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榆次无抵押贷款(榆次有放款的人么)

榆次无抵押贷款(榆次有放款的人么)

贷款知识 华龙网 互联网

我省试点农村土地和住房抵押贷款,下面是华龙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榆次无抵押贷款

(记者李涛实习生乔安冬)昨日,省政府发布《山西省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试点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唤醒农村沉睡资产,帮助农民实在获利。

所谓“两权”,是指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之所以试点“两权”抵押贷款,要从当前的信贷政策说起。客观而言,目前“贷款难”“贷款贵”依旧是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之一,因为担保抵押的资产是否充分是决定银行贷款的主要条件,而大量农村的小微企业,普通农户、贫困人口没有多少担保抵押品,贷款需求难得到满足,这也是国家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关注的重点。所以,赋予“两权”抵押融资功能,相当于让农民手中有了资产来解决缺乏抵押物的问题。

我省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为运城市盐湖区、新绛县、潞城市、太谷县、定襄县、曲沃县,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为晋中市榆次区。在贷款对象上,重点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贷款产品上,鼓励开发以“两权”为单一抵押物或占主导作用的信贷产品。在贷款用途上,贷款人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等贷款人认可的合法用途。

此外,贷款人应综合考虑借款人的年龄、贷款金额、贷款用途、还款能力和用于抵押的农民住房及宅基地状况等因素合理自主确定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期限。在贷款利率上,贷款人应参考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结合借款人实际合理自主确定。

我省将对试点县(市、区)“两权”确权登记颁证实行优先办理、费用优惠等政策。在试点期间,试点地区可根据地方财力对农民“两权”抵押贷款给予适当贴息,激励贷款人放贷。

试点期限截止到明年年底,我省将对试点情况全面评估,形成工作报告,以省政府名义报全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指导小组。

榆次有放款的人么

“千山万岭披绿装、千家万户摘穷帽。”左权乘全省“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东风,于2015年开始,全面发力,全域行动,打响了一场林业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齐头并进的新战役。

左权发挥山大坡广、适宜植树造林之长,以项目为支撑、合作社为载体、贫困户为主体,栽一片树,富一方人,“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以绿色产业促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带动脱贫攻坚的绿色发展之路。

找准增绿增收“结合点”,项目推动“两落实”

左权县地处太行腹地,90%以上面积属于丘陵、山地、大山,125个贫困村、36645口贫困人口散布其间,如何发挥山大坡广适宜植树造林之长,克服石多土少农业增收渠道狭窄之短,是左权绿色发展的关键。

左权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中央提出的“精准脱贫”,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个战场,两场战役”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本质脱贫”的新要求,与左权“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县情结合起来,确立了“生态建设就是拉动群众增收最有效的手段”的理念。

方向明确之后,左权县精心制定了荒山造林增收一批、退耕还林补助一批、核桃产业致富一批、生态管护保障一批、木本药材拉动一批、生态庄园带动一批的“六个一批”精准生态脱贫行动规划,争取到2018年,全县要有20%以上贫困人口依托生态建设稳定脱贫,全县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要分别达到38%、57%。

在推进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注重当下受益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一方面把生态建设作为能给群众提供打工就业渠道的实事抓好,一方面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加以铺排,对建设核桃大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等各项工作,都提出了具体目标,将核桃等经济林作为百年产业悉心培育,将松树林等生态景观林作为推动全县整体发展的关键一环精心打造,不仅让群众今天脱贫有保障,而且长期增收能“乘凉”。并以项目引领来落实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任务,确保所有生态建设任务都落实到具体项目,所有生态建设项目都产生具体效益。

核桃产业项目、林下经济项目、生态建设项目、退耕还林项目、林产品加工项目和县域生态品牌创建六大项目既有牵头领导、有部门负责、有实施主体,又有规划目标、有路线图、有工程图,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如火如荼……

如林下经济项目发展中,大力实施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森林旅游、生态康养项目。到2018年,林下养殖项目要发展养殖基地7万亩,存栏牛1万头、猪2万头、羊10万只、鸡和鸭100万只;林下种植项目要栽植柴胡、黄芩、连翘等道地中药材3万亩,发展富硒苹果、冰葡萄、蓝莓、山杏等水果采摘基地5000亩,林粮间作7000亩;森林旅游项目要以龙泉国家森林公园、清漳河国家湿地公园、麻田“红色全域旅游”为依托,带动乡村旅游贫困人口从业2000人;生态康养项目要以日月星、莲花岩、母子山、茂丰等庄园为基地,形成林、农、牧、游、养复合经营生产模式。全县林下经济实现总产值两亿元以上,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同时,在县域生态品牌创建项目中,近三年来,左权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林业生态县等诸多生态知名品牌。今年,将继续努力创建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和山西省首批森林县城。

看眼下更重长效,扣紧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的“链条”

将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作为承接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平台,将县里所有政府性造林绿化项目全部安排合作社组织实施,让广大贫困群众通过参与造林绿化增加劳务收入实现脱贫。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这是左权林业脱贫工作的思路创新。

左权县明确要求每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成立时,都要吸纳不少于10户的贫困户,要求劳务用工贫困劳力不得少于60%、贫困劳动力劳务报酬不得少于工程总投资的45%,每个合作社成立之初必须缴纳保证金30万元。

截至目前,全县已组建了45个合作社,吸纳贫困户626户、贫困劳动力1725人,造林5.73万亩,获取劳务收益1838万元。

左权荒山的造林绿化任务就这么多,树总有栽完的一天,到那时,这些贫困人口的出路又在哪儿?

“在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运行过程中,我们想着能打造出品牌,可以有能力参与招投标,走出左权承包造林任务。同时,让一部分贫困人口可以转移成林业产业的从事者。此外,在现造林地上,他们也能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或者参与生态管理。”谈及下一步生态造林如何可持续脱贫,左权县培森源合作社社长李永宏信心满满。

去年以来,左权县坚持让贫困群众参与生态管理,通过担任护林员等工作获得稳定收入。据了解,全县通过实施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省级未成林管护项目,已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640人担任生态护林员,实现了全县100万亩有林地和未成林地管护全覆盖。据介绍,乡镇护林员每人每年平均管护工资5600元,城区护林员每人每年管护工资1万元,全县每年支出护林工资总额约376万元。麻田镇的杨文秀因供孩子上学成为贫困户,成为生态护林员后,平时照管树林,不忙时打打零工,再加上三亩地收入,一年下来收入七八千元,既有了稳定收入,又有了体面工作,幸福感油然而生。

“土地搞流转,不种有钱赚”“农民当股东,年年能分红”“农民变工人,就近能打工”。源起于2006年的左权生态庄园经济,至今已发展到257处,流转土地35万亩,造林10.5万亩,年经济收益3.5亿元。周边农民年土地流转收益1750余万元。庄园常年用工2600余人,季节性用工7500余人,年人均收入2680元。

同时,左权县大力推动“贷资入企”五位一体金融扶贫工作,缓解企业用资困境,解决深度贫困户增收难题,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截至6月30日,全县已有用贷企业13家,承贷贫困户1921户,放贷9520万元,返还红利571.2万元。

正是因为左权县委、县政府将“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推进,“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就是经济优势”的思想根植在了每一位贫困群众心中。这场融生态文明于脱贫攻坚全过程的战役,逐步将生态建设的过程变成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人与自然关系趋向和谐的过程。左权人在红色热土上趟出了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榆次无抵押贷款(榆次有放款的人么)":http://www.ljycsb.cn/dkzs/9973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