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变“资产”提速,武汉政银联动破解科创型企业融资难,下面是极目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企业贷款融资案例
极目新闻记者兰莎
通讯员李婷 刘新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让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等“轻资产”变为“真金白银”,切实缓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4月19日,以“汇知成鑫,农商同行”为主题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专项活动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未来科技产业园召开,这标志着2023年武汉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宣传周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与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现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同推进“知识产权+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合作,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向武汉市科创型企业提供不少于200亿元的金融支持。
变“知产”为“资产”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不看抵押物,重点看经营,武汉农商行在公司最急切需要发展资金的时候,为我们下了一场金融‘及时雨’”。武汉绿色网络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绿色网络)副总经理吴伟钢说。
绿色网络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通信网络流量处理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4G通信蓬勃发展,该公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但也因研发团队人员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增大,资金面临严重缺口。“我们公司没有传统抵押物,主要资产是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那段时间,我们找了很多机构都没有成功贷到款。”吴伟钢回忆道,“后来,武汉农商行以专利权质押方式为我们发放了300万元贷款,解决了公司燃眉之急。”
如今,绿色网络的营业收入从最初的1000万元已经突破至超过4亿元,并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省上市“金种子”企业。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累计发放金额75亿元
2012年创立武汉首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创新“九专模式”,组建科技金融服务专门团队,送政策、服务上门;出台全行《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方案》,打造七家科创型金融特色支行;推出“三板贷”“诚信纳税贷”“科技助微贷”“专精特新贷”等科技金融产品链;开发“税e快贷”“企税e贷”等线上化、智能化产品,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贷款效率和风险识别能力……
多年来,武汉农商行始终以助力地方经济金融发展为己任,以扶持科技企业成长为目标,抢抓光谷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武汉金融科技试点契机,充分发挥金融引擎作用,持续打通科创型企业融资痛点、堵点,打造地方科技金融“特色品牌”。
截至2023年3月末,武汉农商行向科创型企业发放贷款逾千亿元,服务科创型企业3000余户;其中,已向200多家企业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75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占武汉市同类产品余额的50%以上,市场份额在武汉市长期处于领先位置,是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地方金融主力军。
扩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普及度
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
近日,在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发布的首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保险典型案例中,武汉经验成功入选。
然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自推出以来,已有十余年时间,在武汉市的发展仍然有相当大的空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向圣俊表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还存在着贷款客户面不够广、贷款余额量不够大以及质押处置渠道还不是很通畅等问题。
为推动科创金融增量、扩面、提质,此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专项活动围绕“五个一”,即“缔结一个科创型金融服务联盟、举办一场集中授信签约仪式、组织一场惠企政策专题宣讲、创新一个特色金融服务产品、举办一系列入园惠企活动”等展开。
活动现场,武汉农商行与武汉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公司等六家单位签约,通过缔结科创型金融服务联盟,聚合银行、投资机构、券商、保险、担保、金融服务中介机构等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管家式”金融服务。同时,该行与武汉软件新城发展有限公司、武汉武大科技园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签订了总金额达50亿元的授信合作协议。
“武汉农商行将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普及度和惠及面,不断丰富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帮助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全力服务武汉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武汉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贡献金融力量。”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白俊伟表示。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小型企业融资案例
常用的县域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模式包括政府投资、PPP、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县域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模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与创新,以实现资金筹措、风险控制、效益最大化的良性循环。
下面就这几种模式进行案例分析:
1.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是指政府出资进行城镇化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例如,中国广东省中山市乡镇企业集聚示范区项目,由中山市政府出资建设,引入企业、金融机构、城镇化专家等多方资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带动乡镇集群经济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模式。
2. PPP模式:PPP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完成城镇化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例如,河南省许昌市的县域城镇化建设使用了PPP模式,与上市公司合作,共同投资开发了许昌市县城镇区形态规划,利用闲置土地和农村村庄进行城镇化建设。
3.债券融资:县域城镇化项目有时会通过发债融资来筹集建设资金。例如,山西省临汾市用债券发行规模为100亿元的临汾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专项债券,用于县域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4.股权融资:县域城镇化项目中也有企业通过股权融资来筹集资金。例如,重庆的万州城市新区项目,在逐步推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运用股权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挖掘当地的旅游、文化等特色产业资源,引入大型企业,实现城镇化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企业贷款融资案例(小型企业融资案例)":http://www.ljycsb.cn/dkzs/9967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