倍涨幅来源于Web3基础设施":http://www.ljycsb.cn/qukuailian/22120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